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咬牙买房的房奴们,现在过得怎么样?

九街电影


十年前的房奴们应该过得都挺好的,我来讲讲我的“房奴十年”

那是2009年的秋天

决定买房是在2009年的9月,不知道阴历是几月,所以不知道算不算秋天啊。 工作了几年,省吃俭用手里存了点钱。想做点事情,但是却没有方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恰好有亲戚找我借钱,也不是什么紧急的事,不借感觉面子上过不去。借吧,却又怕帮了忙最后还得罪人。相信大家没少见那种,借钱的时候信誓旦旦地说,什么时候肯定还。真到了时候,却告诉你现在手头紧,没办法。你要是再催一催,他就觉得你不近人情,说借你那么点钱还能跑了不成?就差说是看得起你才找你借钱了。 正好不是刚过08年经济危机嘛,房价有所下跌。其实什么也不懂,心里就想着,这辈子估计也难遇到这么严重的经济危机你,买房肯定亏不了。于是就近看了几个楼盘,什么也不懂,不知道要怎么看,再加上售楼小姐说的那叫一个天花乱坠,于是就买了。 三环内,单价4900元每平米,建筑面积89平米。首付2成,凑整付了十万,贷款33.61万,房贷打7折,月供1635.36元。也不知道当时怎么想的,后来发现大家都是首付把零头付清,贷的整数😂😂😂。

现在是2019年1月

然后就到了2019,中间的故事就是房价蹭蹭往上涨,现在二手房2万2左右,出租租金在3000~3500一个月。也就是说现在出售大概200万左右,反正全家这不到10年肯定是挣不到这么差价的。出租的话,相当于不用还贷款还额外收入1500到200。而且1600左右的贷款,到了今天,对于谁应该都是毛毛雨吧。

所以10年前买房的人不管买在哪都是买对了的,只怕是后悔没有炸锅买铁多买几套吧,那样的话就不是房奴了,是房爷了。不仅不会被房子奴役,还能财务自由吧

2019貌似房价到了拐点,刚需的话应该抓紧看房子了,如果房价真的下跌,应该是出手的好时节。想房价大跌还是不现实的,毕竟国家出台各种限购政策的目的是稳定房价,而不是房价下跌;其次刚需还存在,那么有房的人价格低了肯定也不愿意卖,等一旦放开限购,大不大涨还真不好说(个人看法,无鼓励买房之意,不认同请略过)。 最后祝各位看官2019一切顺利发大财啊!!!


轻絮随风


在北京,我认识的,十年前以及十几年前咬牙买房的,有的赚了,有的正在咬牙供后来换的更大更好的房子,有的则搬到了近郊的别墅。

与广大地方房地产市场可能还需要“去库存”不同,一线城市的房价这些年来就没有降过,房子虽然是一次购买长期使用的商品,但房子也有折旧,特别是北京这十年变化非常快,房子的涨幅也很大,所以,除了离开北京的,即使是那些在十年前因为种种因缘买了房子的,增值和收益也都会抵消在北京换房的过程中了。

且听我细细道来,这段血泪斑斑、啼笑皆非的历史里,几个小故事。

故事一

早在2005年,我还在北京上硕士,同学里就有一个福建同学,一个浙江同学在海淀区买了房子。

诸位,那时候北京的房子还不怎么限购,只要有北京户口就能买,学校的集体户口也可以买。所以,我的同学就有买的。

我当时还特别纳闷,问过上面两位女同学:你们将来毕业,能留在北京吗?万一留不下,房子怎么办?

两位同学的回答出奇的一致:本来也没想留北京啊,生活质量这么差,到时候毕业回老家之前,把房子卖了,这是投资啊。

后来,我们毕业了,但我的同学并没有把房子卖掉,他们一直等到2012年左右,才陆续卖掉,都是几倍的投资收益。

故事二

2006年,我又去了北京的一家大报实习,在经济新闻中心,跑房地产新闻。我每天不是去房地产公司打听消息,就是去楼盘采访购房者,有时还会去政府机关调查官方口径。

熟悉那段时间历史的人一定记得,在奥运会前后,中国关于房地产出了很多政策,什么“房八条”、“房十条”、“房二十条”之类,出台的政策越多,房价涨得越快。

但是,在2006年,这一点谁也看不准。

我所在的报纸不仅是官方机关报,而且有很多老记者,那段时间,老记者们最爱说的就是:别看现在(2006年),南三环的房价已经每平方米过万了,但这都是奥运会带来的涨价预期。只要奥运会结束,房价一定会跌。

诸位,这些都是在楼市里摸爬滚打十几年,并且掌握了一些所谓内幕信息的媒体老人,尚且有这种观点,就不必说普通老百姓了。谁也没法预测未来呀。

故事三

等我想要买房子的时候,已经2010年了。

我刚刚博士毕业,在博士期间专心读书,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等到毕业后一看,哇,房子在2008-2009年大涨了一轮。五环外的房子都要2万了。

我想起了2006年,南三环外的新房才1万。

我打算买房,然后我身边的朋友说什么的都有:

有的说,房子涨得太离谱了,以后不大可能会涨了,可能要跌, 要不你再等等?

