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神說的“聽調不聽宣”是什麼意思?聽調和聽宣的區別是什麼?

音樂加


“斧劈華山曾救母,彈打椶羅雙鳳凰。

力誅八怪聲名遠,義結梅山七聖行。

心高不認天家眷,性傲歸神住灌江。

赤城昭惠英靈聖,顯化無邊號二郎。”

《西遊記》中這首詩寫出了二郎神的身世和性格,以及他“聽調不聽宣”的緣由。

相傳,二郎神是玉帝的外甥。他的母親是玉帝的妹妹瑤姬,思凡下界,與凡人結合,生下楊戩三兄妹。但此舉觸犯了天條,瑤姬被玉帝壓在桃山底下思過。

楊戩長大後,練就一身本領,斧劈桃山,救出母親,又有彈打鳳凰、力誅八怪、梅山結義的傳奇經歷,加之玉帝對他心有虧欠,便封他為“英烈昭惠顯聖仁佑王”。

然而,二郎神對玉帝並無好感,且心高性傲,不願依附於天庭,更不喜天庭的條條框框,便下界去灌江口居住,平時不與天庭往來。若玉帝正式下旨讓他去辦事,他還是會去。因此就有了二郎神“聽調不聽宣”的說法。

聽調不聽宣,指二郎神平日不用上天庭開會或彙報工作,他麾下的一千二百草頭神亦不歸天庭管。若軍事或政務上有事讓他處理,玉帝需要下達正式旨意,楊戩才會去。若只是聯絡感情的私交場合,就算玉帝邀請他,他也不會去。

簡單來說,二郎神聽調不聽宣,就是服從命令聽指揮,但沒事別瞎套近乎。

“調”指調動,調配,是正常的上級對下級的工作安排;“宣”有居高臨下,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意味在裡面。

二者包含的感情色彩相差甚遠。

“聽調不聽宣”表達的其實就是態度問題。

比如清朝的吳三桂,也是聽調不聽宣。他手握兵權,願意聽從旨意帶兵打仗或者移防,但不到朝廷當面聽旨,不能呼之即來。這也是一種自我保護方式,去了中央,離開自己的勢力範圍,極有可能被疑心深重的天子剝奪權利。

有書君以為,聽調不聽宣的前提就是自己足夠強大。但弱小會被吞併,強大易滋生野心,所以歷史上的諸侯要麼滅亡,要麼被統一,都是歷史的規律,大勢所趨。

有書君語 :有書送書季開始啦~每週會免費贈送1000本實體書給大家作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讀之書《無聲告白》。私信回覆:福利,即可免費包郵領取書藉,本次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二郎神聽到不聽宣的說法主要來源於西遊記,實際上,楊戩的實力雖然略高於孫悟空、牛魔王,但在天界來說只能算中上,算不得一流。

聽調不聽宣的來由

西遊記第六回記載了楊帥哥聽調不聽宣的來由:

1、菩薩道:“乃陛下令甥顯聖二郎真君,見居灌洲灌江口,享受下方香火。他昔日曾力誅六怪,又有梅山兄弟與帳前一千二百草頭神,神通廣大。奈他只是聽調不聽宣,陛下可降一道調兵旨意,著他助力,便可擒也。”

2、大聖道:“我記得當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楊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麼?

從上述觀音菩薩和猴子的言談可以得知,楊帥哥確實是聽調不聽宣,而原因則是為了救母斧劈華山,違抗了玉帝的旨意,導致舅甥之間產生重大矛盾。

玉帝懲戒楊戩之母其實是重罪輕罰

玉帝妹子思凡下界,對仙界眾仙來說,理論上來說是重罪,玉帝為了避免給政敵找到藉口,自然是要是要嚴懲,然而,這種嚴懲其實已經是考慮到親戚因素的降格處置了。

1、以豬八戒和沙和尚為例,豬八戒借酒調戲下嫦娥,就要打下凡間當豬。沙和尚的錯誤就更小了,不過是打爛一盞燈,不僅被打下界變妖怪,還要遭受飛刀之苦。

相比之下,罪行更嚴重的玉帝妹子,只需要在桃山坐牢而已,一般而言,這種尊貴犯人的即便是坐牢,待遇也比普通犯人好得多。

2、對於年輕氣盛的楊戩來說,母親是最親近的和最重要的,至於天界法律什麼的都不會去考慮,更不會理解玉帝的苦心。

救出母親才是第一要務,所以就有了斧劈桃山。

3、對於玉帝來說,根本不想為了點小事讓自己疼愛的小妹坐牢,但又不能不裝裝樣子,而等到楊戩斧劈桃山,如果依照天界法律,玉帝應該派兵討伐楊戩,實際上玉帝並沒有這樣做,完全是裝傻充楞,讓楊戩白白把人救走。

