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3世纪时,十万欧洲铁骑竟然被两万蒙古骑兵全歼,蒙古骑兵到底当时有多牛?

历史一书生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题主想问的是13世纪赛约河之战,科罗曼带领匈牙利,日耳曼,奥地利三国联军,步骑共计十万众对阵两万蒙古骑兵。


从人数上看,差距是明显的。从装备上看,欧洲骑兵都是重甲骑兵,身披闪烁着寒光,防御力极高的板甲。而蒙古骑兵则多为皮甲轻骑兵。武器上欧洲铁骑有制式骑枪,除此外还有流星锤,重剑等武器。而蒙古骑兵一人两把弓,一把步弓,一把骑弓,外加一把弯刀就完了。

无论从装备上还是从人数上,蒙古骑兵都被完全碾压,但是蒙古骑兵就是打赢了。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蒙古骑兵抓住了欧洲重骑兵的弱点。


古代无论中外重骑兵的使用一般只有两种,一种就是重骑兵对重骑兵,另一种就是重骑兵冲步兵方阵。

而蒙古骑兵在面对欧洲重骑兵的冲锋时,采取了迂回的办法,不和你正面接触。连人带马上千斤冲锋起来积攒的能量无处释放,不能灵活的停止和转向,被蒙古骑兵拿弓箭遛着玩。别小看蒙古骑兵的弓箭,他们从小在马背上讨生活,基本上是箭无虚发,重骑兵的板甲只要有保护不到的地方,必定要插上蒙古人的羽箭。


等轻骑兵把欧洲人遛的筋疲力尽,蛰伏已久的蒙古精锐重骑兵杀将而出,顿时将欧洲人冲的四散,接下来就是一场围猎了,是蒙古人最擅长的事。

蒙古骑兵的战术不仅不新颖,反而还有点老套,但是面对欧洲骑兵,就得用这样的战术。要说蒙古骑兵当时有多牛,基本上当时已知世界范围内,马上作战就没有能干的过蒙古骑兵的。


守仁读仁


最近正在看一本《剑桥插图战争史》,里面的有些内容正好可以解答这个问题。

题主所说的,是1241年,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把法国、日耳曼和捷克来的条顿骑士组织在一起,形成10万余人的重装骑士团,迎战蒙古骑兵的事情。

其实一直以来,欧洲骑兵的作用都是被夸大的。

在欧洲中世纪的绝大多数战役中,骑兵都不是占主导地位。当时骑兵比较有效的战术,就是假装撤退,引诱对方数量庞大的步兵方阵“自乱阵脚”,冲锋追击。这时候骑兵再充分利用机动性,调转马头进行反攻。

这种战术在骑兵之间的对战中,也是被广泛运用的。比如公元982年,在克隆内角,一支穆斯林轻装骑兵,诱惑东法兰克国王奥托二世的一支重骑兵部队,让他们进行长距离的追击,直到累得精疲力竭,重骑兵部队被预先埋伏的部队一网打尽。


在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的骑兵部队对抗蒙古骑兵时,这一幕又一次上演。

当蒙古骑兵来到重骑兵所在的佩斯城时,傲慢的欧洲骑士决定倾巢而出,用强大的铁骑直接冲击蒙古轻骑兵。但是,蒙古人不傻,你出来我就跑,等你累了我再打。

骑兵一旦失去机动性,失败的几率就大大的增加了。

英格兰国王威廉一世早就总结出这一骑兵作战信条:他不允许自己的骑兵部队去攻击那些据守不出,或者列阵严密的步兵。他会先让弓箭射手射出密集的箭雨,然后让步兵冲锋打乱对方的防御体系,最后才发动骑兵进行冲锋。


不懂这一信条的骑兵部队,往往会遭遇灭顶之灾。

(列阵严密的步兵对骑兵是有优势的)

公元782年,法兰克人在辛特尔山区攻击萨克森人的时候,就自信满满的用骑兵去冲击严密防守的步兵方阵。结果战斗一开始,法兰克骑兵就被步兵方阵团团围住,一个一个被长矛捅了下来。

在遍布城堡的欧洲,骑士的地位显然没有这么重要,可以躲避弓箭并且加强战场生存率的重铠甲,反而成为了很多次战役中,骑士失败的原因之一。

所以,遇到机动灵活的蒙古轻骑兵,欧洲重装骑士不去严守信条、吸取教训,反而傲慢自大的主动进攻,发生悲剧是必然的。


七追风


我来回答一下。

很多文章。都是已经说了原因。其实百战百胜的原因很多。我谈一下至关重要的两点。

蒙古马和蒙古弓(这个以后再说,蒙古的复合弓可以说是开创了一个时代,探索与发现节目有一期专门讲解,不过全是英语的,我也不想翻译了,原谅我吧,毕竟都是闲暇时间在创作)。

