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後地球不能居住了?人可以搬到哪些星球?

鍾銘聊科學


以現在人類的科技和能力,還不足以衝出太陽系,因而只能在太陽系中找尋一個“避難所”,目前太陽系的所有星體當中,除地球外“最適宜”人類居住的依舊是火星。為什麼要用“依舊”這個詞?因為早在幾十年人類就已經意識到殖民外星的重要性,但在對太陽系九大行星(當時為九大行星,現在為八大行星,冥王星已經被“開除”)的探測中,只有火星相對溫和一些。

儘管火星表面覆蓋著厚厚的輻射層,沒有任何植物,也沒有液態水(2018年探索發現地下可能存在液態水),更沒有生命體存在。當然,火星還有擁有一些東西的,比如超過地球12級的颶風,還有遮天蔽日的沙塵暴,偶爾還要下一場說來就來的腐蝕性酸雨。很難想象人類可以在這個環境貧瘠並惡劣的星球上生存。但是,相對其他星球,火星相對來說是“溫和”的。

人類曾經也曾打過金星的注意,但是傳輸的數據顯示,金星的地表溫度高達480℃,它的輻射元素是地球的數千倍,產生的溫度是地球的10000倍,另外還有比火星更惡劣的颶風和酸雨。別說是登陸它,就是接近它對於人類來說都是一場災難。至於其他星球,連想都不要想了,別說是人類,連機器也無法存活。

根據以上所述,你會認為人類移民外星是沒有希望了。但這樣想就完全錯了,我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一部電影《星際穿越》,最後的段落演繹的正是人類在外星球上生活的畫面。你開始感覺人類居住的環境跟地球沒什麼區別,但隨著鏡頭的變化你才發現,人類只能生存在巨型的特製建築內。儘管這裡有綠植,有水源,有網球場、有各類娛樂設施和公用設施,但卻不能走出這些巨型建築。但好歹人類以及人類文明得以保留,而沒有完全報銷在地球之上。

你或許很開心,哇塞,原來我們真的可以移民外星球,雖然生活在巨型建築中,但總比跟隨地球而毀滅要強的多。

這樣想你還是錯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這種待遇。你或許看過科幻鉅製《2012》又或許看過《雪國列車》,裡面演繹的畫面很現實,只有最有錢的人和最有價值的精英才可以踏上船或列車,才有權保全自己的性命。普通人沒有權利也沒有資格,就算讓你僥倖上去,依舊會被當成奴隸一樣。有錢人住在豪華倉內,享受美酒和美食,甚至還可以開派對,開舞會。而那些僥倖上船或僥倖上車的普通人,只能擠在狹小骯髒猶如老鼠洞一樣的貨倉內。每天期待得到勉強可以活命的食物,這些食物哪怕再噁心也要吞下去。因為沒人管你吃不吃,你吃慢一點都有可能被人搶走。

也許有人不服氣,為什麼有錢人就可以享受這些,我就不能?

沒錯,你真的就不能,想都別想。社會價值和財富是由精英和少數有錢人來創造的,普通人只配用勞動來換取報酬。或許你會說,大家都不勞動,讓有錢人自己來幹。哈哈,這麼想絕對是幼稚。你不幹自然有人搶著幹,就算沒人幹,還有人工智能,機器人遠遠比人類要聽話的多,而且不用給它們吃喝,這些都是未來大趨勢。還保持在同工同酬的思想當中,這該是多麼秀逗的大腦?

不要懷疑我的話,這就是現實。當然,你也不必為此而感到不開心或不安。因為未來世界會是什麼樣子,沒人知道,你也沒有機會看到那一天,因此不用“杞人憂天”。

好了,大獅有些跑題了,明明要說移民外星的話題,卻連社會經濟也帶入其中。不過,我認為我說的還是有那麼一點道理呢。你認為呢?


大獅



除了地球之外,太陽系還有什麼地方有沒有可能讓人類居住?事實證明,這是一個相當大的問題。從我們所處的位置來看,太陽系可能看起來是一個相當小的地方。然而,有驚人數量的物體組成了我們宇宙的小角落——太陽系。當然,有八顆行星。還有5顆已知的矮行星。在我們的太陽系中還有146顆自然衛星。除此之外,還有小行星帶。太陽系區域總共可以包含超過一萬億個物體。



幾乎不可能列出太陽系中所有可能適合居住的天體的綜合清單。即使我列了這樣一個清單,它也會長得可笑,你也不會想看的。因此,我們將只對我們可以生存的物體做一個簡單的概述,而不會把理論極限延伸得太遠。

