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出去的女子还能不能回娘家拜祭?

爱江山灬更爱美人


在我们这里,女子出嫁后,回娘家祭拜是自由的,一年中这里主要有以下几个日子,女子会回娘家上坟的;

1;清明节,出嫁的女子都会回娘家,和娘家人一起去上坟祭祖,在婆家也会全家去上坟祭祖。

2;七月十五,出嫁的女子会回娘家和娘家嫂子,弟媳,或者自己的姐姐妹妹,一起去祭拜自己的娘家亲人,也有的阴历十月初一也会去。

3;自己的爷爷奶奶,父母,兄弟故去,出嫁的女子会在头七,三七,五七,回娘家和娘家人一起去上坟。

4;自己亲人的忌日,出嫁的女子也会回娘家和娘家人一起去上坟祭拜。

5;也有很多女人没那么事无巨细,或工作时间限制,不一定每次都去,但她们会放在心上,不会忘记娘家的大事,女人的天性就是娘家和老公孩子一样重要,女人一样会为娘家人拼命,女人和男人一样,根系族群。


驿动星期六


各地有各地的风俗,五十六个民族就肯定有各种不一样的民俗,有的地方有些古训一直流传,“过冬空,过年穷,过了7月十四死老公”。这是对于外嫁女的说法,大体是嫁出去的女儿是不能在娘家这边过冬至的,到了过春节年也是年30这天不能在家过,意思是外嫁在家过会让娘家穷,至于7月十四也一样,如果回娘家烧香也行,烧完就必须回夫家不能留在娘家过夜,否则会对丈夫不利。我的妻子是农村的,每逢7月十四和清明是必须回娘家烧香的,虽说是7月十四,但都必须在十四前做,也就是做十三吧。传闻广西有的地方女子是不能去做清明估计意思也就是担心把“福”接到夫家去吧。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独生子女逐渐成为社会主流,很多地方的这些风俗有了较大的根改和松动,象我妻子那个村过去不允许招上门女婿的现在也有了,不能在家过年的现在也行了,也许是人老了家里出去的人多了就觉得冷静显得孤单,回娘家热闹也是好的,很多老人都不再抱着古训终老吧。但7月十四那一条必须要保留的,我怕上不了头条继续牛逼!


艹好名字都让狗取了


这个话题我也来回答一下吧!这个应该说地方的风俗不一样了,我娘家柳州那边(我们是少数民族,不代表全部柳州的)是可以回娘家扫墓的,我大姐二姐我堂姐她们都嫁了但是每年都是先祭拜自己的祖先(婆家这边)然后再去祭拜自己的父母,我堂姐我姐姐她们都嫁同村活隔壁村,每年都要去祭拜自己的父母亲,这很正常的。可我嫁这边玉林靠近湛江的廉江这边——博白就不一样了,她们清明节女儿不能回娘家,都不用女儿祭拜生养自己的祖先,好像女儿和娘家没有一点关系一样,我感觉不解,后来听她们说清明节那天不好回娘家,意思就是那天回娘家不好,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什么不好?不知道是对女儿不好还是对娘家那边不好,反正我娘家那边没有这种说法,父母养我们这么大不容易,他们没有了难道我们去拜一拜他们的泥堆也不得吗?所以说,我娘家那边是可以回去的,而且你要是是个孝顺的女儿就必须回去看看,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不能忘记


w的他


这话题简单,回答起来费劲,各地风俗不同,入乡随俗,顺其自然。比如,七月十五,十月初一,广东这边好像没听说过哪里会扫墓的?我们这里是春秋两祭:清明节,重阳节。

清明节是全国性的祭祖节日(广东阳江那边有“春分”祭祖),大多数地方都在执行。

说到出嫁女回娘家拜祭,也是各有风俗。我们这边,以前是极少看见有女人参与扫墓的,但是邻近的东莞地区就不同,家里女儿自然去扫墓,出嫁的女儿也可以回娘家扫墓!东莞也是清明节和重阳节两祭(重阳节隆重)。为什么电视新闻常说:重阳节,大批香港人早早过关,回乡祭祖。

