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年輕人啃老這麼普遍?

夏日清風111


現在社會啃老現象太普遍了,這裡面有主動的也有被動的。但是我相信大部分年輕人還是被動的,畢竟長大了,都希望獨立和自由,拿家人的錢就要被管束,總是不舒服的。


對於主動的,主要是由於父母溺愛,怕孩子受苦,老提孩子著想,久而久之,孩子容易養成什麼都靠父母的習慣,對於這種能自食其力的人,父母一定要給其心理斷奶,讓孩子有獨立生存的能力。


我主要還是說說被動的,我記得我以前答過一個類似的,貌似瀏覽量都上萬了,我再說說吧。


1.孩子上學期間的啃老

現在有很多人學習國外的想法,說孩子18歲了就要獨立。在中國18歲剛上大學,沒有經濟能力

,我想只要家裡有經濟能力,還是給孩子出這個錢,畢竟好好上學也就這麼幾年了,以後大半輩子都在掙錢,不急於這幾年。當然家裡經濟條件不好的,孩子大學期間自食其力的也是大有人在的。


2.剛上班期間的啃老

大學剛畢業的那一兩年,工資低,平時大家消費水平一般,但是房租什麼的再一掏,基本上所剩無幾了;女孩子剛掙錢,大好年紀,總要買買買,美一下吧,畢竟青春也就這麼幾年的事;男孩子,要是交個女朋友,總要出去壓壓馬路,逛個公園,看個電影吃個飯啥的吧。這都是要錢的吧,有時候偶爾入不敷出也是正常的,父母心疼孩子偶爾給點也無可厚非,畢竟是親情啊,孩子過年過節也是會給父母紅包和買東西的吧。


3.成家了,要買房子了

朋友也談好了,該談婚論嫁了,別說彩禮啥的,就是房子,基本都是父母首付,孩子月供。要說不啃老,就這畢業幾年掙的錢,猴年馬月才能買得起個房子啊。不啃老那就晚結婚,老人家還不樂意了。


4.房子買了,結婚了,孩子出來了

現在基本上都是雙職工家庭,上班可不是混日子打醬油的,實打實的要幹活的,孩子誰帶,又的老人幫忙,這下錢上不要老人了,時間和體力上要付出了,也是一種啃老啊


現在大環境,沒有老人的幫忙,有時候確實轉不開,所以大部分情況下,只能不得不。


空中的燕兒


不得不說,這一代小年輕,跟我們這些六七十年代,甚至七八十年代的人,普遍啃老現象要多的不只是一點點,我認識身邊好幾個90後,畢業三四年了,還在向父母要錢生活,名曰“工資太低”,其實他們工資低嗎?比起我們那會兒,高的不止一點點。

我15年前剛畢業時,工資只有1100元,但因為每個月單位都要拖欠工資,每個月只能給公司打報告,提前預支600元作為生活費,這就600元,每個月要給銀行還250元(大四家裡實在拿不出錢了,只好由學校擔保,銀行免息助學貸款5000元作為學費,畢業後兩年還清,一個月250元),除此之外,一年內還要存款2000元,給親戚還所借的大四生活費。


日子也這樣熬過來了,從來沒有向家裡要一分錢,但如今,大學畢業生,一個月工資也有三四千元(二線城市),但覺得不夠花,要向家裡要錢、父母給生活費。

我以前帶的一個學生,工作3年,月薪4000元,每個月要向家裡要1000元,一個月才夠花,典型啃老族。那麼,為何現在年輕人啃老族越來越多?原因有以下幾個:

1、不能吃苦。現在90後,跟我們那個時代相比,確實沒能那麼吃苦了,稍微累一點的活,就不願意幹,導致收入低,或者因為頻繁更換工作,導致工資並不高。

你的收入跟你的付出是成正比的,沒有付出,哪來收入?但工作強度稍微高一點,工作壓力大一點就受不了,這年頭,你想要高一點收入,就得付出,怕吃苦,哪來高收入呢?

