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和媒體總說人們的收入提高了,生活幸福了,為什麼人們的生活壓力還是大?

坐在海邊看日出888


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有明顯的提高,但還是有人感覺生活壓力很大,這是現階段存在的事實,也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首先是我們的社會還沒有發展到發達國家的水平,有部分人因為收入低,負擔重,感到生活壓力比較大這是事實。二是分配方面還存在不公平的現象,讓人感到苦樂不均,尤其是一部分暴發戶給社會造成了負面的影響,起到了很壞的示範作用。三是有一部分人不瞭解新中國的發展歷史,沒有經歷過老一輩曾經的苦難和奮鬥,不懂得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安寧生活,看不見更加美好的未來。四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迎合國際上的反華勢力,惡意歪曲,抹黑我們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就。我們堅信只要堅持改革開放的方針,我們的國家一定會越來越富強,我們的生活也一定越來越美好,民族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夠早日實現。


老石雨


生活水平提高這事兒當然沒錯,現在的很多年輕人根本沒有經歷過貧困,自然不能清楚的明白現在比過去的生活水平高在哪裡,我沒有經歷過那種連飯都吃不起的窮困,但是我知道什麼是真窮。

1993年我的父母帶著年僅4歲的我從農村出來打工,過了幾年我開始記事,那時候的記憶是確實充滿了很多歡樂,但是怎麼也擺脫不了貧窮,父母在垃圾山撿垃圾,偶爾乾點建築零工,我吃過很多垃圾山撿回來別人扔掉但保存相對完好的肉,月餅之類的,清明節的時候是我和我的小夥伴們最快樂的時候之一,我們跑去墳地撿別人祭拜完親人之後留下的各種水果糕點,吃的不亦樂乎。平時家裡半個月到一個月才有機會吃一次肉,尤其是我媽炒大盤雞的時候,我是根本不吃飯的,一個人就能吃掉三分之二的肉和土豆(現在想來有些慚愧),我這輩子最記憶猶新的一件事就是有一回我媽在一個工地當小工,順道接我放學的路上撿到了一塊錢,我媽當時樂的蹦了起來,然後買了豆角給我炒著吃,當時家裡是真的一塊錢都沒有了,第二天才能拿到工錢。

我家當時住在城鄉結合部,一群孩子那時候的娛樂活動豐富多彩,去水壩遊野泳,翻牆部隊裡去偷菜,偷海棠果,抓螞蚱(螞蚱腿烤著特別香),抓蠍子(朋友的媽媽給我們油炸了一次,好吃啊),有時候實在饞的不行了還去別人的養雞場偷雞然後我們自己烤著吃。最危險的是去倒建築垃圾的垃圾場撿廢鐵,大卡車在倒垃圾的時候下面兩邊就站滿了人,車裡都是轉頭石塊水泥板什麼的,一邊倒下面的人就開始搶著撿了,現在想來真的很危險,我們當時一群小孩子年紀最大的也就上11-12歲,小的6,7歲,通常賣了廢鐵我們也就能沒人買一根色素加糖精做的冰棍再加幾百克散瓜子。

那時候家裡買大米經常只能按公斤買,冬天買煤,給我交學費,買電視等這類大花銷父母要提前很久就開始存錢。印象中在我上快上初中的時候家裡的條件才稍微轉好,因為我那時候竟然隔三差五的能混幾塊零花錢。

這樣的生活並不是我一個人的,是一個學校上千人中的絕大部份,是當時無數老百姓的真實生活。現在我家的親戚們包括我媽都從事室內裝修的營生,以前住在城鄉結合部的親戚鄰居,無一例外都靠自己的奮鬥買了房子,很多也買了車,沒有人成為暴發戶,也沒聽說過哪家窮的揭不開鍋。我和我家親戚聊天的時候沒人會認為現在不如過去,每個人都認為現在的生活是真的更好了,過年的時候扔垃圾還說到以前,都已經想不明白自己當初怎麼能把從臭氣熏天的垃圾堆裡撿的東西煮著吃的。那些在7,80年代就是職工,公務員的人當然會覺得以前會更好,因為他們當時的生活比這個社會絕大多數人都要過的好,但是最普通的老百姓在近二三十年生活水平的提高是顯著的,人們靠著自己的雙手,辛勞的付出,過上了有尊嚴的生活,起碼我哪天想吃肉都可以買得起。


