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茶的最佳出汤时间?

江聪德


首先,我们所说的出汤时间,指的就是泡茶时每一次出汤前,茶叶在冲泡器具中的浸泡时间。换成通俗的话,出汤时间就是:我们应该在茶泡了多久后把茶水倒出来。

然后要说明的是,这其实没有绝对的标准。等等,先别着急退出阅读。是的确没有标准,想想看这世上有多少款茶,每款茶的特点不一;每个人的口味又不一样,投茶量和水量以及水温都会影响出汤时间。所以小懂要真是抛出个“什么什么茶必须多长时间出汤”的惊人理论来,岂不是成了大忽悠?

当然了,一般来说出汤的适宜时间是有的,但具体到某一种茶上。一般来说,六大茶类因其不同的特性,分别都有相对适宜的出汤时间,以下仅供参考:

绿茶:第一泡约12秒出汤

绿茶属于未发酵茶,保留了鲜叶中的大部分营养物质,所以在冲泡时水温不宜过高,冲泡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免破坏了茶叶中的活性物质。

黄茶:第一泡约15秒出汤

黄茶属于轻微发酵茶,和绿茶的特点比较接近,在冲泡上也可以参考绿茶。

红茶:第一泡约10秒出汤

红茶一经冲泡,茶香、茶味就会迅速被激发出来,所以红茶的出汤时间要比绿茶稍短。如果时间过长,则容易造成茶汤苦涩。

白茶:第一泡约20秒出汤

白茶在制作过程中不炒不揉,可溶物释出缓慢,茶叶中的内含物质不能像红茶一样迅速浸出,所以白茶的出汤时间相对较长一点。

乌龙茶:第一泡约15秒出汤

乌龙茶因在制作的过程中注重做青,茶叶出味较快,第一泡可较快出汤。

黑茶:第一泡约30秒出汤

黑茶通常原料比较粗老,经过发酵以后,茶叶中内含物质的浸出速度比较慢。黑茶中相对有较多紧压茶,经过压制的茶叶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舒展开,相比于其他茶类,黑茶更耐泡一些,所以延长的冲泡时间也可以更久一点。


懂茶帝


要想泡一壶好茶,出汤时刻很要害,它影响着一杯茶的口感,而许多茶友不知道一泡茶要多久出汤,形成了泡出来的口感时好时坏。下面为我们收拾六大类茶叶的出汤时刻。

1、绿茶:12秒内出榜首泡茶汤

绿茶是未发酵茶,茶叶中保留了鲜叶的大部分营养物质,在冲泡的时分水温不能太高,冲泡的时刻也不能太长,不然会损坏茶叶中的活性物质。

别的绿茶的干茶是分几种类型的,下面按茶形别离来说:

⒈ 弯曲型

碧螺春就是典型的弯曲茶,由于干茶紧裹在一同,所以榜首泡需求比别的绿茶多些时刻滋润,让茶叶舒展一下,榜首泡主张15秒;第二泡20秒;第三泡30秒,水温也可以升高5℃到95℃;第四泡40秒,水温可用100℃。

⒉ 半弯曲型

半弯曲的绿茶许多,榜首泡主张10秒就够了;第二泡20秒;第三泡30秒,水温也可以升高5℃到95℃;第四泡40秒,水温可用100℃。

⒊ 非弯曲型

龙井和毛峰都对错弯曲型绿茶的代表,泡法和半弯曲型相同。

2、黄茶:15秒内出榜首泡茶汤

黄茶是细微发酵的茶,与绿茶的特性比较挨近,冲泡的时分只要比绿茶的冲泡时刻略微长两三秒钟即可。

3、红茶:10秒内出榜首泡茶汤

红茶,一般情况下浸泡时刻都不需求太久,前几泡十秒以内就可出汤,假如时刻过长,则简单形成茶汤苦涩,在这个大原则基础上,再依据自己的口感偏好和实践情况,做一些微调。

大叶红茶&小种红茶

滇红是大叶红茶的代表,祁红是小种红茶的代表,它们的泡法是相同的:茶水份额1:30,一般5泡,前四泡都是95℃的水温,10秒左右出汤就好,第5泡水温文浸泡时刻都略微添加,100℃的水温15秒出汤。

4、白茶:10秒内出榜首泡茶汤

白茶有新茶和老茶:

⒈ 新白茶

新白茶用盖碗泡,一般出5泡就好了,前3泡10秒出汤,第4、5泡就不相同了,第4泡需求100℃水温浸泡20秒出汤,第5泡需求100℃水温浸泡30秒出汤。

⒉ 老白茶

老白茶尽管通过陈化,但也不能闷泡太久!

