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350年前经历古代历史最大地震,如今被称为“鲁南粮仓”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地处鲁南交界是山东的“南大门”,同时也是中国著名的“银杏之乡”,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被国家列为千亿级粮食产能工程规划县,素有“鲁南粮仓”的美誉。可就在今天如此繁荣的郯城县,距今350年前的康熙时期,却发生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记载的旷古未有的特大地震,史称“郯城地震”。

此地350年前经历古代历史最大地震,如今被称为“鲁南粮仓”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公元1668年7月25日),以郯城为中心发生了8.5级地震(地震等级相差一级,地震的强度相差的就是一个指数级,不是简单的倍数关系)此次的地震强度相当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12倍。这也是北京附近地区历史上发生的最大地震,北京故宫受损严重,全国410余县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包括山东、陕西、安徽等十二个省均有震感。受损最为严重的当然还属处于震中心的郯城、沂州(今临沂)、莒州,据不完全统计此次地震有超过5万人丧生,80%的死亡人数都是在震中心被建筑物压死。

此地350年前经历古代历史最大地震,如今被称为“鲁南粮仓”

地震给我们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根据史志记载:地震发生时有如奔雷之声奏响,顷刻间下起大雨。衙库、官舍民居、寺庙城楼瞬间倒塌。城内、乡里的地面开裂,人畜难以逾越,深不见底。裂缝处翻出啥图、黄水,泉水涌出地面两三丈,百里之内看不见一处未倒的房屋。

更为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此次地震是在晚上发生的。古人一般都没有什么娱乐的活动,基本都是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地震发生时正是人们睡觉的事件,地震又如此猛烈,房屋顷刻之间倒塌,很多人都是在睡梦中被倒塌的房屋砸死。有一点幸运的是,当时的郯城区域还是地广人稀,多层建筑物少,不然死伤的人数恐怕还要更多。

此地350年前经历古代历史最大地震,如今被称为“鲁南粮仓”

地震给我们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当时的郯城地区消息比较闭塞,无法立即进行组织有效的救援活动,再加上时处夏季,地震后连下数日暴雨,导致灾区瘟疫流行,死尸遍野,臭不可闻。虽然清政府在得到消息后迅速组织了救援,拨款放粮,但郯城区域的人文环境已经遭受到了空前重创,人民苦不堪言,家园被毁灭殆尽。

至今在郯城和枣庄等地仍然有保存完好的此次地震遗址。枣庄的熊耳山大裂谷就是在郯城地震中被庞大的地震力量分裂开来所形成的。熊耳山大裂谷也成为郯城大地震确有发生的一个有力证明。

此地350年前经历古代历史最大地震,如今被称为“鲁南粮仓”

熊耳山大裂谷

时隔三百多年后的今天,郯城仍然保留着许多关于此次地震的碑志铭与遗迹,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永远都是十分殷切的。正因如此,尽管郯城在三百多年前经历的地震让人们苦不堪言,坚毅的人们依然从废墟中重建了新的家园。郯城现在繁荣的景象也是给以很多人安慰。真切地希望我们民族与国家能不再经历如此深重的苦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