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也可以叫“亞歷山大”嗎?

“安祿山”也可以叫“亞歷山大”嗎?

安祿山跳舞劇照

乍一看,確實有點道理,安祿山(anlushan)和亞歷山大(yalishanda)或Alexander的發音確實很像,前三個字的聲母基本相同。而且安祿山祖上來自中亞地區,亞歷山大作為西方世界較為通用的名字,通過當年亞歷山大帝國傳到中亞地區,也完全可以理解;而且中亞、阿富汗等地當年本身就是亞歷山大帝國的統轄範圍,阿富汗甚至還有一座亞歷山大城,所以周圍百姓以亞歷山大取名也非常合理。果真如此,還真是挺洋氣的呢,想想就有點小激動呢哈哈。

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今天,讓我們抽點時間,深扒一下,給安大爺正個名哦~

“安祿山”也可以叫“亞歷山大”嗎?

偉大的亞歷山大大帝

據《新唐書·逆臣傳上·安祿山》記載:安祿山,營州柳城胡也,本姓康。母阿史德氏,為覡,居突厥中,禱子於軋犖山,虜所謂鬥戰神者,既而妊。及生,有光照穹廬,野獸盡鳴,望氣者言其祥,范陽節度使張仁願遣搜廬帳,欲盡殺之,匿而免。母以神所命,遂字軋犖(zha luo)山。少孤,隨母嫁虜將安延偃。開元初,偃攜以歸國,與將軍安道買亡子偕來,得依其家,故道買子安節厚德偃,約兩家子為兄弟,乃冒姓安,更名祿山。及長,忮忍多智,善憶測人情,通六蕃語,為互市郎。

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安祿山,是營州柳城的胡人,大概就是今天的遼寧朝陽人,可見東北人的地位1000多年前就已經奠定啦。他本來姓康。從這個姓氏來看,他的父親應該是來自中亞河中地區的康國人,而“康”則是昭武九姓之一。漢文史籍稱,昭武九姓本為月氏人,原住祁連山北昭武城(今甘肅臨澤),後漢朝初年被匈奴擊走,西遷中亞河中地區,枝庶分王,有康、安、曹、石、米、史、何、穆等九姓(其實不止九姓,此為虛數),皆氏昭武,故稱昭武九姓。《隋書》中的昭武九姓分別是康、安、曹、石、米、史、何、穆、火尋,而《新唐書》中的昭武九姓分別是 康、安、曹、石、米、何、火尋、戊地、史, 略有差別。

“安祿山”也可以叫“亞歷山大”嗎?

唐初昭武九姓大概所在位置,基本都在今天的中亞幾個斯坦國

安祿山的母親是阿史德氏,是個巫師。從姓氏看,安祿山的母親應該是突厥人,阿史那氏和阿史德氏分別是突厥王族和後族的姓氏,兩族世代聯姻,有點像後來遼國的耶律氏和蕭氏。不過,不少阿史那氏移居中原後,將姓氏簡化為漢姓“史”,安史之亂的另一位主謀史思明就是這種情況,他也是營州突厥人,算是安祿山的老鄉,從小和安祿山一起長大,兩人關係很好。史思明本來姓阿史那,名崒幹,後因戰功卓著,唐玄宗李隆基賜名為“思明”,於是阿史那崒幹索性將名字直接改為史思明。

“安祿山”也可以叫“亞歷山大”嗎?

公元620年左右的突厥帝國

我們繼續翻譯新唐書:安祿山的母親可能是因為很久沒有懷孕,便到草原民族的神山軋犖山去祈禱,神山很靈驗,安母不久之後便懷孕並生下了安祿山。據說安祿山出生的時候天生異象,紅光滿室,以至於引得當時的范陽節度使張仁願在轄區內大開殺戒,要除掉這個王氣很重的嬰兒。幸虧安祿山的母親及時將他隱藏起來,最終得以保全。他的母親非常感激神山,便以軋犖山作為他的字,讀起來有點拗口,但是草原名族開始模仿中原人給男子取字,以及從後面安祿山繼父等人的姓名,都可以看出,當時的突厥人至少突厥貴族已經在漢化的路上走得很遠了。

可能安祿山比較克父,他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於是母親帶著他這個拖油瓶改嫁給一位突厥人將軍安延偃,安延偃成了安祿山的繼父,於是軋犖山改姓為安,更名為祿山,最終在繼父的帶領下投靠了朝廷,進而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卓著戰功節節高升,成為牛氣沖天的三鎮節度使。

“安祿山”也可以叫“亞歷山大”嗎?

安祿山兼任平盧、范陽和河東三鎮節度使

通過新唐書此段記載,我們可以明確兩點內容,一是安祿山本姓康,其生父是中亞胡人,其母親是來自草原的突厥人。二是安祿山這個名字不是整體翻譯過來的,而是“姓+名”這種中原地區常見的取名方式組成的,也就是說,“安”是姓,“祿山”是名。

到這裡,相信各位看官心裡已經基本有底啦。但是,為什麼安祿山的繼父要給他取名叫祿山呢,難道真的只是巧合嗎?讓我們繼續考證~

據現代語言學家考證,“祿山”實際上是粟特語“Rokhshan“的音譯,意思是“光明”。由於古代中亞地區祆教(拜火教)盛行,該教派崇拜火,崇拜光明,所以“Rokhshan“在古代中亞地區是非常常見的名字,比如,偉大的亞歷山大大帝有位妻子就叫Roxanne,這個詞和“Rokhshan“同源,也是“光明”的意思。大家注意,安祿山終於和亞歷山大大帝有點關係啦!但是,問題是,安祿山改名祿山時,已經在突厥人的隊伍裡生活了好久,為什麼一個突厥人要取一箇中亞粟特人的名字呢?

“安祿山”也可以叫“亞歷山大”嗎?

壁畫上描繪的粟特人商隊

“安祿山”也可以叫“亞歷山大”嗎?

說不定這位夫人就是傳說中的Roxanne哦

其實也不難理解,大家知道,粟特人原是生活在中亞阿姆河與錫爾河之間河中地區操古中東伊朗語的古老民族,從我國的東漢時期直至宋代,往來活躍在絲綢之路上,並以長於經商而聞名於歐亞大陸。隨著粟特人在亞歐草原和絲綢之路上的廣泛活動,“Rokhshan“這個詞也逐步被阿爾泰語系的草原民族如突厥人廣泛借用,估計是因為其本身意義為“光明”,比較正面,是褒義詞,而且當時祆教盛行,多方面因素使得這個詞也容易被突厥人接受。其實,突厥語本身就大量借用了粟特語的詞彙,連7世紀時的突厥語文字、書寫方式也是借鑑粟特語得。直到現在,我們仍然可以看到粟特語的遺存,像阿拉伯語、中國的維吾爾語、哈薩克語、蒙古語、滿語,其字母和書寫方式其實都和粟特語同源或者是粟特語的延申。

“安祿山”也可以叫“亞歷山大”嗎?

考古發掘出來的粟特文文書,是不是和蒙古語/滿語都很像呢

好啦,通過上述分析,相信大家已經非常清楚,安祿山只是和亞歷山大的某位夫人同名而已,基本可以確定“安祿山”不是“亞歷山大”的古代音譯啦。哦了,今天到此為止。

lanting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