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声:从“关老爷不能睁眼”谈起


李玉声:从“关老爷不能睁眼”谈起

过去有句民间俗传“关老爷不能睁眼,关老爷睁眼就要杀人了”。我认为,这句俗传只适应于针对制作佛像、绘画、石刻、壁画、板画、木雕、陶瓷器、铁画等各种艺术门类,不适应戏曲舞台表演艺术。这句俗传,在清朝嘉庆年间,确实曾对京剧舞台表演关羽这一神化了的人物有过影响。那是在1812年前后,京剧自米喜子(米应先)开始,舞台上有了关羽的形象,在当时早已把关羽奉为神佛。

作为“关圣帝君”供奉的满清时代,自然是要对舞台上表演关羽有严格的规范,例如:舞台上关羽必须正坐,姿势要如庙里的佛像,微闭双目,唱的时候只是坐在那儿闭着眼睛唱,不能频繁的作身段。关羽需要拿青龙刀时,只能是双手死把攥着大刀,开打过合儿不能活把,手不能上下移动,更不能“撒把”过合儿(左手攥刀杆子,放开右手为“撒把”),举刀过合儿时,如同运动员进场举旗人的姿势;举刀过合儿、斩将时,只是刀一横。

自我师爷王鸿寿发展了关羽戏的剧目,把关羽戏从原来的几出戏:《华容道》、《白马坡》、《战长沙》、《临江会》发展成为三十六出关羽戏,传到我父亲李洪春,又丰富了关羽戏的剧目,从三十六出发展为四十九出。剧目多了,剧情繁复了,时代前进了,观众对舞台表演艺术的需要起了变化,关老爷在舞台上只是神佛的概念,总是微闭双目的表演,已不能完全满足观众的需求。

关老爷戏与其他行当的戏一样,都存在着不断改进,不断革新的趋势。有些大师级的演员对传统京剧大胆革新,推动了京剧的发展,与观众共同把京剧推向了鼎盛时期。三十年代,关羽戏的革新,我父亲属于先驱人物。家父所做的改革,突破前人的表演方法,对普及关羽戏,功不可灭。

家父曾对我说:“关老爷是武圣人,是给观音大世看守后院的神仙。可老爷生前是人,咱们演的老爷戏,除了《斩越吉》、《玉泉山》、《青石山》、《捉吕蒙》、《捉潘璋》,大部分都是老爷生前的事。”前辈把关老爷演成“神”,从我父亲开始把关老爷还原成人,演成一个特殊的人。所谓特殊,因为关老爷在百姓心目中是“佛爷”,而实际上关老爷是个人。

根据这一矛盾,既要依据剧情需要表现关羽这位被历代帝王和百姓尊奉的“佛爷”;而且,还要表现关羽人性化的一面。也就是说,要把关羽演成神人合一的一位特殊的历史人物,特殊的佛爷、特殊的舞台艺术形象。

李玉声:从“关老爷不能睁眼”谈起

李洪春 饰 关羽

我父亲的关羽戏对前人的演法有着大胆的突破,首先重要的一点是把眼睛睁开了。我父亲说过:“老闭着眼睛不成了瞎老爷了。”眼睛是心灵之窗,演员要学会在舞台上用眼睛说话。舞台表演上,眼神的运用至关重要,无论什么行当都一样,关羽戏不例外。演员不会用眼睛,也就等于不会演戏。家父演关羽把眼睛睁开是一大突破,前辈演关老爷戏都以庙里佛像为依据(准则),微闭双目;前人留有关老爷剧照可以得见一二。就是我师爷王鸿寿也同样是双目微闭(剧照可以见得),唯家父演关老爷戏睁开眼睛(有《水淹七军》撩蟒剧照),眼神射出光芒,大有驱邪镇魔之气势,非常威严。在我父亲之后演老爷戏的大都睁开双眼,应该说舞台上关老爷睁开眼睛始于家父。

我们是武术世家,父亲对关王十三刀(一招化三势)二十四幅赞关老爷的对联,以及绘画、佛像、壁画、古迹、庙宇、墓塚等,都一一悉心研究,悟出了绝美无伦的身段,熔于关羽戏的唱、做、念、打、舞的表演当中。父亲的老爷戏都比较火炽,只要家父扮演的关羽一上场,就能令人振奋,观众就会立马儿挺起腰杆儿,眼睛睁的圆圆的,聚精会神地看。家父的老爷戏,节奏感强烈,非常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并善于驾驭锣经表现内在的情感变化。

李玉声:从“关老爷不能睁眼”谈起

李玉声 饰 关羽

关羽戏的唱念,历来都以嗓音高亢称箸;家父却以宽音、横音、低音掺着炸音的浑厚、沉实、苍劲,并略带沙音的嗓子表现关羽叱咤风云的气慨,可以说是独具一格。父亲的老爷戏允文允武,但又侧重以武取胜;在做工、身段以及刀式、开打、趟马、舞蹈动作,乃至眼神的运用均不受前人表演的拘束,突破樊笼,有着较全面的发展创新。在三十年代,我父亲演关老爷戏的表演方法确实是一种新生的艺术风格。当时,有人承认家父老爷戏的演法,但也有反对的。承认者,尊称家父“洪爷”、“红生泰斗”、“红生宗师”、“活关公”;反对者,贬称家父“疯老爷”。不论“褒”或“贬”,历史是见证人,后来演老爷戏的演员大都宗我父亲的艺术风格,而后各抒已见,如:李万春、李少春、高盛麟、王金璐等。

我父亲十六岁被迫离开北京,一生风风雨雨,为京剧艺术付出了毕生精力,成功地塑造了义薄云天、威震华夏、神人合一的关羽形象,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享有“活关公”之盛誉。

李玉声 2004.2.2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