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身边的摄影爱好者,都是按什么标准“扎堆儿”的?题材还是秉性?

柳侍墨


应该说大部分摄影师,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扎堆”式摄影,“扎堆”式摄影的益处也非常明显,尤其在摄影小白初涉摄影学习的时期,是鼓励多去参加这种“扎堆”摄影的。



益处是:一、拍摄成本低,请模特等的费用可以分摊。2、一些资源的坐享其成,对找不到模特或者好风景的小白摄影,只要参加就可以有的拍了。3、摄影资源的互通有无,摄影技术和作品的分享提高。


弊端也有,比如:不适合发挥自己的主观艺术创作性,作品主题、风格等只能跟着大流去拍。常常得不到理想的机位和拍摄角度,经常错过一些自己想要拍摄的点。总起来讲,扎堆式拍摄对摄影师专业性创作有一定的制约。

而扎堆的方式,我觉得前期是因题材而聚集,后期是因秉性而聚集。

一、题材。

摄影是个小圈子,一次群拍活动,不可能满足所有摄影者的需求,可谓,众口难调。

那先期扎堆的最好标准,就是因为喜欢同一题材的拍摄而汇聚的。

大家都喜欢拍人像,拍美女,自然配备的器材和镜头相近,拍摄出照片的分享也会有共同话题;大家都喜欢打鸟,自然是清一色的长焦长炮,这时候一个拍摄风光的拿着广角镜头加入队伍,就格格不入了,关键是器材不对,想拍鸟也拍不到。

这就是题材对于扎堆拍摄的重要性,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二、秉性,或者说合不合的来。

摄影圈子也是小江湖。前期拍摄,题材把摄影者分成了大的团队,而随着大家一同拍摄的了解和磨合,自然会因为个人喜恶,或者说性格原因而形成的小圈子,小团队。

这种现场也谈不上正负能量。我觉得是学习摄影历程中的正常现象。我个人也不是很赞同群拍场的人数过多,活动不好组织不说,足够的好机位也得不到保障,也不利于作品的私下交流。



应该在题材分类的基础上,再以秉性进一步对扎堆拍摄分类,是积极和可取的。毕竟人合适了,一起摄影就没有什么禁忌了。

三、摄影水平高低和作品优劣。

同行相轻的情结是不可避免存在的,我们没有必要回避。个人觉得最好的群拍小团队,大家的摄影水平和作品优劣,差距越小越好,最好是各有所长,大家互补长短。这样大家交流更多的是在一个频道和高度上,利于摄影学习的提升。如果,在一个群拍团队里,大家水平参差不齐,一是影响交流;二是打击落后者的信心,或者滋长拍得好的摄影者的虚荣心。



当然,以摄影水平高低和作品优劣形成群拍小团队的过程,是慢慢来的。大家可以在不同的群拍圈子里尝试、磨合、提升,最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题材,最合得来的一群人,最能让你摄影有所裨益的团队。


陌上小麋鹿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身边的摄影爱好者,都是按什么标准“扎堆儿”的?题材还是秉性?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身边的摄影爱好者,有按拍摄题材“扎堆儿”的;也有按脾气秉性“扎堆儿”的。不过总体来讲,还是按脾气秉性“扎堆儿”的居多。

其实不只是摄影爱好者,仿佛在其他领域里面,也是按脾气秉性“扎堆儿”的居多。

举个例子,就连离摄影爱好者最近的,摄影模特,都是按脾气秉性扎堆的——如果一场拍摄中需要两个模特,那么经常是一个联系另一个。而这俩同时出镜的模特,极有可能在私下里也是交情蛮好的。

应该说,小白在刚开始学习摄影的时候,都会以“扎堆”的方式进行学习和练习的。

这个时候,就是因拍摄题材而扎堆儿。

脾气秉性?嗨,大家都不是很熟,谁知道谁啥脾气呢!

然后……随着不断的拍摄,不断的扎堆儿,不断的一起学习,相互之间越来越熟,也就会大概知道对方是什么脾气什么性格了。

所有人都是有性格有脾气的,只有秉性相投的人,才能随着时间的推移,由拍摄时的影友,变成生活中的好朋友。


这个时候再一起去拍片,应该就不再拘泥于拍什么了,而是一起拍片,要开心,要快乐。

我很早以前是拍风光的,那会儿要是让我在影棚里对着大平光咔嚓一整天,我肯定是坐不住的;但是我会参加外拍人像活动,拍风景拍姑娘,然后就认识了几个拍人像很厉害的哥们儿。

然后……他们就在一次又一次的风景人像外拍中,被我拉着一起拍风光了;

当然我也没能逃脱被他们同化拍人像的命运……

后续,无论是拍什么,大家一起篡活动的时候,总能想着叫上我。

——其实这个时候,拍什么题材已经不是很重要了,大家只是因为脾气对路,才会扎堆儿一起拍摄的。

呃……说到底,还是朋友之间秉性相投吧?


