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创新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姓颜名志高


新中国的早期,徐悲鸿先生等前辈们,带着西方油画技法回到中国,争对中国画的不足,把油画的素描技法融于到国画中,对国画进行改良,我们如果好好的看看经改良后的国画,不得不说,在视觉上,传统画不可比。



在中国大地上,中国画画家,门派众多,岭南派,京派,等等,就好家金镛先生笔下的武学邦派,各立门户,谁都想来争夺这武林盟主,好象不来个华山论剑就很难说谁的武功更強。要我说呢?其实就是传统的"夫子思想"。顽固不化。


传统文化艺术,发扬光大,是指把精华的发扬出去,改良优化的文化"光大"。不知这说法对不对。

如果死抓着前人的要带,给后代还套个枷锁,我只能说这思想就是封建,无异于闭门造车。毛主席当年对这种现象作批评,称其为"党八服"。他老人家信奉"拿来主义"。很多网友可能不明白什么是党八股,其实它是指一种文体模式,它的摸式就如同皇帝的圣旨,无论何吋何地,都"奉天呈运……"。拿来主义就是,别人的好东西好技术,对我有用,就拿过来先使用,再融于到自己的技术中,现代的发展不就是在拿来再学习发展吗!



中国画的创新,在于艺术创作者的思想开放,也不是说随意乱画,在书法界好象创新是"创丑,创吼,创射"。国画呢?好象是四不象的创"意"。这个"意"是让人不能理解的"无限境意"。


传统的中国画不论构图还是画意,都特别严谨,而现代的创新却成了"邯郸学步"。

艺术创新离不开文化引导,艺术创新与科技进步一样,需要严肃的艺术思想,中国画创新需要留给后人的美传,我们普通美术工作者起不了什么作用,需要文化教育方面学府来加強引导,专家要担当起导师的作用,为人师者,别往费了这份荣誉。


曾宪全110401818


创新一词~针对物质世界来讲可以成立。而对于精神世界的绘画来讲,是不成立的。

针对精神世界的艺术来讲,属于演绎与表现范畴。

所以,绘画世界的专业术语中从来没有人敢乱用“创新”之说。如目前流行的各种新画派中有“新文人画”,“新海派”,“实研派”等等……尽管为了强调跟传统中国画的差别,却唯独不敢乱用“创新”二字啊!

关于“创新”实际上很简单,在题材上进行开拓,做到“笔墨当随时代”就是了。

而现实情况确是~明明生活在现代社会,偏偏画着古代的传统题材;明明嘴上高呼着自由,偏偏在最容易表达自由的纸上却进行着复制……眼中唯独缺少了时代美!



吕永亮


国画要有新思想新境界,笔墨要跟随时代,不认为只是创新,是艺术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传世佳作。

现在的大师漫天飞舞,很多平庸之作,没深厚的文化底蕴,人心浮躁,不潜心研究艺术,招摇撞骗,大浪淘沙,终究会被时代埋没。只有真正淡泊名利的画家,静心沉淀不被外界世俗影响,不断积累文化素养和笔墨意境,最终一定能创出名画流芳千古。国画最终的目的是歌颂赞美时代,为祖国的大好河山挥毫泼墨。

国画是纯粹的艺术,国画艺术是精神领域中,灵魂深处最美的诠释。艺术要启迪思想,国画在我们国家不同时期都出现了优秀代表作品,文人画最高艺术水准,影响世界。

国画艺术家要具备扎扎实实的文化素养,画出新颖有影响力的作品,让国画回归艺术本身,完美诠释真善美,振奋人心。

国画创新的意义?我认为,为了更好把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国画发扬光大,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创作出更多高水准的国画,使中华文化更加灿烂夺目。期待更多的国画艺术家出更好的作品,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润玉程文化传播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结晶,它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在此漫长的岁月里,它先后迎来了好几波发展高峰,产生过不少经典名作和许多名垂千古的中国画巨匠。国画的发展历来是为政治服务的,虽然它本质具有怡情自乐的审美趣像,但它更多的是被当权者赋予了歌功颂德的豪迈情怀,发展都是紧紧围绕着这两大主题展开。


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国画的传承一直延续了老祖宗圈定的脉络,使之有了灵魂,发展又带来了新机遇,增添和丰富了它的面貌和内涵。


为什么我不同意以创新代指国画的发展?因为中国画不是生活中的物质必需品,现今常流行的一个词“创新驱动”,意指科技,国画不是科技;前些年给中国画展赛发奖杯,后来人们明白艺术不是体育,怎么发奖杯呢?同样的道理,国画不是体育,也不是物质和科技,它有它的发展规律,澄怀观道,传承与发展才是它应有的自然规律。

厘清国画的脉络,还原国画的本质,给有志为中国画发展做出贡献的艺术家们喝彩、点赞!