4、如果說楊戩年輕時未經人事,不能理解玉帝苦心,在修煉千年後的楊戩當然能悟出玉帝的為難。當然,他為了配合玉帝演習,自然就搞出了一套聽調不聽宣的把戲:

楊戩的聽調不聽宣只是演戲

聽調不聽宣的說法在歷史演義小說中較為常見,一般都是在首都之外地區手握重兵的權臣乾的事。

所謂聽調,就是聽候玉帝(皇帝)差遣;不聽宣,就是不上朝,不面見玉帝(皇帝)。

一、楊戩當然算是地方實力派+權臣。有武藝高強的六兄弟,每個人的實力至少達到金吒、木吒水平,還有數千士兵。本人的實力勝於牛魔王、孫悟空,自然算是槓槓的地方實力派。

二、平時,外甥和舅舅有矛盾,就不相見而已。但是,遇到孫悟空造反,這已經是影響自家政權穩定的重大事件了,舅甥之間再有矛盾也要放下,所以,楊帥哥才立即領命前來鎮壓猴子。

三、為什麼說楊戩不聽宣只是演戲,還是要看原著第六回:那老君收了金鋼琢,請玉帝同觀音、王母、眾仙等,俱回靈霄殿。這下面四大天王與李天王諸神,俱收兵拔寨,近前向小聖賀喜,都道:“此小聖之功也!”小聖道:“此乃天尊洪福,眾神威權,我何功之有?”康、張、姚、李道:“兄長不必多敘,且押這廝去上界見玉帝,請旨發落去也。”真君道:“賢弟,汝等未受天籙,不得面見玉帝。教天甲神兵押著,我同天王等上界回旨。你們帥眾在此搜山,搜淨之後,仍回灌口。待我請了賞,討了功,回來同樂。”四太尉、二將軍依言領諾。這真君與眾即駕雲頭,唱凱歌,得勝朝天。……一壁廂宣二郎顯聖,賞賜金花百朵,御酒百瓶,還丹百粒,異寶明珠,錦繡等件,教與義兄弟分享。真君謝恩,回灌江口不題。

上述原著內容其實已經說得很明白:

1、楊戩打勝仗後並不驕傲,而是首先感謝玉帝——此乃天尊洪福。

2、楊戩上天朝見了玉帝。

3、玉帝與楊戩見面時,恩怨一句沒提,如果真的矛盾很大,至少要說句今後恩怨一筆勾銷吧。兩人都沒提,都裝傻,似乎沒有聽調不聽宣這回事。

4、楊戩立功後,玉帝立即封賞,而且獎勵不菲——金花百朵,御酒百瓶,還丹百粒,異寶明珠,錦繡等件。

而獻策建議楊戩討賊的觀音、扔了鐲子砸倒猴子的老君,都沒有獲得任何賞賜;李靖、哪吒及十萬天兵忙了好幾次,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但連杯御酒都沒得吃,俸祿也沒加。

可見,玉帝和楊戩彼此之間,其實舅甥情誼重得很,聽調不聽宣只是裝給外人看的。


散仙讀史


大家好,我是傑哥談神話。

二郎神楊戩,聽調不聽宣,這一事情還得從他的母親那裡說起。




瑤姬,原是玉帝的妹妹,身份尊貴,人人敬仰,但有一次不知為何下凡,與凡人楊天佑結識,並與之相愛,後生有二子一女,老大楊蛟,老二楊戩,老三楊嬋,後來瑤姬私自與凡人結合,被天庭知曉,派人前來捉拿,在此次交戰中父親楊天佑與大哥楊蛟被殺,瑤姬被玉帝鎮壓在桃山之下,而楊戩與楊嬋僥倖逃的性命,從此父子陰陽兩隔,母子欲見不得,從這時起,楊戩就恨這個從未見過面的舅舅-玉帝。