我是柳侍墨,悟空问答的“优质提问官”就是我!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欢迎您点赞、转发~~O(∩_∩)O~~

喜欢就来关注我吧!

记得给我留言吖~~(。・∀・)ノ゙


柳侍墨


俯身环顾我所联系的影友,基本早已逾越 “ 聚群 ” 阶段,几乎都是单打独斗。而且都有个人的创作规划和創意主题。但我们也时常 “ 分久而约期小会 ”,便宴雅聚。不过探讨的内容,摄影只是其中之一,而更多是利用纲络联系交流,方便且快捷。

至于我个人,因长期从事艺术评论,故与作家、诗人和书画家多有接触,所以一直以艺术家肖像及其艺术活动摄影为主。

对于已达至高阶摄影的朋友,因其绝大多数为 ” 精而通 “者,无多置喙。但初学摄影的朋友,我仅有两点建议: 一初学摄影时段,可聚群,但不如及早拜师。明师训导解惑胜却肓目自悟,而“ 顺大流,大邦轰 ” 提高较慢,实际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是” 师傳不明徒弟拙 ”也。

若能在明师的指导下分阶段,集中一个科目而加強自我训练,即要主动多拍摄,多实践並随时自评和请师友互评。果真如此,则必定进步较快。毕竟摄影也是一项强调个性化创造的艺术劳动。

所以我倾向並赞赏摄影 “ 独行俠 ” 之所为,因为他对普通摄影爱好者而言不仅仅是摄影技巧和水准的磨练,而且也是艺术视野的拓展,和艺术思维以及艺术眼光的锻炼与提升。


京華倦客甲夫


同类项朋友特点:

有钱有闲有才有情;

秉性:

退休前职权中等以上,认知起点高,思想成熟,颇有见地,个性突出,男多女少,多半为正版市级摄影师,其余为爱好者。

题材:

风光类为主,国内多次去过的地方有西藏、新疆、云南、霞浦、黄山、婺源等,国外欧洲、近国日本,柬埔寨等。

基本上年度进行1—2次创作活动,不拖儿带女,回来后作品展示点评参展,相互学习提高,其乐融融。

近3—4年来,大家齐刷刷退休至老年队伍,在这个朋友圈,展现自己的爱好技艺,开心快乐!



内心的平安是永远


我身边的影友既有题材扎堆也有秉性扎堆的。

小编分析认为,影友的初级阶段是题材扎堆的多。跟组织,自组织,拍什么?去哪里拍?拍完回来去哪里分享......很自然就扎堆了。譬如现在盛行的“打鸟队伍”,网络上有图有真相。

秉性扎堆大多发生在资深影友,甚至是有所成就的大咖圈里。他们从事这行当已有好些年头了,建了一定的人脉,有了一些粉丝,一切淡定有加。聚会的时候已不太聊光圈、快门、焦距了,聊的都是风格、大展、国际赛事、比自己更大的大咖等,内容中充满品味、特色、前瞻......这些活动都需要志同道合,能聊到一处的伴来实现,秉性就自然地把他们圈起来了。

无论怎样的扎堆形式,他的变化小编认为,或者正是推动中国业余摄影群体进步,提高中国摄影水平的必由之路。只要是健康的,我们就应鼓励,让他们、让我们好好扎堆吧。








生生视觉



山妖19



纪实摄影师


我身边的摄影爱好者一般都以拍摄对象分类,有喜欢拍风景花草的一类,有喜欢拍人物的一类,还有喜欢拍各种记实会议演出的一类,还有喜欢拍鸟的一类。本人没有特别的分类,各种题材的都拍,所以每一类的朋友也都有几个,这样可以多学习一些摄影知识。其实也有很多的摄影朋友喜欢按照玩高大上器材的一类,我并不赞同和认可这一类朋友,因为玩摄影并不是玩器材,真正的摄影者应该是用好手上现有的器材拍出最理想的照片,而不是一味追求所谓高大上的器材,互相之间一味的比拼,那样的摄影就变味了。摄影是一门艺术应该博众家之长,取各类之精华,拍出让人惊艳的作品。以下图片均为手机拍摄











筱遥视界


由于互联网的出现,QQ作为一种沟通,联系,切磋,展示的平台,出现了很多不同兴趣,不同爱好的QQ群。

摄影,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摄影群体便应运而生。有风光群,人像群,美女群,佳能群,尼康群,旅游群都是围绕摄影拍摄为主题。

一些摄影产品厂家,为了销售,不惜巨资规定一定的时间组织摄影群讲课,认识器材,然后提供模特让摄影群进行拍摄活动。

当然也有狙击手单打独斗进行自己有兴趣的主题进行拍摄。

拍摄分不同水平,器材都很专业。

拍摄主题也很丰富。








207604477东海钓夫


单独行无顾及,便于思考自由发挥不随群,以纪实自然为题材,像只流浪的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