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子皇后”,不愿给日本人唱堂会,丈夫被打死,自己被逼疯

“坠子皇后”,不愿给日本人唱堂会,丈夫被打死,自己被逼疯

“坠子皇后”,不愿给日本人唱堂会,丈夫被打死,自己被逼疯

01

在河南曲艺历史上,特别是在河南坠子发展史上,乔清秀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高峰。

20世纪三十年代,在河南坠子中,一支异军突起,它与原有的“东路”和“西路”鼎足而立,形成河南坠子的第三大派,即被时人誉为“北路”的“乔派”。

乔派的崛起,使河南坠子在其发展史上,达到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峰。乔派的创始人乔清秀,对乔派坠子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她使河南坠子由原来比较粗俗原始的乡村小曲儿,一跃蜚声全国艺坛。

乔清秀之女乔月楼后来回忆:“我母亲的艺术太好了。在舞台上没有旧社会演员的俗气、媚气,总是那么庄重大方。当年我9岁来到天津,母亲在玉茗春茶社演出,场场爆满。此时,鼓王刘宝全在小梨园攒底,发现观众越来越少,细究原因是因为都到玉茗春去听乔清秀了。怀着好奇,刘宝全也去听了一场,当即邀请乔清秀到小梨园演出。而碍于合同期未满,乔清秀只能两边赶场演出,效果一样火爆。”

“坠子皇后”,不愿给日本人唱堂会,丈夫被打死,自己被逼疯

河南坠子源于河南,由流行在河南和皖北的曲艺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等结合形成的传统曲艺形式,约有一百多年历史。因主要伴奏乐器为“坠子弦”(今称坠胡),且用河南语音演唱,故称之为河南坠子。

2006年5月20日,河南坠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2

1910年,乔清秀出生于河南省内黄县马上乡店集村,本名袁金秀。

乔清秀的少年生活非常凄苦。父亲袁相巽吸食鸦片,染上毒瘾,家里穷困潦倒,俗话说虎毒不食子,染上毒瘾的人比虎还毒。为筹毒资,袁相巽暗地里将袁金秀、袁双玉姐俩及其妻袁张氏卖给人贩子。幸亏金秀娘闻信儿早,带着金秀姐俩躲到了河北大名县的娘家。后父亲吸毒致死,母亲改嫁,小金秀便留在了姥姥身边,一边干活,一边上学读了几年书。

寄人篱下,没有父母关爱的袁金秀在打骂声中长大,她身体瘦弱,七八岁还扶着墙走路,又沉默寡言,内向孤僻。

“坠子皇后”,不愿给日本人唱堂会,丈夫被打死,自己被逼疯

(剧照)

转机发生在在她14岁时,那是1924年。河南南乐县艺人乔利元来大名县说唱河南坠子,借宿于金秀姥娘的隔壁。

乔利元(1898年~1940年)小名春秋,乔派坠子创始人。南乐县北乔崇疃村人(当时属于河北省)。

乔利元出身普通农家,少时家境贫寒,为生活所迫,十几岁到本村一户姓杨的富户家当"掌鞭"(雇工)。东家会唱山东大鼓,又会弹三弦,乔利元就跟东家学弹唱。17岁那年,乔利元离开杨家到大名县龙王庙镇投师名艺人程长会,正式学唱大鼓,开始了梨园艺术生涯。不久,乔利元改唱河南坠子,他的唱腔带有浓厚的梨花大鼓味儿,听起来耐人寻味,别具特色。

听了几天乔利元的河南坠子,小金秀十分喜欢乔利元的演唱,乔利元也觉得金秀是个学坠子的好苗子,就和金秀姥姥商量收金秀为徒,让小金秀学唱河南坠子,总算是学会一门糊口的技艺。

“坠子皇后”,不愿给日本人唱堂会,丈夫被打死,自己被逼疯

(剧照)

