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不到親戚家,買賣不去熟人店”這種說法有道理嗎?

“打工不到親戚家,買賣不去熟人店”這種說法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卻也不是絕對正確,需要就事論事。

我們把這句話分成兩部分來分別討論,先說“打工不到親戚家”。

現實中,因為給親戚打工或者讓親戚當員工引發的矛盾很多,細究一下,的確有不少隱患。一方面是親情,一方面是利益,稍有不慎就會鬧得反目成仇。如果打工者總想著自己付出多回報少,總是覺得老闆是親戚應該照顧自己,那麼兩者的矛盾不會少。如果老闆總想佔便宜,把親戚當傻子使喚,能拖就拖能欠就欠,那麼最終只會不歡而散。

“打工不到親戚家,買賣不去熟人店”這種說法有道理嗎?

小李之前在他表舅的公司工作,工作三年工資只漲過一次,而當初他的表舅許諾給他公司股份,最終也變成了空頭支票。別人加班有加班費,小李加班似乎是理所應當,而且,他不能帶頭不加班,因為他是老闆的親戚,影響不好。換句話說,小李只能比別人做得更好卻不能拿得更多。而且,他的表舅雖然嘴上說得好聽,總是說年輕人就得多歷練,可是在大部分情況下只讓小李做一些亂七八糟的瑣事。這樣的公司效益也不咋樣,最終小李也選擇了離職。現在,小李還是做著老本行,但工資已經翻了三倍,而他那個表舅的公司已經關門大吉了。

此外,給親戚打工還存在很多弊病,在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有過類似經歷的人心裡最清楚。

“打工不到親戚家,買賣不去熟人店”這種說法有道理嗎?

當然,凡事都有例外,我身邊有些人也是一直給親戚打工,但貌似他們過得都不錯。我們當地是建築之鄉,出門在外搞建築的工隊有很多,而其中大部分都是親戚帶著親戚,朋友拉著朋友。因為金錢反目的例子也有,但互相扶持、和睦相處的更多。他們把自己的位置擺得很正,打工的努力工作,儘量替老闆分憂。老闆則捨得從實處替員工著想,多給點錢,多發點福利。很多人都是從年輕到退休始終跟著一個老闆,他們工作上是上下級,回老家就是親戚,該有的禮數照樣有。

可見,“打工不到親戚家”也得看人看事了,不是那麼絕對的。

“打工不到親戚家,買賣不去熟人店”這種說法有道理嗎?

至於“買賣不去熟人店”我倒是深有感觸,基本上是很認同的。個人總結了一下,原因有三:

1,不好講價,無論價格高低,既然是去熟人的店裡,那就沒有講價這一說。

2,不想吃虧也不想佔便宜,宰熟現象還是存在的,不過人家開門做生意當然得賺錢了,我更怕熟人賠本或者照本賣給我,那樣更不自在,還不如不去。有熟人開飯館說只要我們去就免單,我這種人一次都不會去的,如果他收錢我還能去捧捧場。

“打工不到親戚家,買賣不去熟人店”這種說法有道理嗎?

3,貨好貨壞都不能挑,我以前從熟人那兒買過一個電腦,結果經常出問題,一次兩次麻煩人家還說得過去,次數多了我都不好意思麻煩他了。有時候真不怨店家,他們也是提貨的,倒黴了就會碰到那種有問題的商品,要是不小心賣給熟人更糟心。時間短還能退換,若是時間長了才發現,只能自認倒黴了。

總而言之,礙於情面有些事情想說不能說,無論吃虧沾光都覺得不自在,還不如不去。

大家對這種說法有什麼體會嗎?不妨留言分享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