千古词帝李煜亡国前夕的一首临江仙,凄凉怨慕、不忍卒读

当宋太祖赵匡胤的大宋王朝稳定之后,宋太祖开始了统一之战。而偏居江南的富庶之地南唐,必然是其中之一。李煜虽然能诗能文,多才多艺,但是他却没有一点治国才能,当赵匡胤的军队打来之后,居然还迷信天兵天将。当他的金陵被攻破之后,才终于知道,自己已成了亡国之君。

千古词帝李煜亡国前夕的一首临江仙,凄凉怨慕、不忍卒读

宋太祖开宝七年,即公元974年的十月,太祖赵匡胤集结了大军,大举进攻南唐,按照当时赵匡胤手中的长江图,北宋大军很快便渡过了天险长江,将大军包围了金陵城。到了开宝八年,金陵城已经岌岌可危,于是李后主先后两次派人去赵匡胤处请求“缓兵”,但是势要统一天下的赵匡胤铁了心要平定江南。于是北宋军攻城更急。

就在兵临城下、国将灭亡的时候,李后主写下了下面这一首著名的《临江仙》词。全词如下:

千古词帝李煜亡国前夕的一首临江仙,凄凉怨慕、不忍卒读

临江仙

李煜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这首词上片的说的是:樱桃花到了现在已经落尽了,春天也即将归去,一双双的粉蝶只能在落花下飞舞。小楼西边,只有杜鹃鸟对着月亮悲鸣,薄暮烟雾中,只有玉钩挂着绸缎的帘幕。

下片大意是说:人已经散去,巷中一片寂静,在残烟中只有春草迷蒙。室内的香炉中,余香袅袅,烟雾仿佛渐渐转成了华丽的凤凰图案,无聊的只能抓起绸带,却想起了无限伤怀的往事。

这首词据说还有一个传奇轶事,说是曾经有人见到李后主的这首《临江仙》的残稿,最后三句是没有写完的,而且字迹潦草,显然是因为被宋军攻城紧急,以至于没有心思写完全词。所以后来有人曾经补上后三句:“

何时重听玉骢嘶,扑帘柳絮,依约梦回时”。

千古词帝李煜亡国前夕的一首临江仙,凄凉怨慕、不忍卒读

但是,根据《耆旧续闻》一书记载,说是作者的家中便藏有李后主的书法作品,其中便有这首词的全作,而且只有少数几个字的涂改,并不像传闻中所说的那样缺了后三句。而在这首词后又抄写了李白的词,似乎是后主平时练习书法的作品,而且本子后面还有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辙的题字,写道:“

凄凉怨慕,真亡国之音也”。

不知对于这两种看法和后三句,你更倾向于哪一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