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一神的殿堂,兩個民族的首都、三大宗教的聖地,不僅如此,耶路撒冷更是唯一擁有天國和塵世兩種存在維度的城市。”這句話寫在西蒙·蒙蒂菲奧裡的《耶路撒冷三千年》封面上,如其所言,世界上或許再沒有一座城市能像耶路撒冷這樣,為眾多不同民族、信仰、政治主張的群體所魂牽夢繞。穿越千年,耶路撒冷始終未變。走在這座老城,你會不自覺愛上它,愛上這個人類文明的瑰寶。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一切從橄欖山開始

世上若有十分美,九分都在耶路撒冷!世上若有十分哀愁,九分都在耶路撒冷!這座以悠久的古老歷史、多元的宗教文化、耶和華的天國傳說、人世間的尋常故事,千百年來都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猶太教、基督教和穆斯林各教派眾多朝聖信徒,當然,也包括我們這些來自遙遠東方的“無神論者”。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面積只有126平方千米的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聖城,它的開發可追溯到公元前四千年。它是基督教(包括天主教)、猶太教與伊斯蘭教的聖地,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耶路撒冷曾被視為世界的中心,今日的它與過去相比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親眼見證這座聖域中的城,對來自東方文明古國的我們來說,有似曾相識,有歎為觀止,而更多的,是一份對信仰、對傳承的尊重。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被一圈城牆所圍繞的耶路撒冷老城,著名景點有猶太教的哭牆和聖殿山、橄欖山、穆斯林的圓頂清真寺和阿克薩清真寺,以及基督徒的聖墓教堂和苦路。橄欖山,一個好聽的名字。它位於耶路撒冷舊城東面,為猶太教和基督教的聖山,在《聖經》及後續宗教文獻中屢見記載。在耶路撒冷,有很多觀賞橄欖山的方式,其中Segway平衡車的觀賞線路,受到很多年輕遊客的追捧。還有些常規定點觀景臺,更是耶路撒冷旅行的必到之處。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橄欖山上的客西馬尼園是耶路撒冷的著名景點,這裡原是大片的橄欖園,1924年,由多國捐助出錢在其舊園址,已廢棄的十字軍教堂和被毀的拜占庭教堂的基礎上,建造了一座金碧輝煌的萬國天主教堂。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聖經中講述的耶穌與十二門徒們在耶路撒冷古城錫安門外“馬可樓”遺址中,一起進行了“最後的晚餐”。這一天,是猶太人一年一度的盛大節日“逾越節”。這一故事情節,以現收藏在意大利米蘭聖瑪利亞德爾格契修道院食堂牆壁上,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巨匠里奧納多·達·芬奇繪製的大型壁畫《最後的晚餐》而廣為人知。在馬可樓,耶穌告知十二門徒有叛徒,加略人猶大用30塊錢把自己出賣給了祭司長和文士。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耶穌與十二門徒一起吃過晚餐後,唱著讚美詩,來到橄欖山上的客西馬尼園。在被抓走之前,他心裡甚是憂傷,難過得幾乎暈倒,曾俯伏在山上的大石頭做過三次禱告,按照上帝的意旨,做好了以犧牲自己生命,拯救生活在悲慘世界中芸芸眾生的赴死準備。在橄欖山的客西馬尼花園裡,有3棵橄欖樹已有兩千多年的樹齡,這些橄欖樹被稱為耶穌的“神蹟”,傳說是耶穌在花園中培訓門徒遮陽用的。這些粗壯的千年橄欖樹,有的依然枝葉繁茂,親歷證了《聖經》中所講述的幾千年前發生在這裡的悲慘故事。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重走苦路十四站

