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派的崔英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一本书一杯茗一米阳光


崔英是票友下海成为正式京剧演员较为成功的一位。七十年代,崔英对京剧就产生了较为深厚的兴趣,开始师从于余派名票庞连元。我在以往的文章中就提到过,学任何流派的老生由余派学起是最好的。余派最为中正平和,不偏不倚,也没有任何太大的缺点。开始就从其它流派老生学起,必定会学的一身毛病。崔英从余派学起,这对他后学谭派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在崔英参加票友大赛获奖后,一战成名,被戏迷观众渐渐熟知。其实崔英在未下海之前,是著名画家姜毅然的入室弟子,又向国画家张德育学习人物书画。自己在书法和绘画上面也有着些许见解。当然这也为他以后成为专业京剧演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大家都知道崔英成名后拜师谭元寿,正式成为谭门弟子,当然他之前也学了不少谭派戏,如《定军山》、《战太平》等,下海后他转入重庆市京剧团,正式成为一名京剧老生演员。

崔英的嗓音非常好,可以说是“老天爷赏的饭”。崔英的谭派老生非常正,没有怪声怪调,标标准准。但在重庆京剧团的的确确有点屈才,正如大家说的那样,崔英若是在京津沪,必定大红大紫,此话不假。京津沪的京剧观众很多,知道捧角,懂戏会戏,更知道如何评价一个京剧演员。

谭派票友其实也很多,第一届“和平杯”金奖获得者,也是京城的名票,叶庆柱。在票界名声也很大。但在我看来,虽然叶庆柱学谭富英很像,尤其“水音儿”和所谓的pia音,但太过,还是未能学到精髓。而崔英的谭派是真正的以谭为基础,结合自身条件,规规矩矩的谭派老生。

其实做到“规矩”已经很不容易了。都说票友下海缺乏基本功,的确,没有幼功确实影响京剧演员的表演,但我看崔英的定军山,已经很不错了,一招一式皆有据可循,比一些专业演员还要出彩。

让我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崔英在重庆给张军强当二路,饰演程敬思,当天演的是《珠帘寨》。为料想,崔英的嗓子完全盖住了“角儿”,几乎一句一个好,我在看当天的演出感觉崔英还是收了很多,并未有心“抢戏”,由此可见,天赋条件在某种程度上真的很重要,尤其是京剧演员。


戏苑奇葩


要说老生还是当代老生还是于魁智唱功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