後來楊戩拜闡教十二金仙之一玉鼎真人為師,學得本領,欲前往桃山劈山救母,但玉帝派人阻止,既十大金烏,活活曬死瑤姬,最終瑤姬身隕,楊戩大怒,連殺9只金烏,只留最後一隻金烏(最後一個太陽),然母親已死,追悔莫及。後來經歷一些事,加入天庭成為二郎顯聖真君,天庭司法天神。

後來又發生三聖母楊嬋與劉彥昌相戀,既後來寶蓮燈的故事,這幾件事導致楊戩對玉帝的不滿和憤怒達到極點,差點帶人打上天庭,但被人阻止,索性帶著梅山兄弟及1200草頭神回到灌江口做自己的逍遙神仙,聽調不聽宣。

本故事來自寶蓮燈前傳和寶蓮燈,可能與一些傳說存在差異,請勿糾結。


小杰講神話


“聽調不聽宣”的意思,可以參考一下古裝宮廷劇的常見橋段:

在這些劇裡經常可以看到,一個太監撤了嗓子喊道:“宣——某某某覲見!”於是這個某某某就畢恭畢敬地跑到皇上面前下跪了。

這個就是“宣”。而“調”就不一樣了。隨便找個人來喊一嗓子,沒用!你得有調令,也就是正式的紅頭文件,蓋好章的才行。

聽調的意思就是,我還是尊你為大boss,但是得公對公,你有調令了,我才來。

不聽宣的意思就是,尊你老大是給你面子,平時你想耍威風?不好意思,我不伺候!

其他天兵天將、各路神仙,都是玉帝吱一聲就屁顛屁顛地去了。所以二郎神比他們牛。

這個當年是有原因的,《西遊記》第六回就借他人之口說了三眼哥哥聽調不聽宣的來由:

菩薩道:“乃陛下令甥顯聖二郎真君,見居灌洲灌江口,享受下方香火。他昔日曾力誅六怪,又有梅山兄弟與帳前一千二百草頭神,神通廣大。奈他只是聽調不聽宣,陛下可降一道調兵旨意,著他助力,便可擒也。”
大聖道:“我記得當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楊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麼?


說白了就是玉帝對不起這個外甥,而這個外甥又比較有實力,玉帝也沒辦法,最後就聽調不聽宣了。


牛皮社


“聽調”是“大外甥啊,你能幫我打個猴子嗎?我給好處費!”

“聽宣”是“毋那外甥,來給老子打那隻猴子!還™敢要錢!”

二郎顯聖真君為何如此囂張!面對玉皇大帝的吩咐,他竟然敢不答應。不就是把小二郎的母親壓在華山之下了嗎?至於幾百年不來玩?不管怎麼說,二郎的母親也是玉帝的妹妹不是?

玉皇大帝一生渡過1750個劫,每劫有129800年,大概活了2億多年。從人類還是霸王龍的時候,活到了直立行走並具有智慧,也是相當不容易的。

能夠活這麼久而堅持不死的,只能說明玉皇大帝非常惜命。正因為他非常惜命,所以才非常懼怕二郎顯聖真君,這卻是為何?

中國有句古話:正月剃頭死舅舅。

二郎顯聖真君為何叫“二郎”,他明明沒有哥哥姐姐,為何不叫“大郎”?

大郎這個詞兒啊,由於《水滸傳》的持續火熱,使得很多男孩子都非常避諱。聽到這個名字就有一種短命的感覺,而且頭髮直髮綠光,總的來說就是讓人渾身不自在。

二郎就不一樣了,二郎是武松啊,一看就是堅韌挺拔、魁梧有力、持續耐久。

但是二郎顯聖真君叫“二郎”,卻不是因為要誇耀自己的胯下之物,而是在時時點醒他的舅舅:還有3天才二月,你最好給我小心點!

