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千佛之鄉”——古佛造像,看到最後的必是心誠之人!

有一個小縣,全縣境內現有:200餘處摩崖造像;10萬餘尊佛造像;9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尤以馳名中外的唐代左側臥佛和有“東方美神”之稱的北宋紫竹觀音評價最高。它就是四川安嶽。安嶽意為“安居於山嶽之上”,而它也確實是座適合“安居”的小城。這裡的石刻遺址堪稱“中國之最”。來拜一拜安嶽最有名的八個景區的古佛造像吧!


真正的“千佛之鄉”——古佛造像,看到最後的必是心誠之人!


北宋紫竹觀音

一、臥佛院

亞洲最大的左側石刻臥佛

臥佛院是始建於唐代的恢宏廟宇,可惜如今寺院已毀,但在臥佛溝兩側崖壁上,仍保留著蔚為壯觀的盛唐摩崖造像。


真正的“千佛之鄉”——古佛造像,看到最後的必是心誠之人!


臥佛院石刻造像

在長達20餘米的崖壁上,雕鑿著大大小小139個龕窟,摩崖造像多達1613尊。而其中最引人望而心生敬畏的,當屬橫臥其間全長達23米的釋迦牟尼涅槃像。


真正的“千佛之鄉”——古佛造像,看到最後的必是心誠之人!


臥佛院石刻造像

長達二十三米的盛唐巨大“釋迦牟尼涅磐圖”,俗稱臥佛。左側臥於離地七米的懸崖下絕壁上,曲眉豐頤,面貌慈祥,形體端莊,突破了佛經規定的雕刻臥佛要“首北枕手右脅而臥”的儀軌。


真正的“千佛之鄉”——古佛造像,看到最後的必是心誠之人!


臥佛院石刻造像


真正的“千佛之鄉”——古佛造像,看到最後的必是心誠之人!


臥佛院石刻造像

臥佛院在長約一公里的臥佛溝兩側高約20米的崖壁上,存留著大批刻造於唐代、五代、北宋的摩崖石刻造像和石刻佛經,其造像區長達865米,龕窟142個。有石刻造像1613尊,石刻佛經15窟,碑刻、題記、經幢、異獸圖像等數十處。摩崖造像以佛教禪宗為主,間有密宗造像,題材多達57種。

二、華嚴洞

華嚴洞建造於宋代,有開鑿於北宋建隆元年(960)的華嚴洞和開鑿於南宋嘉熙四年(1240)的大般若洞兩大石窟,內有宋代造像159尊,歷代碑刻題記24處。


真正的“千佛之鄉”——古佛造像,看到最後的必是心誠之人!


華嚴洞石刻造像


真正的“千佛之鄉”——古佛造像,看到最後的必是心誠之人!


華嚴洞石刻造像


真正的“千佛之鄉”——古佛造像,看到最後的必是心誠之人!


華嚴洞石刻造像


真正的“千佛之鄉”——古佛造像,看到最後的必是心誠之人!


華嚴洞石刻造像


真正的“千佛之鄉”——古佛造像,看到最後的必是心誠之人!


華嚴洞石刻造像


真正的“千佛之鄉”——古佛造像,看到最後的必是心誠之人!


華嚴洞石刻造像

三、毗盧洞

宋代匠師們在此開鑿龕窟20個,造像區長達118米,現存摩崖石刻造像465尊、碑刻18通、崖墓10座、佛塔2座。


真正的“千佛之鄉”——古佛造像,看到最後的必是心誠之人!


毗盧洞石刻造像


真正的“千佛之鄉”——古佛造像,看到最後的必是心誠之人!


毗盧洞石刻造像


真正的“千佛之鄉”——古佛造像,看到最後的必是心誠之人!


毗盧洞石刻造像


真正的“千佛之鄉”——古佛造像,看到最後的必是心誠之人!


毗盧洞石刻造像


真正的“千佛之鄉”——古佛造像,看到最後的必是心誠之人!


毗盧洞石刻造像

據明代萬曆年間碑文追述,毗盧洞的石刻造像開創於五代後蜀,之後歷代都進行過培修、補刻。這裡曾經是五代至北宋年間四川佛教密宗的主要道場之一。尤其是觀音堂內雕刻的那尊“水月觀音”,群眾稱她“紫竹觀音”。

四、圓覺洞

圓覺洞得名於這裡的十二圓覺,前後歷經唐、前蜀、後蜀、北宋400餘年才建成。現存窟龕103個,造像1933軀,規模宏大,其中又以一佛二觀音中的蓮花手觀音最為精美。


真正的“千佛之鄉”——古佛造像,看到最後的必是心誠之人!


