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而治”是不是就是什麼都不做呢?你怎麼看?

心向隴西


許多人錯誤理解無為就是什麼也不幹,這是錯解聖人的思想,無為也是隨緣的意思,也是按照客觀規律辦事的意思,也是善行惡止的意思,也是不攀緣的意思,也是不做貪嗔痴的事情的意思,可見無為的境界是很高的。

無為即是順其自然,就是隨緣,隨緣是一種大智慧,我們凡夫每天從早到晚都是攀緣,不是隨緣。攀緣就是攀緣著五欲六塵,攀緣就是與煩惱為伍,攀緣就會有貪嗔痴。

隨緣就不同了,隨緣就是出汙泥而不染,隨緣也是隨遇而安,也是逆來順受,隨緣也就是眼不貪美色,耳不貪靡靡之音,鼻不貪好香,舌不貪美味兒,身不貪妙觸,意不貪染汙,隨緣就是遠離貪嗔痴,隨緣就是以不貪戀五欲之心在世間打拼。

真能做到隨緣者一定是世間與出世間的成功者,必然是福慧雙得,圓滿人生。



耀如樂園


無為而治肯定不是什麼都不做!

無為是不妄為,不亂為,不胡為,不自以為是去為!多少雄才偉略之雄主,如始皇帝,漢武帝……皆因太有為而殃及後代,楊廣則直接殃及自身!

因為執政者經歷,智慧,能力……都有限,不可能樣樣都懂,不可能事事皆通……就算是全才,那時間精力也有限!如果事事都要自以為是去插上一腳,事事親力親為,不知要誤多少事!倒不如端坐無為,抓大放小,休養生息!反能積福培德,澤及萬代!

治大國,若烹小鮮,稍一不慎即可能造成支離破碎的局面!知人善用才是無為而治的最高境界!

若無為而治是無所事事,什麼都不作,那是無政府主義,會禍及蒼生,萬劫不復!











1陸氏涼糕冰粉


《道德經》個人以為老子本質是想寫給統治者讀的書,後當孔子倡導私學,學問下到黎民百姓後,老子的智慧隨之開始指導天下人民。“無為而治”是老子倡導的核心思想。

一、什麼是無為和什麼是有為

所謂無為就是遵循天地萬物的規律(後天之道)不亂為,並非什麼都不做。而有為指的是我們不遵循天地萬物的規律任意而為,以為自己是聖人什麼都懂,所以莊子說: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二、什麼是“無為而治”

無為而治就是要統治者不要違反天地萬物、人類社會的自然規律,任憑自己的喜怒哀樂發號施令,不瞎折騰天下百姓。而是要統治者遵循“後天之道”引導天下百姓去過質樸自然的健康生活。歷史上真正記載的無為而治時期只有漢初70年,也就是漢武帝繼位之前。其他史書記載的三皇五帝無為而治時代無實據可查,權當有吧。漢初的70年無為而治最有名的故事人物非陳平莫屬。陳平接任大漢丞相後,整天無所事事就知道喝酒娛樂,漢文帝很奇怪就問他何故?他說:陛下,你認為您的能力比高祖如何?答:不如。又問:陛下,你認為我的能力比蕭何如何?答:亦不如。於是陳平接著說:我們的能力既然比不上他們,那麼他們建立的制度規章肯定比我們制定的更接近“道”,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要去改變呢?只要執行好他們制定的政策規定天下自然太平,百姓自然富足,國家自然強盛。這就是著名的“無為而治”君臣論述。


三、個人感悟

我們讀道德經,一定要讀懂無為無不為、不爭而天下莫之能爭的意思,千萬別讀成老子是提倡消極避世,那就是不得其門而入,是永遠讀不懂的。老子要我們遵循自然,也不是要我們一點慾望都沒有,如宗教提倡的什麼完全“無慾”,這也是不對的,老子只是告誡我們慾望不過過度。那什麼是不過度呢?有個最好的例子可供大家參考:嬰兒👶,你看嬰兒剛生下來的時候吃奶,他只要吃飽了就不會再吃,不管你怎麼喂他。嬰兒是人一生中最懂得“度”的時候,人一生中嬰兒時期中氣最足、精氣最足,自此後就不斷走向滅亡。


聖哲同學


理解道家的無為而治,不妨從孔子問道老子說起。

孔子問道老子,首先提出了社會道德崩潰,應該培養道德,以挽救社會的想法。

而老子的回覆是:你看看身邊這條河的河水,沒有道德的,它不是流淌的很好嘛?你的道德規則有什麼用?