就是重阳节祭祖这个风俗。通常来说,重阳节祭祖很隆重,热闹,因为清明时节雨纷纷,天气不好,很多人家就草草拜祭,例行私事,到重阳节晴空万里,再搞隆重些。还有各村、各房的“大众山”(广东人把上坟祭祖称之“拜山”),就是共同的祖宗,都是在重阳节会集各房男丁去拜祭(买祭品的钱按各房男丁人头摊派),或扛烧猪,或张罗酒席(拜祭后开宴吃喝),搞得很隆重,很热闹(有得吃就热闹)。

近十几年来,村里各枝各房拜祭“大众山”互相攀比,开办酒席,大吃大喝,都用烧猪拜山,炮仗龙烧红了山头!

有些还搞募捐赞助,就是办酒席的钱(这个不搞摊派,随意),邀请生活好的人(赚钱多的人)捐款,也有攀比:张三捐五百,张六想出风头,就压过张三捐一千,张七就会捐两千!我见过一个做局长捐一万的!捐款多了,一天吃不完就连续吃两天!还有剩余款项就存银行留作明年重阳拜山办酒席吃喝!

我们这边上坟祭祖风俗,出嫁女一般不参加。她是本家女儿当然可以参加,但娘家有男丁,她就不去。因为有些人们心理复杂:家里有兄弟,你一个出嫁女去娘家拜山,有啥意思?通常都是娘家没兄弟的,出嫁女才会干这事。也有很多出嫁女不愿做。既费劲又花钱(买鸡买肉买炮仗龙),还有路远,还有回娘家没地方住,等等因素,都是出嫁女不愿做的。

总之,娘家有兄弟,出嫁女一般不回去拜山的。

不过有一条,祖宗迁坟,记得很多地方的出嫁女都要买祭品(纸扎房屋公仔之类)烧给祖宗,到场拜祭。

为什么说“出嫁的女就是泼出的水”呢,从拜山祭祖就知道。都是男丁的事。以前的女人不准入祠堂的!

五六年前,我们这边乡下出现一宗争夺遗产的案子,轰动一时!

老陈去世,没有儿子,女儿嫁到外地,生前指定侄子小陈赡养,说好:老陈死后,几间房子、6亩田地和3万多元存款全给小陈。这是老陈当着很多亲人亲戚的面说定的!

但是,小陈老婆不孝顺,还唆使小陈不要尽孝道,爱理不理的样子!在老陈病重期间,小陈借工作忙,很少去看望老陈。小陈老婆在家也不去看望。在老陈最后的3个月,都是女儿阿芬回娘家照顾一切。

等到发送完老陈之后,阿芬就提出:小陈没尽到赡养责任,老陈的遗产不能给他!

小陈老婆当然不肯,使劲争夺遗产!

两家就打官司,到法院起诉。结果呢,按照法律条文,第一继承人当然是女儿了,哪轮得到侄子哦!

法院判决:阿芬继承父亲的遗产。小陈没份。

有亲人问阿芬:“你嫁到外地,来回费劲,清明重阳你父母谁去上坟呢?你还是分给小陈几千元,让他负责。”

阿芬心里恨小陈“反骨”,哪肯,一分钱不分给他!强硬地说:“我回来做!不用他管!”

所以,这几年重阳节阿芬都回娘家给父母拜山。(她嫁到外地几百公里,一年能回去拜祭一次就不错了)

人们对于祭祖心理是复杂的,有些几兄弟每年轮流买祭品主祭,今年是老大,明年老二,后年老三,轮着来。而每家的生活水平不一样:老大是农民,收入少,按例买只小公鸡、八两肉、一碗煎鸡蛋(不放盐)、两碗饭、三杯酒、一袋苹果、几排炮仗和元宝香烛纸钱若干。仅此而已。而老二是有钱人,他看不惯老大的小气,就会主动提出:自己出钱买一只烤乳猪(三四十斤小猪烤熟)拿来一起拜祭!但老大就会拒绝!老大心里会想:今年轮到我主祭,我怎么做是我的事!你有钱,明年轮到你再买吧!这种嫉妒排挤心理,很多人都有。

