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知道《西游记》原著中真实的师徒四人是怎么样的吗?

巴塞电影


86版西游记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如果你问原著中师徒四人的形象,那么你可能会大吃一惊,首先来说孙悟空原著描写是:“七高八低孤拐脸,两只黄眼睛,一个磕额头,獠牙往外生。就象属螃蟹的,肉在里面,骨在外面。”就这形象在温柔看来比僵尸吓人多了,这一点周星驰的西游描写的比较写实!

之后就是猪八戒,原著里猪八戒自己说“不是跟师傅吹嘘,自从老猪我跟随了师傅之后,感觉自己俊朗了很多,要是还像之前一样,在高老庄走一遭,把嘴往前一撅,耳朵这么一摆,常常能吓死三十多个人呢。”听猪八戒这么一介绍,我们就知道长的有多吓人了,再来看原著描写:“卷脏莲蓬吊搭嘴,耳如蒲扇显金睛。 獠牙锋利如钢锉,长嘴张开似火盆。”这么一看要多吓人就有多吓人!

然后是沙僧在原著第二十九回唐僧曾经对沙僧的形象描述过:“第二个徒弟姓沙,法名悟净和尚,他生得身长丈二,臂阔三停,脸如蓝靛,口似血盆,眼光闪灼,牙齿排钉。”就这个长相其实也好看不到哪去,谁看到了都会吓丢半条命!

接下来就说道唐僧了,原著对唐僧的描写那就好看多了,这里就不不加赘述了,因为唐僧是个正常人,而且还是大帅哥,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妖怪喜欢!


一石温柔姐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大部分人熟知《西游记》师徒四人是靠的电视剧,而如果把原著中的师徒四人拉出来对比,又会又些不同的味道。笔者仅仅根据电视剧和原著的对比试诉一二吧。

唐僧

唐僧的身份和背景,原著和影视剧的差异并不大。但是,原著中对唐僧的性格描写却千差万别——原著中的唐僧更胆小懦弱、猥琐不堪。原著中,刚开始入伙的孙悟空失手打死几个强盗,唐僧战战兢兢地非常害怕。一方面埋怨孙悟空乱杀无辜,另一方面担心被官府知晓后会连累自己。类似场景,一直贯穿全书。原著中唐僧的性格是一个懦弱无能、胆小怕事,但又极力想表现出自己是一个得道高僧的复杂人物。



猪八戒

荧幕中的猪八戒是一个好吃懒做,笨头笨脑的形象,他的性格比较单一,也非常年脸谱化。可在原著中,这头“猪”非常地聪明,时时会冒出意想不到的点子。同时,对于他的功夫,影视作品中表现的是“天生具备”,而原著中说他靠“采阴补阳”,关于此点,自行脑补。



孙悟空

这个人物影视里面大多展现出精灵古怪、潇洒倜傥的模样。可实际的原著中,这个猴子身高仅1.4米左右,而且佝偻着腰,脾气火爆、非常冲动,同时又极具野心。唐僧说他是“妖猴”,原著里呈现的更多是妖的一面。关于这点不得不提黄渤版的孙悟空,那个猴子才更符合原著!

沙僧

影视剧中的沙僧人高马大,一头“杀马特”的蓝发还是比较符合原著的。不管电影或者电视剧中,其实关于他的戏份并不多。但是原著中他的肤色是紫红色的,这点大多数的影视剧都没有表现出来。同时,原著中把他描绘成一个城府极深,而且是整个取经队伍中最忠心的一个人。原著对他的人物塑造方面更丰满!

大部分人对《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的认知,来源于影视作品。他们四人影视作品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过多地进行原著的剖析和解读对于普通人来说毫无意义,如果真的有这个必要,交给相关专家和学者吧。


荧幕客栈


首先从形象上面说:

唐僧和电视剧中的大体一样的,毕竟是人嘛,都差不多。

孙悟空,86版和原著相差很多,原著中的孙悟空可以参照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牙比这个还要往外龇,原著写的是獠牙,也就是说比这个还要恐怖。

猪八戒,86版和原著也相差很多,八戒在原著中是个野猪形象,至今没看到哪版电视剧拍的像的,估计是怕吓坏小朋友吧,形象自行想象一下吧,高大,獠牙。

沙和尚,86版和原著同样相差很多,原著这样描写的:

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对攒露白藤。顶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蓝脸红胡子,能带九个骷髅可见个头也不小。


从性格上看:

唐僧,电视剧过于美化唐僧了,小说中唐僧开始是个胆小,怕事,各种推卸责任,只是一心要取经的傻和尚,随着取经一路西行,经历磨难,才逐渐转变过来,所以西游记才被称作证道之书。过于完美的人是不用取西天取经才能成佛的,所谓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就是这个道理。

孙悟空,可以说原著中悟空从观音点化之后便一心要保护唐僧西去,中间从不曾动摇,即便被唐僧冤枉也无怨无悔。反而唐僧是在悟空的引导下一步一步才由胆小怕事的性格转变过来的。

猪八戒,沙僧这两个原著同电视剧差不多,不在多说。


送功劳上看:

孙悟空,当之无愧功劳第一,因此被封为斗战胜佛。

猪八戒,第二位也是合情合理,这里电视剧和原著出入很大,其实原著中牵马,挑担子都是八戒在做。

沙僧,第三位,感觉沙僧在原著中的存在感很低,比电视剧还要低。。。


读书与论道


(1)取经团队奋斗者-孙悟空,机智勇猛本领高强,心肠耿直,却容易得罪人、也易说真话。只有这样领导者才能平衡基层干部与现实的矛盾,如何调整方向,有所作为,而不是仅仅的拍拍屁股,不关我的事。

(2)取经团队领导者-唐僧,意志坚定,但终究是一心向佛,在金钱,权利,欲望的引诱下依然能一心前往西天大雷音寺求取真经,以度世人。总所周在职场中就是领导,他决定的是做不做这件事,其实这个形象真的很难。可以看下老梁品《西游记》师徒四人的形象讲的真的很透彻。

(3)取经团队监督者-猪八戒,他谗言很多,说过悟空很多不好是取经团队的监督者,还爱凑热闹。他最大的有点就是嘴,总能挑出悟空的总总毛病,而且是师徒4人中接触社会最多的,所以也是被社会污染最严重的,但是,不得不承认八戒在取经团队作为监督者的最大作为。

(4)取经团队和事老-沙和尚,八戒和悟空的矛盾其实根深很久,没有沙和尚的巧舌去调和矛盾,也许,取经团队早就散掉了,就好比一个皇帝,一个说忠言逆耳,一说妖言惑众,而沙和尚恰好是皇帝身旁的小太监说,这两个人说的都对一个太夸张,一个太过了。然后唐僧就有了自己的主见,知道该如何办,其实86版的《西游记》才是最大还原,如果想了解一些其他故事,带着娱乐精神去看,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可以看看老梁故事会。


冷奈天


这个问题挺有趣的,我也曾经思考过,如今趁这个机会贡献出来与诸位分享。

首先,心猿意马,浮躁,不平静的心,在一说文解字里将心猿给予了孙悟空,意马授给了白龙马。

所以,简单粗略的理解,孙悟空和白龙马指的是唐僧一路西行需要控制的自已的浮躁,不平静的心的修行;

尽管孙悟空神通广大,可没有自制,有方向,那么这股力量只能是破坏与自我毁灭,被压五指山证明了一桩事:人外有人,一味的凭恃武力,最终还是难免一败。

且在踏上西行道路之前,孙悟空所有的折腾,几乎是毫无意义,不外乎就是谁欺辱了自个就揍他,甚至拆了他家老窝而已。

白龙马更简单,撞破九头鸟和龙三公主的事情,怒火燃烧了一切,毁的却是自已。

二者即冲动是魔鬼最佳注解,如何将魔鬼导入正途便是西行的修行。

其次,猪八戒,应该他的形象和性格,很多人都非常清楚,但有一点是需要说明的。

动不动就闹散伙,遇困难便打退堂鼓,尽管有人帮衬说其实质是需要回家团圆,过老婆孩子热炕头。

唉,若是如此,为何在高老庄被当妖怪,还请法师来捉。

搁置争议,权且视为其唐僧性格中那种自带的喜好安逸,容易气馁的品行。

故此,这个贪图安逸,不敢迎难而上的性子,甚至带有点色色的劣根便化作了猪八戒;

最后,沙和尚,一路沉默寡言,少有说话,挑着担子追随队伍。

这也是人的一种品性,过去犯过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踏实做事亦可成就正果。

总而言之,除了玄奘是外表和人物之外,三个徒弟,包括白龙马都是唐僧作为凡人自带的性格和品性,借着一路西行,逐一磨砺和提炼,最终在功德圆满的结局中成为脱胎换骨的唐三藏。

一家之言,仅供交流。


鸿哥iouyh福小铺


众所周知,唐僧的原型是唐代著名的高僧——玄奘,他在唐朝时期为佛法的广泛传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而《西游记》原著中所呈现出来的唐僧的形象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不辨是非,不分善恶的玉面和尚,除了取经这件事上所表现出来坚毅之外,唐僧和玄奘给人的感觉是大相径庭的。

而唐僧也是他们师徒四人之中唯一一个拥有无争议的历史原型的一个角色。原著中孙悟空是一个雷公脸,獠牙突出,长着长毛的恐怖形象。可是在各类影视作品中,大多将孙悟空的外形做得比较可爱、神气。六小龄童所扮演的孙悟空是最经典,最深入人心的,因为他是用演技征服得观众,而不是外貌,所以观赏的时候我们反而忽视了原著中对孙悟空的外貌描写。

猪八戒在原著的描写中是一个野猪精的形象,且保持着三分人的形态。沙僧是一个身高几丈,脸膛蓝黑的巨人。可各种影视作品中他们的形象还是各有差异,我觉得不同的影视作品为了表达不同的剧情,打造出不同的猪八戒和沙僧的形象,是靠导演对艺术的不同理解和诠释来决定的,原著中描写的文字大致也只能起到指导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