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家族到底有多厉害?

远古大熊猫




诸葛亮家族最早的名人应该是诸葛丰,西汉琅琊人(差不多也就是琅琊榜中的那个地方,现在的山东临沂)。

科举制度是从隋唐才兴起的选拔人才机制,在诸葛丰的年代,主要靠举孝廉。也就是说由朝廷重臣和地方权贵推荐人才,诸葛丰能够被选出来当官,说明他们家肯定也是地方权贵。当时的社会固化现象比现在严重得多,下层人基本上没有上升通道。


诸葛丰的官职先是侍御史,后来做到司隶校尉。都是担任监察大小官员的职责,相当于现在的中纪委和反贪局。因为他刚正不阿,得罪了皇帝和权臣,怒怼了皇帝,请求辞职还乡。

到了诸葛亮父亲诸葛圭这一代,他们家依然是世代官员。诸葛圭曾担任泰山郡丞,他的弟弟诸葛玄曾担任豫章太守。



诸葛亮、诸葛瑾和诸葛诞三兄弟在三国时代也是大放异彩,为了家族利益,他们三个人分别投靠了魏蜀吴三国。这样就可以确保不管哪一方胜出,家族利益都不受侵害。

诸葛亮和荆州的大老板刘表家是亲戚,岳父又是大名人。虽然他住在卧龙岗,但也是“谈笑有鸿儒,来往无白丁”。这也为他后来能够成为刘备帐下的重臣打下了坚实基础,那个年代从社会底层混上来几乎是异想天开。

诸葛亮为刘备献上了隆中对三分天下,帮助刘备拿下了益州和汉中。刘备时候,诸葛亮担任丞相。诸葛亮治蜀就成为了一代佳话,六出汉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后来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也担任了蜀国的重要将领。后来在邓艾从小路偷袭蜀国首都成都的时候,诸葛瞻本来应该固守城池,拖死邓艾部队。但因为他仓促出击,导致全军覆没,自己也战死了。



诸葛亮的胞哥诸葛瑾使孙权名下的一员名臣,深受孙权信任。后来还曾经担任吴国的大将军一职,前几任大将军分别是周瑜、鲁肃和吕蒙。

曾有人在孙权面前挑拨离间,孙权却说:当年赤壁大战时,我劝诸葛瑾帮我留下诸葛亮。诸葛瑾认为,兄弟二人都是忠心护主,义无二心,都不会背叛自己的主公。这句话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从小就是一个天才儿童,非常聪明。传说孙权在一只驴子的脸上写了诸葛瑾驴,诸葛恪看到后就把它改成了诸葛瑾之驴,顺便把驴也牵走了。

诸葛恪自认聪明,目中无人,甚至还看不起推荐自己的孙氏宗室人员孙峻,并且得罪的人太多。最终诸葛恪被杀,后被灭族。



诸葛诞并不是诸葛亮的亲兄弟,但是是他的族弟。当时的中国,最底层的社会结构就是宗族制,同一个家族聚集在一块儿,相互依赖,相互支持。

诸葛诞一生都效忠于魏国,公元256年,他率兵防守在对吴国的前线。司马昭派贾充去慰问他,希望他能够劝皇帝退位禅让给司马氏,被他严词拒绝。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后,没多久诸葛诞就率兵造反,反对司马懿篡权夺位,这就是历史上的淮南三变之一。虽然被重兵残酷镇压,但他的部下没有一个投降的,全部战死,被灭三族。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世家大族掌握了地方上的经济政治资源,也部分垄断了政府官职。不管是哪一方当皇帝,都必须依赖他们的支持,这也是诸葛亮三兄弟能够通吃魏蜀吴三国的根本原因。


新知传习阁


一统天下刘伯温,三分天下诸葛亮。这段话换个说法也成立,那就是一统天下刘伯温,三分天下诸葛家!

此话何解,这就是诸葛家的牛逼之处,三分天下都有诸葛家的功劳,最后东晋开国皇帝,还是诸葛家的血脉,你说牛逼不牛逼!

此话要说,就要从根源说起:

一:诸葛寻根

诸葛家根源记载是这样的:“其先葛氏,本琅邪诸县人,后徙阳都”。

意思是诸葛亮家祖上本来姓葛,老家在琅邪诸县,后迁阳都。关于为何改姓大概有二种说法。

第一种:迁居改姓说,文献说“阳都先有姓葛者,时人谓之诸葛,因以为氏”。就是说阳都本地有姓葛的居住,二个姓一样,怕弄混了就改成诸葛

第二种:诸葛家族改姓缘自祖上葛婴。葛婴是秦朝时人,是陈胜麾下大将,后来因为得罪陈胜,被杀,汉文帝时追录葛婴功勋,“封其孙诸县侯,因并氏焉”。也就是说,封了葛婴子孙为诸县侯,子孙将封号加姓前,就成了诸葛的姓氏。

时间到了汉元帝时,诸葛家出了个牛人,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又出了诸葛瑾、诸葛亮兄弟,以及魏国诸葛诞,人称“诸葛三兄弟”。

《世说新语》记载“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於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这就是诸葛家族的根源还有三分天下有诸葛的由来!

