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例子可以证明地球曾经受到过撞击?

地理那些事


地球自有史以来,无疑承受过不知多少次外来物体撞击。东半球北半球亚欧大陆中国西南地区的这次,或是至今最严重一次。

这次撞击中心点,具体位置位于北纬30度,东经105度区域,在地表留下一个大约50万平方公里坑。撞击,使地球地表地质结构和地理环境以及生物状态发生根本性变化。

一、亚欧大陆整体板块横向断裂。

撞击回力使南亚大陆北推,陆地地表因冲击反作用力鄒折、堆积,形成坑西南呈环弧形隆起的青藏高原,以及回落物形成环撞击坑东、西、北山群。推移导致青藏高原以下或错出上万平方公里不规则地下空间。

二、导致整个地球陆地板块东北西南方向位移。

1、澳洲塔斯马尼亚脱落。

2、亚洲中南半岛断裂,形成越(南)-马(来西亚)海峡;印度半岛顶端斯里兰卡崩裂。

3、非洲大陆马达加斯加分离、错位。

三、或是球外异物埋藏残留,或是地表以下被架空,形成北纬29度、东经105度方圆几百平方公里范围(昆明地区),常年平均气温比地球同纬度其他地区低至少5度区域。

四、在撞击坑附近,形成全世界气体、固体既多样并稀有且集中,某些储量丰还最富的矿产资源区域。

五、引发地球内部高温,导致地心物质膨胀,大量熔体物在地表薄弱处间歇性喷发,地质结构变化,各种地理现象形成。

撞击使地球产生出大量喷发物。因当时重力环境与现在不同:

1、有些以流体形式直接回落,形成硬质体山脉;

2、有些在空中环绕地球漂逸,最后以硬体、流体混杂物并粉尘回落,也形成杂体或土山脉、山堆;

3、流体回落有大量气体在其中流窜、杂体回落有某些错位和架空后来经过演变,这些形成溶洞。特别要在此说明一点,溶洞的形成绝对不是教科书里写的“水滴石穿”之原因。

4、因为许多山是天上飘逸杂物回落堆积,故天长日久、日晒雨淋,特别是地震后松动,容易发生垮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六、地理气候环境变化。

撞击使环地球外围气温骤然升高,冷热界面交锋,产生持续大量降水,山川形成、海洋形成。

1、地表低处大量积水,现在太平洋处变成巨大“堰塞湖”,因陆地张力不济,最后在南美最南端与南极连接处垮塌并冲出宽约800公里,长约4000公里巨大豁口。

2、地球变成雨水、岩浆、泥浆混杂球。先是雨水涨漫,整个地球被水浸泡,经过漫长时间消退,继而地表又被雨水洗刷。泥水、岩浆混杂,受雨水携带冲击,进入陆地低处停滞,形成现在可见的海底堤亘。最明显有阿留申大堤亘,亚洲大陆边沿堤亘等。

3、高温、狂风、暴雨,地球因撞击产生强烈板块位移抖动,致使加勒比海、印度尼西亚两个地壳扭曲、撕拉、绞和,最后成为地表非常纠结、脆弱地区。笔者认为,【易经】里“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应该是对这两地区地理、地质现象形成过程最完美描述。此后,两区一直为强地震多发区。

4、雨水或严格说是自天而下水团打击,形成地面许多处所石臼、石槽。

5、温度与水的溶蝕,还造就许多石屋、溶坑、某些小规模溶洞(非气体流窜或回落架空)。

七、生态环境变化。

撞击引发高温、暴风雨、洪水,全球多区域地内物质喷出,导致地球此前生态基本灭绝。飘逸于地球上空悬浮物回落,地表厚度至少增加几十米,部分、个别区域或上百米、甚至上千米。

1、许多生物被掩埋成为化石。一些同类动物被随喷发带走曾在空中飘逸,此地升而彼地跌落。岁月使它们成为不是专家所说是“迁徙”原因的化石。

2、出现一些不同地区巨型、怪异、孤独“飞来石”。

3、许多生态文明痕迹被深水浸淹或土层埋藏。

八、撞击产生高温地球内部物膨胀,地表龟裂,小地球经历一次骤然成为大地球的生长。地表龟裂现在可以完全缝合痕迹依然明显。

九、以上撞击现象解析,或可以让我们厘清迄今为止许多无法解开的地质、地理、生态环境变故缘由纠结。

说句题外话,地球这次撞击变故,最后有一点值得怀疑:或有星际智能进行了干预。

太平洋“堰塞湖”坝口崩塌冲击豁口的顶端,有7粒相当明显、且规则“铆钉”(见图4、7)。与其说是自然天成,但如此几乎等距离、且近似完美弧形,不如说是,专门为阻挡强势下泻洪水,防止直流冲击而设置的阻桩。

为什么?谁做的?

