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周:台当局要习惯大陆战机越“海峡中线”

袁周:台当局要习惯大陆战机越“海峡中线”

作者 袁周(评论员)

3月31日晚间,绿媒《自由时报》突然在网站头条位置刊发报道称,大陆军方当天派出4架歼-11型战机,先是来回逼近“台海中线”,后来更是穿越“台海中线”,进入“中线”以东的空域飞行,时间长达10余分钟之久。蔡英文则于次日做“强硬”表态:“我已下令军方,对于蓄意越过中线的挑衅,必须第一时间强势驱离。”

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台湾海峡本没有什么“海峡中线”,正如经纬线一样,所谓“海峡中线”只是一条表示地理位置的虚拟线。据台媒报道,“台海中线”的始作俑者是美国人。1955年,美军第13航空队正式参与“协防”台湾,并在海峡上空划定一条防空警戒线,该线后来以美国空军首任驻台司令戴维斯准将命名。其后台美双方根据原始的“戴维斯线”逐步修订为所谓“台海中线”,台军“作战条例”又将之分为空军与海军两种。但实际上,在上个世纪80年代前,台军倚仗台海制空权经常将战机抵近大陆,甚至深入内地侦查,更遑论什么“海峡中线”。由上可知,不仅大陆不承认“台海中线”,台湾方面也不予以遵守。

随着两岸军力向大陆倾斜,台军机活动范围逐步向台海东岸退缩,“海峡中线”事实上成为了台湾军政当局“拒统偏安”的一条“心理线”——大陆军事力量越迫近和越过“中线”,其 “不安全感”就越强。去年年初大陆宣布启用穿越台湾海峡的M503航线,以期有效缓解现有航线流量压力,提升飞行安全水平。但这一举动却引起了岛内的炒作和恐慌,尽管航线距离所谓“中线”还有7.8公里。而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解放军军机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包括1999年李登辉抛出“两国论”之后频繁越过“海峡中线”,近年来更是实现了多机种、多编队的“环岛行”。

问题的关键点在于大陆战机为什么要越过“台海中线”。两岸各方观点主要有三种:一是民进党为了选举,倾向走极端“台独”路线,解放军军机“越界”就是要打掉其嚣张气焰;二是美国“以武挺台”更加露骨,美国军舰今年已经三次通过台湾海峡,解放军这是在“以机制海”,回应美舰进出台海;三是民进党“以武拒统”更加顽固,不仅鼓吹“一支扫帚”都要“拼了”,还重金购买66架F-16V战机,解放军此举意在警示台军,洋军火不能确保台海制空权。

综观“中线”历史和所谓“越线”事件,“海峡中线”实际就是一条两岸的“实际控制线”而非所谓“法理线”,谁的能力大,谁拥有制海制空权,谁就可以越界。大陆现在越过“海峡中线”,有“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法理依据,既是军力的反映,也是掌控台海形势主导权的需要。台当局越猖狂,台美勾结越深,大陆军机越过“中线”就越频繁。如果台方越“强势驱离”,则发生偶发性军事摩擦或者有限军事冲突的概率就越大。《环球时报》就分析,“双方战机交火并有飞机被击落,定点清除对大陆构成威胁的某个台军基地,这些可能性在未来都无法完全排除。”

当然,有一点可以确认,以后大陆舰机越过“海峡中线”将会越来越多,以至于常态化。这不是要“武力解决台湾问题”,而是要宣示“海峡中线”就是子虚乌有,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是法理事实。如果要动武,根本不需要“越界”,东南沿海部署的中近程导弹对“台独”势力进行定点清除足矣。如果台当局承认“一个中国”,不搞“台独”,相信“心理防线”不至于如此脆弱。对于台湾老百姓来说,这不构成任何安全威胁,因为即便发生摩擦,打击对象也只是“台独”势力及其“以武拒统”的后盾台湾军队。

解放军军机 “越线”飞行一定会常态化,包括例行性训练甚至军事演习,台湾当局以至某些一惊一乍的媒体和政客习惯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