玉皇大帝如此惜命,怎能不放老實?他是想趁著抹黑,把二郎給抹脖子的,可是看到他頭髮上鋥光瓦亮的剪刀,還是斷了這個念想吧。再說了,外甥舅舅一家親,大過年的還是以和為貴。

為了保住自己的老命,玉皇大天尊也顧不得許多了。面子是什麼?能吃嗎?先活下來再說吧。於是呢,就給了二郎顯聖真君一個“聽調不聽宣”的特殊身份。


祗樹


道門守衛為您解答。

如果說我最喜歡的一位神的話,莫過於他

灌江口二郎顯聖真君

看看問題

聽調不聽宣是什麼意思?兩者有什麼區別?

聽調,要從封建王朝的諸侯說起,

諸侯:"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什麼鬼??

皇帝:“功勞挺大吧?行,哥哥給你個地兒你安心等死,這點兒就歸你了,你家子孫世世代代掌握軍政大權,但是你得聽我的,定時定點來朝拜哥哥,不然打你屁股,知道了沒?”

本質上諸侯等於地方的土皇帝,最有名的莫過於漢代劉氏諸侯國,三國的挾天子以令諸侯都是這樣。


聽調:名義上諸侯要聽皇帝的,但實際上並沒有,可以幫你打仗,幫你訓練兵卒,服役什麼的都行,你讓我打誰我打誰。

聽宣:看皇帝的洗腦過程,不過聽宣這種情況在王朝末年是非常難以實現的,最有名的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各地諸侯基本上沒人鳥漢獻帝的命令,而近代中華民國時期的軍閥混戰也是如此,名義上都是中華民國軍人,實際上總統有沒有都一樣。就是個名義。


那為什麼二郎神聽調不聽宣呢?天庭沒有末年啊。

這個要從舅舅跟外甥關係惡劣的起因來說。

二郎神擔山救母應該是婦孺皆知的故事了。

二郎神怎麼來的要先說一句。

大聖道:"我記得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楊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麼?我行要罵你幾聲,曾奈無甚冤仇,待要打你一棒,可惜了你的性命。你這郎君小輩,可急急回去,喚你四大天王出來。"

悟空:“喲?你是老張家妹紙思凡下界跟楊郎君的娃子吧?一招斧劈桃山使的挺地道哈?我說你這孩子咋這麼彪呢?那是山!是山!你是愚公啊?

楊戩:“他是移山,我是劈……”

悟空:“得了吧你,顯你能耐啊,這也無冤無仇的,罵也張不開嘴,一會兒還得打一架,一棍子給你悠出去也不老合適的,聽老哥的話,你去叫那四大天王出來唱歌跳舞。”

這裡簡單說一句二郎神的身世,那為什麼會跟玉帝結仇?

這個要說天條,堂堂三界公主,天庭董事長,自家妹子居然愛上了凡人下界生娃去了!還生了三!天雷滾滾啊!於是,二郎神的母親就被鎮壓了。

開始劈山救母,三聖母出來,但是你想,她常年被山壓著身子虛啊……其實我覺得就是生完孩子月子地裡落下的毛病。

身體不好,溼氣重,曬曬太陽唄,剛出來,玉帝一看,我這妹紙身體不好像曬太陽?得了,調10個太陽開始曬,沒成想好事變壞事……給曬沒了。這二郎山知道了還得了?

順手拿起兩座山砸了倆太陽………%順手拿起兩座山!那是山!

其他的太陽一看:“媽呀……二爺來了,快跑。”

於是,風緊扯呼,二郎神不依,邊追邊順手又拿起一座座山砸了下去。……我弱弱的重申

,那是山。

到最後,就剩一個太陽跑掉了,怎麼辦?冤有頭債有主,跟玉帝的這樑子算是結下了。

最後關於三聖母的結局我不知道,西遊記沒寫,想來也是重新上天庭當神仙那一類,最不濟,牛郎織女那種橋段。


到這兒,雖然樑子結下了,但你畢竟還得在天庭混飯吃,怎麼辦?畢竟自己的地盤就一個灌江口,聽調,我們的關係僅止於此,有事兒你能找我幫你擺平,不聽宣,其他的任何聯絡感情就免了,也別拿身份壓人,分分鐘跟你翻臉。

所以,二郎神的聽調不聽宣也是你給我面子我給你臉的最好結局。



道門守衛者


一般來說,二郎神是第二個大鬧天宮的人,其實,這是誤讀,二郎神人家沒有大鬧天宮,只是找了一把斧頭,闢開桃山,救出了自己的母親。這位母親,傳說是三界共主玉皇大帝的妹妹,所以,二郎神也算是玉皇大帝的外甥。但這只是傳說,不當得真。因為玉皇大帝是遠古龍族、妥妥的魔神二代啊。二郎神那顯然沒有任何龍族的血脈了,可見,說是外甥,只是說法。