假如是老白茶饼,可以在新白茶的基础上,从第2泡起,每泡适当延伸3-5秒钟出汤就可以,也不能闷泡太久。

假如是老白茶散茶,由于陈化多年,内含物质更加丰厚些,出汤的时刻,更要快。不然,茶汤也会苦涩。

5、乌龙茶:10秒内出榜首泡茶汤

由于乌龙茶的制造过程中十分注重做青,茶味茶香释放快速,所以榜首泡的冲泡时刻也不长。

乌龙茶分非球型(各种单丛)和球型(“铁观音”之类),下面按茶形别离来说:

⒈ 非球型

非球型第1泡,5秒出汤,2—4泡,10秒出汤,5—7泡,20秒出汤,8、9泡40秒出汤。

⒉ 球型

球型乌龙由于要紧一些,裹起来的。所以榜首泡需求10秒时刻来滋润,从第2泡开端,跟非球型相同!

6、黑茶:20秒内出榜首泡茶汤

相对于其他茶叶,黑茶也更耐泡,第1泡20秒出汤。(记住先要洗茶!)黑茶的质料比较粗老,通过发酵以后,茶叶中的可溶物浸出速度比较慢,而且黑茶多为紧压茶,通过限制的茶叶需求必定的时刻舒展开来。

假如是煮黑茶,三次就差不多了,茶水份额1:80到1:100左右,每次煮的时刻不超越3分钟。

以上是六大茶类榜首泡的出汤时刻,茶友们可以参考,毕竟在实践冲泡过程中很少按着秒表来泡茶,不过通过长时刻的探索,相信我们必定可以泡出真实归于自己的茶味。


茶帮通


要想泡一壶好茶,出汤时间很关键,它影响着一杯茶的口感,而很多茶友不知道一泡茶要多久出汤,造成了泡出来的口感时好时坏。


下面为大家整理六大类茶叶的出汤时间:

1、绿茶:10秒内出第一泡茶汤

绿茶属于未发酵茶,茶叶中保留了鲜叶的大部分营养物质,所以在冲泡的时候水温不宜过高,冲泡的时间不宜太长,否则会破坏茶叶中的活性物质。

另外绿茶的干茶是分几种类型的,下面按茶形分别来说:

「 1. 卷曲型」

碧螺春就是典型的卷曲茶,因为干茶紧裹在一起,所以第一泡需要比别的绿茶多些时间浸润,让茶叶舒展下,第一泡建议15秒;第二泡20秒;第三泡30秒,水温也可以升高5℃到95℃;第四泡40秒,水温可用100℃。

「 2. 半卷曲型」

半卷曲的绿茶很多,第一泡建议10秒就够了;第二泡20秒;第三泡30秒,水温也可以升高5℃到95℃;第四泡40秒,水温可用100℃。

「 3. 非卷曲型」

龙井和毛峰都是非卷曲型绿茶的代表,泡法和半卷曲型一样。


2、黄茶:15秒内出第一泡茶汤

黄茶是轻微发酵的茶,与绿茶的特性比较接近,冲泡的时候只要比绿茶的冲泡时间稍微长两三秒钟即可。


3、红茶:10秒钟内出第一泡茶汤

红茶的出汤时间要比绿茶稍短。第一泡的出汤时间大约在5到7s之间,茶汤可以很快出味,如果时间过长,则容易造成茶汤苦涩,也生生浪费了一泡好茶。同样,冲泡次数越多,冲泡时间就要相应的延长,通常好的红茶大约可以冲泡10次左右,冲泡时间可以延长到1—2分钟。


大叶红茶&小种红茶:

滇红是大叶红茶的代表,祁红是小种红茶的代表,它们的泡法是一样的:茶水比例1:30,通常5泡,前四泡都是95℃的水温,10秒左右出汤就好,第5泡水温和浸泡时间都稍微增加,100℃的水温15秒出汤。


