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猝死,我们要关注自身24小时平均心率

上一期文章我们谈到,猝死具有突发、紧急、严重的特点。其恶性程度和后果是其他任何一种疾病都不能与之相比的。一般来讲猝死的发生是始料不及的,通常临床上将猝死分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两大类。在全部猝死患者中,因心脏疾病而猝死者占75%,其中最常见的病因是冠心病;而非心源性(即患者因心脏以外原因)的疾病导致的突然死亡约占25%。

心源性猝死预后虽然凶险,但并非不能防治。对心源性猝死的防治应该包括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发生和发生心源性猝死后的即刻抢救两方面。

由于发生心源性猝死后真正能够被抢救成功的患者屈指可数,故如何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才是我们应该了解的最有效的方法。

预防心源性猝死,首先你要先去正规的医院找一名有责任心的医生做一次全面的体检,尤其要排查隐藏的心血管疾病。通常常规你需要一份心电图和做一个动态心电监测,如果心电图或动态心电监测发现有严重恶性心律失常,如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室颤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这些心律失常都会引发猝死,那你就需要格外注意了(链接“对心源性猝死,我们能预知吗?”),对于这类病人,常见的预防措施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坚持药物治疗,另一种治疗方法就是植入自动除颤器(ICD)。

如果通过心电图或动态心电监测发现有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可能,你还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避免加班熬夜,更不能在自己身体已经感到不适的时候还强撑着不去治疗,因为发生猝死的患者,多半在死亡之前都有胸闷、胸痛或是头晕、头痛等症状出现。生活中也有很多因为心脏病住院的患者其实都有过心前区疼痛的经历。但是他们没有当回事,甚至即使怀疑自己得了心脏病,也没有及时去就诊看病。这些症状其实都是身体在报警了。如果此时还不休息,可能你就会在追求一时效率的时候,倒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了!

预防心源性猝死

近年来由于医学的进步和人们对疾病认知程度的增高,肺栓塞也逐步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肺栓塞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可以引起胸痛,右心衰竭等,严重的肺栓塞可以引起猝死。其发病危险因素与年龄增加、住院卧床、手术卧床、久站久坐不动、怀孕等都有关,这些人群是发生肺栓塞的高危人群。如果你也是长时间坐着不动工作的白领或坐飞机长途旅行的出差人群,那你就要注意预防肺栓塞了,建议你每一两个小时就站起来走一走,可以有效地促进腿部血液流动,避免发生肺栓塞引起猝死(详见 )。

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生了运动后心前区出现疼痛的情况,或是在运动中发现自己的活动耐量明显下降,此时一定要格外注意并及时到医院就诊。因为冠心病的发病规律多是从冠脉血管斑块稳定的心绞痛,发展到冠脉血管斑块不稳定的心绞痛,最终导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不在意的患者会在毫无思想准备情况下发生心源性猝死。

假如患者猝死不幸发生你身边,也就是说有人在你身边倒地,呼之不应,你又摸不到他(她)的脉搏,这个患者很有可能是发生了心脏停跳,这时应该尽快对他(她)现场开展心肺复苏(CPR)进行胸外按压,这对于挽救他(她)的生命是非常有效的。在进行CPR的同时要呼叫救护车,有了这些措施也许就能使你挽救一条生命!(详见“ ”)

预防猝死的另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关注你自己的平均心率,你可以到医院做一个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也可以佩戴我们研发的Mr.Wear来进行长达一周的动态心率监测(详见“对心源性猝死我们能预知吗”),了解你自己的平均心率。如果24小时平均心率超过70次,那么就要考虑是不是心脏出现透支了?想像一下,一个24小时平均心率90次/分的人和一个平均心率60次/分的人相比,每天要多跳动达4万多次。这得让心脏增加额外的负荷。这时候你就要让自己的心脏负荷减轻点,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心率降下来,到60~70次/分左右就行了。

了解自己的平均心率后,你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尽量不要熬夜,管理好情绪,别让自己大喜大悲,这些都能使心率不会出现持续的增快。这对于经常出现频发室早的心脏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可以大大减少发生室速、室颤等引发心源性猝死可能性。

另外,对已经发现的疾病要适当地进行药物干预并戒烟、避免吸二手烟,这都可以使冠心病发生减少,也会避免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文/杜捷夫)

预防猝死,我们要关注自身24小时平均心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