没想到,身子羸弱的金秀却偏偏在坠子上天赋惊人,当弱不禁风却难掩眉宇间清秀的金秀磕头拜师后,乔利元给金秀取了一个新名字:乔清秀。

乔利元原是梨花大鼓艺人,后改唱坠子,故其腔调中仍带有明显的梨花大鼓味儿。金秀就在这样的基础上,依据自身的条件,精心创造,逐渐唱出了新腔。

当乔利元发现乔清秀学说中长篇一天一夜能学会800句唱词,深感自己已教不了乔清秀,他冲破门户之见,给乔清秀请了梨花大鼓名家潘春聚,后又让乔清秀拜名艺人张金忠为师,不断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

开始乔清秀还和乔利元唱对口,不久她便一人撂单了。二人搭档到河北邢台演出,好评如潮。这为乔派坠子的的诞生创造了良好基础。

“坠子皇后”,不愿给日本人唱堂会,丈夫被打死,自己被逼疯

(剧照)

03

1926年秋,金秀16岁。

本来乔利元早早听家里的安排,娶了妻子王氏,王氏是个旧式女子,婚后为乔利元生下了一个儿子,乔利元为儿子取名为乔文波。王氏没过几年患病去世了,留下了乔利元和儿子相依为命。

乔利元收乔清秀为徒时26岁,而这时候,乔利元28岁了,妻子去世以后他也想要再续弦,乔清秀正到了婚嫁的年龄,乔清秀决定嫁给师傅,随他说一辈子书。这件事在当时掀起了轩然大波,引起了乔清秀家人和曲艺行内的双重反对。但乔清秀决定了就不再回头,他和师傅走到了一起。

乔清秀婚后对乔文波视如己出,她也为乔利元生了一个女儿,小名叫小巧,只是这个女儿不久之后就夭折了,后来她也一直没能再生孩子。

“坠子皇后”,不愿给日本人唱堂会,丈夫被打死,自己被逼疯

(剧照)

乔清秀身边没有小孩,就让乔利元到农村去买个小孩。那个时候乔月楼家很穷,乔利元就和乔父商量想把乔月楼带走,去了很多次,但乔父舍不得,怕以后看不到自己的女儿。

后来决定让乔月楼和乔利元的大儿子乔文波定一门娃娃亲,这样将来想女儿了他可以到天津看女儿。就这样,乔月楼来到了天津,跟养母乔清秀学艺,时年9岁。

乔清秀身边有继子乔文波,随后,他们又领养了两个女儿,分别是乔月楼、乔喜楼、乔凤楼,三个女儿也都跟着他们学习坠子书。

乔清秀和乔利元的坠子书受到了观众的追捧,他们自创唱腔,被传统坠子书视作“叛逆”,但却意外使得两人名声大噪,一路从河南唱红、唱到了天津卫,乔氏夫妇也成为了乔派坠子书的创始人。

“坠子皇后”,不愿给日本人唱堂会,丈夫被打死,自己被逼疯

(剧照)

04

1929年是河南坠子发展史上辉煌灿烂的一笔。也是让河南坠子登上大雅之堂的关键时候。这一年,乔利元、乔清秀的坠子人生缔造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应天津玉明春茶楼邀请,二乔赴津演出。天津是大曲艺码头,想在曲艺行里闯出一番天地,不去天津都算不上成功。

为了提高河南坠子的地位,在名流云集的天津卫站稳脚跟,二乔夫妻对河南坠子进行了有史以来最为大胆的改革与探索。

他们从曲目到唱腔表演,甚至开场前的小书帽、音乐伴奏等,二乔都和琴师进行了大胆的改进。乔清秀创造性地借用京津的地方口音,把当地方言巧妙加入唱腔中,使甩腔归韵巧妙婉转,观众闻所未闻、一听沉醉。

乔清秀的唱腔原本是以梨花大鼓的腔调为骨干,吸收融会河南坠子中最具特色的乐句和音型,又对坠子中的独特腔调进行有选择的加工和运用,逐渐形成了"梨花为骨,坠子为肉" ,欢快、俊俏而又圆润的乔派坠子。