桃花劫13


收入高了,但是隨之而來的也是物價的上漲。我不知道媒體的收入數據是哪裡來的,但我可以說下我們那裡的情況,

題主西南十八線的小縣城,除了公務員可能工資較高一點,普通的上班族也就在2500左右,但是縣城的房價貴的嚇人,一個縣城的清水房今年接近6000左右,這和價格來說,對於其他地方比一個市的房價還高,到這你就想一下,2500的工資,還要除去日常的生活消費,買房這件事情簡直嚇人。現在的90後生在一個好的時代,同事也是一個壞的時代,好的話就是90後吃的苦肯定沒70 80的人多,但95後比於90,又是幸福的一大截。苦的是現在壓力也大,更別說娶妻生子,我們那裡,現在想要結婚,家裡沒房沒車?對不起,都不帶考慮一下的,現在的90後,想要買房,如果家裡沒有點支持的話,難度係數挺大的。

所以,你就知道生活壓力大了吧,已經那個年代大家都想生兒子,覺得生兒子好,但看看現在呢,生女兒多好啊,將來找個好工作,找個好人家,一家人生活的多有滋有味。看看現在男孩子,也不容易啊。

前幾天我看到一個問題還蠻有意思的,說的是“現在的你喜歡愛情還是麵包?”相信結果大家應該都知道。在這個社會,追逐愛情的人越來越少了。如果還有,我衷心的祝福你,茫茫世界,在一起不容易。

我也不知道到底寫的啥,我也不想去檢查,大家看看就好,其實最重要的是身體。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


阿強帶你看世界


可以肯定地說,現在的收入卻是提高了,這一點不可否認。然而許多人儘管每月五,六千元的收入還感覺生活很緊張,壓力大。有人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月收入一百元左右就能養活全家人。

的確是這樣。筆者也是親歷者,自已當時每月

工資一百元,全家四口人,從月初購買油、鹽、醬、醋、米麵、菜到月底就花完了。這一百元只夠日常生活開銷。每天除了為孩子準備一點肉或蛋以外,其它的只能以素為主。至於什麼電視、電腦、手機、汽車等消費也不存在,生活壓力也不大。

現在以一個月收入五千元為例:每月的開銷有房子、車子、電視、電腦、手機、名牌服裝、鞋帽、甚至每次叫的三十至一百元的外賣,小孩從懷孕到上大學的費用等等,以上這些開銷,五千元的月收入的確壓力大。由於生活中開銷的項目多,給人們帶來了生活的壓力,這種壓力大的人主要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

同樣以筆者為例:月收入五千,除了電視、電腦、手機、一百元左右的衣服,鞋帽的開銷和每天魚肉的生活開銷外,每月還有三千元左右的結餘。與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相比,現在的生活感覺非常的幸福,更沒有生活壓力。

另外,生活壓力的大小與個人的能力大小成正比。能力越強的人,收入越高,生話壓力就小,幸福指數就高,反之壓力大,幸福指數就高。

有的人大事做不了,小事不願做,今天怨張三,明天罵李四,那生活質量,幸福指數能高嗎?只有奮鬥才有幸福!

總之,隨著人們不斷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開銷肯定會增大。隨著國家不斷的發展,房價降下來了,孩子們從上幼兒園到大學免費等等,我們的生活壓力會減少,這一天會到來的!


長青樹55132


改革開放四十年,老百姓生活水平確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國家統計局在官方網站發表《波瀾壯闊四十載 民族復興展新篇——改革開放40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係列報告之一》。文章指出,改革開放以來的40年,是全體居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的40年,城鄉居民收入大幅提升,居民財富不斷增長。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快速增長,居民收入連續跨越式提升。197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171元,2009年突破萬元大關,達到10977元,2014年突破2萬元大關,達到20167元,目前正向3萬元大關邁進。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5974元,扣除價格因素,比1978年實際增長22.8倍,年均增長8.5%。居民財產性收入由無到有、由少變多,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財產淨收入佔全部可支配收入的比重達到8.1%。

但人們仍然感覺壓力很大,我分析主要原因如下:

一、人均數不能代表社會整體情況,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改革開放前,吃大鍋飯,大家一起受窮,家家都差不多,行業之間、工農之間、幹群之間,收入相對均衡。

四十年,城鄉差距、工農差距在拉大;壟斷行業、製造行業、煤炭森工等資源性行業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公務員、教師、醫生與工人等群體之間收入差距越來越大……

