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艦大用——太和號護航驅逐艦變臉小記

本艦是美國根據1947年7月16日通過的《512號法案》授權援助給民國海軍的四艘護航驅逐艦之一(整個法案授權美國政府將271艘驅逐艦以下的二戰剩餘軍艦無償贈送給民國政府海軍),屬坎農級護航驅逐艦,原名托馬斯號(DE102),1943年1月16日在美國特拉華州德拉沃船廠開工,7月31日下水,11月21日竣工,在二戰中本艦一直在美國東海岸的大西洋水域服役,參與擊沉德國U-709、U-233和U-548。其中U-233在被深水炸彈逼出水面後被本艦撞擊沉沒。隨後本艦救出了29名倖存者,包括艇長。

1946年3月本艦在佛羅里達州綠灣泉退役,1948年12月22日從本艦美國海軍除籍,12月27日在諾福克軍港移交給民國海軍,改名太和,取自安徽太和縣。1949年3月22日抵達臺灣左營,1949年5月1日本艦被列入海防第一艦隊,成為旗艦,艦種被定為護航驅逐艦,駐防上海參加防守上海的作戰。上海被解放軍攻佔後本艦撤往舟山定海,9月4日幫助撤運福建平潭島守軍,11月3日參加登步島反登陸作戰、為登步島守軍提供炮火支援,1950年4月19日調往海南島,加入第三艦隊,仍為旗艦。海南島被解放軍攻佔後本艦於1950年6月1日改隸第一艦隊第十一戰隊,舷號23。1954年3月編入大陳特遣艦隊。1955年1月1日轉屬驅逐艦隊十二戰隊,1月10日在大陳海域被解放軍空軍投下的炸彈直接命中炸傷,被迫前往日本修理。1956年6月2日本艦和太倉艦組成立威支隊成功巡視南沙群島威懾菲律賓。鑑於本艦的主炮火力嚴重不足,面對人民海軍水面艦艇炮戰必然吃虧(五十年代的幾次國共水面艦艇的海戰證明了這點)。1960年3月本艦回臺灣海軍第一造船廠升級武備。將76毫米艦炮換裝成127毫米艦炮,1970年本艦編入驅逐艦隊十三戰隊,1974年10月1日編入巡防艦隊三十一戰隊,1975年5月1日除役,後作為靶艦被擊毀。

標準排水量:1240噸

滿載排水量:1620噸

全長:93.26米

寬:11米

吃水:3.2米

動力:4座通用動力公司GM16-268A型柴油機,雙軸推進,6000馬力

航速:21節

續航力:10800海里/12節

小艦大用——太和號護航驅逐艦變臉小記

1948年時的太和號

計裝備MK-22型76毫米高平兩用炮4門,MK-3型40毫米博福斯機關炮3門,20毫米厄立肯機關炮10門,反潛刺蝟炮1座,深彈發射炮8座,深彈投放軌2條。

小艦大用——太和號護航驅逐艦變臉小記

1962年時的太和號

計裝備MK-12型127毫米高平兩用炮2門,MK-1型雙聯裝40毫米博福斯機關炮2座,20毫米厄立肯機關炮10門,反潛刺蝟炮1座,深彈發射炮8座,深彈投放軌2條。

小艦大用——太和號護航驅逐艦變臉小記

1971年時的太和號

計裝備MK-12型127毫米高平兩用炮2門,MK-1型雙聯裝40毫米博福斯機關炮2座,20毫米厄立肯機關炮6門,反潛刺蝟炮1座,MK-32型三聯裝反潛魚雷發射管2具,深彈發射炮8座,深彈投放軌2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