2、沒有理財規劃。大多數年輕人,是不會去存錢過日子的,也沒有規劃意識、理財意識、存錢意識,很多人畢業了四五年,一分錢沒存上,沒有積蓄,一旦有個急用,只能靠向家裡要錢了。


3、追求享樂主義。年輕人的思想觀念跟大他們十幾歲二十幾歲的人是完全不一樣的,尤其是在消費觀方面,很多年輕人有好幾張信用卡,不斷倒,經常可以看到酒吧、影院、KTV歡樂城,都是年輕人,他們追求時尚、享樂、消費觀念超前,如果工資低,那就不夠花,只能啃老了。

4、不管更換女友。還有一點是,談情說愛,需要花錢啊,給女友買衣服褲子、禮物、吃飯看電影唱歌,哪個地方都要花錢。

年輕人的愛情觀也比較超前,不斷更換女友,加之如今之女孩,哪個不是追求物質和享樂呢,如此談一個女朋友下來,花不少錢,就那麼點小工資,哪夠?只能求助父母了。

5、工資收入低。現如今,雖然總體上比十年前、20年前高,但生活成本太高,對比下來,工資還是低的。實話說,現在大學生畢業,三四千,低的,只有兩三千,在一個二線城市,沒法生活,只能向父母要錢啃老了。

6、生活成本高。這裡不僅是指吃飯、穿衣服、交通出行,還有最大的大頭是房價,想要在城市裡買房,靠自己?門都沒有,那還不得靠父母資助呢,動不動就幾十萬首付款,把父母掏空。這是最大啃老,也是啃老的最大支出。

7、家境比較好,有啃老物質基礎和條件。家庭條件好,是他們有這個資本啃老的主因,不過,多為城市年輕人,大多數農村出來的,啃老現象比較少,農村孩子能吃苦,還有就是沒老可以啃,父母把你供出大學就很不容易了,多數都是負債,哪來錢給你啃呢?

城市家庭則不一樣,一般就是一個獨生子女,自己有工資,家庭比較富有,有這個資本給孩子錢。

8、父母教育和思想觀念問題。一般來說,啃老多出現在城市,原因在於,父母有基礎的同時,在他們看來,自己有錢,老兩口也花不出去,那還不如給孩子一點。

而且,從小寵溺獨生子女,在物質上,他想要什麼,就給什麼,工作也如此,要錢,有條件,就給,嬌生慣養、教育方式和觀念導致這一現象不斷出現,導致啃老越來越多。



還有一些父母認為,一輩子掙錢,還不是給孩子花嗎?就是為了孩子,一切為了孩子、活著也是為了孩子如此,啃老現象就多了。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普遍嗎?

我只是一個普通二本,我身邊同學也是普通二本。但是有工作之後,幾乎沒一個伸手問家裡要錢的,說出來會感覺很丟人。剛工作的時候,不會計劃開銷,也是互相轉借渡過難關。現在畢業快兩年了,第一年解決了生存問題,現在慢慢的都在按照自己的想法給家裡添置東西,直接給錢父母基本都會存起來。

當然,除了家裡條件好點,或者一開始就業就比較順利的。其他人依然一無所有,工作穩定之後才開始為未來的生活做積累。

沒辦法零起點只能精打細算,所謂買房首付,暫時根本看不到希望;一方面對於結婚並沒有太緊迫的心情;另一方面看到那麼多熊孩子,覺得不會養還是先不打算早婚早育;更別說本地的彩禮,房車。

說著就有些絕望的感覺,但好在還年輕,做的工作也是會慢慢升值的,一邊做原始積累,一邊開始學理財保險知識,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為she著迷



對於這個問題要從兩方面看。一方面,是真啃老;另一方面,是偽啃老。真啃老與偽啃老有本質上的區別和不同。

首先,什麼是真啃老。我認為,真啃老是指那些已成年,且具有勞動能力的人群,主動無償索取父母經濟上利益的行為。真啃老是自私自利、不懂感恩、不講道德甚至踐踏法律的行為。造成真啃老的原因有三:

一是父母的失教和寵溺。子不教,養之過。父母從小對子女嬌生慣養,一切以子女為中心,物質上極度滿足,品德上要求過鬆,漸漸地使孩子成了任性的“小公主”和跋扈的“小皇帝”。孩子對父母和家庭經濟上的過度依賴已經養成了習慣。成人以後,慣性使然,伸手穿衣、張嘴吃飯升級為伸手拿錢,張嘴索財。對此,沒有絲毫的羞愧感,更談不上什麼感恩的心。

