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州海峡为什么不建跨海大桥或者海底隧道?

贝尼马列斯27767553


港珠澳大桥的通车标志着中国桥梁技术再一次走上了世界前列,这座全长55公里的桥隧工程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其技术难度和工程规模令世界感到震撼。然而在雷州半岛与海南岛之间的海面宽度只有区区19.4公里,为什么国家不在这里修建一座跨海大桥直接沟通广东和海南呢?

从运输速度上说,空运快于陆运,陆运快于水运;而从运输成本上讲,三者则刚好相反。几十年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无论经济交流还是文化沟通,铁路交通都是最为便捷,同时也是经济成本最为低廉的一种方式。

所谓逢山开道遇水搭桥,在陆地上这些都不是问题,可一旦牵涉到海洋,如何克服辽阔的海面带来的困难就成了工程师们面临的头号难题。

目前来说,往来于海南和广东之间的火车只能通过轮渡来完成。火车从北方开至雷州半岛后要拆成数节,然后装上轮船,等越过琼州海峡之后再在海南的码头重新组装,最后开往目的地。

反过来从海南到大陆的也是一样,这种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成本高昂,为什么不考虑架桥呢?其实我们国家的工程师们并非没有往这方面考虑过,只是风险和难度远远盖过了预期收益,所以至今也没有琼州大桥开工的计划。

从跨度上说,琼州海域最窄处不超过二十公里,就我们的桥梁技术而言不是什么大问题,但琼州海峡的平均水深却达到44米,最深处甚至到了114米,这样的深度给施工带来的挑战绝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解决的。

再者,琼州海峡的海水流速举世闻名,台风也时常光临此地,甚至确切地说台风不是一年一次,而是一年两次。一条港珠澳大桥从开工到通车整整建设了八年,可以想象难度远高于港珠澳大桥的琼州大桥如果开工建设的话,如何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避免台风和水流带来的影响?

从地质角度来说,琼州海峡刚好处于地震频发的地带,桥梁建成之后,不仅要抵御台风的侵袭,还要应对频频发生的地震,这样的维护成本是否符合市场经济的需求呢?工程界平日里素有“金桥银路”一说,就琼州大桥这样的工程来说,建成之后多久才能收回成本?而且就目前的经济形势来说,是否真的有必要修建这样一座大桥都是一个未知数。

更多历史地理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图帝


地图帝


首先建桥的资金和技术肯定不是问题,那为什么不建呢?

作为今年被堵琼州海峡20多个小时的游客之一,我也问过一些当地的工作人员,他们说像今年的大堵车状况也是头一次遇见,可见是突发状况,并没有今年这样迫切建桥的需求。对于两岸轮渡公司财团如果建桥,无疑是灭顶之灾,同样地方政府也不愿放弃这一长期财政收入(轮渡费一辆小汽车将近400元,另外人员是一人45,每辆车坐4人,每艘船能搭载240辆车,总共有60艘船,24小时有8个班次,其它收入不算的情况下一天有7千万的营收,这是一笔多么可观的收入啊!)算下来比建桥这一不能直接带来短期收益的工程诱惑大多了啊!

当然相信政府经过这一次的大堵车,也不排除政府已将建桥提上日程,这个需要后续观察!


139147504175


违背国家级的战略,海南是中国唯一含有热带的岛屿,注意我说的是含有热带唯一(消歧义),鉴于这种稀缺性资源当局者不可能设立跨海大桥,即使具备成熟的技术以及足够的资金,试想一下如果铺设跨海大桥以后,海南岛还叫海南岛嘛?大量的私家车,物流车辆登岛以后对生态的破坏是灾难性的,即使发展的再好,好过深圳,那有什么用!总之中国不缺CBD!


星空展开式


路边社消息:之前?广东和海南谈过,各出资50%,海南说没钱~


特师奶


这好明是摆在人们面前,香港有海底隧道了,现在又建大桥,是怕搞独立,如果海南娇气一回,早就有跨海大桥了。


用户75565015832李尊


破坏海南的独特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