二:三分天下龙虎狗的职场人生

如果说三国时,那个家族最会下注,那必然是诸葛家族,他们家族出了三个精英人物,都在魏蜀吴身居高位!

其中最有名的当然是诸葛亮,蜀汉丞相益州牧,几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次就是在东吴混的诸葛瑾,最后身份是大将军,而他儿子诸葛恪更牛逼,是孙权的托孤大臣,一度权侵朝野。第三个就是在魏国的堂弟诸葛诞,职位也到了征东大将军。

可谓龙虎狗辈出,都是人精中的精英,最不济的也是省级干部!

下面我分别说说分家之后三人的兴衰史。

三:龙的宿命,诸葛亮家兴衰史

诸葛亮大家耳熟能详,就不多介绍了,他在蜀汉也是根深蒂固,没任何威胁,他儿子诸葛瞻也是皇帝的女婿,享受国家荣誉。不过在享受国家荣誉的时候,祸事肯定也不少,而诸葛亮家的灾难在蜀汉灭亡时候就来到了。

公元263年,邓艾偷渡阴平,之后在绵竹,大败由诸葛亮儿子诸葛瞻还有孙子诸葛尚带领的蜀汉军队,诸葛亮的子孙都实践了自己父亲和爷爷的誓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真是豪雄三代人,一脉相承。

蜀汉灭亡之后,魏国和后续的晋国,对诸葛亮的遗腹孙诸葛京还不错,原因很可能就是对这种精神的致敬,也因此诸葛亮孙子诸葛京混的还不错,继续做官,不过后来没什么比较出名的人物出现,只是绵延了很久。

“不求闻达于诸侯,苟全性命于乱世。”诸葛亮的话,在他孙子诸葛京身上应验了!

四:虎的宿命,虎落平阳被犬欺

诸葛亮大哥诸葛瑾号称诸葛家之虎,他比诸葛亮出仕更早,一直都在东吴效力,因为不是东吴氏族的关系,深受孙权信任,官职那是步步高升,一路平步青云,做到了大将军职位。

不过他一直对自己的儿子诸葛恪不放心,这小子太聪明又太张狂了。诸葛瑾为了教育他就说:“将大赤吾族也。意思是,你继续这样会给我们家族带来血光之灾!

可惜老爹诸葛瑾的话,诸葛恪是没听进去的,这家伙后来成了孙权的托孤之臣,也因此更加飞扬跋扈,不过他的好运没维持多久,公元253年,太傅诸葛恪指挥伐魏战役,最后兵败回国,然后就被政敌无情的打击,最后完全失败,并被彻底清算,父族,母族,妻族,三族被杀。

正应验了诸葛瑾说的那句话:“将大赤吾族也。”一场血光之灾后,诸葛瑾家全灭一个不剩。

五:狗的宿命,我本不愿背叛

诸葛诞号称狗,狗的性格就是忠臣,诸葛诞也将这一点表现的很明显。

这诸葛诞虽然号称狗,但是能力也不是盖的,职场生涯也是顺风顺水。一路做到了镇东大将军,管理一个军区,放现在妥妥的是上将级人物。

不过他的命运在嘉平六年(254年),发生改变,那一年中书令李丰与外戚张缉密谋诛杀司马师,扶持夏侯玄主政。最后密谋泄露,夏侯玄被杀,夷灭三族。

而诸葛诞和夏侯玄关系不是一般的好,最后他害怕了,这层关系让他觉得自己也是被清算的对象,事情也如他所想,于是无奈的他于公元257年,在寿春发动叛变,并且派儿子诸葛靓去东吴求救兵。这个儿子也因此存活。

可是诸葛诞的运气不是很好,面对司马家的攻击,诸葛诞原本不是太担心,梅雨季节的来临,对战斗会有很大影响,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原本应该大雨滂沱的汛期,居然滴雨未下,没有天气帮助的诸葛诞实力不济,最后被击败。

公元258年,司马昭攻进寿春,诸葛诞家迎来末日,被诛灭三族。

这末日异常悲壮,数百位诸葛诞亲信,拒不投降,高喊“为诸葛公死”,最后被杀!