乔清秀广泛学习其他曲种的音乐,化为己有。如在天津的梨花名家“盖山东”鹿巧玲曾教给她一段唱,第二天便“化”进了她自己的唱腔中,唱得又俏又好。鹿巧玲感慨地说:“清秀这一手真是厉害。”

乔清秀在看电影时听了周璇唱的《孟姜女哭长城》,十分喜欢,没多久便在她唱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出现了。乔清秀因他大胆而又略带叛逆的改革而招致了同行的不少非议,一度被人指作“叛徒”坠子,但随之而来的则是天津观众的赞赏与喝彩。

“洒脱宛润,抑扬吐吞。中州大鼓享佳名,不只神清貌亦清。”(1938年10月6日天津《庸报》)

从此,乔清秀便以“坠子皇后”的美明,享誉天津卫。

1933年,乔清秀应约到上海灌制唱片,路过南京演出时一样受到了南方观众的欢迎。她把河南坠子这门地方曲种带进了大都市,传播到了全国。河南坠子,这个地方小曲艺成了全国有影响的大曲种。

“坠子皇后”,不愿给日本人唱堂会,丈夫被打死,自己被逼疯

05

1937年,日本侵略者开始践踏中华民族神圣国土,沦陷区的人民群众历尽艰辛,挣扎在生死线上。

乔清秀身体本来就不好,在天津几年又因过度操劳,1938年,乔清秀染上肝病。她的身子越来越坏,终日腹鼓无食欲,虽延医诊治,但收效甚微。这时候她已经无法正常演出,只能靠三个养女来支撑门面。

为给爱妻治病,乔利元遍寻天下名医。1939年冬,乔利元听说东北沈阳有医生能治乔清秀的病,就携全家应沈阳公余茶社之邀,赴沈阳演出。

这是她们夫妇受辱的开始。

1940年,一行人到奉天后,乔利元带着三个养女在茶社演出,乔清秀由名医“一善人”安善义为其调治。经过半年的精心治疗,乔清秀病情大好,至这年冬天已与常人无二了。

为了答谢安善义及奉天的同仁们,乔清秀1940年年底在茶社举行答谢演出,一时轰动盛京。

“坠子皇后”,不愿给日本人唱堂会,丈夫被打死,自己被逼疯

演出的第二天,乔清秀收到了伪满洲国奉天宪兵队送来的请柬,请她及养女前去“唱堂会”。乔清秀身体虽弱,但性情刚烈,对此类作践艺人之事深恶痛绝,不予理睬,但第三天又收到同样的请柬。乔清秀深知日本鬼子的毒辣,正在思索对策之时,宪兵队突然以“抗联探子”的名义将乔清秀、乔利元二人押入了宪兵队。

第二天,几个宪兵把乔清秀领到了一排红砖房子的后边,她眼前是房子的后窗户,身后是一堵高墙。这时,她听到了从后窗户传出来的逼供声,里面的人逼乔利元承认“私通共产党,是抗联分子”。

乔利元当然不会承认,乔清秀听见了乔利元的惨叫,还有狼狗的狂吠。

在沈阳朋友们的帮助下,乔清秀第三天出了宪兵队,乔利元却再也没有走出来,他受酷刑不过,死在了宪兵队,年仅43岁。

1941年冬天,在沈阳同行的资助下,乔清秀才与三个女儿逃回到天津。

“坠子皇后”,不愿给日本人唱堂会,丈夫被打死,自己被逼疯

回到天津后,乔清秀悲痛欲绝,整日忧愁,她精神失常了,整天靠听乔利元的唱片解愁度日,终因悲愤成疾,于1944年农历正月十三这一天含恨在天津去世,年仅34岁。

一代曲艺宗师,在遭受侵略的旧中国葬送于日本鬼子的魔爪。

(本文图片为网络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