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的側翼斜擊戰術為何讓對手難以破解?


亞歷山大的側翼斜擊戰術為何讓對手難以破解?

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王國在巴爾幹半島北部異軍突起。隨著亞歷山大大帝的揮師東進,包括波斯帝國在內的大半個文明世界為之顫抖。在一系列堪稱教科書般的史詩戰役中,馬其頓軍隊屢屢擊敗對手,創造了無數軍事史的奇蹟。

然而,當後人覆盤這些戰役的經過,發現馬其頓人當時的基本戰術就是強化側翼斜擊。他的對手們不僅懂得這個道理,也會在作戰前進行針對性佈置。但任何努力似乎都無法阻擋亞歷山大麾下大軍的聯合攻擊,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保持戰線的完整

亞歷山大的側翼斜擊戰術為何讓對手難以破解?

馬其頓軍隊的框架 由菲利普二世搭建完成



亞歷山大與馬其頓東征軍的成功,當然在於嫻熟的運用側翼斜擊戰術。但這種戰術的源頭其實在文明早期就已經出現。至少在波斯帝國建立前後,這樣的作戰理念已經在西亞、希臘和東方等地盛行起來。更有不少將領會成熟的運用兩翼包抄等手法。

顯然,僅僅用簡單的側翼斜擊來解釋馬其頓的軍事成功,說服力是不足的。很多今人談起亞歷山大的軍事指揮,也會習慣性的認為是用重裝步兵方陣拖住對手,再以重騎兵進行側翼突襲的簡答操作。


亞歷山大的側翼斜擊戰術為何讓對手難以破解?

數量有限但作用巨大的馬其頓近衛軍步兵



但在馬其頓軍隊建立之初,亞歷山大的父親菲利普二世,就已經將大量兵種合成在自己的軍隊裡。除了聞名遐邇的馬其頓長槍方陣步兵和夥伴重騎兵外,還存在數個非常關鍵性的分隊,確保了馬其頓人在戰場上的無往不利。如果將這些關鍵部隊從馬其頓軍陣中剝離,那麼亞歷山大可能會在東征路上的任何一次戰鬥中被擊殺。

在這些特殊分隊中,社會地位與戰術責任最大的莫過於馬其頓國王身邊的近衛軍步兵。儘管其規模在很長時間內僅有3000多人,卻是馬其頓全國最好的步兵部隊。


亞歷山大的側翼斜擊戰術為何讓對手難以破解?

馬其頓長槍步兵只是軍隊的基礎



相比平日裡會經常在自己土地上務農的普通長槍方陣士兵,這些近衛軍是徹底的職業化部隊。其日常任務之一便是守衛宮廷和國王的個人安全。由於有充分的時間進行軍事訓練,他們不僅可以作為長槍方陣出陣,也可以使用傳統的希臘短矛與盾牌作戰。更加嚴格的身體素質要求,足以讓其可以在混亂的戰場上快速奔跑,成為連接起騎兵與普通步兵方陣之間的紐帶。

千萬不要小看這幾千精英步兵的作用。因為每當右翼的馬其頓騎兵開始衝鋒陷陣,他們與重裝的長槍方陣之間就會出現斷層和空隙。任何有足夠水平的對手,都不會放過這種機會。無論希臘還是波斯的步兵,都可能從中滲透,進而將整個馬其頓軍隊截成兩半。


亞歷山大的側翼斜擊戰術為何讓對手難以破解?

近衛軍步兵本身也是參與右翼斜擊的重要力量



因為有了這些近衛軍的存在,馬其頓軍隊的戰線成為了一個同步移動的整體。同時,近衛軍步兵們本身也會參與至關重要的側擊,效果遠勝騎兵部隊單獨發起的進攻。

類似的情況在亞歷山大的歷次作戰中都表現明顯。也讓已經在正面忙於對抗長槍方陣的敵軍步兵,在最短時間內遭到近乎三個方向的夾擊壓力。


亞歷山大的側翼斜擊戰術為何讓對手難以破解?

完整的馬其頓戰術體系 絕不可能只用兩種部隊



嚴格保護右翼

亞歷山大的側翼斜擊戰術為何讓對手難以破解?

亞歷山大所在的右翼 也是重點保護對象



在馬其頓軍隊的歷次戰鬥在,亞歷山大本人都會出現在全軍的右翼位置。由於經常親自率領麾下的夥伴騎兵突擊,所以經常被一些人誤認為只是敢於衝鋒打硬仗而已。但馬其頓軍事體系下的右翼,不僅是最後一擊的執行者,也是主帥及大量貴族參謀們的移動指揮部。所以,他們經常為了保護這個重要側翼而部署一些其他精銳力量。

每當戰役開始前,亞歷山大都會在右翼的夥伴騎兵周圍,部署大量的輔助部隊。其中既有地方貴族們組成的次級重騎兵部隊,也有來自全國各地的輕步兵部隊。他們的任務是為國王所在的最精銳部隊開道,並且掩護騎兵發起突襲。


亞歷山大的側翼斜擊戰術為何讓對手難以破解?