九、图例:

图1:明显的撞击坑。

图2:地表脱落、断裂、崩裂、错位。

图3:阿留申堤亘。

图4:太平洋“堰塞湖”豁口。

图5:地表洪水浸蝕、雨水冲刷痕迹。

图6:地表洪水浸蝕痕迹。

图7:7粒相当规则阻水铆钉。

图8:地表分裂痕迹可缝合。

图9:曾经由小到大生长地表龟裂地球。











三千年玉兔


地球被撞,最有名的莫过于带来恐龙大灭绝的那次小行星撞击事件了吧~

墨西哥湾至今还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硕大陨石坑存留,平均直径180公里啊,爆炸的能量相当于地球上核武器总爆炸量的1万倍了!这个名叫希克苏鲁伯的陨石坑,就是那次撞击事件的最好证明!

那次小行星撞击事件影响之深远,不言而喻。可以说没有那次撞击,就没有哺乳动物的繁盛,也就不会有人类的出现。

不过这个意义是从人类角度出发的,对于地球来说,虽然造成了史上第五次生物大灭绝,直接损失了75%—80%的物种,但那次撞击显然不是对地球影响最大的,跟另一次撞击来说,这至多是个刮蹭罢了~

“火星撞地球”,地球却“因祸得福”?

如果把小行星撞击称为刮蹭,那我接下来要说的这次撞击可以说是追尾了。其实追尾都远不足以说明问题,简直就是高速路上轿车逆行撞大货。

不可思议的是,刮蹭让地球痛失绝大部分孩子,撞击到生活不能自理却让它牵手了一个妹子,也是福祸相依喜忧难料啊。对了,这个妹子就是月球!月球就是“大碰撞”的证据!

虽然月球是如何诞生的,科学界还没有定论,但“撞击说”获得了大多数学者的支持,越来越占据上风。因为这一假说可以解释很多的观测事实,已经是目前比较合理、比较成熟的月球起源学说了。

“撞击说”认为,幼年时期的地球,受到了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的撞击,这次撞击相当猛烈,被称为“大碰撞”,以大碰撞来解释月球诞生的学说,就是“大碰撞分裂说”。大碰撞分裂假说把幼年地球称为“原地球”,把火星大小的天体称为“原月亮”。在太阳系形成的早期,这俩天体大约就处在地月系统存在的空间里。但原地球只有现地球的9/10大小,而“原月亮”则相当于现在的火星大小。

没有保持安全距离,跟得太紧,难免追了尾。这次追尾非同凡响,不仅把原地球的自转撞成偏斜,更把原月亮撞成了粉碎性散裂。散裂后原月球碎块各有前程,其中幔和壳变热蒸发,在膨胀气体的裹挟下飞离原月球;而原月球的金属核则在膨胀气体的阻碍下减速,从而被原地球吸积,成了现地球的一部分。

而飞离的气体和尘埃物,则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呈盘装分布在洛希限以外的空间,类似于行星环。这部分物质先通过吸积形成小天体,然后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合并增长,最终形成了月球,并从此与地球牵手,相伴相随~

宠妻狂魔?谈恋爱地球是认真的~

按理说在太阳系早期,混沌未开之下,地球是有机会俘获其他卫星的。但自打牵手了月球,地球没这个心思了,再没有俘获过其他小型天体。

这是因为既然有了月球绕地球飞行,那么再有第三者插足,根据天体学原理,会导致不稳定状态。所以这个第三者要么掉到地球上,要么就是被甩出去,再不就是落到月球上,永远成不了第二颗卫星。

总之,地月之恋是认真的,一牵手,就是一辈子~


不入流的大刘


证明地球曾受到过撞击,很多人第一想到的,也可能是唯一想到的,就是地球上的陨石撞击坑。

如果从例子来证明,那可能数不胜数。就陨石撞击坑数量而言,地球上现存无争议的大约有190多个,还有大小不一不计其数的陨石(含碎片)。

因而,更严格的说,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地球曾经受到过撞击。

一、陨石撞击坑

陨石坑,毫无疑问是最有力,最直接,最形象的例证,务须多言。

陨石坑,又称撞击坑或环形山,为行星、卫星、小行星或其它类地天体表面,受到其他更小星体撞击而形成的环形凹坑。

下面是展示两个知名的大型陨石坑:

1、沃尔夫溪陨石坑,形成于约30万年前,坑直径平均约1000m,深50m,坑边缘还有约25米高的土堆。

(△ 澳大利亚-沃尔夫溪陨石坑)

2、辽宁岫岩陨石坑,形成于约5万年前,坑直径平均约1800m,深150m。

(△ 中国辽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号称“中国第一陨石坑”)

二、陨石

如上是陨石坑,由于撞击碎裂及长期的地质演化,已很难找到当初撞击的那块陨石。但已被发现的其他现存陨石,也是地球曾被撞击的很好例证。

(△ 纳米比亚-霍巴陨石,表面积超过6.5平方米,重约60吨,地球上已发现的最大陨石)

小星体在星际游荡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速度,再加之地球对其的万有引力,在被地球捕获落入地面的过程中,绝大多数会因与大气层摩擦而未达到地面,但少量因融化、熔融或燃烧过程不充分,最终落到地面的,这个过程必然产生撞击。区别在于落入地面时的大小(质量)和速度不同,产生的撞击力度不一而已。

据推测,地球每天都要面临平均近5万吨星际碎片袭击,其中99%以上未能到达低空就被燃烧殆尽,还有很大一部分落入海洋及陆地的无人区。

三、物质元素构成

从化学元素周期表我们知道,地球现有118种元素。其中1-94号为天然元素现存于地球上,其他为人造元素,多具有放射性。

宇宙大爆炸伊始,整个宇宙最初只有单原子的氢元素,后慢慢形成氦元素,后经恒星的聚变形成更重的如碳、氧、硅、铁等元素。

(△ 恒星演变及内部元素构成)

地球上的90多种常规元素并不是全靠地球自身,绝大多数都是在前几十亿前小星体撞击地球而被固存下来。

四、地球上的多次物种大灭绝

距今5亿年前至距今7,000万年前,考古可证的至少发生过5次物种大灭绝,而每次灭绝的发生,至少有大半以上的物种消失。

其中,距今约6,500万年白垩纪的恐龙灭绝,科学家的主流观点就是大型碰撞事件的发生。

除上述几个典型的例证面外,从古今中外的很多史书记载,也有关于地球遭受撞击的场景描述。


地球行走与宇宙空间,犹如人类穿梭于丛林,被枝叶绊绊磕磕是在所难免的,偶尔还有可能装上小动物或猴子。正是由于我们“撞”见的多,我们的视野和认知才会更丰富。


一周刊


1、按照科学家的推想,在地球形成之初,地球就发生过一次大撞击,那次撞击让月球从地球上撕裂,成为了地球的卫星,保卫了地球的太空,也形成了深邃的太平洋。同时,还给了地球一个铁质的内核,从而有了超强的地球磁场,形成了地球上生命的最佳防御系统。

2、水。地球在形成之初,是一个大火球,到处是火山岩浆。那么,这么多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最好的解释就是彗星撞击地球带来的水,也使得地球表面加速冷却,也因此有了自己的风雨系统。这是生命诞生的基本条件。


3、地球无数的陨石坑。这是被撞击过的最好证据。这个不做过多解释。

4、地球的稀有矿产。大家可能注意到,地球上某些稀有矿产很集中,比如说稀土,基本都在中国。但在太空中,经常存在一些我们地球上很稀有,但那些星球却很丰富的矿产。这些矿产,就有可能是当初小行星或是陨石撞击地球的证据。


踢球游戏的教育媒体人


现在证明地球被撞击和地球上的水从哪来,最大的猜测就是地球曾经被撞过,大家不妨想一下,在地球形成初期,是一个温度很高的火球,但后来怎么就变成了一个适合生物居住的行星呢?就是因为在那时一课想月球这么大的天体撞击了地球,此而地球被撞的粉碎,于是重新组成一个新的球体,这次就比较幸运,合成较好,还有一点就是这次撞击,使地球分裂,出了一个卫星月球,在这几十亿年,为我们挡了不知道多少小行星,这就也解释了,月球表面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陨石坑,月球的功劳可真大啊。


夫末思科


看看这些陨石坑。





金童希瑞


有兴趣的朋友们:欢迎参与以下文章的讨论和审议;


彭晓韬


太平洋那么深是不是被撞的😂😂


康终盛


地球的自转并不是绕着球体两极的中轴线,南北磁极与南极点和北极点并不重合,这两个广为知晓的事实就是有力而简单的证明。当然,证据还很多,也可从多方面、多角度论证,但是这是相当比较干净利落解答。


子瑞健康在线


如果没有行星撞地球,地球还是由恐龙做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