蒙古马耐得住饥渴,忍受过酷暑严寒,夏季能抗的住蚊虫的叮咬。冬天能抗住-40度的低温。当时蒙古马可以说是天生的军马。相反当时的欧洲马高大,有力气。能驮得动全付重甲的欧洲武士。这点蒙古马就不行。但是当时的欧洲马有点像欧洲男人XX 大却不持久。欧洲马冲刺不过50步(重甲),蒙古马100到150步(轻甲,蒙古主力全是轻骑兵),中长跑更差。而这点差距让蒙古人利用上,欧洲人基本就没有胜算。

以在波兰大草原一次战斗为例华沙大公 带着骑兵迎战一只蒙古骑兵。蒙古骑兵人数少,偏师, 武器也不先进而且蒙古军远道而来,波军以逸待劳。波军可以说是必胜。但是战争爆发后,蒙古军保持和波军一定距离,开始放箭,波军追击,蒙古军撤退,但是仍旧放箭;波军后退,蒙古军追击,仍经放箭。无论波军怎么努力,就是捉不到蒙古军主力决战,反而自己遭受一阵又一阵的箭雨。蒙古人有点太祖,敌进我退,敌退我追的意思。

到了下午,蒙古人突然提速,跑的无影无踪。侦查了一下, 方圆几十里都没有蒙古军,波军决定宿营,也不得不宿营 马跑不动了。 按照当时的军事思想,晚上蒙古人基本不会来夜袭,因为骑兵奔跑了一天了,又没有后备队,就是一人骑三马也不行。马跑不动了,你在欧洲大平原上玩步兵,绝对是死路一条。结果波兰人低估蒙古人,特别是蒙古马的韧劲。结果半夜万马奔腾,天黑蒙古人也不射箭了,一手持火把,一手持刀,跟波兰人肉搏,照理说波兰人应该有的一打,但是波兰人马跑不动了。如果波兰的马持久力强一些的话,即使战败,也能跑出来很多人。可惜全军覆没。现在波兰人在纪念奋勇抵抗蒙古军入侵死难的人, 而且向蒙古国提出国家赔偿。不过蒙古好像没钱赔。

顺便提一些,到了近代,热兵器的出现。 欧洲各个军事强国,处于要拉重炮的需要。要求马要有力量, 要持久,要能忍受战场震耳欲聋的声响,甚至对发情期和性格都有要求。欧洲对各个马种作了大量的改良,所以现在欧洲马那基本全是世界名马了,到了清末也不用蒙古马作为军马了,都是引进的欧洲马。建国后,管军马繁殖的人,我没记错的话 是醇亲王的后人, 而没有找蒙古人,就是因为当时的马种都是欧洲马。


Johnny亲王


对付冷兵器时代的游牧民族骑兵仗队进犯,首先必须有坚固的边防城牆,并建在有利地势高山山脊上,并连成一条防禦带。长城是最好对付游牧军队的边防工事。骑兵最怕中途下马攻进。高山上的长城为马匹上山进攻增加难度。游牧军队最利速决速战;最怕停下长期对持,消耗军兵士气。二:修筑漫长的城牆工事,只有强大统一的国体,雄厚强大的经济基础实力。庞大国民数量中央集权国家才能胜仼举世罕见的防御系统。这些条件中古世纪欧洲没有俱备。广阔东中欧大平原上没有统一的大国。南部从阿尔卑斯山脉东接西喀尔巴阡山脉,到东喀尔巴阡山脉上,虽地势可建防御工事长城。但都分属不同的国家统领。不能集中国力修筑长城。这就是欧洲历史上无法对抗汉朝敗兵匈奴人及蒙古骑兵入侵的客观原因!一一中国历史上敗于北方游牧民族,都是国家处于分裂;朝廷国内内乱。如西晋未年五胡乱华;南宋北方半壁江山沦于金人手中,蒙古趁势入关灭之。明末农民起义皇廷失秩大乱,吴三桂开关引满清入关自毁长城之固!一一万里长城,和汉字二千多年统一是中国能成为世界文明史上,唯一不被湮灭传承至今的重要两大原因之一!中华文明是千古奇迹之文明,中国人都应为之辉𤾗历史而自豪!


刘衍泰


当年蒙古人能以少胜多除了东方的机动性战术外,就是远攻兵器,一是蒙古人善于甩石头,就是牧民经常用牛皮条包一颗小石头抡几下甩出去打不听话的羊,他们把这种方法用在了战场,往往还不等接近敌人就能把敌人打的抱头鼠窜。二是飞去来兮,就是一种能够旋转的飞刀,只要飞出去就能把敌人的头颅割下,欧洲人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兵器。三就是蒙古人的马刀了,在冲锋时候,前面的人冲进敌阵,专砍敌人马腿,后面的人用长矛刺杀敌人。


太兴真人


一人两匹马,外加骑马射箭,就是当时最强的机动部队。行动不变的重甲和步兵哪里受的了,就算欧洲骑兵也受不了远距离的射箭骑兵。外加也会火药攻城,以及遇到反抗就屠城,也是让闻风丧胆


日月道德


蒙古骑兵只能用奇迹来形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