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原色法帖選——《懷素草書千字文》

歷代原色法帖選 ——《懷素草書千字文》

《懷素草書千字文》,又稱《懷素小草千字文》。懷素(737-799年),俗姓錢,字藏真,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書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稱“草聖”。

自幼出家為僧,經禪之暇,愛好書法,與張旭齊名,合稱“顛張狂素”,形成唐代書法雙峰並峙的局面,也是中國草書史上兩座高峰。懷素草書,筆法瘦勁,飛動自然,如驟雨旋風,隨手萬變。書法率意顛逸,千變萬化,法度具備。北京大學教授、引碑入草開創者的李志敏評價:“懷素的草書奔逸中有清秀之神,狂放中有淳穆之氣”。相傳廣種芭蕉,以蕉葉練字,名居所『綠天庵』將棄筆堆積埋在山下,號稱『筆冢』 。刻苦臨池可見一斑。他性情疎放,好飲酒,每當酒酣興發,不分牆壁、衣物、器皿,任意揮寫,時稱『醉僧』 。

懷素以狂草名世。初學歐陽詢,得韋陟賞識,後隨鄔彤學草書,受張旭私訓,又經顏真卿啟悟。書法與張旭其名,世人以 『顛張醉素』 並稱二者,可見其草書成就之高。

《小草千字文》絹本墨跡,計八十四行, 一○四五字。因在其傳世墨跡中極為珍貴,並有一字一金之譽,又名《千金帖》。現存於臺北故宮博物院。此卷為其暮年所書,古雅平淡,蒼勁渾樸,與其早期的《自敘帖》風格截然不同,無論結構、線條都給人以人書俱老的美感享受。懷素在《論書帖》中曾言:『藏真自風廢,近來已四歲。近蒙薄感,亦所為其顛逸,全勝往年。』加之暮年心境平和,表現於卷中,則落筆飽滿、使轉自如、字距疎朗、不露鋒芒、虛靈高古、平淡清遠,給人一種返璞歸真的空靈境界。如卷末王文治跋『是帖晚年之作,純以淡勝』 ,于右任跋『此為懷素晚年最佳之作』。懷素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書法家,對後世影響極為深遠。然而他的傳世作品《草書千字文》(即小草千文)在千百年來卻是爭論不休,特別是清代學者包世臣在《藝舟雙楫·歷下筆譚》中記敘:“醉僧所傳大、小千文,亦是偽物。” 最大的原因是懷素的絹本小草千文與大草千文在筆性上完全不同,成為了藝術界的一大謎團。

唐大曆十一年(777年)八月六日,創作《自敘帖》。帖中概括了他一生的主要事蹟,在《自敘帖》中,懷素對給予自己藝術有所教益的幾位重要人物都留下了篇幅。

歷代原色法帖選——《懷素草書千字文》

歷代原色法帖選——《懷素草書千字文》

歷代原色法帖選——《懷素草書千字文》

歷代原色法帖選——《懷素草書千字文》

歷代原色法帖選——《懷素草書千字文》

歷代原色法帖選——《懷素草書千字文》

歷代原色法帖選——《懷素草書千字文》

歷代原色法帖選——《懷素草書千字文》

歷代原色法帖選——《懷素草書千字文》

歷代原色法帖選——《懷素草書千字文》

歷代原色法帖選——《懷素草書千字文》

歷代原色法帖選——《懷素草書千字文》

歷代原色法帖選——《懷素草書千字文》

歷代原色法帖選——《懷素草書千字文》

歷代原色法帖選——《懷素草書千字文》

歷代原色法帖選——《懷素草書千字文》

歷代原色法帖選——《懷素草書千字文》

歷代原色法帖選——《懷素草書千字文》

歷代原色法帖選——《懷素草書千字文》

歷代原色法帖選——《懷素草書千字文》

歷代原色法帖選——《懷素草書千字文》

歷代原色法帖選——《懷素草書千字文》

唐貞元三年(787年),懷素與陸羽相識並相交。陸羽寫下了《僧懷素傳》,是研究懷素的第一手資料。

唐貞元十五(799年),懷素又回到了零陵,寫《小草千字文》。

晚年在四川成都寶園寺度過,唐貞元十五年(799年),患風痺病,圓寂。

懷素《小草千文》真跡別開生面,不僅在筆法上與懷素一致,且頗有“二王”之風,用筆瘦勁挺拔,通篇古樸恢弘卻又神采飛揚,充分地體現了懷素草書的藝術特點,揮灑自如之勢令觀者無不稱絕!在唐朝,草書名冠三甲的只有懷素、張旭和孫過庭,他們的傳世作品非常稀少,比起去年拍賣的宋代學者曾鞏《局事帖》墨跡更為珍貴!

該懷素紙本《千字文》筆鋒瀟灑利落,比《論書帖》還要勁健自然。舊裝裱,為唐代經摺本,紙張泛黃、有蟲蛀。外折封套,內存經貼9頁,每頁縱26.8釐米,橫13.5釐米,現為書畫學者黃錦祥所藏。分四或五行書寫於玉箋紙上。前頁和中頁計有藏印五枚,後頁散失未果。。。字如指甲般大小,筆墨奔放流暢,變幻莫測,一氣貫之蔚為壯觀。岳飛之孫岳珂稱其草書“筆勁墨妙,傳付甚真,嘗動天鑑”,是繼張旭之後的精品傑作。此作極為珍貴,古有“一字值千金”之說,故又稱為《千金帖》,歷來為書林所重。現時除了黃錦祥發現的紙本《小草千文》之外,他的傳世真跡還有上博珍藏的懷素《苦筍帖》、遼寧博物館所藏的《論書帖》等。經摺裝書帖原盛行於唐代中葉,因便於翻閱存放,古時的佛教經典多用此式書寫,這正好與懷素高僧生活的年代相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