二郎神幹了違背天條,闢山救母的事情了,這事說大也大,說小也小,玉皇大帝,本身也沒把這件事情,當成一回事兒。是懲罰二郎神,還是得到一員干將,玉皇大帝做了務實的選擇。

而二郎神,也就自己給自己找臺階下,主動說,我以後“聽調不聽宣”。其實,這就是一個藉口。

宣就是口諭,我們看《西遊記》的話,會發現,玉皇大帝的很多命令,都是口諭,然後下邊的大神去轉訴,下命令,收到命令的人,就執行。調呢,就是玉皇大帝這個命令,寫成文字,發下去。

這寫,也不用玉皇大帝動手啊,所以,宣和調,差別不大。只是調更正式一點兒,有書面記錄。

面對三界最強的玉皇大帝,二郎神只能自己找臺階下了,否則,面臨的就是殺身之禍。


董江波


簡單的說一下結論。

聽調不聽宣,這個要從禹鎖巫之啟故事說起。

被鎖龜山之下的巫之啟和化為巫山神女峰的瑤姬,來自於同一個神話人物——水神啟母。

傳說中,大禹和啟母是兄妹關係,而庚辰為啟母之子。演化的結果就是,大禹成了玉帝,啟母化山,庚辰成了二郎神,劈山救母。

當然了,大家最熟悉的還是巫之啟演化出了被壓五指山下的孫悟空這個形象。二郎神捉拿齊天大聖,這源於民間對一段古文的誤讀。具體的推論比較長,在這裡就不講了。

總的來說,孫悟空是由玉帝之妹,二郎神之母演化出的形象。

大鬧天宮是二郎神乾的,聽調不聽宣也是理所當然的。


思之狂飆


這個問題要從兩方面說,首先大家都知道的版本,二郎神的身世說起,玉帝的妹妹下凡來到人間,最後有啦二郎神,玉帝把他娘壓在山下,他恨玉帝所以你要找我有事求我,我幫你擺擺請,你要叫我做著做那,不好意思不去!第二個版本是,二郎神是肉身成聖,又是封神演義中產教三代弟子中的第一人,封神演義中榜之人pk中死去可不是真的死啦,都在天上任職啦,和過去的區別就是,之前都是逍遙自在有個洞府啊,有個島啥,想去哪裡一抬腿就去啦,在天庭任職可不行,進啦封神榜,你就是公職人員,沒有那麼自由啦,但是二郎神法力高,師父牛!所以天庭對他啊不好使!


愛講故事的老張


這個問題我們就知道二郎神得恨玉帝恨成什麼樣。

在傳說《寶蓮燈》裡,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二郎神成了大反派。其實在更早的傳說裡,玉皇大帝才是反派,二郎神是劈山的那個。

要知道對古人來說,父親一點都不重要,媽才重要。比如《白虎通義》就說“民但知其母,不知其父”。

所以如果玉帝是二郎神的伯父,那二郎神砍死玉帝也不多,直接叛變革命是可以的。

但好死不死,玉帝是二郎神的舅舅,也就是二郎神媽的兄弟。這個關係是比伯父親的。

站在這個背景下,我們才能理解“聽調”和聽宣。

聽調的意思是:幫忙可以。

聽宣的意思是:你命令我,就滾粗。

換句話說,二郎神對玉帝的狀態就是一個“姦屍”態度。你讓我幹嘛就幹嘛,但是我煩你呢,沒事別煩我。

所以在西遊記裡,二郎神一出場,還遭到了孫悟空的嘲諷:

“我記得當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楊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麼?我心要罵你幾聲,怎奈無甚冤仇;待要打你一棒,可惜了你的性命。你這郎君小輩,可急急回去,喚你四大天王出來。”

換句話說,你舅舅欺負你媽,你不弄死你舅舅就算了,居然還給他幹活?

但畢竟神話反應的是我們身邊的故事,神仙也要講倫理。

二郎神畢竟不能弄死玉帝。

聽調不聽宣也是最好的妥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