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记忆:走近合隆古大厝,走进前黄人的记忆深处

在闽南人的记忆中,古大厝,绝对是一个能够唤醒关于历史记忆的温暖名词。它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且是闽南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具有精湛的建造技艺和完善的实用功能,也反映闽南一带的社会发展、家族关系、传统伦理、思想观念等。

泉港记忆:走近合隆古大厝,走进前黄人的记忆深处

泉港合隆大厝坐落在拥有着近1000年历史的—泉港区前黄村。这座“合隆”大厝始建于1911年坐北朝南,由东西(二进三间张、二进五间张、骑楼)三部分组成,由黄栋水建三间张、黄白水与黄汝碧合建五间张及骑楼。

泉港记忆:走近合隆古大厝,走进前黄人的记忆深处

泉港记忆:走近合隆古大厝,走进前黄人的记忆深处

当年,黄栋水、黄白水等三兄弟少怀壮志、艰苦创业,开办了驰名惠北的”合隆商号:“合隆税典”、“合隆典当”、合隆银庄、“合隆布店”等。清末年(1911年)建造了这座规模浩大、建筑别具风格的“合隆”大厝。大厝无论是拼花还是雕饰等细节方面,或多或少融入了宫廷元素及南洋元素。

泉港记忆:走近合隆古大厝,走进前黄人的记忆深处

泉港记忆:走近合隆古大厝,走进前黄人的记忆深处

泉港记忆:走近合隆古大厝,走进前黄人的记忆深处

相传,建造大厝之时,黄栋水、黄白水兄弟访精工,聘良匠。落成之时,安金刻柳,雕梁画栋,檐牙高啄,燕脊飞天。历时三年,占地近一亩多。大厝屋脊高翘,大厝外墙青草石和白石再加红砖垒砌,精美的石雕、木雕则让人惊叹。厝内花罩、飞罩、花窗、浮雕饰物等工艺运用普遍,许多石构件、木构件都属难得一见。所刻之物,不管是海里游的,还是山上跑的,龙凤鱼虾,花草鱼鸟,这里都能找到。这些雕刻造型优美、栩栩如生,刻工精细,刀法流畅。

泉港记忆:走近合隆古大厝,走进前黄人的记忆深处

泉港记忆:走近合隆古大厝,走进前黄人的记忆深处

大厝:分别由“五间张、”前花园“、“下馆”、“小洋楼”、“三间张”等组成。“下馆”与“三间张”前面均有一个砖埕,三面围墙与东面部分隔开,又以围墙边门相互勾通。“下馆”西南面有个大门,最西面留个天井,内有二房一厅;往西间隔一条0.5米宽的小巷,就是“三间张”大厝;北面与“小洋楼∷厝埕联壁。“小洋楼”因门窗等仿效西洋建筑而得名,它的东面壁也就是东面“五间张”大厝西后厅连接的跨巷骑楼壁。另外还在“五间张”下厅角房的翘脊下开一个小门,内通阁楼,外延一个跨卷厝埋与“下馆”厝埕、 “小洋楼”厝埕、跨巷骑楼厝埕等彼此串联勾通,布局严谨,建筑独特,蔚为奇观。“合隆”古大厝以其特有的文化意蕴和古建筑艺术为后人提供了一份珍贵的资料,并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泉港记忆:走近合隆古大厝,走进前黄人的记忆深处

泉港记忆:走近合隆古大厝,走进前黄人的记忆深处

泉港记忆:走近合隆古大厝,走进前黄人的记忆深处

这个古大厝留下”前黄“几代人所有的童年记忆。在前黄很多人印象里,不光是古大厝的古老,还有那么青涩的童年记忆。如今”合隆大厝“已经历经100多年风风雨雨,有些沧桑,但其古韵古味,巧夺天工,至今仍不失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