儘管水星和金星都是類地行星,但它們不太適合人類生存。這兩顆行星都離太陽相當近,它們非常熱。水星表面的溫度可以達到427攝氏度。此外,因為水星的大氣層很薄,所以表面不能保持熱量——在晚上,溫度會下降到- 179攝氏度。這有點過於極端,不能讓可居住性成為一個可行的選擇。同樣,金星失控的溫室效應——酷熱和過度的火山活動——使它不太可能成為候選。這些行星都沒有衛星,所以讓我們繼續前進。



火星和地球的月亮,都是可行的選擇。火星的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也是如此。這些衛星都是小型岩石天體。它們非常小,例如火衛一,直徑只有 10公里,但是這個世界畢竟還是可居住的。

其他地方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這些是太陽系的氣體巨人,它們不利於生存。它們的一些衛星還是有希望的。



木星的4顆最大衛星是有希望的,但也有點可怕。木衛一火山活動是太陽系中最活躍的天體。然而,一些科學家認為在冰冷木衛二的外層下面可能活下去。木衛三和木衛四是另外兩個冰冷的世界,如果我們建造地下殖民地,這些可能會維持人類的生命。然而,木星有強烈的輻射帶。這種緊張的環境會使生活在木星系統中相當危險,如果不是完全致命的話。卡利斯托是木星唯一一顆遠離輻射帶足以維持人類居住的大型衛星。



下一個是土星,我們到達了土衛六泰坦星(外太陽系可居住性的最佳候選之一)。土衛六的平均溫度約為華氏 - 178攝氏度,相當寒冷,然而,溫度並沒有極端到無法居住的地步。土衛二是另一顆可能維持人類聚居地的衛星。再說一次,非常冷,但不至於冷到完全被排除在外。

當我們到達天王星時,我們會發現一些可能適合居住的衛星。所有這些衛星都出奇的遠,所以在那裡建立殖民地要花費天文數字的錢,而且需要很長時間。有人認為海王星的海衛一是另一種可能性。

最後兩個選項(天王星和海王星)確實推動了理論上的可能性。這些世界中的一些有液態甲烷湖,劇毒的大氣,以及我們需要克服的一系列其他障礙。然而,如果我們有足夠的資金,我們可能會開發在這些冰冷的世界上製造殖民地所需的技術。



最後一點,我們甚至不能讓地球上的生態環境健康工作。所以我嚴重質疑我們建立永久殖民地的能力。但是,如果我們要開始這樣的努力,最好的候選者是月球、火星、火衛一、卡利斯托、土衛六和土衛二(不一定按這個順序排列)。

現在就這樣了。當然,我忽略了小行星帶,以及太陽系中幾乎所有的小衛星。但是,正如我所說的,一份全面的清單將會非常非常長(而且這樣做可能很無聊)。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以後有以後的事,我們木想得到會發生什麼,只能以一定手段去預示去防止。

大概率會是火星、木衛二、土衛六,距離再遠點,如幾點幾光年、幾十光年、幾百光年……估計在未來幾百年甚至一千年內,都沒能力去涉及上萬光年以外的宇宙空域。



凝韻天成時空明


在太陽系的宜居帶,哪一個星球都不能生存,如果能生存,它自然會滋生生命,如果不能滋生生命,說明這是生命的禁區,一切想移民它星的希望和努力最終將歸於失敗,這就是現實!


平常人246089341


想都別想了!大自然會分階段的清除威脅到“他”的生物!比如恐龍!個體大!成噸的!種類多!植物生長根本來不及供它們吃!回頭植物稀少影響大氣層來個大滅絕!馬上就輪到人類了!冰川融化!大氣汙染!宇宙垃圾!還得來次大清除~人類滅絕後會有新的物種統治地球~如果新物種又得瑟了~繼續清除!哈哈😄


AK--47--995672909


人類是雞蛋殼生態產物,永遠不可能逃出雞蛋殼生態,人類必須禁錮在地球上,它是一個整體!


生死無常主


如果科技足夠發達,既可以移民到適合人類生存的其他星球。


嗨森影視


地球人那麼多,要搬,也搬不了那麼多,到時候還是富人才能搬走,那地球只剩下窮人,老弱病殘了。


史話實說


在太陽系內,人類唯一可能有能力改造的星球是火星,也是我最想去的地方。在哪裡,遙望地球可以警示人類,曾經因為人類的不珍惜而逝去


它鄉月明


沒有啥星球可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