有的父母,長期不和,對孩子的關心照顧也不夠,孩子對父母的感情淡薄,持有不滿和報復的心態,轉變為經濟上的無限索取;有的父母,寵慣無度。孩子成人以後怕苦怕累,宅在家裡完全靠父母養活;有的父母,為了能與子女生活在一起或維繫相互之間親情,忍侮負重,甘願被“剝削”。


二是子女的失德和自私。一貫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和心態,讓子女把父母當成了經濟上的搖錢樹和免費的家庭保姆。結婚、買房、買車、帶孩子,甚至找工作、孩子入托上學、日常花銷,都過度依賴父母。人生價值觀和道德觀嚴重扭曲。在外面是人,回到家裡是鬼。

三是環境的不良和衝擊。腐朽文化、拜金主義和享樂思想的侵襲和腐蝕,激發了個人至上自私狹隘心理的膨脹。講奢侈,愛攀比,貪財利,成了心中的信仰和追求。“寧願坐在寶馬車上哭,不願坐車自行車上笑”和“笑貧不笑娼”、“有錢就是爺,活一天享受一天”,已成為不少年輕人的真實思想寫照。在這些人心裡,啃老不丟人,是自己家裡的事。沒錢才丟面,是混江湖的事。

其次,什麼是偽啃老?我認為,偽啃老指不是主觀上故意要從父母身上榨取剩餘價值,而是父母主動在經濟上扶持贈予,或出於親情需要出手幫助的,或因買房、做生意等重大開支需向父母借款進行週轉的行為。這類行為,均不屬於啃老。

總之,真啃老與偽啃老是不同的。真啃老具有已成年,能自力,卻自私心強,主動無償索取,不懂感恩等心理和行為特徵。如今,年輕人啃老的多,與有失家教、有失自律、獨生子女多、身處環境不好、社會腐朽文化思潮影響等諸多因素密不可分。解決這個問題,對於家庭來講,還是要從幼兒時期抓起,家長要言傳身教;對於個人來說,要注重加強個人道德素質修養,分是非,講廉恥;對於社會來說,要加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營造良好的正能量氛圍的工作力度。


老漢心語


前段時間,一則“48歲海歸碩士,長期在家啃老,被母親狀告”的新聞,刷新人們的教育觀念。

2012年,上海人丁某,畢業於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持有碩士學位。

回國後,卻長期待業在家。

其82歲的老母親,患有尿毒症,僅支付醫療費,生活已捉襟見肘,現在,還得供養家裡這個高智商的老孩子。

老母親無奈,狀告丁某,想逼他出去找工作。

但丁某無動於衷。

考慮到即使勝訴,丁某也無任何可執行的財產,或收入。於是,該案以母親主動撤訴告終。

無獨有偶,近期,又曝出一北大博士生,在家啃老將近20年。

千禧年伊始,他便在家,過起 “退休生活”,長期靠姐姐救濟。

家徒四壁的他,甚至提交“五保戶”申請。

看著自己年近九旬、雙耳失聰的父親,以及長期從事體力勞動,賺取微薄工資、以供養他和父親的姐姐,這位博士生,沒有絲毫愧疚。

他從來沒有想過,負擔起自己作為成年人,所應負擔的責任。

這種“校園精英”啃老現象,最根本的原因在於,“精英”們的社會責任感,和所獲的學術知識,沒有成正比。

這是教育失敗的癥結所在。

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人,不論是否成年,是否佩有一腔才華,他都會懂得,通過努力,為自己、為他人、為自己做的事情負責。