有一次,我们家族重阳拜山,轮到堂兄弟阿堂,他穷困,就买一只小公鸡(杀好净重1.3斤),半斤猪肉(水灼熟),煎两只鸡蛋,就这么一点东西,几十人同去拜山,像什么样呢!我看不过眼,就对阿堂说:“我去买一只烧鸡、两斤烧猪肉、两斤牛肉丸,搞几只鱿鱼灼熟,拿过来,给你一起拜祭,如何?”阿堂不同意,摆手说:“明年你们自己搞好些吧。”

很多人买祭品拜祭祖宗,嫌花钱多!而又极其希望祖宗能保佑他发财致富!这种心理是无法理解的!

总之,自己的祖宗还是要拜祭的。出嫁女有孝心,拜祭自己父母、爷爷是应该的,可以的!广州市大把出嫁女给父母、祖宗拜山!因为公墓场地紧张,不允许带很多东西进去占用地方,所以她们就买几两烧猪肉和烧酒去,也算聊表孝心。精神可嘉!

有些青年时兴拿菊花去扫墓。各有道理,悉听尊便。

有些公墓以前规定不允许带肉类祭品和烧香,因为拜祭的人们强烈不满,强烈要求,也就放开了,毕竟是传统拜祭风俗,没几块肉,不烧香,成什么样子呢?也是人们尽孝心的体现。

大城公

在报刊发表文章原用笔名:东山尹,庄满,鸣白,营种。

1996~2005年在全国畅销杂志包括

广东省《共鸣》《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艺》《江门文艺》《惠州文学》《同舟共进》《炎黄春秋》《家家乐》《金桥》

河北省《文史精华》

河南省《名人传记》《人生与伴侣》《时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纵横》《知音》《警笛》《今古传奇》

湖南省《康乐园》

广西《西江月》《灵水》

海南省《青年时代》

四川省《龙门阵》《分忧》《成都商报》

云南省《女性大世界》

陕西省《家庭之友》

内蒙古《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汇报》

安徽省《恋爱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讲与口才》《做人与处世》

黑龙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杂志报纸发表各类文章160多篇;

创作

123万字长篇历史武侠小说《谁主天下》

60万字长篇历史武侠小说《还我河山》

39万字名人传记《北洋军阀列传》

武侠小说在《江门文艺》连载;

撰写《科学发展观》理论文章17篇;

创作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本一部;

深入研究中医药和肿瘤学科20年。








大城公


什么都扯上重男轻女。美国不会吧?欧洲大多数国家也不归吧?可为什么女嫁男必须改男姓呢?关键是在于人类的繁衍。史上也有出现过母系氏族,但是时间不长。为什么?因为分不清血缘关系,造成严重繁衍问题。女的基因一般三代后很难再遗传下去,而男的却会。古代也许没有很好的办法来解决,所以搞了宗祠,也让后人知道自己属于哪个血脉,也是一种规避再次出现母系氏族。至于祭祖,大家都是拜祖宗。一个出嫁的人,是娘家收尸还是夫家?拜祖先,出嫁的跟后面来拜的有啥关系?你是他们的祖先?侄子跟他的后代们是不可能供奉你的。而夫家很多在婚后都会在正月十五左右在宗祠办新婚添丁等仪式。也就是说你死后可以进宗祠享受后辈子孙的供奉。这才是你真正的归宿。上门女婿也同样,但是男方得在他的宗祠先祭祀说明。现代社会是很多没男丁,所以没办法。有男丁传承的,还在乎你供奉吗?难道他的子孙供奉不起?我那边的祖坟是不可能让外嫁的女人去祭拜的。至于风俗不同,没什么好讨论的。关键在于活着的时候能做到孝和被孝。死后在怎么样都是马后炮。