随着诸葛诞家族被杀,雨水爆降,就好比要清洗这悲壮的血海一样。

唯一存活的不过一个叫做诸葛靓的年轻人。

六:诸葛靓的执念,女人孕育的希望

公元258年,血腥之后,诸葛诞家族辉煌结束,但家族仍在延续。

在司马家屠刀下,除了诸葛靓存活,还有个女人也活着,那就是诸葛诞女儿,诸葛靓的姐姐。

而他能活,原因很简单,他是司马懿儿子琅琊王司马伷媳妇。也因为这一层亲戚关系,这个女人幸运的存活了。

可是他的命运无疑是悲惨的,看着自己家人全部都死去,只有一个弟弟还在,无数个夜晚我们有理由相信他都在噩梦中度过,并时刻祈祷弟弟平安!

七:三家归晋,重逢于新希望

公元280年,晋国在灭亡蜀汉基础上,开始了统一天下的步伐,在名将王睿带领之下,晋国大军南下,经过水陆作战,最后东吴投降。

所谓:“王睿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孙皓在降幡下走出石头城,向西晋投降,而投降的人群中,有一个叫做诸葛靓的人。

诸葛靓无疑是一个倒霉鬼,之前为了求援来到东吴,最后老爹没等到援军就死了,自己只能留在东吴,过了没多久东吴又投降了,自己命怎么这么苦!

八:女人为媒,家族的复兴

面对着投降时刻,诸葛靓命虽苦,但也不是完全绝望,因为对面有个人,那就是司马伷,也是他亲姐夫。

自己姐夫位高权重,自己发小是皇帝(司马炎和诸葛靓因为姐姐的关系从小一起长大),诸葛靓明智的放弃仇恨,承认失败,选择诚服,不得不说是理智的选择,不过他还是很傲娇,司马炎又是给官又是给权,他就是不愿搭理司马炎。

没办法司马炎就只有请自己婶婶诸葛氏代表自己宴请诸葛靓。

在诸葛氏可以安排之下,司马炎和诸葛靓终于来了一次亲切友好的会见。

司马炎:“老兄弟,多年不见,你还好吗?”

诸葛靓进退不得,迫于司马炎势力,不得不沉默吃饭,

后来司马炎喝高了,开始缅怀童年并问诸葛靓“还记得我们小时候骑过的竹马吗?”

这个时候,司马炎也许特别单纯吧,他只记得小时候的欢乐时光,却不知道在诸葛靓心中,仇恨更多。

那么为何诸葛氏要安排这样一个如此尴尬的见面!原因不过是为了家族的安全考虑,经过血腥屠杀后,她深知家族生存不易,既然曾经的敌人有意和解,当然抓住机会啊。果然,经过这次见面,诸葛靓和司马炎和解,不仅如此,他的儿子诸葛恢还做到了尚书令的位置。

就这样,诸葛家族的一支,顽强的在晋国继续生存下来,而且恢复了家族的荣光。

不仅如此,诸葛氏的长子司马觐,有一个儿子。也就是诸葛诞曾外孙,同时也是诸葛亮和诸葛瑾曾外孙,叫司马睿后来还做了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

历史话外音:写完这段故事之后,不得不说,历史就是这样有趣,曾经水火不容的三国英杰还有晋国人,最后居然都是亲戚!诸葛亮诸葛瑾这二个看上去的失败者,也是东晋开国皇帝的爷爷啊!


阿斗不傻


操控魏蜀吴三国,可怕的诸葛亮家族

诸葛亮家族,确实是非常的厉害,在三国时期,分仕魏、蜀、吴三国,都混得风生水起。

  • 诸葛亮这一族的祖先,是诸葛丰,琅琊人,在西汉时期做过司隶校尉。可以说,诸葛亮家族,就是从诸葛丰才开始崛起的。

诸葛亮的父亲这一辈,有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叔父诸葛玄。

东汉末年,诸葛珪官至泰山郡丞,诸葛玄官至豫章太守。因为诸葛珪英年早逝,所以,诸葛亮兄弟,都是由诸葛玄抚养长大的,但是,诸葛玄好像并没有留下后代。

诸葛亮这一辈,就非常厉害了。当然,可能人数很多,但是,真正走上高位,成就一番事业,青史留名的只有四个。

分别是诸葛瑾、诸葛亮、诸葛均、诸葛诞,可以说是搅动了三国的局势。

  • “生死不渝”诸葛瑾

诸葛瑾,在东吴政权,好像没有留下极为重要的贡献,但是,诸葛瑾实际上非常得孙权的信任。“生死不渝”的典故,就是因为诸葛亮身在蜀汉,而诸葛瑾身在东吴,虽然诸葛瑾因此受到了大臣们的怀疑,但是,孙权一直非常信任诸葛建,这一段佳话,被称之为“生死不渝”。