無為而治的“為”,指的就是孔子為挽救社會而推崇的辦法----道德。

無為而治的“無為”,指的就是沒有道德。

所以,無為而治,就是不用道德反而能治理。


不用道德反而能治理?這話說的,讓人聽來不清不楚,一團迷霧。而這,正是老子思想的特徵----極具思辨性,也就是必須反覆揣摩、深度思考,才有可能體會這句話的意思。比如說,


老子反對孔子的道德,是用流水做比喻的。事實上,流水沒有道德,也確實很自然的在流淌。為什麼呢?“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是自然規律,也就是老子說的“道”。水的流淌遵守的是自然規律,不需要人為的道德規矩。人為的道德規矩也不可能引導水正常的流淌,能引導水正常流淌的只能是大自然的規律----天之道。


儒家設計的道德是管人的,不是管水流淌的。所以,跟儒家道德正面比較高低的,是“人往高處走”。由此推論:老子反對孔子的道德,是主張管人要尊重“人往高處走”的自然規則----人之道。


“人往高處走”很全面、很深刻,但卻並不具備實際操作性。實際操作的人性特徵,或者說人們的具體行為特徵之一是“趨利避害”。遵守人之道、尊重“人往高處走”的辦法之一,可以體現在尊重人們“趨利避害”的特徵上。進一步說。怎麼才是尊重人們“趨利避害”的特徵呢?獎勤罰懶啊。


獎勤罰懶是一個原則,或者是一個統稱。實際操作中,還需要應時、應事的變通。當然,是“萬變不離其宗”的變通,也就是獎勤罰懶的根本原則不能變。

同樣的工作,有人勤快、有人懶惰,獎勤罰懶;

同一個企業,有的崗位忙、有的崗位閒,忙碌的崗位薪酬更高一些;

工作環境更惡劣的,薪酬更高一點;工作崗位對能力的要求更高,薪酬更高一點。

投入很大、收益很低,但是關乎國家戰略、國家民生的,稅收更低一點(比如邊遠地區的通信、郵政,啃塊骨頭獎塊肉)

上述這些,在歷史長河中,在現實生活中,是不是普遍的存在?老子的思想,更樸實、更接地氣。當然,前提是要讀懂(這個,真的太難了點)。


什麼叫無為而治?

沒有(無)哪些不遵守自然規律、人性規律的辦法(為),社會就治理好了(而治)。


滄桑短笛


“無為而治”出自於《道德經》,是道家的思想核心,是老子告誡君王的治國理念。

“無為而治”並不是指什麼都不做,而是包含以下幾方面意思:

1、要按照客觀規律去“治”,不能違背自然規律而“胡治”、“亂治”;不能違背“天理”。

2、要用法律、制度規範、行為準則去“治”,不能以個人的意願,隨心所欲去“治”,否則,將會越治越亂。

3、要把握大政方針。在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上,不要面面俱到、過多地去幹預;在不違背原則的情況下,要充分發揮廣大民眾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4、要合理使用人才,做到知人善任,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崗位,發揮他們的作用,而不必事事躬親。

5、變“不治”為“大治”、“徹治”,“無為”乃“無所不為”。

“無為而治”既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同時也有實用的現實意義。既適合於一個單位的一把手,也適合於一個家庭的家長。

(以上屬個人觀點,如有錯誤,還望批評指正)






乾竣8341


統治階級提供一個穩定的社會和公平的環境 ,不過多的干預民眾各自的發展,不要因為聖人或者統治階級自己的慾望或者慾念而強迫民眾去做某些事情,但是可以通過道去引導民眾。聖人的無為而治是建立在對事物道理的深刻理解的基礎至上的,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對於一些有道理的事情不要過多幹預,總的來說就是維護社會穩定和統治的同時不要對整個社會造成太大的負擔,無為而治跟曾經的美國政府有點像,政府不要總是干預市場經濟,給予民眾更加多的自由選擇權利,但是對於民眾的教化還是有很多不同,老子提倡統治階級應該無慾少欲不要有太多的慾望,無為不要干預民眾的發展和選擇,美國的統治階級推崇金錢至上和灌輸給民眾消費主義拜金主義的思想,雖然表面上推崇無為實際上還是在想方設法的擴大貧富差距,美國在制度設計上是想成為一個自由主義的政府,只是後期的發展出現了一些問題,民選政府也沒辦法保證選出來的總統就是聖人,資本家操控選舉制定有利於富人的法律和政策會給整個社會造成負擔。


34526



無為而治源自於老子的《道德經》。 《《道德經》》主要思想是什麼? ——無、道、德!