呀累


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实行了计划生育,只能生一胎,很多家庭就只有一个女儿,没有儿子,在这种特殊的社会背景下,很多家庭就只能是女人去祭祖,如果女儿出嫁了不去了,就意味着没人去祭祖了,所以传统的风俗习惯,还要跟着社会现实的变化而不断更新。

说到祭祖,作为我们四川的部分地方,一般都是除夕晚饭后和清明节,其余的如七月半只是烧纸钱(我们那叫烧福纸),最隆重应该就是清明节,一般同一个家族都要举办清明会,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轮流给祖先烧香磕头。除夕晚饭后,一般都是以一家人为主,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男人还是女人全都要来到长辈的坟前,烧香拜祭,磕头行礼,寄托哀思。

所以,在当今的社会现实下,嫁出去的女子回娘家祭拜祖先,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帮兄爱唱歌


我们这一带乡下听说有出了嫁的姑娘不用上祖坟的,也有媳妇也不用上祖坟的,我认为这两种都不对,感到对妇女是一种歧视,不过虽有这样的说法,实际上也没有严格这样做,还是照样去,只不过姑娘和媳妇不去也没有人怪罪。也有娘家人私下里或心里不乐意出嫁女上娘家祖坟的,说是会使娘家不发旺。对此我很不以为然,清明祭祖现在都有一天假,是以春游,踏青,一家人团聚为主的活动,是一年中比较隆重和正式的活动,老年人就常说千里回乡为祭祖,生,死都是人生的大事,在中国古代,视死如生,表现在历代帝王家就更为突出,我认为以后这种所谓的妇女可以不用上坟的观念会逐渐打破,被逐渐淡化。


乐乐335536


我娘规纪,我记得我爷爷奶奶我爸妈在世我还小的时候,女儿嫁人了,就不能上娘家祖坟,不过现在别人家的女儿有这种做法,前几年我三姐也有这个意思,我说我不能破视宗规矩,有心拿钱吧。


平妈妈


这是个不好回答的问题,各个地方的风俗不一样,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多,不让出嫁女扫墓,那就是凄凉之地。

我家就一个女儿,所有儿子做的事,都是女儿做,如我爱人病故,女儿扛灵头旛,女儿包头,一切一切都是女儿做,女婿可以扶持女儿一把,但决不让他当主权,只要有祭奠逝去人的祭日,都是女儿去扫墓,

感谢我有个孝顺的女儿🙏


红敏51109


这种风俗各地有很大的不同。在我们老家,嫁出去的闺女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而且必须要回娘家祭祀祖坟。有的老到自己走路不方便,由家人搀扶陪同也要在祭祀日回娘家去上坟的。注意,我这里说的是祖坟,而不是过年请到家的祖宗。即使是大年三十下午到坟上去请祖宗,和正月十六日到坟上去送祖宗,无论老少闺女都必须要参加的。

而我们家娶进门的媳妇却是不到祖坟上去上坟的,即不到婆家祖坟上去的。新媳妇结婚典礼的当天下午有人领着去拜坟,只走到大约能看见祖坟的位置就可以了,就不用直接到坟上去。伴随她的家里人提着汤水到自己的祖坟上去祭祀一下,告诉祖宗家里添了新人,回来就和在半路上等着的新媳妇和陪伴她的人一起回家了。即便是婆家办白事埋葬,家里的媳妇儿也只送到半路上的。不知道其他地方有没有相同的风俗,恐怕在全国都是少有的吧?

顺着河往上走大约十里山路,哪里关于这方面的风俗就和以上说的我们家的风俗完全相反。

我现在所在的地区,出门的闺女在长辈去世三年之内每个祭祀日是都必须回娘家上坟的。一过三周年,家里有兄弟的一般就不太欢迎出门的闺女回家上坟。可是,随着人口的变迁流动,各地风俗的大溶合,这种风俗我看也在被打破。每到清明寒日,七月十五(这里兴七月十五上坟祭祖,我们老家不兴)和十月初一,好多好多的出门闺女都回娘家上坟,其中不乏有白发苍苍的老闺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