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州海峽為什麼不建跨海大橋或者海底隧道?

貝尼馬列斯27767553


港珠澳大橋的通車標誌著中國橋樑技術再一次走上了世界前列,這座全長55公里的橋隧工程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其技術難度和工程規模令世界感到震撼。然而在雷州半島與海南島之間的海面寬度只有區區19.4公里,為什麼國家不在這裡修建一座跨海大橋直接溝通廣東和海南呢?

從運輸速度上說,空運快於陸運,陸運快於水運;而從運輸成本上講,三者則剛好相反。幾十年的發展經驗告訴我們,無論經濟交流還是文化溝通,鐵路交通都是最為便捷,同時也是經濟成本最為低廉的一種方式。

所謂逢山開道遇水搭橋,在陸地上這些都不是問題,可一旦牽涉到海洋,如何克服遼闊的海面帶來的困難就成了工程師們面臨的頭號難題。

目前來說,往來於海南和廣東之間的火車只能通過輪渡來完成。火車從北方開至雷州半島後要拆成數節,然後裝上輪船,等越過瓊州海峽之後再在海南的碼頭重新組裝,最後開往目的地。

反過來從海南到大陸的也是一樣,這種方法不僅費時費力,而且成本高昂,為什麼不考慮架橋呢?其實我們國家的工程師們並非沒有往這方面考慮過,只是風險和難度遠遠蓋過了預期收益,所以至今也沒有瓊州大橋開工的計劃。

從跨度上說,瓊州海域最窄處不超過二十公里,就我們的橋樑技術而言不是什麼大問題,但瓊州海峽的平均水深卻達到44米,最深處甚至到了114米,這樣的深度給施工帶來的挑戰絕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解決的。

再者,瓊州海峽的海水流速舉世聞名,颱風也時常光臨此地,甚至確切地說颱風不是一年一次,而是一年兩次。一條港珠澳大橋從開工到通車整整建設了八年,可以想象難度遠高於港珠澳大橋的瓊州大橋如果開工建設的話,如何在這麼長的時間裡避免颱風和水流帶來的影響?

從地質角度來說,瓊州海峽剛好處於地震頻發的地帶,橋樑建成之後,不僅要抵禦颱風的侵襲,還要應對頻頻發生的地震,這樣的維護成本是否符合市場經濟的需求呢?工程界平日裡素有“金橋銀路”一說,就瓊州大橋這樣的工程來說,建成之後多久才能收回成本?而且就目前的經濟形勢來說,是否真的有必要修建這樣一座大橋都是一個未知數。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地圖帝


首先建橋的資金和技術肯定不是問題,那為什麼不建呢?

作為今年被堵瓊州海峽20多個小時的遊客之一,我也問過一些當地的工作人員,他們說像今年的大堵車狀況也是頭一次遇見,可見是突發狀況,並沒有今年這樣迫切建橋的需求。對於兩岸輪渡公司財團如果建橋,無疑是滅頂之災,同樣地方政府也不願放棄這一長期財政收入(輪渡費一輛小汽車將近400元,另外人員是一人45,每輛車坐4人,每艘船能搭載240輛車,總共有60艘船,24小時有8個班次,其它收入不算的情況下一天有7千萬的營收,這是一筆多麼可觀的收入啊!)算下來比建橋這一不能直接帶來短期收益的工程誘惑大多了啊!

當然相信政府經過這一次的大堵車,也不排除政府已將建橋提上日程,這個需要後續觀察!


139147504175


違背國家級的戰略,海南是中國唯一含有熱帶的島嶼,注意我說的是含有熱帶唯一(消歧義),鑑於這種稀缺性資源當局者不可能設立跨海大橋,即使具備成熟的技術以及足夠的資金,試想一下如果鋪設跨海大橋以後,海南島還叫海南島嘛?大量的私家車,物流車輛登島以後對生態的破壞是災難性的,即使發展的再好,好過深圳,那有什麼用!總之中國不缺CBD!


星空展開式


路邊社消息:之前?廣東和海南談過,各出資50%,海南說沒錢~


特師奶


這好明是擺在人們面前,香港有海底隧道了,現在又建大橋,是怕搞獨立,如果海南嬌氣一回,早就有跨海大橋了。


用戶75565015832李尊


破壞海南的獨特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