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出去拜年,初一、初二和初三分别去谁家,都有什么讲究吗?

宁静致远游天下


春节拜年是春节必不可少的一个活动,在我的家乡初一到初三拜年活动最密集的时候,也是小朋友们最开心的时候,因为可以在不同的亲戚家吃到各种不同的点心,糖果,还可以收到多多的压岁钱。那时候虽然压岁钱只有1块,2块,10块,还要和妈妈们斗智斗勇,不让他们知道收了多少钱,这样自己可以自己藏起一点来,可开心了。我们以第二代的视角来看看过年访亲戚。



在家乡初一的时候主要是拜访长辈,这一天不管是打工在外的儿子,还是搬到其他地方的儿子们大多都会到父母那边去吃饭。一家几口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和和美美,一起吃一个过年饭。这当然是初一中午的时候最盛大的活动。初一早上的时候年轻人们就会给自己的长辈拜年比如自己的叔叔辈,大爷辈,爷爷辈都会让自己的下一代去互相走动沟通情感。到了下午的时候,因为多年没有见的朋友们都回到了家乡,所以朋友们就会互相走动。长辈们也会聚到一起聊天喝茶。


那么在大年初二的时候干什么呢?在我的家乡大年初二的时候要去祭祖扫墓。家里的人们都会带着自己的子孙后代,去祖坟祭拜自己的先祖,让在外的孩子认祖归宗,这也是联系一家亲情的纽带。如果家里有刚刚去死不久的长辈,后辈更要一起祭祀长辈,叫“过初二”。

初三是女婿拜丈母娘,女儿回门的日子。初一的时候拜完男方的亲戚。初三的时候女婿拜丈母,还要拜访丈母娘那一边的亲戚。初四的时候则是拜访男方父母一辈亲戚,比如男方父母的爸妈。初五不出门,初六到元宵节以前都可以拜访自己和前几天没拜访过,或者留下来专门,特意的想去一下的亲戚家里。



过年了,红雨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猪🐷事顺遂


红雨说历史


春节出去拜年,初一、初二、初三,分别去谁家,都有什么讲究?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分开看,因为南方、北方有区别,而且是大不相同的。即使南方或北方,各个地方也是有差异的。我是南方人,贵州遵义的,就说说我们遵义这几天的习俗吧。

初一、不走亲戚不拜年。我们过年都是大年三十过,全家人围坐一起吃团圆饭。按照祖先传下来的规矩,初一是吃素的,不吃油荤,早上吃汤圆,中午晚上吃面条什么的。初一那天,家家户户要比早,谁家鞭炮声响得早,说明那家人越勤快,来年运势也比别家转变快,就会发财。吃过汤圆后,一家人与父辈兄弟的所有家庭汇合,一起上山拜坟祭祖。一个一个祖坟分别祭拜,作揖、烧香、烧纸、点蜡烛、燃炮竹、放鞭炮,按照传统还需磕头,现在一班是小孩磕头。祖坟拜完后自由行动,有的去乡镇集市感受春节气氛,看戏、看电影、看民间文艺,有的汇集朋友打牌、聊天。总之一句话,初一不走亲戚,自由安排一整天。

初二、正式拜年岳父家。初二开始正式拜年,首选的是岳父家,距离近的步行、骑车,距离远的开车、坐车,按照传统规矩,初二是必须出发去岳父家的。如果距离实在太远了,那就另当别论。去岳父家拜年,一般传统是提最好的猪肉,三斤五斤都行,十斤二十斤也可以,看自己的情况而定。如果孩子大了,可由孩子直接去给外公外婆拜年,大人可以不去了。但是一年难得几聚,一般不太懒不太忙的话,大人都会去的,免得别人说闲话。

初三、姑姑姨姨家拜年。按照亲疏远近是初三去孩子的姑姑家拜年,如果孩子没姑姑,那就去孩子的姨姨家拜年。以前的规矩,无论孩子的姑姑还是姨姨,都是非常亲的亲人,都需要带肉的,只是份量比去岳父家要少。现在观念转变了,家家都不缺肉,就买点超市有卖的东西,比如上档次的饮料、水果等物。一般越亲密的份量越大,很多时候是提双份礼品。

我们这里的初一、初二、初三是这样过的,可能与很多地方都不一样,你们那里是怎么样的呢?