倘若一個人,沒有社會責任感,當他處於孩童時期,就容易做出“出格”的事。

因為他認為,他對自己做的事情,不用負任何責任。

他可能會曠課,因為他認為,他讀書,是為了父母和老師,不是為了自己的未來。

他可能會捉弄同學,因為他認為,同學被戲弄、受到傷害,自己無須負任何責任。

他甚至,會毆打教育他的老師、養育他的父母,因為他從未考慮承擔後果。

惱人的熊孩子,長大之後,會變成令人討厭的“無恥之徒”。

這種無恥,不僅侷限於啃老。

近期,一名19歲的女孩,在地鐵站,遇到一位紋身大伯,大伯強行要用自己的電瓶車,免費送女孩回家。

女孩拒絕,大伯反覆糾纏。

待女孩上了公交車,大伯甚至打算,強行將女孩拉下車。

受驚過度,讓女孩不禁哭泣。

直到民警趕來,大伯還是義正嚴辭,認為自己是“一片好心”。

在一個文明的法治社會,每個公民,都必須對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負責。

大伯作出這種奇怪行為,是因為,他沒有考慮到,自己的行為,會對女孩,造成何等惡劣影響。

他甚至認為,擾亂社會秩序,自己無須負任何責任。

這就是教育失敗的可怕之處。

這種社會責任感缺失,會導致成年人作出違法亂紀行為,置他人的生死、幸福於不顧。

小到借錢不還、強行搶座位,大到肇事逃逸,非法集資,攜鉅款,玩失蹤,所有的這些,都是因為,不懂得負起自己應負的責任。

而發生這種現象,和一個人所受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家長們斥巨資,為孩子鋪路,事無鉅細,殫精竭慮,到頭來,卻收穫一顆歪瓜裂棗。

很多父母都想不通,為什麼我付出這麼多,我的孩子,還是沒能取得成功?

是的,問題恰恰在於,父母們付出太多。

孩子幼年時,他們說:你只管讀書,其他的,你什麼都不用管。

於是,孩子們十指不沾陽春水,讓他去門口打個醬油,都怕累著他的腿。

長時間下來,孩子就會形成一種奇怪的腦回路:為了讓我讀書,你們什麼都不讓我做,所以,我讀書,完全是為了,完成你們的心願,而非為了我自己。

所以,我讀書,是在對你們負責,而不是對自己負責。

所以,我想讀就讀,不想讀,對我也不會有太大影響。

讀書之外的所有事情,你們都不讓我做,這就表示,那都不是我的責任範圍。

長期下來,孩子會天真地以為,自己來到世上,只是為了瀟瀟灑灑、兩手一攤、百無聊賴地走一遭。

孩子們一天天長大,這種慣性思維,可能會讓他們變成,文初提到的“精英啃老族”。

更有甚者,尋釁滋事,變成文明社會的汙垢,如那位紋身大伯。

為了避免這種後果,在教育過程中,針對培養社會責任感,我們應該從小做起。

這個“小”,即小時候,和小事情。

<strong>


十月媽媽心理


你好,我是一個關注男女戀愛情感類問題的達人,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讓我來給大家分享下我的看法!

為什麼現在年輕人啃老這麼普遍,而以前沒有呢?我個人覺得主要有以下幾點:

父母有錢

像以前的人沒有什麼錢,孩子又比較多。年輕人想啃老都沒有的啃。而現在不同了,現在基本上都過上了小康的生活,家裡孩子又不多,有的家庭甚至只有一個孩子的。從小就是家裡的小公主或者小皇帝的,這樣父母當然都會比較寵愛。擔心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工作會受委屈,還不如先呆在家裡,過幾年再說,反正家裡可以養的起。

自己不想工作

現在的年輕人都比較嬌生慣養的,受不了一點委屈,也吃不了苦。很難接受上班紀律約束。不想過上朝九晚五的工作。想永遠呆在父母身邊,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不用想很多事情。也不用擔心錢的事情。

來自社會的壓力

像現在結婚,男方一定要有房子啊車子啊,還有彩禮啊等等這些。這些加起來至少都有幾十萬,這些錢對於年輕人來說,肯定是負擔不起的。所有隻能啃老了。

以上回答為本人原創觀點,禁止他用,圖源網絡。有幫助可以點個贊或關注我哦!有其他問題歡迎下 方留言一起探討。


性感高清美女


這個問題其實如果換個問法,答案就變得一目瞭然了。

我覺得問題不該是「為什麼現在年輕人啃老這麼普遍」,而應該是「為什麼這個時代的年輕人普遍需要啃老」。


假設我們回到幼兒園,和小明、小剛一個班。

幼兒園不考試,但發小紅花。由老師決定,只發給那個表現最好的小朋友。

小明自己做了一個手工,得到了表揚。

小剛不服,回家找媽媽,媽媽幫他做了一個更好的,得到了表揚。

競爭開始激烈了,小明叫了父母齊上陣,小剛發動了三代人。

最後,雙方都把自己可用的一切資源調出來,只為了最後得到那一朵小紅花。

是誰的錯?