诸葛瑾,官至吴国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

  • “诸葛武侯”诸葛亮

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不敢说天下三分是诸葛亮一手谋划的。但是,也在三国时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蜀汉政权的建立,甚至说能够屹立不倒,都是与诸葛亮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诸葛亮,官至蜀国丞相,领益州牧,死后追封为忠武侯,后世称“诸葛武侯”。

  • “躬耕南阳”诸葛均

诸葛亮的亲弟弟诸葛均,虽然才能不是非常的出众,在诸葛亮出山以后,一直在隆中耕读。但是在后期,蜀汉政权建立后,在蜀国任长水校尉。

诸葛均,官至蜀国长水校尉。

  • “矢志不渝”诸葛诞

诸葛诞,一开始在魏国也没有得到重用,直到后来,为了推翻司马懿,渐渐的得到重用,并且一步步崛起。后来司马昭篡位时,诸葛涎起兵造反,可惜兵败被杀。最后时刻,诸葛涎麾下数百人被俘,依次斩杀,但是都没有投降,堪比古时的“田横五百壮士”。

诸葛诞,官至魏国征东大将军,封为高平侯。

这还仅仅只是,诸葛家四兄弟的作为,在魏蜀吴三国的成就。

诸葛亮家族的下一代,更是开枝散叶,获得了极为出色出众的作为。

  • 所以说,诸葛亮家族以诸葛亮为最为杰出,可以称得上是极为的可怕。甚至说,如果诸葛亮家族,能够在一个国家,共同出力的话,像司马家族一样,建立一个新的朝代也不是难事。

我是春秋百晓生,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历史公元


诸葛家族大放异彩主要是在三国时期,诸葛亮,诸葛瑾和诸葛诞号称龙虎狗,不过,诸葛瑾和诸葛亮是亲兄弟,诸葛诞则只是诸葛亮的族兄弟。

(1)诸葛亮这一族。

诸葛亮父亲诸葛珪,叔叔诸葛玄,由于诸葛珪早死,诸葛亮兄弟是由诸葛玄抚养长大成人的。

诸葛亮在蜀汉做官,官至丞相;诸葛瑾在孙吴做官,官至大将军,其子诸葛恪也在孙吴做官,官至丞相。

诸葛亮只有一个儿子,在同曹魏的交战中,诸葛亮的儿子孙子都战死,可以说诸葛亮子孙三代都精忠报国,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另有一孙,因诸葛亮忠义之名,被举荐为官。

诸葛瑾父子在孙吴都是权势赫赫的知名人士,可惜的是诸葛恪专权自用,后来东吴诸葛家族被灭三族。

诸葛亮还有一个弟弟诸葛均,也在蜀汉做官。

诸葛亮两个姐妹,一个嫁给了庞山民,乃是凤雏庞统从兄弟,另一个嫁给了蒯祺。

(2)诸葛诞这一族。

诸葛诞在曹魏为官,官至征东大将军,后被司马家族诛杀。

诸葛诞的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伷,司马伷生司马觐,司马觐生司马睿,是为东晋开国皇帝。


师明礼闲聊中国历史


要知道,东汉末年草鸡窝是很少飞出金凤凰的,大多都是寒门难出贵子,那些在风起云涌的军阀角逐中混得浪花翻腾的人才如诸葛亮、庞统等,背后都是有着世家望族的门第撑腰的。一直到曹操有一天喝多了几口杜康酒,对着天下仕子登高一呼“我得嘉宾,鼓瑟吹笙”,这才有了如郭嘉、许褚、典韦这样的草根人杰出现在了风起云涌的东汉末年的舞台上。

事实上,不要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很多时候是酒香也怕巷子,东汉末年的人才普遍一个观念“出名要乘早”,所以诸葛亮的师傅司马徽评价其说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便是暗喻诸葛亮出名太早了。

大家也甭听诸葛亮忽悠什么“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那都是老一套的虚伪自谦假把式。当时荆州一带,卧龙之名炒的如日中天,如雷贯耳,你要说这里面没有诸葛亮在推波助澜,鬼都不信。

实际上,诸葛亮及其背后的门阀集团,是一个了不起的营销高手。

那么诸葛亮家族到底有多厉害呢?