贵州山妹妹


坐标河北邯郸永年区,拜年习俗,初一本村长辈拜年,四点起床,四点半吃饭,给父母磕头拜年,五点出门给自家长辈拜年,然后街坊长辈拜年,一般拜到七点,全程磕头,腰酸腿软!随后上坟祭祖,回来就躺倒睡觉,初一结束,初二开始给舅,姨,姑等亲戚拜年,基本上还得一天。初三本地习俗不出门,可以休息一天。初四继续,亲戚多的还得一天,另外朋友,同学,战友间可以互访拜年。老一辈传下来的拜年习俗,依然保持磕头拜年,确实够累,但是谁也不能更改,只能延续下去了!


zbs627


春节拜年,初一、初二和初三分别去谁家,这个是有讲究的,但是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

俗话说得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嘛!

我是广西一个小地方的人,是很南的南方了。在我们这边初一、初二、初三去谁家都是有讲究的。

首先,我们先来说初一的风俗,初一可以串门,但只能在自己家吃饭。

每年初一的时候一大早烧香拜佛放吧鞭炮以后,家家户户都是全家出动去串门,也就是拜年!小孩拜年的目的是拿红包,大人拜年的目的是派红包。男女老少拿着红包,我们这边叫利是。利是是顺顺利利的意思,讨红包也就是讨个好的彩头。

我们这里是村里,亲戚朋友走住得近,一个上午基本就走完亲戚,拜完年了。

这时候我们就要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这是一定要回家的,把彩头带回家!~要是这一天有人请你去吃饭,都是不能去的。大年初一,我们只能在自己家吃饭,要是去别人家吃饭相当于你把好彩头带去别家了。别人家也不喜欢你去人家家吃饭,因为担心你把人家家里的好彩头又带走了。

其次,我们这初二的风俗,初二去娘家拜年!

每年初二,我们这边的市集就特别热闹,因为很多女人会在这一天回娘家,需要买礼物回家的。

我们这边要么妻子自己回娘家,要么夫妻一起回去。妻子一个人回去的情况很可能是因为婆家的姐妹回来了。丈夫要留在家里招待自己的姐妹们。不然的话,丈夫也是要去岳母家的。

一年到头来,丈夫其实很少去娘家的,这时候就需要丈夫去娘家联络联络感情的。

然后,我们这边初三的风俗是去朋友家拜年。

到了初三的时候,已经在家呆了两天的人,这一天开始就可以去别人家大吃大喝了。我们那里从初一到初七,都不干活,除了吃吃喝喝玩玩再没大事儿了。出去大年初一和初二去娘家,初三开始基本都是在别人家吃饭或者邀请别人到自己家吃饭。

还记得很小的时候,跟着父母去别的叔叔伯伯家,都是带上肉类和水果的。现在不一样了,去拜访别人的时候,基本上是一些好的酒或者什么也不带,带上红包就可以了。

其实,很多地方丰富虽然不一样,但是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和亲朋好友联络感情。


爱读书的菲琴


春节出去拜年,初一、初二、初三分别去谁家?

我们这边除了初二回娘家以外,其他没有什么讲究。

我一般大年初一早上,去退休的老领导家拜年,人家对我有恩,即使人家退休,也不能忘了人家。

由于我这边主要是我妈家亲戚,中午都是大舅请客,一大家人有二十口人,在饭店吃饭。因为姥爷在的时候,住在大舅家,所以我们都先向姥爷敬酒,姥爷也喝一小口酒,看着我们脸上都是慈祥的微笑,这应该是他老人家一年最开心的时候吧。后来,姥爷一直活到93岁,身体一直很好,后来脑出血,一个星期就去世了。真的很想念他老人家。