4、白茶:10秒内出第一泡茶汤

白茶在制作过程中不炒不揉,所以茶叶中的内含物质不能像红茶一样迅速浸出,所以白茶的出汤时间相对较长一点。第一泡的出汤时间通常会在20s左右,如果喜欢滋味浓一点,也可以延长一下白茶的冲泡时间,30s—45s都是可以的,不会影响整体的口感。


5、乌龙:第一泡5S出汤,逐步延长冲泡时间

乌龙茶因在制作的过程中重度揉捻,所以茶叶出味快,可以快速出汤。通常情况下,第一泡的出汤时间为5s左右,当然根据茶叶的特点和个人口感的喜好可以适当延长冲泡时间。


6、黑茶:7秒内出第一泡茶汤,逐步延长冲泡时间

黑茶通常原料比较粗老,经过发酵以后,茶叶中内含物质的浸出速度也比较快,不过黑茶通常都是紧压茶,经过压制的茶叶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舒展开,所以黑茶第一泡的出汤速度在7s左右,相比于其他茶类,黑茶更耐泡一些,所以延长的冲泡时间也可以更久一点。


无论是冲泡时间,还是水温、投茶量,相信每一款茶都有最适合的泡法,每一位茶友都有自己喜欢的口感。想要真正的泡好一杯茶,关键还是多喝、多泡,用心体会每一次的不同,才能真正学会泡茶。



醉品好茶



茶叶浸泡的时间是随“置茶量”而定的,茶叶放得多,浸泡的时间要短;茶叶放得少,浸泡时间就要拉长。可以冲泡的次数也跟着变化,浸泡的时间短,可以多泡几次;浸泡的时间长,可以冲泡的次数一定减少。

将茶汤倒出后,若相隔时间颇长(如20分钟),下一道浸泡的时间应酌量缩短,若属二、三道,可溶物释出量正旺,缩短的幅度要加大。例如紧揉成球状的高级乌龙茶,若第一道浸泡一分钟得出所需浓度,放置20分钟后才冲泡第二道,这时几乎无须等待,冲完水,盖上壶盖,就可以将茶汤倒出(就是所谓的即冲即倒)。等到了第四、五道,影响就没有那么大了,如第四道,原本应该从第三道的1分钟变成2分钟,但中间停顿了40分钟,这时第四道浸泡时间只需要1分50秒。

茶汤未完全倒干,留下一些在壶内,不但影响该泡茶的浓度,也会影响下一道茶浸泡时间之判断。若发现该泡茶太浓了而故意留些茶汤不倒,下一道将更不容易掌握,因为所剩的“汤量”与再一次冲泡的“间隔时间”在左右茶汤的浓度,不如将剩下的茶汤倒到另一个杯子内,调整浓度后先行喝掉或并入下一道的奉茶。


【茶急送】让喝茶从此不被套路!

请关注今日头条“茶急送”或微信公众号:茶急送官方!


茶急送


这么专业的问题,相信一定不是喝茶小白提出来的,但是肯定是给喝茶小白看的。

每种茶,茶性不同;人与人口味也有不同;用盖碗、紫砂壶等等泡茶的口感也不一样,所以教条没用,需要靠自己的习惯和感觉来判断。

我的建议是先试茶,通过低冲高冲、快出慢出等,找到合适自己口感的时间。一般喜欢清淡的就低温高冲快出,喜欢重口味的,就泡久一点,一泡茶喝过几次就大概明白了这个茶的茶性,然后下次再喝就知道啦。

建议在了解泡茶技巧的基础上,多加实践,这样就会泡出让人满意的茶汤了。


星掠残阳AYR


关于如何控住茶的最佳出汤时间呢,这点就不得不说快出水和闷泡的区别。

针对这点问题,可以查阅村姑陈之前写的文章“闷泡与快出水,谁才是检验一款茶好坏的直接方式!”

闷泡白茶与快出水,谁才是检验一款白茶好坏的直接方式!

《1》

在以前的文章里写过,关于村姥姥喝茶的故事。

刘姥姥喝了妙玉专门奉给贾母贾太君的老君眉,那是妙玉这个茶道中人专门为贾家的大家长贾太君度身订制的——贾母第一次来栊翠庵,妙玉又是寄居在人家家里,现在房东来了,还不好生侍候着?必然是竭尽所能的,把平生绝学都拿出来,生怕一个不小心,得罪了贵人。

可以说,那一杯老君眉,汇集了妙玉平生的绝学,是当时贵族阶层顶尖茶道的代表。

然而,这样的一杯茶,贾母喝了一口,看刘姥姥渴得很,就把茶杯递给了她,说,来,你也尝尝这茶的味道。

让一个从来不曾喝过好茶的人,尝一尝好茶的滋味,这是贾母的惜弱怜贫,也是贾母领着刘姥姥逛园子的一番心意。

然而,身为社会底层的刘姥姥,一口喝干了有可能这辈子再也喝不到的好茶之后,说了一句什么?