陈寿就说了,诸葛亮三兄弟是出了名的战略高手,对于战略布局也是严格按照诸葛亮三分天下,三面撒网的路子来走。魏蜀吴,大哥诸葛瑾去了江东孙权家,老二诸葛亮跟了刘皇叔,老三诸葛诞去了曹操家。如此一来,无论谁得了天下,后代都有一息尚存,留得革命火种。可惜千算万算算不到是司马懿跳出来,捞了个大满贯。魏蜀吴都有人,这是诸葛亮三兄弟的战略布局。

当然,诸葛亮还有两个姐姐,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姐姐怎么样。诸葛亮大姐嫁给了荆州门阀蒯家,二姐嫁给了另一门阀庞家(庞统家),这两个家族的能量可以说不容小觑,两大门阀跺跺脚,荆州也要抖三抖。再看诸葛亮老婆黄月英那的关系,单纯的丑女,诸葛亮八尺帅哥恐怕看不上。诸葛亮岳父为黄承彦,为荆州六大豪门之一黄家的代表。黄承彦的老婆是蔡家出身,他弟弟便是刘表水军大将蔡瑁。蔡氏妹妹既黄承彦小姨子又嫁给了刘表做小妾,生下了刘琮。

(黄承彦)

荆州六大豪门,四家和他诸葛亮有关系。两个姐姐那能为自己弟弟争取利益的事儿自然不会放过,黄承彦喜欢自己女婿喜欢的要命,自然也是不遗余力给诸葛亮造势,再加上荆州一带隐士高人如水镜先生等的忽悠,诸葛亮想不出名都难,这便是包装。


不书公子


晋书中记载了一则小故事

王导和诸葛恢调侃家族排名先后,王导故意问道,人们提及我们两家都说王葛,为什么不说葛王呢?诸葛恢回答,这就跟驴马一样,人家提驴马也不会说成马驴呀,你说驴会比马厉害?

东晋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两人对话虽然是玩笑,但这诸葛恢能和王家主事人开这样的玩笑,足够说明诸葛家在东晋地位了,也是顶级高门大户

事实上也是如此,342年,东晋成帝司马衍临死前,除了司马家自己人,还有三个辅政大臣,一个叫庾冰,一个叫何充,这第三个就是中书令诸葛恢了,他们一并接受遗诏,辅佐司马岳

当然,独人不成族,诸葛恢还有个兄弟叫诸葛道回,官至太常,九卿之首

高门大户,避免不了联姻,我们来看一看东晋时,诸葛家的联姻对象

史书记载,诸葛恢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庾亮儿子,庾亮儿子死后,改嫁了江家;二女儿嫁给了羊忱家;三女儿嘛,谢家儿子看上了,想娶,诸葛恢不愿意……

对于三个女儿婚姻,诸葛恢是这么说的:羊、邓是世婚,江家我顾伊,庾家伊顾我,不能复与谢裒。不过等诸葛恢死后,诸葛三女儿还是嫁给了谢家,当时王羲之还专门来看新娘子,称她,犹有恢之遗法

总得来说,东晋四大高门,王家、谢家、桓家、庾家,诸葛家比不上,但也就稍次一级吧

江山代有人才出,诸葛家族出身琅琊阳都,东晋诸葛恢这一代为诸葛诞孙子辈,如果不是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三支兄弟均遭到毁灭性打击,或许后世诗人就不吟旧时王谢堂前燕了,而是唱旧时诸葛堂前燕……


灵石蕴珠宝


诸葛亮“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巧合的是他们诸葛家在三国时期,也是三边下注,“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在魏蜀吴三国都有不错的发展。

在蜀国,诸葛亮贵为蜀汉丞相领益州牧,权倾朝野,连曹操和司马懿对其都颇为忌惮。其死后也倍极哀荣,其子诸葛瞻为当朝驸马,统兵在外,圣眷不衰。但成都陷落后,诸葛亮子孙三代选择自裁,最后侥幸留下到魏国的血脉也得以长期传衍,但无杰出人物出现。

在吴国,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很早就被鲁肃招揽到江东,因为确有才华,而且不属于顾陆朱张等世家大族,所以得到孙权的信任,还曾应周瑜命招揽过诸葛亮,后官至大将军,甚至还成为孙权的托孤大臣。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是个坑爹玩意儿,大概跟严世藩差不多,虽有才华但是飞扬跋扈,统兵攻魏结果兵败,被政敌抓住把柄,三族被夷。

剩下魏国的诸葛诞,大概是诸葛亮的族弟,只是都是诸葛家的,跟诸葛亮没有多大的关系,他官至征东大将军,跟夏侯玄关系很好,忠于曹魏,后备司马氏灭了,其后有女,后来据说成为晋帝之母,但跟诸葛亮已经没啥关系了。