耶路撒冷老城狹窄蜿蜒的古老巷道,充滿了當年耶穌走過的聖蹟,和有關亞伯拉罕三大宗教發源地的歷史遺址。尤其是著名的耶穌曾揹負沉重十字架,受盡折磨、屈辱的赴死之路---“十字架苦路”(Via Dolorosa)。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1731年,當時的教皇克雷芒十二世確認了苦路上耶穌曾停留過的十四個標誌性地點,因此有了“苦路十四站”的說法。很多基督教信徒來到耶路撒冷,以重走苦路的方式朝聖,這種行為也被稱為“拜苦路”。即使不是虔誠的基督徒,多數到訪耶路撒冷的遊客,也都會沿著十四站苦路走上一遭。所以這條路徑也是耶路撒冷老城內最有名的一條徒步遊覽線路。千百年來,苦路上的舊石板,也被無數信徒踏得光亮。人們不會錯過苦路十四站中的任何一站,還有那些悲憫的傳說與故事。這條路上,曾灑滿了耶穌的鮮血,更留下無數信徒的唏噓和淚水。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耶路撒冷古城的東北城門,是奧斯曼帝國第10位蘇旦,蘇萊曼一世建造的獅子門。城門左右兩邊各有一對相向的豹浮雕,但被人們誤認為是獅子,所以稱之為“獅子門”。當年,抓捕耶穌的一行人,從橄欖山下來,穿過這座古城門,進入城區不遠處的方濟會譴責教堂處,判處耶穌死罪,鞭笞、侮辱、強迫耶穌揹負沉重的十字架,走向位於耶路撒冷西北郊的刑場各各他山,最後到達聖墓教堂,被羅馬士兵釘上十字架後處死。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耶路撒冷古城分為四個宗教區域,一是猶太教區,二是基督教區,三是伊斯蘭教區,四是亞美尼亞教區,耶穌赴死的“苦路”位於穆斯林聚集區。兩千年前,這條路是耶路撒冷城區的中心線,那時的死囚們揹著十字架,會沿著這條路走向刑場。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這一段幾百米的艱難行程,是耶穌生命中走過的最後一段路,是耶穌赴死之前受盡折磨與羞辱的“苦路”。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最早的拜占庭朝聖者,那時的這段路上還沒有這些可供參拜的標誌性景點,直到8世紀,被天主教徒朝聖者稱之為血跡斑斑的“苦路”上,開始舉行儀式性參拜,從此標記為“苦路十四站”。現在,為供遊客方便辨認這些站點,都已有圓形金屬板做標識。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經過穿梭在穆斯林區裡的九站,來到苦路的終點,即耶穌被處死的刑場,原本是耶路撒冷城中的一座山丘。公元四世紀時,君士坦丁大帝的母親海倫娜太后巡遊至耶路撒冷,下令在耶穌殉難和埋葬處修建一座教堂,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聖墓教堂。苦路第十站至第十四站,都在聖墓大教堂裡面。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聖墓教堂以進門處為一層,地上兩層,地下三層,七個十分不和睦的教派分區把持和管理著它的上上下下。這座教堂容納著耶穌的無屍棺神龕、釘死耶穌的十字架所在的骷髏山,一個大大的教堂內,裝納著不同教派的一個個小教堂,庇護著這座耶穌的墓地。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苦路和聖墓教堂總是人潮如織,確切地說,整個耶路撒冷老城裡每天都是人潮如織。我到訪的那天,還遇到了大主教在做彌撒。擠在人群裡撫摸了當時停放基督屍骨的塗膏禮之石,虔誠的信徒在我身邊跪拜,有的會將隨身用品及用物放在石板上,伸手撫摸石板的同時,甚至還小聲哭泣。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哭牆上有多少淚

在耶路撒冷老城,總有種肅穆的感覺,苦路上耶穌的悽苦故事讓人動容,猶太人的黑衣黑帽也讓人拘謹。除了苦路,耶路撒冷另一個地標,是神秘的哭牆,一聽到這兩個字,便更覺哀傷。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哭牆,又稱西牆,也有“嘆息之壁”之稱。是位於耶路撒冷舊城古代猶太國第二聖殿護牆的一段,也是第二聖殿護牆的僅存遺址。千百年來,猶太教都把該牆看作第一聖地,教徒走到牆前必須哀哭。流落在世界各個角落的猶太人回到聖城耶路撒冷時,都會來到這面牆前低聲禱告,哭訴著流亡之苦,所以被稱為“哭牆”。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公元前11世紀,以色列大衛王統一猶太各部族,大衛兒子所羅門繼承王位後建造了第一座所羅門聖殿,這裡也變成古猶太人宗教和政治活動中心。後被巴比倫人摧毀,四萬多猶太人被虜,後經半世紀流亡,猶太人陸續重返家園,又在第一聖殿上建造第二聖殿。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公元70年,羅馬極力鎮壓猶太教起義,數十萬猶太人遭殺戮,絕大部分猶太人被逐出巴勒斯坦地區,直至拜占庭帝國時期,猶太人才能在每年安息日獲得一次重歸故里的機會,無數猶太教信徒紛紛至此,面壁而泣,“哭牆”由此而名。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哭牆由5塊巨型基石築造而成,其中最大的一塊巨石約長13.6米、寬4.6米、高3.6米、重570噸,據說是世上第3大人造石。哭牆高約20公尺,長約50公尺,中間有屏風相隔,將男女分開。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儘管“哭牆”經過兩次修建,但猶太人把“哭牆”視為民族信仰和團結的象徵,因為它是猶太民族2000年來流離失所的精神家園,也是猶太人心中最神聖的地方。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每逢猶太教安息日時,都會有人到哭牆去表示哀悼,還有許多信仰者將心願或悼念之詞寫在紙上,塞進牆壁的縫隙裡,猶太人相信上帝會讓他們的願望成真。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來哭牆的男性都要戴一頂小帽,女性大多用頭巾包住頭。因為猶太人相信哭牆的上方就是上帝,讓腦袋對著上帝是大不敬的。哭牆的地上地下皆有誦經和祈禱的地方,但有男女之別,而信仰,卻不分左右。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融合共存的家園