陈会衡山水画家


国画创新问题,可以借鉴欧美油画历史参照。欧美绘画,主题由神,到人像,到风景静物,到印象、野兽诸派纵横,走了一条由画外在到画内在的发展道路。工具也因技术革新,在色彩,便利性等等方面有所突破。理论观念也随之不断发展革新。但其精神内核倒一直以基督教义为代表的思想为主。反观我国国画,早早就进入了由外写內的阶段。如文人画。但是,在近现代历史大潮荡涤下,精神内核漂泊不定,这才是国画发展以致创新路上的大问题。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根基不固,命若浮萍。目前打着创新,发展为名的国画探索不可谓不多,但是主题上,形式上,技巧上,材质上各类探索总觉得存在一个大疑问:这还是国画吗?这种窘境正是国画本质仍需明确的体现。


长剑不出鞘


对于有一千多年依靠一代代传承和发展的中国画发展到今天,有关创新和传承发展自60多年前我国第一届文代会上提出的文学艺术界的八字方针:百花齐放,推陈出新。这个出新二字指的就是创新。第一届文代会以后,江苏美协江苏画院在抱石先生的带领下行万里路去到大自然中采风:。也有许多人深入矿山、乡村写生和体验生活。直到60年代我们得己见到艺术家们生动的贴近生活的艺术作品。仅管艺术家门受到当时政治掛帅的影响颇深。但这批艺术家具有的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热情没有变。他们在传承中找突破传统技法的决口。抱石先生自创的抱石皺。钱松岩先生创立的独特的屋漏痕笔法。潘天寿先生创立的刚劲挺拔的笔法。李可染先生创立的逆光画法……等等。我们在宋元明清画之中没有见过多类笔法画的中国画。四位大师的作品应该属于创新。所谓前人没有的,后人创立后称为"创新"。


SY43625156


艺术不断成长和前进就是使其艺术种类不被颓废、灭亡。什么是艺术的颓废、消亡?艺术的颓废、消亡就是停滞不前,艺术发展到了一定高度了,艺术步履原地踏步踏,这个时间可以是几十年、一百年、也有可能一千余年,当艺术长期得不到创新、也没有人思考创新问题、沿着传统而传统,那么,这个艺术种再优秀、再博大精深、再如何如何伟大……,离颓废、消亡不远了。什么是颓废、消亡?消忘就是当其艺术作品是前人重复性作品存在的时候,人们就不再欣赏这个艺术种类了、乏味了、审美疲劳了……。艺术本来性质就是:重复不是艺术,艺术作品的存在价值在于独立性、独特性。创造这个艺术种类问世的时候,就是丰富人类的生活,也就是人类的精神食粮。艺术种类的创造问世,就是代表本民族的智慧,本民族的对世界的贡献了。

艺术是人类的智慧象征、是人类不断创新才会有其生命力和存在价值。

当艺术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时候,意味着没有存在的价值和生命力了,这就是消失的前夜,新的艺术种类将取而代之。为了这个中国祖先创造出来的艺术种类不被消失,保护、捍卫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地创新,才是有效延续下去的最好手段和方式方法。

上世纪老一辈的艺术家、艺术工作者对待国画艺术创新问题,达到了非常严肃、认真的态度迫切创新,道理就是在此。

一个优秀的、博大精深的艺术画种,靠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才能博大精深继续下去的。这个努力是非常艰辛的努力进步的!

艺术和生活是一个道理:例如,一个人本来就是习惯了油、盐炒菜食用为主生活方式,天天吃糖,长期吃,这样就会导致味口腻;天天要你吃肉,长期吃,也会被吃腻的,……。艺术不创新与人的生活腻味就是同一个道理了。

艺术长期得不到创新和突破性前进,又暂时不被消亡,到了某个时期创新、推进了,那么后来者就会对没有创新的时期段作总结了,某一个时期段就是艺术上的:颓废时代。''颓废''就是没有突破性进步的阶段、就是这段时间没有人才、就是智慧出了问题……。等等,不好听的词汇全安在头上作冠了。这就是艺术长期得不到创新、得不到前进的后果!


石千石519






于秋水工作室


不要为创新而创新,偃苗助长,到头来不伦不类。国画的创新基于对传统文化的融化,融会贯通,经过几十年的积淀,完成自化或造化。因此,国画创新需要有知识积累,智慧升华,修养纯厚。


朝阳时讯


国画创新就是要画出个性,画出灵性,画出时代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