小明和小剛的錯嗎?他們只是想要得到小紅花呀。

老師的錯嗎?小紅花只有一朵呀,當然只給表現最好的人。

家長的錯嗎?孩子是親生的呀,能幫的地方當然要幫呀。

沒人錯了,就是因為人比花多罷了。

經濟學常識:供不應求的時候,價格會一直上漲。


房子可不是小紅花啊。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沒有小紅花無所謂,但沒有房子,估計生活都困難。

那麼為了從房產市場上搶到自己的那朵小紅花,你猜小剛和小明會不會啃老呢?他們家的老,又願意不願意讓他們啃呢?


科學家種太陽


啃老現象確實比較常見,我身邊就有。一個朋友家的親戚,畢業一直在家裡,一門心思的考公務員,考了很多年都沒有考上,家人也就這樣養著他好多年。父母都委婉的告訴他:考不上可以先做點別的工作養活自己。他聽到這樣的話就很氣憤,認為是父母不相信自己。父母包括我們都會這樣想:他都快三十了,應該靠譜了,應該為自己打算了,應該為自己負責任了。我們懷有這樣一個期待:讓他養活自己,讓他為自己負責。當我們懷有這個期待的時候,恰恰就是我們在為他負責。這個責任本來就是他的,當我們不再替他承擔責任的時候,他才會自己承擔起來自己的責任。當父母考慮不再養活孩子,不再替他承擔責任,父母可能會怎樣呢?父母很可能會不忍心,會怕他沒有能力養活自己,怕他吃不上飯流落街頭。總之父母充滿了擔憂,不願意放手。於是分析到這裡,我們要意識到:啃老現象也有可能是父母“培養”出來的,父母在潛意識中依然把孩子當做他們的孩子,並用這種方式阻止與孩子本應該早就到來的分離。父母態度的轉變迫在眉睫。因此,我建議父母的態度轉變成:我的孩子已經成年了,應該以成年人對待成年人的方式,我不干涉你的生活,但也不會照顧你太多。出於親情考慮,可以給你一些支持,但我會先考慮我們兩口子自己的生活。能給你的支持是有限的,剩下的就不是我們的事了,你自己看著辦。你是不是有飯吃,找不找工作,那是你的事,我只負責我自己的生活,只給你有限的幫助。當父母的態度轉變了,相應的,子女的態度也會出現變化。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劉瑾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暖心理


現在生活水平高了也是啃老的一個原因。如果可以像以前那樣,年輕人住筒子樓,樓道里做飯,一日三餐全都自己做,每個月買糧按人口嚴格銷量,配合一些粗糧(當然了,現在粗糧不比細糧便宜),每天以大眾蔬菜為主(冬天就吃幾個月的冬儲大白菜),比如蘿蔔,白菜,茄子啥的,炒菜就滴幾滴油,主要用鹽加水熬出來。基本沒有娛樂活動,不用電話,當然也沒有手機。家裡只裝電燈泡,人不在的屋子趕緊關燈省電。買布料找裁縫做衣服,一件衣服穿五年,破了就自己打補丁。

如果真能做到這樣的生活,現在年輕人肯定不需要啃老,而且還能攢一筆錢。


bguy1971


◇因為現在的年輕有理由說:不是自己要的,就不是自己啃老。

那為什麼啃老會成為“過街老鼠”人人鄙視呢?