耶路撒冷是世界上最特殊的城市,世界上三個很有影響力的宗教都將之視為自己的聖地。猶太教徒認為,他們的祖先波拉罕在這裡領受了上帝的旨意,獻祭了自己的兒子,他的孫子在這裡和天使摔過跤;基督教徒堅信,耶穌就是在耶路撒冷被釘死的,而後又在這裡“復活”和“重生”;伊斯蘭教徒則說,他們的先知穆罕默德曾在天使的陪同下,騎著天馬從麥加飛到此地,然後踏著一塊聖石登天,去聆聽真主的天啟。所以至今為止,耶路撒冷古城仍分為四個宗教區域,一是猶太教區,二是基督教區,三是伊斯蘭教區,四是亞美尼亞教區。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走出苦路第一站的教堂,漸漸有小攤販出現。“開始有人間煙火的感覺了,怎麼有點像穆斯林區?”我問同行的朋友。“這本來就是穆斯林區啊”,他說。“為什麼耶穌受難的苦路會在穆斯林區?”我快走了兩步追問導遊謝爾蓋。“這個我也不確定,可能是以前被穆斯林區給佔了吧”。謝爾蓋聳聳肩攤攤手。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走在苦路,來自全球的基督徒都得在穆斯林的小販裡穿梭。這個區,對國人來說應該更顯熟悉,似曾相識的小商品和看攤兒的孩子們,像是走進了包郵區的小商品市場。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穆斯林人結婚時,男方要給女方至少半斤的金飾做彩禮。所以他們現在也喜歡娶非穆斯林的女人,那樣就可以免去彩禮。”導遊說。連這種習俗也似曾相識,果然文明古國的方方面面都似曾相識。這裡的石榴汁確實比特拉維夫的便宜一些,卻沒那麼甜。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而另一個區顯然沒有那麼五光十色,猶太區的氣氛明顯更為凝固。在這裡,沒有友善的對視,更沒有熱情的招呼。猶太人的氣質,在黑袍黑帽下更顯神秘。想拍他們,也是很難。我們站在城門口,等著有猶太人入鏡。然而,來往的猶太人走路飛快,有的甚至一溜小跑。拍了兩下,終於明白他們為什麼走得那麼快,估計都在邊走邊想“讓你們拍,都得拍虛!”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住在耶路撒冷老城裡的猶太人,想必是猶太教裡最傳統和最虔誠的吧,而終日踏破門檻的遊客和億萬雙好奇的眼神,確實也極大影響了他們的生活。如果不是因為在宗教中的地位,耶路撒冷老城,也許早像威尼斯一樣被遊客侵佔了吧。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直到最後,我還是沒能兌現剛落地以色列時說過的話,“就算問十個,也要找到一個帶高帽的猶太人合影”。幾天下來,漸漸意識到,也許遠遠望著他們不去打擾,就是對他們最大的尊重和友善。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世界三大宗教發源聖地、金頂清真寺、神秘哭牆、十字架苦路、各種宗教教派的信仰者相依而居,這裡是凝合著全世界的信仰之地,耶路撒冷古城的獨有魅力始終讓無數人渴望去探究它的奧秘所在。究竟喜歡哪個區,或是對哪一種宗教故事更感興趣,相信每個走進這裡的人,都會在心中找到最好的答案。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Coco人像攝影/ @長腿叔叔、北角山妖、腦洞小瓷

——————— ————————

Coco胡波

日本沖繩旅遊大使、華誼兄弟簽約旅行家、《酒色之途》系列旅行視頻節目出品人、《睿族》雜誌生活方式總監、資深旅遊媒體人、旅行社簽約體驗師、搜狐金牌作者、新浪微博簽約自媒體、知名旅遊博主、知名旅行自媒體人、撰稿人、攝影師,作品常見於《海航》《時尚健康》《潮星》等旅遊、生活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