初二我们回媳妇娘家。我们一家和小姨子、小舅子一家,陪着岳母一起吃饭,老人家现在八十了,身体也很好。

初三中午二舅请客,又是二十多人一起吃饭,喝点小酒,热热闹闹,非常开心。然后就是打麻将,一两元的,纯粹是陪老人开心。晚上继续喝酒,然后一直打牌到半夜。

我平时不喜欢打牌,只是过年的时候陪老人玩玩,如果赢了几十,再输回去,就想让老人开心。

过年的时候,难得一大家人在一起聚会,浓浓的亲情,值得一年去回味。





子龙威武


春节出去拜年,还真的有讲究。

我们家在农村,我们那里有句俗话,叫初一崽,初二朗,初三初四舅和姨娘。其余时间见朋友。

意思就是初一在家里陪父母,到周围邻居家里互相拜年问候,初二一定去老丈人家,陪老丈人一家一天的,初三一般去舅舅家,父亲叔大,母亲舅大。初四就是去阿姨家了,初五以后就是走表亲,见朋友。亲戚多的话会排到十五,我们那里约定俗成的过了正月十五就不再说拜年啦,过了元宵就是春耕生产的时节,所以年味在十五达到最高潮,舞龙的,舞狮的,闹花灯的,在那一晚上是彻夜不眠的表演,把压箱底技艺都拿出来,因为要等到来年初一才有机会再上演的。到了十六,一切回归平淡,年味的影子都再难寻觅。




广宏投资


我是河南人,可能地域不同习俗不同说说我们这里吧。

年初一这天小孩子们最高兴,一睁眼就有新衣服穿,穿好衣服爸妈的压岁钱就准备好了

磕个头说两句好听话就到手了。

早上是不在自己家吃早饭的,奶奶家早就准备好等着了。

现在越来越没有年味了,为了增加一些气氛,我会刻意的让孩子给爷爷奶奶行跪拜大礼。

嘿嘿,想要压岁钱哪那么容易。

这一天等于是给我放假了,因为这天是不让干活的,随便玩,哈哈终于我也有放假的时候。

初二嘛就是回娘家的日子了,早早的备好东西,给孩子们穿戴整齐就可以出发了,回家和妈妈姐妹们一起包包饺子,说说近况,聊着家常。孩子们在一起打打闹闹,哈哈!很幸福。

初三这天如果老家有过世的老人就要回去看看老人,给老人送些纸钱,整理一下坟墓。

没有老人过世就会在初四再回去了。

现在过年估计也就小孩子们最高兴,放了长假,有新衣服,有好吃的,还有压岁钱拿,那叫一个舒坦,哈哈😄,别忘了关注我。





小豫说美食


各地风俗不一,我们黄冈老家是这样的:

初一呆在家里,哪里都不去。家里有长辈,只是上午接受同村晚辈的拜年,然后大家畅所欲言,聊聊天,到了下午,不能串门,大人在家准备,小孩在外尽兴游玩。

初二呢,必须出去给舅舅拜年了,这是我们小孩最开心的了,不仅可以品尝外婆家的美食,还可以拿红包。

初三呢,就是到大姑妈家,大姑妈家靠近城区,有热闹的集市,又有一条长江在旁,总让我们神往。

如今,习俗淡化了些,大家都是上班族,时间安排紧促,讲究少了,随意多了,也没有人刻意计较,也挺好的。





每天读名著


北方的,河北邯郸,

初一自家家族,就是爸爸这边的人。基本一早上。中午在爷爷奶奶这边吃饭。下午就没事了。

初二,回娘家。有媳妇的去媳妇家,还有先去姥姥家再去媳妇家。没媳妇的去姥姥家。下午也没事了姨舅们聚在一起玩玩牌什么的,一起吃完饭

初三上坟或者去老姥姥家,就是爸爸的姥姥家。这一天不给别人拜年,不吉利

初四,姑舅家。

初五,每家每户把垃圾倒了,然后弄点新鲜的泥土,叫什么名字来着,我给忘了。然后姐,姨家


抱抱佬嘙138113894


可能南方和北方过年的风俗大不相同,北方过年这几天不去拜年。

我听说南方过年都是和亲人、朋友坐一起吃饭过年,初一家族聚餐,初二去丈母娘家拜年,初三朋友聚餐,年一直过到正月15才算过完。

北方过年实际上只过3天,除夕晚上、初一、初二、初三早上,这三天都是和家里人在一起,哪里也不去,等到初三早上送完“神位”也就宣告这个年过完了。

初三去有白事的亲戚家,送点纸钱、纸币等,去家里坐坐,聊聊天。

初四过后,去亲戚朋友家走动走动,毕竟一年不回家,就过年几天在家,联络下感情,去到亲戚家,说些客套话,家里有老人的,拜个年,发个红包。

等到初10左右,差不多村里的年轻人都走完了,为了生活又要去外地拼命赚钱,养家糊口。

小时候盼着过年,长大之后害怕过年,人这一辈子说长也长,说短也很短,珍惜当下的生活,努力奋斗,其他的就交给老天爷去处理吧😂

快过年了,祝福各位朋友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