青年史学家


这里面的琅琊诸葛三兄弟,分别是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号称龙虎狗,诸葛亮和诸葛瑾称之为龙和虎,这个好理解,那诸葛诞为什么称之为狗呢?其实,这个并不是贬义,而反而是褒义,因为是功狗的意思。

汉初刘邦封众列侯的时候,就将萧何称之为猎人,而将其他列侯称之为功狗。还有,北洋三杰也被称为龙虎狗,其中王士珍是龙,段祺瑞是虎,冯国璋被称为狗,不过这里面的意思和上面的还有点区别。

王士珍是因为有智谋,而段祺瑞是处事果断,而冯国璋是因为忠于袁世凯,不过琅琊三兄弟,和北洋三杰的龙虎狗,也都有并称的说法,并不含有贬义。

另外,值得说明的,其实诸葛亮除了亲哥诸葛瑾之外,还有一个弟弟叫诸葛亮均,后来跟诸葛亮一直跟随刘备,做到了长水校尉,在三国演义里面,刘备三顾茅庐中,第二次去找诸葛亮,见到的就是诸葛均。

只是因为诸葛均不像诸葛亮和诸葛瑾那么出名,也远不如在曹魏的诸葛诞,所以诸葛三兄弟并不包括他,而是包括诸葛诞。

诸葛亮的先祖叫诸葛丰,是琅琊阳都(山东临沂)人,是西汉的汉元帝时期的司隶校尉,诸葛亮的父亲叫诸葛珪,是泰山郡丞,叔叔叫诸葛玄,是豫章太守。诸葛氏在琅琊郡是望族。

另外,三国里面还出现了一个诸葛绪,也是琅琊阳都人,魏灭蜀之战里共有三路大军,钟会是主力,率十几万,而邓艾与诸葛绪另率三万大军,可见诸葛绪也是一个厉害的角色。

根据一些诸葛氏的族谱的记载,有说诸葛绪是诸葛珪的二弟,诸葛亮的二叔,也有说是诸葛诞的父亲。

诸葛诞是琅琊阳都人,那是没有疑问的,但与诸葛亮的关系,也有两个说法,一种是说是诸葛亮的族弟,还有一种说法是说诸葛亮的堂弟。

诸葛亮我们都很熟悉,蜀汉的丞相,是刘备的托孤大臣,刘禅称之为相父,而诸葛瑾官至大将军,豫州牧,诸葛瑾有一个儿子叫诸葛恪,是孙权的托孤大臣,诸葛诞是高平侯,邑三千五百户,征东大将军。

另外,诸葛诞有一个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的第三子司马伷,司马伷的孙子就是建立东晋的晋元帝司马睿。


历史简单说


诸葛是一个复姓。文献载,诸葛氏的先祖本姓葛。在上古时期的夏朝,诸侯中有个叫葛伯的,其子孙以封国“葛”为氏。殷商时诸侯亦有葛伯,后被成汤(汤武王)攻灭,失去了封国。据说商朝时的葛国位于今天的河南睢县。春秋时,又有诸侯国曰葛国,其王以及子孙后代亦以国为姓,称葛氏。秦末动乱,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掀起了反秦风暴,其麾下有一位名叫葛婴的大将,骁勇善战,屡建奇功,后来无罪被陈胜冤杀。陈胜败亡后,楚汉争霸,项羽于垓下惨败后自刎于乌江,刘邦建汉称帝 。是为汉高祖。葛婴的孙子在西汉时被封为诸县侯。葛氏子孙世居诸县(今山东诸城)。后来,诸县的葛氏迁居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因当地早已有葛氏定居,为了与之区别,诸城葛氏遂以诸葛为姓。

诸葛亮的远祖诸葛丰在西汉宣帝时担任文学掾(文官名,又称郡文学),属于文教类官职,掌管并教授儒家经典。汉元帝时为司隶校尉,为官清正刚直,执法严厉,不避权贵,“刺举无所避”,意思是敢于揭发达官贵人的不法行为,得罪了很多有权有势者,并为一些权臣所忌惮。诸葛丰一再上奏汉廷,请求惩治贪赃枉法的元帝宠臣许章,触怒了汉元帝,被罢官革职,贬为庶人,后贫病而死。

诸葛亮之父诸葛珪于东汉末年任太(泰)山郡丞。郡丞是郡守(太守,地方最高长官)的副手,有一定的政治地位。诸葛珪的弟弟(诸葛亮叔父) 诸葛玄在社会上也有一定名望,和彼时的世家子弟袁术以及汉室宗亲、荆州牧刘表的关系都比较亲密。