“就是淡了一点,再浓点就更好了。”

是不是让人惊掉下巴?!

这话一出来,在座的上层社会人士,全笑了。

脂砚说,曹公笔下,从无闲笔。这一段文字,花了大篇幅,难道只为衬托刘姥姥的无知和无畏么?

当然不是。

曹公是在借文寓事,借刘姥姥,讽那些附庸风雅,不懂茶却偏好饮茶的假文士。

在古代,只有文人才兴饮茶,只有文人才有各种繁复的饮茶哲学和茶道表演,贫乏如刘姥姥者,只能牛饮解渴——喝最差,只有拼命闷泡坐杯才能有味道的劣茶。

妙玉口中的“牛饮”是也。

《2》

为什么刘姥姥会觉得妙玉费心给贾母烹制的茶叶太淡?

因为她平时喝的茶,便是很浓的茶。

受经济条件所限,一个饭都吃不饱的人,哪能买得起好茶名茶?自然只能喝品质不高、茶氨酸含量极低、又苦又涩又浓烈刺激的茶。

这样的茶,本身没什么养分,也就没什么滋味,如果轻泡快冲,几乎释放不出什么内质来,显现得就是没有味道,没有香气,像白开水一样淡。

那么,为了让喝茶的人感觉,不是在喝白开水,而是真的在喝茶,里面是有茶味的,泡茶的人势必增大投茶量,滚水闷泡,长时间闷泡,延长坐杯时间,各种高温高压折腾这茶叶,方才能让它把为数不多的内质,全部释放到茶汤里。

好茶,茶氨酸含量极高,茶多酚含量适中,咖啡碱含量不高。其它养分均匀地存在,于是,泡出来的口感,是清新淡雅,鲜爽明快的。

劣茶,咖啡碱含量极高,茶多酚含量极高,茶氨酸含量极低,闷泡之后,大量的咖啡碱和茶多酚释放在汤里,自然就浓了,苦了,涩了。

这种茶汤喝在刘姥姥嘴里,觉得是有味道了。但要是喝到凤姐或者黛玉嘴里,只怕要马上吐出来。

时常喝劣茶的人,味蕾天天被咖啡碱刺激,只觉得茶要越浓越苦涩才越好喝。

时常喝好茶的人,味蕾天天被茶氨酸抚慰,只觉得茶必定要清新淡雅、香气芬芳、汤水柔滑才好喝。

如同琼浆玉液一般。

《3》

现在有许多茶友,跟刘姥姥的口味是相似的,都喜欢喝味道浓,苦涩味重的茶,觉得这样的茶方才是好茶。

而对于优质的高山茶白茶,清新恬淡汤水柔软的茶,反而不喜欢,觉得没味道。

就算把高山白茶买回去,也是各种闷泡,各种坐杯,一定要让茶变得浓烈、刺激性强,又苦又涩了,才觉得好喝。

甚至于,还有人提出一个理论:好茶不怕坐杯。

循着这个理论,许多人都想着去检验一番,自己买的茶好不好,于是疯狂坐杯,把白茶拿去闷泡,泡个一两分钟再喝,据此来观察茶当中有哪些缺点,有没有苦涩味,把没有苦涩味的白茶,都认定为好茶,把闷泡两三分钟、三五分钟后不苦不涩的白茶,认定为好茶。

每次看到这种桥段,村姑陈就极度想仰天狂笑。

闷杯,闷泡,100度沸水,5克茶110毫升的盖碗,闷2-5分钟,如果用这种方式泡茶,列位看官们知道泡出来的茶汤是什么味道吗?必定是又苦又涩的。

就算是再差劲的茶,用这种方式泡,都会又苦又涩。

无论哪种茶,都不会例外,除非它不是茶,只是普通的树叶。

为何会出现这种异象呢?