這就造成了很多人內心的不平衡,特別是看到同村、同學飛黃騰達,自己仍然一貧如洗,巨大的心理落差會使原本就存在的收入差距更加觸目驚心。

可以說,這四十年,有的群體真的越來越富,越來越幸福;但也有些人,拉開了與富人之間的差距,特別是近些年,有部分人群收入增長不明顯,甚至倒退,這無疑加大了他們的壓力。


二、機會雖然多了,但對於一些沒技術、沒學歷、沒能力的人來說,越來越沒有競爭優勢

對於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富二代,這個世界是如此美好;對於掌握著資源的G二代,這個世界充滿了誘惑;對於名校海歸,這個世界也總能找到機會。

而對於那些沒學歷、沒能力、沒技術的農民工、城市下崗工人,他們卻感覺這個世界處處都在跟他們為難,生存是如此艱難。


三、教育、醫療、住房等現實壓力,影響了部分人群的幸福感

二孩放開了,生育率卻未見提高,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養孩子的成本真的太高了!其中最嚇人的就是教育費用:

根據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的“脫貧攻堅成就”的數據顯示:2015年底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貧困人口占整個貧困人口的44.1%,涉及到近2000萬人,其中患有大病和慢病的是734萬人。辛辛苦苦幾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不是個案,司空見慣。

住房壓力是人們面臨的最現實、最迫切、最可怕的壓力,面對漲到天上的房價,需要幾代人共同還袋,房價壓得老年人掏空一輩子積蓄,壓得年輕人喘不過氣。



是呀,咱也鬱悶不解:為啥電視媒體都囗囗聲聲在講我們收入提高了,生活幸福了,可為什麼人的生活壓力那麼大呢?



想想,大概是以下兩個原因吧。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現在的物質是很豐富的,不缺吃少穿,比較前面幾十年以前說“天翻地覆”也不為過。但過去大多數人的追求是能吃飽,能穿暖;現在的人追求房子、車子、到處跑,儘管好像不同了,其實對人的感覺來說是大同小異,並沒有實質上的不同。人是永遠不會滿足眼前的動物,這是人類千萬年來存在的基礎和動力,所以才有今天的科技飛躍和物質繁榮。



還有就是老一點的這一代人的“心理比較”,那些過去的那些日子,大家都少操心、不操心。錢少大家都少,東西大家都不多,幹活不累,一切全聽領導。當然貧窮的日子過得也挺好,不用爭不用搶,沒有競爭沒有出頭;學好學壞不重要,只要“思想好”,幹好幹壞一個樣,只要出工就好,自然相對安穩平靜。說句實話,儘管“改開”這幾十年了,一些人的思想還停留在那個年代。而現在,講拼講競爭,講名講利講出人投地,怎麼能會不覺得累?



所以,任何年代的人都會有壓力,不在戰亂貧窮上,就在思想政治上;不在金錢物質上,就在盲目攀比上。收入提高了只是幸福基礎的一部分,而幸福還有另一個因素,就是感覺生活有壓力,但不是很大。


祥河詩語


一般來說電視和媒體是代表官方的。以要求正面報道為主。比如現在的社會生活水平比改革開放前有了實質性的提高,這是毋庸置疑的。

從實際情況看,現在人民飢飽問題是確實解決了。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大多數人對現代社會基本物質的需要遠沒有必須的經濟條件。如像買住房。現在的市場物質都是向上的,而普通人的購買力是被經濟條件限制的。也就是社會物質提升幅度大了,而普通人民收入跟不上。

這就是矛盾。又如看不起病,原因就是負擔不起高昂的醫藥費。

所以,這個差距讓大多數人感覺報道說得好聽的多。舉個例子,2014年有個專家說,現在每家住房平均達到110平米。老百姓看了不高興,這不是胡說八道嗎。其實真實情況應該是全國住房建築總面積的狀況,而不是老百姓能真正享受的情況。還有一個專家說人均年收入達10萬。這個不加區分的說法,普通人也不高興。發財的人可能年收入百萬,千萬,甚至於更加高,可是平均不到每個人頭上的。這些人富有了不等於人人富有了。

