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守200畝荒山16年,終成“一代茶宗”!他拿出的明前龍井,讓數萬茶友瘋搶

独守200亩荒山16年,终成“一代茶宗”!他拿出的明前龙井,让数万茶友疯抢

独守200亩荒山16年,终成“一代茶宗”!他拿出的明前龙井,让数万茶友疯抢
独守200亩荒山16年,终成“一代茶宗”!他拿出的明前龙井,让数万茶友疯抢

一代茶宗,

為茶而生。

独守200亩荒山16年,终成“一代茶宗”!他拿出的明前龙井,让数万茶友疯抢

天氣漸漸回暖,除了出門踏青,身邊的朋友開始惦記那一口限量版春天:明前龍井。

如果此時你還沒有喝過,那恐怕是整個春天的遺憾。

懂茶的人,都當然知道明前茶首,非龍井莫屬。

在杭州茶葉界,盧正浩這個名字,幾乎無人不曉。

因為茶葉,曾經40多國外賓來到他家,只為看一看代表中國的龍井茶是如何炒出來的。

那時候,到訪盧家的貴賓還有冰心先生。她給還在牙牙學語的盧正浩的兒子取名“盧新”,意在砥礪創新,寄願他將龍井茶帶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独守200亩荒山16年,终成“一代茶宗”!他拿出的明前龙井,让数万茶友疯抢

盧正浩陪同外賓考察龍井茶

盧新,從他生命的開始,就活在龍井茶當中。

為龍井而生

繼承父親盧正浩衣缽,盧新將自己的一生也都投注在龍井茶上。

独守200亩荒山16年,终成“一代茶宗”!他拿出的明前龙井,让数万茶友疯抢

2000年,杭州日報報道盧新事蹟,右上角為盧新

可是好景不長,城市的發展使梅家塢的熱島效應逐年嚴重,“暖冬”使梅家塢越來越不適宜茶葉生長。盧新知道:要種出好茶葉,必須要找到一個更好的寶地。

独守200亩荒山16年,终成“一代茶宗”!他拿出的明前龙井,让数万茶友疯抢

2003年盧新開荒

這一找,就是近10年。

2003年,這塊“寶地”終於讓他找到了。

50歲的他辭去梅家塢村長的工作,孤身一人跑到富陽,包下200多畝荒山,投入全部身家,開荒種茶。

為開荒,“死”過兩回

“我們一輩子都沒上去過,路都沒有的。”當地村民對於盧新要上山開荒,感到不可思議。

但夠荒、夠野,正是盧新所期待的。

他常常一天只吃一頓,接連幾天也睡不了一個安穩覺。“淚流乾了也沒有用,這事只能靠自己。”

為開荒,盧新“死過兩回”

有一回是連著忙活了一天一夜,疲憊的他不小心摔了一跤,一根樹枝插進了右眼眼角,稍有偏差就是腦死亡!

護士看到傷情嚇得不敢動手,盧新一遍遍鼓勵護士,這才把樹枝拔了出來,做了簡單的包紮。工人們都以為這下可以休息幾天,不料第二天盧新就回到了山上,右眼纏著繃帶,繼續開荒。

独守200亩荒山16年,终成“一代茶宗”!他拿出的明前龙井,让数万茶友疯抢

“五十知天命”,盧新明白自己的使命,就是為種出好龍井。

受不了父親去受那個罪,還在讀中學的女兒回家後一直哭。更多的是不理解,村裡人靠著梅家塢的一兩畝茶山就能輕鬆賺錢,而爸爸放著村長不做,卻要去開荒。

独守200亩荒山16年,终成“一代茶宗”!他拿出的明前龙井,让数万茶友疯抢

盧新最愛帶著兩隻狗上山

就這樣沒日沒夜地開荒,火燒野草,開墾梯坎,將荒地變成可種植茶樹的平整土地,耗費了近一年。

為了使土壤更適宜茶樹生長,盧新請來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進行改良,這一改,又是五年;為了平衡空氣溼度,盧新還引水上山,開闢了五、六畝的小水庫。