这得从茶叶的内含物质说起。

《4》

茶叶当中的特征性成分,有茶氨酸、茶多酚、咖啡碱、蛋白质、色素、芳香物质、多糖等。

茶氨酸主鲜爽味和清甜、茶多酚主浓烈和苦味,咖啡碱主苦涩味。

上述闷泡法,前一分半钟,闷出来的全部是咖啡碱。

即使换成六大茶类里无论哪一种茶,闷泡之后,结果都是这样。

咖啡碱是何方神圣?

它就是黑咖啡里最苦的那种成分。能提神,但苦得没朋友。

这物质最大的特性就是溶于热水,并且溶于水的速度是最快的。在茶氨酸和茶多酚还没冲破细胞壁的时候,它已经大军压境,准备到茶汤里一展拳脚了。

当我们闷泡白茶,闷2分钟,在1.5分钟的时候,整泡茶里面的咖啡碱,基本上全部浸出到茶汤里了,这时候你喝它,等于是把余下七八泡里的咖啡碱,在第一冲里全部喝掉了。

本以为这一杯喝的是茶,其实全部是咖啡碱。

若是犯困,这提神效果可是棒棒哒!

但喝过这一杯之后,可怜的舌头,也苦涩得几乎要用小刷子刷过才能恢复正常。

并且,这种方式喝茶,会让咖啡碱大量留存在身体内,时间长了,容易形成尿酸过高,最后的结果是,患上痛风,或者痛风病加重。

所以,每次看到有人提倡坐杯,提倡闷泡,提倡好茶不怕闷,村姑陈就在心里对这位仁兄竖起大拇指:牛人!敢喝咖啡碱!敢挑战痛风!

像村姑陈和李麻花这种惜命的,怕死的,只能拼命提醒大家,泡白茶要快出水啊,不要闷杯啊,尽量5秒出水啊,不会的加紧练习啊 .....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5》

快出水,就不必闷坏茶。

快出水,第一冲就不会让咖啡碱过量、提前释放出来。让咖啡碱继续留存在茶叶里。

到了第二冲,茶氨酸和茶多酚以及多糖等其它物质开始大量释放了,咖啡碱虽然也会有少量释放,但被茶氨酸等其它物质中和了,它呈现在茶汤里的口感,便弱了,它对身体的伤害也就相对轻了。

如果出水时间掌握得及时,不坐杯,从第三冲起至到最后一冲,基本上尝不到咖啡碱的味道。

难道它消失了?

NO!

“不闷泡+快出水”这种冲泡方法,咖啡碱的释放速度便比不过茶氨酸和多酚类物质,它被这些物质中和之后,像一颗砂粒被蚌的体液包裹起来,我们只能感觉到汤水的鲜爽、甜美和稠滑,再了感觉不到咖啡的苦涩味道了。

当它像珍珠一样被厚厚的体液包裹起来,进入身体之后,很容易就被代谢出体外。

相反,当它用闷泡法闷泡出来时,会直接了当地进入体内,沉积下来,影响尿酸。

故而,坐杯闷泡法,是故意把咖啡碱简单粗暴地释放出来给我们喝。

而快出水,则是的效控制咖啡的释放速度和释放数量,用其它物质把它包围起来,最终歼灭——代谢出体外,再也伤害不到我们。

《6》

闷泡,是在喝赤果果的咖啡碱。

快出水,则是利用时间上的控制,调节茶叶内部各种物质的浸出时间,让它们协调作战,配合行动,只让少量的咖啡碱释放出来,为我们身体服务,大量的、多余的、我们代谢不掉的咖啡碱,用其它物质把它包起来,让它们迅速进入泌尿系统,排出去。

想必有人会说,我的茶好,闷泡坐杯了,也不苦不涩。

是啊,有的茶,确实闷泡坐杯还不苦不涩,但是说这话的人,有所隐瞒,这茶确实不苦不涩,并且,除此之外,它也没香没味没韵。

简单一句话,这种茶跟白开水没啥区别。

重重闷泡后还不苦涩的茶,必定是最差的。

因为它的养分早已经在加工制作和储存的过程中,散失怠尽,所有物质全部蒸发、分解。

一个什么内容物都没有的茶,它还能闷泡出苦涩味来吗?

只怕连茶味都闷不出来了。

一个言语无味的人你会讨厌他吗?当然不会。

你连看他一眼都不愿意。

对着一片空气,哪还讨厌得起来?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