诸葛亮有兄弟三人,大哥诸葛瑾,小弟诸葛均。另外还有两姐,史籍中没有留下名字。其母章氏早亡,后其父续娶了一位继母。大约在诸葛亮8岁时,父亲诸葛珪害病去世。从此,诸葛亮一家便由叔父诸葛玄接济度日。

老大诸葛瑾比诸葛亮大7岁,早年曾“游学京师”,在帝都洛阳的太学中深造,精于《尚书》、《左氏春秋》、《毛诗》,颇有成就。后来父母相继离世,为了服丧和照顾弟妹,他回到了家乡琅琊阳都(山东沂南)。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黑暗,外戚和宦官斗争激烈 ,两股势力轮流坐庄。灵帝中平元年(184年),爆发了撼天摇地的黄巾农民大起义,从此战乱不断。这一年,诸葛亮大约4岁。

那时的琅琊属于徐州治下,原先属于比较安宁的地方,西凉军阀董卓在洛阳独揽大权,倒行逆施,使百姓被迫往东流亡,很多都逃到了徐州一带。曹操之父曹嵩也逃到徐州躲避兵灾。但好景不长,到汉献帝初平四年(193年)时,相对平静的徐州地区也变成军阀鏖战的沙场了。

这年,曹操派人到琅琊去迎接其父曹嵩去他控制的兖州,途中遭到占据徐州的陶谦部将劫杀,曹嵩和曹操之弟曹德都被杀害。曹操得知消息后,既悲且怒,亲率大军到徐州来找陶谦报仇。曹操攻伐陶谦时,无辜百姓死难者达几十万,河中尸首如麻,都流不动了。河水尽赤,好多地方“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徐州已不再安全 。为了侄儿后辈的前途,诸葛玄决定离开阳都,到南方去寻求发展。

他接受独霸淮南的袁术之邀请 ,出任豫章郡(今江西南昌)太守。初平四年,诸葛亮离开家乡琅琊郡阳都县,随叔父诸葛玄一同前往遥远而陌生的豫章去了。

诸葛亮南行后,其兄诸葛瑾不愿同往,也不想再回洛阳继续完成学业,于是和继母留在家乡阳都,史载他“事继母恭谨,甚得人子之道”。不久(大约在汉献帝建安四年前后) ,因徐州当地战乱频仍,27岁的诸葛瑾也被迫“弃坟墓,携老弱”,带着继母,离开家乡,辗转南下,避难于江东。一家人从此各奔东西,天各一方。

后来,诸葛玄因故去职,只好将诸葛亮一家人带到荆州,去依附旧友荆州刺史刘表去了。不久,仕宦不得意的诸葛玄忧愤成疾,一病不起,撒手人寰了。

诸葛玄死后,经刘表资助,诸葛亮姐弟三人(大姐已出嫁 )在襄阳城西20多里外一个叫隆中的地方定居下来。隆中在汉代属南阳郡邓县属地,是一个幽静之处,沔水绕隆山之北蜿蜒流过。

诸葛亮胸怀大志,是一个有远大抱负之人,他并不满足于安逸恬静的隐居生活,而是时刻关注着天下大事,期望将来能大有一番作为。

在此期间,诸葛亮不仅勤奋学习,还结交了一大批良师益友 。隐居隆中时,诸葛亮相继结识了庞德公、司马徽(水镜)、石广元、黄承彦、徐庶(元直)、孟公威、庞统(士元)、马良、马谡、庞林、席祯等荆襄名士,后来这其中的一些人成为蜀汉政权的骨干,为刘备占荆州以及之后蜀汉的政治发展,发挥了不容小觑的重要作用。

在这段时间内,大哥诸葛瑾为了躲避北方战乱,已经南下江东,被吴主孙权拜为长史。

诸葛亮在27岁时,经求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走出大山,建功立业。

诸葛家族人才辈出,其中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堂兄弟)被史家称为“龙、虎、狗”。《太平御览·人事部》记载:“诸葛瑾弟亮及从弟(堂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雅”。

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三兄弟同出一氏,都是才华横溢之人。三人虽是同出一门的兄弟,却分投三国:诸葛亮为刘备所重用,后为蜀汉丞相,是龙;诸葛瑾被孙权宠信,报效东吴,为东吴大将军,是虎;从弟诸葛诞投奔曹魏,被曹丕拜为大将军,是狗。这 “狗” 并非贬义,也不是讽刺,而指“功狗”,意思是屡立战功的大将。