独守200亩荒山16年,终成“一代茶宗”!他拿出的明前龙井,让数万茶友疯抢

“海、陸、空”都改造完成,才放心地種下八千株茶樹苗。

茶樹苗從種下去到可以採摘高品質龍井茶,花費了10年;彼時盧新已近花甲,在別人退休的年紀,他卻在富陽山頭收穫了夢想中的“龍井莊園”。

那裡種出來的龍井,叫“盧新龍井”。

独守200亩荒山16年,终成“一代茶宗”!他拿出的明前龙井,让数万茶友疯抢

航拍盧新茶圃

盧新龍井雖稀少,市面上少見,但在龍井茶圈卻早已蜚聲在外。

2016年央視為G20拍攝杭州宣傳片,提到龍井茶時,來到了盧新開闢的茶山取景。

独守200亩荒山16年,终成“一代茶宗”!他拿出的明前龙井,让数万茶友疯抢

2017年,盧新龍井首次推向市場,就賣出10000份。由於超出預期,茶葉在預售時就被一搶而空。

2018年,盧新和團隊做足準備,30000餘份,卻依然供不應求。

独守200亩荒山16年,终成“一代茶宗”!他拿出的明前龙井,让数万茶友疯抢

盧新在炒茶

連續兩年,盧新龍井好評如潮,聽到最多的反饋是“這是能讓我喝到春天感覺的龍井。

一杯盧新龍井

喝到滿園春色

2019年,是盧新來富陽的第16年。近期杭州陰雨連綿,茶葉吸飽了雨露,等待豐收。

独守200亩荒山16年,终成“一代茶宗”!他拿出的明前龙井,让数万茶友疯抢

這場和春光搶奪時間的戰役蓄勢待發,從採摘到製成茶葉,每一步都需要茶人豐富的經驗、和高標準的傾注。

最好的茶葉一定要早採,在嫩芽初展之時採下的茶,最鮮最香。

独守200亩荒山16年,终成“一代茶宗”!他拿出的明前龙井,让数万茶友疯抢

這對於採摘工的要求也是極高的。採摘一定要用手輕提,要求一芽一葉,不要老芽,不留芽蒂。

独守200亩荒山16年,终成“一代茶宗”!他拿出的明前龙井,让数万茶友疯抢

曾有采茶女為求量多,採下不符合標準的大葉片,盧新驗收時,把不合格的去掉三分之二,鮮葉所剩無幾。

別人家40000顆芽頭就能炒出一斤幹茶,而盧新需要50000顆芽頭才能炒出一斤幹茶

独守200亩荒山16年,终成“一代茶宗”!他拿出的明前龙井,让数万茶友疯抢

採回的鮮葉放在陰涼通風處自然陰乾後,便可以開始炒茶了。如果把採摘比作序曲,那麼炒制便是其中的主旋律,而殺青與輝鍋又是一系列工序中的高潮。

独守200亩荒山16年,终成“一代茶宗”!他拿出的明前龙井,让数万茶友疯抢

爐火純青的技藝派上用場,盧新卻不滿足於此,他要遵循傳統,也要創新。

“如何能保得住茶葉的性命?要將它炒成乾癟體,又要去保求它鮮嫩的活體,這事不容易啊。”

帶著如此考量,盧新研發了殺青機,為的就是使葉片最大程度保持其翠綠色澤。“盧新炒出來的茶葉彷彿剛從樹上採摘下來般嫩綠鮮活。”喝過的人都這麼評價。

独守200亩荒山16年,终成“一代茶宗”!他拿出的明前龙井,让数万茶友疯抢

在機器炒茶還未普及的年代,盧新敏銳地察覺到手工炒茶存在的弊端:因人、因技術而異導致的茶葉品質不統一。

為使所有茶葉都能達到高品質標準,盧新和農業部南京機器化研究所合作研發了輝鍋機。

光研發,就改良了數十個版本,才有瞭如今能夠完整模擬盧新技藝的輝鍋機,它解決了純靠手工的勞動強度以及種種弊端,取長補短,也改變了人們認為“機器炒茶不好”的傳統觀念。

独守200亩荒山16年,终成“一代茶宗”!他拿出的明前龙井,让数万茶友疯抢

輝鍋是整個炒制的關鍵,機器之外,盧新還有自己的訣竅:在茶葉炒制完,水分降至20%左右後,他會再加溫烤一遍。

如此一來,最後泡出來的龍井茶除了有蘭花香,還帶一絲若有似無的“烤”香,不同於普通茶葉的“炒米味”。

独守200亩荒山16年,终成“一代茶宗”!他拿出的明前龙井,让数万茶友疯抢

小小的一片片葉子,一面貼著手,一面貼著鍋,前者嫩,後者老,為使兩面的顏色均勻,得不停地用手給茶葉排隊翻面,彷彿將軍在指揮調動一場戰役。

独守200亩荒山16年,终成“一代茶宗”!他拿出的明前龙井,让数万茶友疯抢

盧新的龍井茶是“釀”+“烤”的成果,他努力把握茶葉一瞬即逝的那刻時光,也就把握了茶魂。

“鮮葉離開母體後、離開自然山水後,依然在拼命地自我爭發,鮮葉們如此,我當更如此。”

多年來與茶打交道,盧新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茶道,奮發精神是其一。

独守200亩荒山16年,终成“一代茶宗”!他拿出的明前龙井,让数万茶友疯抢

形美、色翠、香濃、味醇,是盧新龍井茶優質的直觀體現。而老茶客更看重的,是茶葉的“內涵”。

所謂,耐泡才是好茶。

有福建的老茶客來喝,整整十三泡後,依舊味幽香滿,他說“這輩子沒見過這麼耐泡的龍井茶”。

独守200亩荒山16年,终成“一代茶宗”!他拿出的明前龙井,让数万茶友疯抢

不好的茶葉因營養成分佔比輕,常常漂浮在上面。

而盧新的茶,不僅耐泡,還易沉底。沸水嘩啦下去,茶葉迅速沉底,因為內含足夠的養分和礦物質,成為了盧新龍井的“底氣”。

独守200亩荒山16年,终成“一代茶宗”!他拿出的明前龙井,让数万茶友疯抢

盧新的明前龍井分為大師級、特選、優選三個級別。明前龍井(大師級)為頭採茶,最是珍稀。

明前龍井(特選)與明前龍井(優選)是眾多茶客的最佳選擇。它們最顯著的區別在於口感。

前者入口清淡,後者入口稍濃,適合不同口味偏好的客戶挑選。茶葉皆為禮品包裝,送人自用皆宜。

独守200亩荒山16年,终成“一代茶宗”!他拿出的明前龙井,让数万茶友疯抢

多說不如直接品嚐,我們已經準備好將這第一口鮮嫩的春天滋味,送到大家手中,你們準備好迎接春天了嗎?

開始吧粉絲專享

50g原價448元,

開市嚐鮮價358元,

在此基礎上還有一個小驚喜:

領券還能再享9.5折!

限時3天!(4.1-4.3)

↑ ↑ ↑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購買 ↑ ↑ ↑

一上市就供不應求的限量明前茶

想喝一定要趁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