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渙吃茶記

臨渙吃茶記

知道臨渙這個名字,是一個很偶然的機會。坐飛機,隨手翻閱機上雜誌,上面編了一組談茶的文章,其中有淮北臨渙,說在那兒喝茶如何如何。當時有點納悶,茶地多在江南,北地少茶怎麼談,大概是文人挖奇掘異,也不以為然。想淮北地方,世代戰爭頻仍,與皖南山區相比,遺存遺物很少,很多地方都是有說頭沒看頭。後來,忽然看到臨渙有意創A級景區,有些詫異。便去查資料,果然臨渙在歷史上還是有名的。臨渙,以臨渙水為名。古渙水是淮北大川,與濉水齊名。古為宋國邑,秦在此置縣治。隋置臨渙,今為集。

临涣吃茶记

深秋,週六,要去淮北公幹。想起臨渙,便決定打個時間差,先去一下臨渙。在陰陰的天色下,我們進入小鎮,彷彿有穿越時空的感覺。滿眼紅色,商鋪門臉及招牌大都用一種紅色的長條形板包裝,似乎這一帶對大紅特別偏好。街面上人眾多,卻聽不見嘈雜的聲音。也許是下午,集市散了的原因吧。

临涣吃茶记

我們站到了南閣茶樓下。傳說臨渙茶樓最多時有十八家,現在仍有七八家,其中這南閣茶樓是其魁首,也是香火承繼者。如同過去所有重要建築,它也處在十字街一角。四面看去街道縱深不大,也沒有什麼特別醒目的建築。當空橫七豎八拉著電線。南閣茶樓是四層建築,若放在以前,一定很巍然,但在現代人眼裡已沒有那麼高大。門口有副對聯:南閣茶樓譽四方,棒棒茶香溢臨渙。進入正屋,未及細看,便被引向裡間,又穿過一小天井,再進裡邊一間三四十平方米的房子,居然是茶室的雅座。靠牆是兩排破舊的沙發,沙發前各是一長條矮茶几,兩排茶几中間的通道上,又擺放了連成一線的幾條矮長凳。選了中間的長凳曲腿坐下。茶几上已擺好了小碟南瓜子和花生。老闆娘很快過來,很麻利地把茶托盤裡的褐色茶壺與青色茶杯給燙了一下,在壺裡放入一撮顏色很深甚至有點發黑的茶葉,然後加上水,倒掉,似乎是洗茶,然後再續上水。整個程序有點類似南方功夫茶,只是簡潔多了。有人提醒,看茶。只見老闆娘把茶杯理理整齊,開始沖水。一股粘粘的暗紅色的水流帶著熱氣,直直地衝進杯底。很快盛滿,竟掛在杯口,顫悠悠地堆出了個欲流還滯的模樣,硬是沒有溢下。又有人提醒,喝茶。俯下身子,嘬了一口,與觀感一致,果是粘稠的,只是略顯澀滯但轉瞬即逝,最後卻留下一絲甜尾。喝乾。有人說,再來。老闆娘過來,又續上水,給幹了的杯子盛滿。剛喝完,又有人說,儘管喝,一塊一壺,續茶不收錢的。還有人說,茶就花生,特香。還有人說,我們來聽聽淮北大鼓吧。說著說著閒話,進來一個敦實漢子,普通居家裝束。這漢子就站到房間一角,那裡不知什麼時候早已支起一個鼓架。他從鼓架上抽出一根鼓槌,清下嗓子,向我們示意了下,“邦”地一聲便開唱了。一人一鼓一臺戲,不需更多傢伙,倒是便當。嗓音當然是北腔,吐字很清晰,並不難懂。上來就是沛上劉邦一二三,心想淮北人對劉邦果然情有獨鍾,正想著,不知怎麼就變成奸臣嚴嵩一二三了,還沒回過神,又變成“森森松柏繞臨渙,長長城牆似盤龍,陽春三月風光好,臨渙美景看不夠”,起承轉合,根本無需過渡橋段。老闆娘又過來續水,趕緊說不用,已不自覺喝了好幾杯了。老闆娘說,沒事,這茶不脹肚子。站起來,環視四壁,粉灰牆上掛著一些照片,都是臨渙本地風景甚至就是本茶館的。其中不少還是外國人拍的。想必他們覺得這裡本土色彩重,能夠悟出些民生原味。