而“無為而治”應該是老子的政治觀點。

老子認為上位者的一切作為都會破壞自然秩序,擾亂天下,禍害百姓。

要求上位者無所作為,效法自然,讓百姓自由發展。

“無為而治”的理論根據是“道”,現實依據是變“亂”為“治”;

“無為而治”的主要內容是“為無為”和“無為而無不為”,

具體措施是“勸統治者少干涉”和“使民眾無知無慾”。

《論語·衛靈公》:“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

孔子說:“能夠無所作為而治理天下的人,大概只有舜吧?他做了些什麼呢?只是莊嚴端正地坐在朝廷的王位上罷了.”

無為,是以高尚的德操,或者說偶像魅力來達到天下歸順、太平。要求統治者必須具備仁德的品格魅力,那麼就自然和諧了。

當代有企業家推從“無為而治”認為這是企業管理的巔峰。

凡能做到無為而治者,絕對有大胸懷,有大智慧。

我認識一個世界500強的CEO,看到一家分公司業績與管理都非常的差,於是親自坐鎮一年,一年之後,分公司業績猛增,上下充滿了活了。我問他是用了哪些措施。他笑著說什麼都沒有做,上班有人來問他意見,他都是一句話:“你負責,你做主。”而下班就是跟大家一起吃吃飯,喝喝酒。

當然我相信他為企業達到最佳狀態肯定還有其實手段和措施,但他的“無為而治”應該是最重要的之一。

無為而治的"無為",決不是一無所為,不是什麼都不做。
這個“無為”應該是不妄為,不隨意而為,不違道而為。

但所為之為,都應是出自事物之自然,無為之為發自自然,順乎自然;是自然而為,而不是人為而為。所以這種為不僅不會破壞事物的自然進程和自然秩序,而且有利於事物的自然發展和成長。

用“無為而治”來和孩子相處。

很早之前,我也信奉孩子是要“管”的,然而很快的發現孩子會一點挑站你的認知,你的常識,你的底線。

為管孩子這事,我也看到了太多,動手開打,氣到吐血住院,父母離婚,甚至出於家的都有。

我管孩子的思維的改變是表侄女的優秀。

表妹家開的是夫妻小飯店,平時生意好,忙得早出晚歸的。很少有時間管孩子。只是每個週六,他們會關了店,陪孩子去爬山玩玩。兩夫妻說得也少,就是聽表侄女在說,說她的各種開心與煩惱,當表侄女有問題時請教他們時,他們也不會給出過多的建議。兩夫妻總是打著哈哈說:你會解決好的。

這讓剛上高中的小侄女比同齡人更獨立,更自覺,更懂事。不光成績總是年級前十位,還動不動拿個車費就去市裡,省裡拿著什麼唱歌,演講之類的獎回來。

表侄女就是大家眼裡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而我從她爸媽那裡感悟到的”無為而治“也讓我家的丫頭懂得了,學習是自己的事,好習慣會讓自己更優秀。

”無為而治“不光是管理團隊,還是培養孩子,都是合適的。

然而這需要你先明白:處事當前,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風燈客


大家好!我是一個國學愛好者,下面就這個問題發表一下淺見!

“無為而治”是老子在《道德經》中貫穿的中心思想。我認為學習體會國學用邏輯辯證的思維去領悟琢磨更能悟出精髓和大道,正所謂老子的《道德經》第四十二章中提到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裡老子說到“一”、“二”、“三”,乃是指“道”創生萬物的過程。並不能把一、二、三看作具體的事物和具體數量。它們只是表示“道”生萬物從少到多,從簡單到複雜的一個過程。這就是一個邏輯辯證過程,如果單純分開來看,並不能說明什麼。


“無為而治”也是如此,如果單純分析,“無為而治”就是不去添加自己的主觀意見或行為,順其事物的自然規律發展而更利於發展,這樣分析起來好像有時候違背於現實,如果所有事情都可以“無為而治”解決,那天下還有難易乎?所以單一併不能分析出其中深刻的哲理和智慧,只有將“無為”與“有為”對立統一的辯證思考。比如一個為官者考慮什麼時候該“有為”,什麼時候該“無為”,在需要“有為”的時間迅速做出真確的決策,比如在人才選拔認用上,公司戰略轉型上等硬性指標上必須親自出馬,否則公司沒有核心定位,會走向畸形發展。而將公司的吃喝拉撒睡等零碎小事情去“無為而治”,這樣才能留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有為”的事情。


將公司零碎瑣事小事交給部下去做,部下還能依照“無為而治”的思想去管理嗎?顯然不能。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老子的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解決難的事情要從容易的地方下手,做大事要從小事下手。凡是難的事情都是從容易開始的,大事都是從小事開始。這裡老子就強調的是想要真正的做成事,就要從細微之處入手,所有懂得大道的道理不會自以為大。所以他能夠成就大事,他對於很多小事都是一種謹慎的態度去對待的,難的事情從容易的地方著手,大的事情,從小的地方著手。娟娟細流積成江海,公司每一件小事以小積大,每一個小人物也可以成長為公司的核心人才,公司的發展壯大也是順水推舟的事了。

看完這篇文章,您對“無為”與“有為”怎麼理解呢?如果天下事都可以“無為”而成,那應該是一個極樂世界,您期待嗎?哈哈,歡迎您的精彩留言分享!