所以,客觀說事比較好,鬍子眉毛鬍子一把抓說事別人難理解。減少誤會總比沒有發生誤會好。


天申3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胃口和慾望也越來越高,想追求更高的物質條件,十多億人都這麼做,是一個國家向上的表現,但也有他的問題。過去我們都很窮,首先想著什麼時候能天天高粱米飯可勁兒造,能吃飽了,又想著頓頓吃大米白麵,後來又想有魚有肉,有了自行車又想騎摩托,有了摩托又想有臺奧拓,看見人家能賺錢的都開上桑塔納了,我去,太不公平了,他的錢一定不是好道上來的,不公平。教育孩子的投入也一樣,我們小時候哪有那麼多教育的投入,父母把孩子送到學校,學習好不好就全靠自己了,父母只管交學費,管能吃飽,餓不著,凍不著就行了。和現在越來越高的標準真的不一樣。換個角度看是不是我們生活的變化越來越大?對生活條件,標準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我國還是個發展中國家,有先富的,有還沒富的,但總體比過去有翻天覆地和速度驚人的變化,我們靠自力更生,獨立發展,用三十年時間走完了西方國家(向殖民地和弱國掠奪積累財富)二三百年的道路,從農業過變成了工業國。對全世界來說是很偉大的事情。而很多人卻用一個發展中國家的現狀處處和發達國家比,是不是參照物不對或心裡有問題?當然他們是我們發展的參照物和要超越的目標沒錯。但我們不能走他們走過的彎路,要自信的走自己的道路,才有可能彎道超車,這些年我們也是一直這麼做的,才有今天的發展。當然我們發展的過程中還有很多沒有解決好的問題,但也都在一個個的解決,每一個十年都有巨大的進步,如果看不到就是裝作看不到,或者就是個被西方洗腦的腦殘傻子,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政府會像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這麼真正的關心中國人民。


王法699


電視、媒體是用人們難以直接感覺到的數據說話。

自己的收入到底增加多少,日常誰也沒有認真記賬,而有些賬還沒法記,比如家庭資產中的房子,農村人的承包地,宅基地,還有承包的山地草地林地,等等,都是不知不覺在增值。

媒體或政府提供的數據,基本反映的是社會整體。選用不同指標對社會大眾會帶來不同感覺。

比如平均數,把社會商品房總面積加起來,除以城市總人口,,平均每人可能有3、40平,可絕大多數市民的感覺,自己的房子沒住到那麼大面積,3、4個人,兩室兩廳,好一點三室兩廳,都不超100平。感覺拖後腿,原因很簡單,商品房包括住人沒住人的。平均數最讓人感到拖後腿的是平均工資。一個地區所有的工資性收入除以拿工資的總人數,估計有6、70%的人覺得低於平均,好多人覺得離平均還比較遠。

數字都是真的。統計部門有一套自成體系數據,用於指導社會管理。對老百姓來說,這些數據沒有什麼實際作用。

有一個GDP指標,說每年增長多少,這個老百姓沒有直接感覺,做生意當老闆的感受就與國家公佈的不同。近些年不管是政府部門宏觀和具體企業微觀,都說下行壓力大,可最後國家公佈的數據都是增長。這就是微觀與宏觀數據給人的不同感受。國家增長可信度應該高,道理在於雖說每年有不少企業關閉,但新生企業數大於倒閉企業數也是事實。對於一個在微利邊緣掙扎的具體企業,感覺生意難做,可生意難做的一個原因就是做的人多了。你可能不及上年,退步,但社會整體由於增加了企業總量加起來就是進步。

也就像題主說,全社會看,業績或收入增加,有成績幸福感自然上升,但具體到每一個個體,競爭壓力加大,為了保住收入不減,絲毫不敢懈怠。

在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停在那裡就是倒退,大家都在努力地想改變自己,都覺得活得好累,過得不容易,正是由於一個個累,一家家不容易,匯聚成社會進步,民富國強。


布衣吳新建


現在養一個孩子需要多少錢?雖然說9年義務教育,但是那個孩子上學少花錢,現在上學如果不給老師送錢送卡就讓你沒學上,上了學不會討好老師送錢的孩子就不受老師照顧。下班回來還要輔導孩子作業,老師把作業發到家長手機上,必須孩子做完以後檢查作業。如果不這樣做1,你拿錢來2,放到班後邊愛咋滴咋滴。現在鬧得家長不得不給孩子花錢在課餘時間請家教。因為他們還要上班維持家庭生活。這種教育風氣太可恥了。這種風氣是普遍性的,怎麼也沒人管一管。再說那一家買房是全款,都是揹著房貸在困難的過日子。壓力大呢!所以說看似人們的生活提高了,其實大部分人們都生活在一起水深火熱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