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一直在东吴担任要职,官至大将军、左都护、豫州牧。他的一个女儿嫁给东吴权臣张昭之子张承,另一女嫁给孙权子孙和。他有个儿子叫诸葛恪。诸葛恪是诸葛家族年轻一辈中比较有才干的一位。孙权死后,诸葛恪位高权重,在东吴的地位可以和其叔父、西蜀丞相诸葛亮相比。

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很可能是亮叔诸葛玄之子)分侍吴、蜀、魏三国,或许是当初考虑到身处乱世,不能将所有的鸡蛋放置在一个篮子里的缘故吧?诸葛家族三兄弟虽然各为其主,但也互通声气,加上均是才华出众之士,后来都成为各自国家的柱石之臣。诸葛家族能人辈出,应该算得上三国时期最显赫、最厉害的家族之一了吧。

史载,诸葛亮在荆州娶黄承彦之女黄月英为妻后,起初一直没有儿子,诸葛瑾将儿子诸葛乔过继给他为子。建兴五年,诸葛亮47岁时得一子,取名诸葛瞻。

史载,诸葛瑾的长子诸葛恪,自幼聪慧过人,才思敏捷。孙权很器重他,临死前将幼子托付给了老臣诸葛恪,封其为大将军、太子太傅。

诸葛恪在宗室孙峻的帮助下,铲除了以孙弘为首的反对势力,开始独揽军政大权,权倾朝野,烜赫一时。诸葛恪总揽大权后,开始大规模出兵伐魏。因为淮南之役失利,引发了一场政治危机,曾经鼎力支持诸葛恪的孙峻,为推卸责任,发动了一场宫廷政变,诛杀了诸葛恪,并灭其三族。

诸葛亮族弟诸葛诞被曹丕封为征东大将军,因与被司马氏诛杀的夏侯玄、邓飏关系亲密,又见起兵反叛的母丘俭、王凌被司马师镇压而惶恐不安,于257年起兵反对司马氏集团,在次年即被剿灭,大将军胡奋斩诸葛诞,并诛灭其三族。

至此,诸葛氏一脉在东吴和曹魏已经基本被灭绝。诸葛亮长子诸葛乔(诸葛瑾子)早死,其子诸葛攀在蜀国做官。后来,诸葛恪在东吴以“谋反”罪被杀,其子弟被株连均遭杀害。诸葛诞在曹魏也被夷三族。由于诸葛亮老来得子,诸葛氏有了传人,这才没有断绝,诸葛攀依旧认祖归宗,做了诸葛谨的传人。

诸葛亮的亲生子诸葛瞻后来也做了蜀汉高官,为官清正,虽能力不如乃父,但非常忠于蜀汉。钟会邓艾率大军灭蜀时,他率军在绵竹抵御,拒绝邓艾诱降,最后战死沙场,其子诸葛尚策马冲阵,也一起战死。此后,诸葛氏家族基本凋零殆尽,一蹶不振了。但诸葛氏一族算得上三代英杰,满门忠烈。不愧是三国时期名气最大、最有权势、人才辈出的最厉害家族之一。



【插图源于网络】

【写作不易 搬运必究】


铁马冰河wu


已经有很多人都扒了诸葛家的家谱,就不再扒了。下面来说说那个时期关于家族的一些事情,由此再来看看诸葛家族。

郡望

我国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一股士族的风气,士族也是一步步走向了历史的鼎峰,在先秦时期有士人,然后到了西汉就变成了儒生,东汉有了标新立异的名士,魏晋南北朝有些士人世代掌了权就成了士族。

所以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不仅通婚都按照士族等级来进行婚配,为了表达自己尊贵的身份,还会标榜郡望,有些不敢标榜自己郡望的“士族”子弟,要么是假的,要么就不是真正的大望族。这个唐人柳芳有篇《氏族论》,里面貌似没有标榜诸葛家族,所以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诸葛家族已经不是大望族了。



诸葛家族的“辉煌”时期

若说诸葛家族在什么时期最为“辉煌”,那么当属东汉末年到魏晋的前期,特别是三国时期,三方势力中都有诸葛氏的人在努力拼搏。虽然是同一个家族的人,但是为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分割在了不同的阵营里面,各为其主。



其实并没有哪个家族可以长久不衰,诸葛家族在三国时期很耀眼,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不是什么很厉害的望族了。诸葛亮也是知道没有什么可以长久不衰,但是若是有良好的家风,那么才是家族可以一直延续下去的关键法宝。

古人后来为什么很重视家风,因为好的家风才是这个家族可以一直存在的关键,家族一直存在才能诞生带领家族走向鼎盛的人,这就是诸葛亮为什么写《诫子书》授之以渔,而不是直接提拔自己的儿子来接自己的位置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