临涣吃茶记

出來再經過大堂,茶喝足了便可從容打量。堂間有些零亂,突出的卻是一灶一桌一櫃。煤灶,是幾十年前真正燒煤的老式灶。五六把白鐵茶炊放在灶上,這麼多茶炊,想來一定有個時段茶客很多,一把兩把茶炊不夠用而多備的。一問果然,一般在上午集市快散時,茶客們都會過來坐坐,那時用量大,一把茶炊是不夠用的。桌子是個四方桌子,上面擺著二三十個帶把的瓷茶壺,密密的像士兵列隊似的擺滿一桌子。原來這裡茶客是可以自助的。可自己去拿一個壺,自己去櫃子裡拿茶葉,自己去沖水,不限時間,一壺可以用一天,壺用完可以隨手撂下,讓老闆娘去收拾清理。這方式倒古風盎然。四方桌子的旁邊是櫃子,看上去雜亂無章,不甚清潔,甚至有些煤灰之類粉塵也未清理。櫃子裡邊放著各色土特產品,有種用小簍裝的像香瓜一樣的東西,說是本地特有的一種醃菜,風味獨特,保存時間也很長。還有些豆腐乳、鹹菜之類。櫃子裡最多的還是茶葉。有的放在包裡,有的放在罐子裡,似乎茶葉並沒有分檔分級。問起我們剛喝過的是什麼茶。老闆娘順手抓了一樣,攤開掌心讓我看。是條狀物,初看以為是茶條索,一搓才發現就是茶梗,還說是皖南的祁紅。大感驚異,立馬打了個電話,問祁門的一個朋友他們可賣這個,紅茶梗如何賣。祁門那邊說沒有賣過茶梗,但級茶以下一般不再分揀,中間應混有茶梗,都是做一檔茶捆綁一併處理的。我告訴他在淮北,喝用祁紅茶梗做成的茶,感覺比一級祁紅不遜色。對方沉默了一會說,原因應該是在水上。我想有理。此地為黃河故道,多為古河流沉積物形成基本地形,地質呈鹼性,現在還查出所謂鍶含量也高。同行人指著旁邊的一個廣告牌說,臨渙的培乳肉很有名,是用豆腐乳之類炮製的紅燒肉,原以為是技術或原料什麼特別,但同樣廚師同樣原料,換個地方就沒那味,此地其他許多美食,如澮河鋰魚,馬蹄燒餅,羊雜湯等等,味道都很特別,其實都是水的功勞。喃喃一句,一方水土一方人,茶如此,想其他也應如此。

临涣吃茶记

都和水相關,便想去看泉水,卻被告知很遠,不知是否是託詞,不去也罷。看遠處空闊處,就是澮河了。就說去看澮河吧。沿著街道,往澮河邊去。街道有些破爛,但有動土改造地方。臨河邊的農舍收拾得很乾淨。門前種著國槐、椿樹等,幾小塊菜地收拾得整齊有序,秋後才開的南瓜花,儘管不會有結果了,仍嬌嬌地豔麗地開著。澮河,澮應通渙,站立處是澮河、泡河兩條河的交匯處,卻看不出兩條河有什麼融合相沖的地方。靜靜地,一泓碧水在昊天下厚土上流淌著,優美從容,嫻淑清雅,基本沒讓人感覺到它在流動。想起這裡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不知上演過多少出驚世之作,更讓人驚異於它的寧靜之美了。澮河兩邊歷來的血與火,轉眼遁入時間,化為雲煙。水土水土,載盡世上一切風物。一時看得入神,恍恍然不知所以。

临涣吃茶记

去臨渙有時日了,卻總記著那堆起的幽幽的稠茶及顯出的一片寧靜安祥。覓得假日閒時給以追記,是希望表達對那杯茶的念想,更是希望與更多人一起再去臨渙喝茶。

覺得有用別忘了點“在看”!

临涣吃茶记
临涣吃茶记

☞感動!淮北這所只有4人的小學登上了《 人民日報 》

☞淮北這裡開啟一波超級派對,各種養眼,持續至秋天!

☞教師“課上不講課下培訓機構講”?淮北將嚴管!

☞淮北5家駕校被投訴,因為學員……

☞淮北一中東校區今年年底前將全面竣工!

临涣吃茶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