因為父母大都將後代放在比自己還要重要的位置,寧願自己過得差一點,也不捨得孩子受一點委屈。真可謂是“俯首甘為子女牛”。但是這番付出換來的回報,往往不是那麼令人滿意。

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

無論是“男子大學畢業3年仍與女友啃老,母親:何時能長大”這類司空見慣的新聞;

還是“40歲啃老男子多次毆打8旬眼瞎老母 7次被行拘”這類駭人聽聞的新聞:

甚至是“啃老女兒向母親借錢養情人遭拒 弒母后棄屍逃離”這類令人髮指的新聞,

聽起來都不陌生吧?

01範圍廣,比例大。啃老是“無獨有偶”。

據調查,全世界有1/3的年輕人都在啃老。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即使啃老為社會所不恥,但還是有很多人選擇啃老。

這其中,很可能還包括了批判啃老的人。

可能批評啃老的人就是啃老族

根據數據來看,“啃老”比例最高的年齡段在28到38歲。哪怕是月入過萬的中青年,依舊有四成表示當過“啃老族”。所以並不是只有”窮人“會啃老!

而且啃老現象遠比我們想象的範圍要廣、比例要大。

目前中國有65%的家庭都存在著“啃老”問題,30%左右的青年基本靠父母供養

啃老的普遍程度遠比想象的深

啃老受批判的當今社會,還有那麼多人選擇啃老,甚至收入可觀的人仍然選擇啃老

到底是因為什麼?

02就業難、消費高。啃老是“無可奈何”?

有的人啃老,說自己是迫於無奈

畢業一年的小文,就是這樣。本身學歷一般,工作經驗又少,找不到很好的工作。換來換去,就成了“啃老族”。

很多年輕人都面對過這種評價

像小文這種,應屆畢業生暫時找不到工作、待業在家的情況;就屬於啃老族中的“無奈型”選手。

確實,現在這個社會,就業難、房價高、消費高,這些因素一起促使了“啃老族”數量的上升。

可是,這些問題真的無法解決,必須回家啃老嗎?

找不到心儀的工作。那麼可不可以先找一份夠得上的工作積累一下經驗?

消費高。可不可以“省”一點?

窮到“吃土” 不剁手?

年初,一則“大城市90後財務狀況”的採訪傳遍網絡。其中接受採訪的基本都是年薪10到20萬的90後,他們的工資都不算低,但是基本都攢不下錢甚至還有欠債

說到花費,他們都說,吃喝玩樂花的很平均沒法省,省了生活質量下滑了。

所以說,不改變消費方式的話,剛畢業月薪3、4千覺得啃老理所應當的人,到年薪十萬的時候仍然會負債!

不能只想著享受啊!

同是90後,小欣的生活方式就節省很多。月薪5000都可以省下2000來。據她分享,經驗就是抓大放小:

跟性情相合的朋友合租,這樣房租可以省下來1000元;吃的儘量自己做,三餐頂多花15,加大餐20;化妝品、衣服少買,控制在800以內;出門步行、戶外活動選免費的。這樣堅持下來,省2000綽綽有餘!

從小欣的例子可以看出來,很多“啃老族”不是真的活不下去,而是不願意“接地氣”的活著。

不得不“啃老”?

就拿吃飯來說,花3塊錢自己做是一頓;8塊錢的快餐是一頓;20塊錢的外賣也是一頓。

生活是怎麼樣都可以繼續的,只是大家選擇了不同的生活方式。那麼,小熙想說,在剛畢業或者經濟緊張的階段,我們可不可以稍微節省一點,先別急著享受生活呢?

03既生我,該養我。啃老是“無理取鬧”!

因為一些不得已的原因,暫時投靠家裡還可以理解。但是長期的躲在家裡,不去工作的人,才是“啃老族”的主力軍

他們將自己藏在“家”這個小小的“避風塘”裡,與世隔絕,逃避外界的壓力。

29歲的徐青自大學畢業起就沒有工作,一直在家裡閒著。家裡人介紹的工作他覺得“

沒勁”,自己又不願意主動出門找工作。面對父母的責怪,徐青振振有辭:“你們是我爹媽,你們有權利養我!

啃老族總是拒絕承認自己啃老

無奈,徐青的父母將其告上法庭。法庭上,徐青衝父母怒吼道“你們就是想逼死我!我讓你們

斷子絕孫!”

這種人,完美地詮釋了什麼叫“好吃懶做”,還拿親情去綁架父母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