圓覺洞石刻造像


真正的“千佛之鄉”——古佛造像,看到最後的必是心誠之人!


圓覺洞石刻造像

圓覺洞石刻造像集中於西山峭壁之南、北巖,造像區域長186米,現有摩崖龕窟103個,大小造像1933軀,碑刻題記25處,唐代浮圖1座。圓覺洞摩崖造像題材主要以禪宗為主,次為密宗和釋道同龕像。石刻造像,端莊豐滿,氣質渾厚,薄衣貼體,裙帶飛揚,大有“曹衣出水”“吳帶當風”的神韻。

五、茗山寺

因“唐道佛骨禪宗更播於名山”造寺得名,該寺始建於唐元和年間而盛於北宋。


真正的“千佛之鄉”——古佛造像,看到最後的必是心誠之人!


茗山寺石刻造像


真正的“千佛之鄉”——古佛造像,看到最後的必是心誠之人!


茗山寺石刻造像


真正的“千佛之鄉”——古佛造像,看到最後的必是心誠之人!


茗山寺石刻造像


真正的“千佛之鄉”——古佛造像,看到最後的必是心誠之人!


茗山寺石刻造像


真正的“千佛之鄉”——古佛造像,看到最後的必是心誠之人!


茗山寺石刻造像

現寺存唐、宋摩崖造像63尊,共13窟,圓雕石像31尊,其中5至7米的8尊,1至4米的造像50餘尊,碑刻19通,題記4處。造像數目雖不很多,但規模十分宏大,皆雕刻於頂峰絕壁,雄偉壯觀,藝術精湛,是極有價值的摩崖石刻精品。

六、玄妙觀

玄妙觀開創於唐代,是我國道教造像勝地,摩崖造像分佈於一蘑菇狀的平頂巨石周圍,前後各長約10米,左右長約6米,高約5米,頂平。


真正的“千佛之鄉”——古佛造像,看到最後的必是心誠之人!


玄妙觀石刻造像


真正的“千佛之鄉”——古佛造像,看到最後的必是心誠之人!


玄妙觀石刻造像

四面立壁鑿為造像龕、大小龕窟達79個,石刻造像1293尊,全為唐代的精美雕刻。主要造像有老君釋迦並坐、真人、十二時神、金剛力士、九頭鳥、觀音、勢至等。

七、孔雀洞

明代隆慶四年(公元1750年)僧崇智在此建寺。因先人刻有孔雀明王,故命名為孔雀寺。


真正的“千佛之鄉”——古佛造像,看到最後的必是心誠之人!


孔雀洞石刻造像


真正的“千佛之鄉”——古佛造像,看到最後的必是心誠之人!


孔雀洞石刻造像


真正的“千佛之鄉”——古佛造像,看到最後的必是心誠之人!


孔雀洞石刻造像

其洞依巖而鑿,高4.7米,寬4.3米,進深2.7米。有大小龕窟8個,造像75尊,碑刻題記6處,集中刻於孔雀洞、三佛洞、阿彌陀佛洞、觀音經變龕和地獄變龕內。有一唐代高臺座經目石塔,高15米,8方3層,浮雕小佛像24尊,該塔古樸秀麗,保護完好,在四川省石塔中屬罕見。

八、千佛寨

因山頂四周天然形成的巖寨的崖壁上雕刻有大小佛像3千餘尊而得名。


真正的“千佛之鄉”——古佛造像,看到最後的必是心誠之人!


千佛寨石刻造像


真正的“千佛之鄉”——古佛造像,看到最後的必是心誠之人!


千佛寨石刻造像


真正的“千佛之鄉”——古佛造像,看到最後的必是心誠之人!


千佛寨石刻造像


真正的“千佛之鄉”——古佛造像,看到最後的必是心誠之人!


千佛寨石刻造像


真正的“千佛之鄉”——古佛造像,看到最後的必是心誠之人!


千佛寨石刻造像


真正的“千佛之鄉”——古佛造像,看到最後的必是心誠之人!


千佛寨石刻造像

千佛寨,唐代名“棲巖寺”,清代康熙年間更名“千佛寺”。千佛寺原有殿宇5重,千百年滄桑,幾經興廢,至1974年,一精神病患者又將僅存的大雄寶殿付之一炬。現在這裡沒有了寺廟,只留下了寨崖上那幾千尊造像,故群眾又稱它為千佛寨。千佛寨的石刻造像,規模恢宏壯觀,共有造像105龕,大小佛像3061尊,分佈在南北兩巖,整個造像區竟長達705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