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店商:不敢相信“社群营销”会过时吗?社交用户的碎片时间

社群营销是什么?

社群,社群,顾名思义就是基于相同或相似的兴趣爱好,或者吐槽点,或者憎恶点甚至是明星效应,粉丝效应等等,然后通过某种载体来聚集人气,圈粉,通过产品或服务或者是提供宣泄点,总之是能够满足这一群体生活工作需求而产生的商业形态。这里,载体就不一一诉说了。

社交店商:不敢相信“社群营销”会过时吗?社交用户的碎片时间

社交圈

社群营销会过时吗?

说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就在想,人可以一个人过一辈子吗?这是不是在扼杀人性,我一直相信人是同居动物,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人们不做信息交互,是不是会变的不安,是不是会变的恐慌。

社交店商:不敢相信“社群营销”会过时吗?社交用户的碎片时间

孤独寂寞不安恐慌

“同化”是手段、“聚焦载体”是表现、“证明存在感”是目的。这就是社群存在的意义,所以我觉得社群不倒,社群营销就不会倒。

记得刚入运营这行的时候看过两本书,感触挺大《社群营销——方法技巧与实践》和《伏牛传》,大家可以去看看。成书时间很早,早在15年就已经出现在市面上了,而社群营销我记得最早2013-2014年就有人用社群营销赚到钱的了,构建了自己的流量池,开通了流量主,所以社群营销不是什么新鲜的概念了。但是不管时代怎么变,用户只要是在网上的,就算社群不在了,那也是需要经营用户的,换句话说,社群营销就算不在了,也还存在着用户营销。

社交店商:不敢相信“社群营销”会过时吗?社交用户的碎片时间

伏牛传

社群相对于用户的本质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漫天飞舞的都是信息,在过去,人们只能通过眼见耳闻或者书信电话来接触信息,而现在呢,新闻媒体,微信给了你更多的方式,公众号,群,朋友圈,私信,还有钉钉群,旺旺群等等,已经加大了我们更多信息的触达面,换句话说就是社群最终的目的是增加触达用户的方式,在线上客户关系管理中担任触点的角色。

社群所发挥的作用关键点

记得有这样一个概念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国民总时间

“国民总时间”:

国民总时间。GDT(Gross Domestic Time)。在我们可见的未来,时间是绝对刚性约束的资源。一分一秒也多不出来 [1] 。

目前互联网有一个界限,这个界限就是网民总数(用W代替)和网民最高日均上网时间(用T代替)的乘积,我们称之为国民总时间GDT,而日均的GDT=W*T,年度GDT=W*T*365,而日GNT是可以略有波动的。

从2015年开始,主导自媒体“罗辑思维”的罗振宇打算为“时间”做一件事,即每年作一场跨年演讲,希望至少“死磕20年”,20年门票的套餐价为4万元。

2016年12月31日,罗振宇在深圳举办了“倒数第19场”演讲,主题是“时间的朋友”,分为4个小时、6个章节阐述观点。可容纳12000多人的演唱会场馆内,上座率接近80%。接连数日,舆论对此热议不断 [2] 。

社交店商:不敢相信“社群营销”会过时吗?社交用户的碎片时间

大家有没有发现,各大流量平台都是在抢用户的时间而不是在单纯的抢用户,或者说抢业务。比如:淘宝——购物时间,美团——吃饭时间,头条——空闲时间或者了解资讯时间,抖音——碎片时间离不开等等。

用户的时间是有限的,作为社群存在就是要占用他们的时间。

说到这里我总会香气一件事:记得,我去健身房健身,加入了一个健身资讯群,这就是一个打卡训练营,在群里有各种关于健身方面的分享。其本质上就是为了增加用户在群里的时间消耗。这里有个标准,每个用户在你的社群(群)里消耗的时间越多,那么你这个群就越是成功。

这又涉及到人的习惯问题,往大了说就是人性问题。人都是会慢慢的被同化,在专业上说就是被动到主动的喜欢。

怎么做社群才能不被遗忘

一句话:得人心者的天下,而得人心又是自古套路得人心。

得人心的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方式就是换位思考利他思想。

我问几个问题,你在群里你希望作为一个什么样的存在。(是不是会热烈欢迎我?怎么欢迎我?在群里发言能不能得到回复?与人争执了会按什么方式处理?等等)

回到正题:社群营销会过时吗?说实话我不知道,任何一个风口都会过去,但是不变的是什么?是人,流量一直在,看你怎么聚集利用。

你们有怎么样的见解呢在看了我的文章后。欢迎大家留言和我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