馬其頓近衛步兵與地方騎兵



由於馬其頓的對手也熟悉亞歷山大的作戰習慣,所以經常出動精銳部隊進行阻擊。波斯人就曾經用來自中亞的鐵甲騎兵來執行此項任務。但他們根本難以接觸到所要打擊的目標本身,而是陷入了馬其頓地方騎兵與輕步兵射手們的圍攻。

如果亞歷山大本人所在的騎兵部隊遭到襲擊,這些拱衛力量也會及時收縮增援。在極端情況下,亞歷山大甚至會將自己招募的希臘僱傭軍、波斯標槍騎兵和中亞騎射手也部署在右翼的外側,抵擋數量眾多的來襲之敵。


亞歷山大的側翼斜擊戰術為何讓對手難以破解?

外族同盟騎兵與輕步兵組合



最後,當馬其頓夥伴騎兵開啟最後一擊模式,這些輔助部隊也會積極幫助作戰。正如前文所說的近衛軍步兵那樣,他們的掩護讓亞歷山大的側翼斜擊顯得更有層次感與持久戰能力。

對手在和重裝部隊肉搏之餘,還需要隨時提防側翼射來的箭矢或標槍,身心兩方面的壓力劇增。而在追擊戰和快速突襲中,亞歷山大也會抽調這些地方精銳,組成單獨的騎兵+輕步兵大軍,打的對方措手不及。


亞歷山大的側翼斜擊戰術為何讓對手難以破解?

希臘僱傭軍也會被用於保護右翼



重視弱側防衛

亞歷山大的側翼斜擊戰術為何讓對手難以破解?

馬對手們也經常會選擇攻擊馬其頓的左翼弱側



對比強勢的右翼,位於陣線另一端的左翼便堪稱馬其頓軍隊的薄弱環節。但包括亞歷山大在內的馬其頓將領,都會有針對的加強這裡的防衛力量。主帥之下的全軍二號人物,往往被安排為左翼的總指揮官。亞歷山大東征時期的老家帕曼尼奧就是典型代表,亞歷山大自己也在父親在世時負責調度左翼作戰。

通常情況下,馬其頓全軍會從右到左,讓各分隊依次前進。這樣既可以從右邊接近對手的側翼,也是在確保強側開戰的同時,讓弱側更晚與對手發生接觸。尤其是在對方也將反擊重心放在自己的右翼時,這種科學而合理的佈置就顯得更為必要。


亞歷山大的側翼斜擊戰術為何讓對手難以破解?

往往部署在馬其頓左翼的色雷斯與克里特輕步兵



相比順勢前進的其他部分,左翼士兵所需要完成的戰術內容是更為複雜而危險的。既要伴隨一側的友軍前進,不讓陣線出現斷裂情況。也要時刻準備好發起應對來襲之敵的進攻,並且在得勝後不能追擊太遠,危急到戰線的其他部分。

因此,馬其頓軍隊經常將一些最精銳的僱傭軍部隊安排在這裡,發揮這些職業化力量的專業技戰術能力。大名鼎鼎的色薩利重騎兵,就來自希臘北部的平原地帶。他們也是馬其頓夥伴騎兵之外,泛希臘文化區內的最強騎手。與他們協同作戰的輕步兵,不是源自色雷斯的山地蠻族,就是馳名地中海世界的克里特弓箭手。由於常年依靠當兵為生,他們實際上也是職業化程度很高的部隊。


亞歷山大的側翼斜擊戰術為何讓對手難以破解?

作為同盟的希臘部隊也會經常被派到左翼



在必要情況下,來自希臘同盟城市的重裝步兵也會被部署在左翼,對抗數目眾多的敵軍右翼。當亞歷山大等主帥意識到左翼兵力不足後,也會從自己直接控制的右翼抽調騎兵增援,避免弱側遭至毀滅性攻擊。

最後,亞歷山大的馬其頓軍隊,擁有當時世界上水平最高的軍官團來協助自己掌控軍隊。大量來自宮廷或地方上的大小指揮者,都有嚴格的軍事訓練和實戰經驗。不少人伴隨亞歷山大從少年時代就活躍在對抗北方蠻族的最前線,彼此間很有默契。一些僱傭軍的負責人也與馬其頓王室保持了長期合作關係,近乎於該國的本土軍官。

放眼當時的世界,沒有哪支軍隊可以做到以上幾點,自然也就無法破解亞歷山大的側翼斜擊戰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