國學解讀人生


“無為而治”是老子提出的愛民治國的政治思想的核心。

老子從他設想的無形無象、無偏無私、無慾無求而又派生出天地萬物的“道”出發,提出了“無”和“無為”的思想。

在《道德經》裡,多處說到“無為”。比如第一章中有“聖人處無為之事”,第三章中有“為無為,則無不為”,第三十七章中有“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等。

很清楚,老子講“無為”,強調的是“無為而無不為”,是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老子講的“無為”,是順“道”而行,也就是順應自然法則;用這種思想治理國家、治理社會的效果,要比用法律法令、規章制度、倫理道德等來約束人們的行為要合理得多、有力得多。

這體現到老子的政治思想中,就有了他“無為之治”和“不言之教”的思想。具體來說:這是要求統治者給老百姓寬鬆自由的生活、生產環境,不作強制性干預,以順應自然;老百姓在寬鬆自由的環境裡生活和生產,自然會感到這種政策的好處而擁護這種政策,從而也就達到了“不言之教”的教化作用。

“無為而治”實為大治,這是老子留給後人的十分有益的啟示。


一眼千年58


老子的“無為而治”,是站在統治階級角度講的,也就是講給統治階級聽的!是反應奴隸社會沒落時期,舊的生產關係“奴隸主貴族和奴隸關係”日益破產,新的生產關係,以新興平民農民為代表的生產力的崛起,需要破除過去奴隸制這種舊的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係,急需建立地主和農民新的生產關係背景下,老子的“無為”,就是表達對束縛新生產關係萌芽和發展的奴隸主貴族統治階級的要求,讓他們學會放手,放寬對奴隸成長為有更多能力的農民的束縛,就是對新興農民的承認,所獲得的比強迫他們繼續為奴隸生產關係要更多!這種無為而治的思想,是社會生產關係變革過度階段的產物,也是對奴隸主貴族統治階級保守統治的抗議,替新興地主階級無聲的支持!提倡無為而治,實際上是支持和推動的思想!這裡的“為”就是束縛和默守陳規,為舊的奴隸體制保駕護航,“不為”就是順應時代發展,接受新的生產關係,而不是鎮壓打擊,進行軟著陸的做法!老子的“無為而治”必須要站在歷史的角度去理解,那時的百家爭鳴,都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思想,都是站在當下歷史變革階段,為了統治階級如何建立理想的新的社會關係,所提出的符合當下社會發展的理念和思想!這樣就很好理解了,無論是孔子還是老子,都離開不了那個時代立場,包括他們自己的階級立場和服務對象,自己身世和所代表的利益集團和階級立場!老子的“無為而治”,用現代思想來理解,就是面對新生事物的態度,無需排斥,打壓,拒絕,而是順勢而為,是站在當下歷史變革階段,相對的“不為”,並不是絕對的不為!而且在治理國家的方法上,除了面對新事物的態度,還有循序漸進的思想,和計劃,推行和榜樣的力量!總之,就是溫和地軟著陸!當然,從老子自身來看,他身處周王朝沒落時期,是沒落統治階級奴隸主貴族的代表,他身處東周時期,也就是春秋戰國時期,在沒落的東周王朝做過藏書官吏,熟讀周王朝藏書,通曉歷史,禮法,天文曆法,他對周王朝奴隸主貴族沒落抱有同情,又對前朝商紂殘酷鎮壓諸侯國的失敗歷史熟知於心,而對現實中,周朝各諸侯國強大失去控制連年爭戰又看在眼裡,對站在周朝沒落奴隸主貴族的立場,對於通宵古今的老子來說,看清了形式,代表奴隸主貴族必然退出歷史舞臺,提出所謂的救世之道“無為”,坦然中又帶點悲涼無奈的接受和承認,也就不足為奇了!至於老子《道德經》裡,含有的早期“自然辯證法”哲學思想啟蒙,對“道”,“德”和“法”的論述,展現和高度總結了中國周朝前期奴隸社會文明發展的樸素自然主義和人文主義價值觀,概括了中國古代先秦文明,對天文曆法和農業生產關係等自然社會科學的最先進的認知水平!後人把老子以道家創始人自居,什麼陰陽八卦,避世隱居,風水等概念,都是對先秦文明自然和社會認知能力的概括和延伸,可見,中國先秦古文明中,自然科學,辯證哲學,社會關係學的認知水平,在世界人類文明發展歷史的高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