有的说,赶紧买,再不买,连末班车都搭不上了;

有的说,房子是什么?人类为什么要被房子压死!

……

我无所适从,只好“听从内心”,我的内心告诉我,不是为了买房,而是人生到了该买的时候,就买嘛。

我就在东五环外买了。

当房奴的滋味不好受,好不容易熬了好几年,房子涨了七成的价格。

而我恰恰因为要换房,于是就卖了,结果,这些涨幅全部都搭进新房去了。

还是房奴。

所以啊,我觉得,谁也没有前后眼,早买的也未必就轻松。


danyboy


十年前,也就是2008年,我记得那个时候房价不算太高,即使在北京,上海这种城市,在1万之内也有很多选择,而在我所居住的这个二三线省会城市,十年前的房价大概在每平米三四千左右。按说十年前买房的人,现在应该过得很好,但事实上则未必。

我认识一个在15年前就买了房的人,他一开始买房的时候,也是咬着牙下了决心的。但很快他就发现做了一件很聪明的事,买房的获利比他做生意都多,于是之后的若干年,他手里有点钱,就觉得应该去买房,如果在其他事情上花了钱,他心里都会很不安,觉得自己错过了一个亿,即使现在有了几套房,心里还是有恐慌感。

听上去好像贪得无厌,但想想人活世间,谁不逐利,他做生意更是为了逐利,若千辛万苦地跟人谈生意,风里来雨里去,还不如买房赚得多,他自然会把更多的精力与资金投在买房上。

不断上涨的房价,把每一个阶层都裹挟在其中,刚需固然忧心忡忡,获利者也并不能够放松地享受生活,这个社会的很多创造力与活力,都扼杀在这种恐慌中了,它造成的隐形伤害,也许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大。


闫红说


别十年前了,就拿我自己的亲身体验吧!

2012年吧,结婚多年打算要个孩子,再加上老婆整天在后面念叨,和你结婚,天天搬家,连个窝都没有!

但是在上海这地方,老租房也不是个事。但是房价不便宜啊!身上的钱也不多,看着周围的同事朋友都买了买房,而我们还整天祈祷房东,别在涨房租了。

于是掏净积蓄,还外借了一部分,凑了40万首付买了一个小两房,1.5万一平,贷款80万,总价不到120万!还好,和银行信贷部分有认识的,当时也比较宽松,基准利率85折。贷款30年,利息81万!利益比本金还高1万!每月还款4500!

但是感觉的确压力大,老婆要准备怀孕要孩子,离职了,我呢工资刚上万,还是税前的,在上海这收入,的确过的苦哈哈的!下馆子基本不考虑,来个亲戚朋友,我们才出去加个餐!

但是去年最高峰,一看,这房子近400万了,而且薪水也今非昔比,现在这还款基本上无压力,公积金都盖住大半了。

周边房子租金要5000的时候,我一个月额外支出一千多,加上公积金就够了!毫无压力!而且自己有了一个窝!

很多人问,为何不提前还款啊!

谁那么傻,贷款利息这么低,更别提还有一部分公积金贷款!

但是话说回来!看着房价高了很多,的确后悔后来没有多买几套房!要不现在日子更加滋润!

可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就是:

高房价绑架了实体经济,所以调控政策下来以后,房价不动了。

以我的房子为例,从1.5万涨到5万多,近4倍,用了5年!但是现在再从5万多涨一倍到10万?我觉得几乎不可能,即使在上海!所以调控政策限制了投机性买房,也就避免了房价的再次“暴涨”!

话糙理不糙!跟着党走“房住不炒”!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到自己结婚需要房!不要随意的投资买房!

现在动则几百万的贷款,我真心不敢想!

但是如果你新婚,希望在自己所在的城市定居,买房应该是必须的!因为房子也不会跌下去!

最后分享两个身边的虐心的故事!

朋友一。上海本地人,其他人赚到钱就买车,到处Happy的时候,他只有一个喜好,买房!买房,买房!还贷还贷继续坚持还贷!三年前,所有的贷款全部还清。同时锻炼了自己的赚钱和攒钱能力!他的谚语我一直铭记“攒够十万就还贷款,还清贷款继续买房”!现在,上海5套房,现金200多万!生活乐悠悠!当时有钱买车的人,现在苦哈哈!

朋友二,外地人在上海!在我买了房以后,买了第一套房(贷款)!因为老婆做生意,第二年苏州买了一套房(全款),第三年,昆山买了一套房(全款),第五年南方又买了一套(全款)。只为买房而买房。即使现在生意不好做,但现在吃租金,日子过的无比艰难潇洒!

朋友三,14年上海贷款买房,15年信用卡套现付首付花桥买了二套。现在花桥的房子翻倍,房租还可以冲贷款,手握两套房!虽然是房奴,但有底气!

坦白的说,我其实很后悔,买了第一套房子以后,思想禁锢了,没有在想二套三套!可惜!

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


豪斯的上海滩


我的经历很适合来回答这个问题,且听我细细道来。

我是江西农村人,在北京读的大学,那时候,我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期望,希望能毕业后能留下来工作,做个“首都人”。2009年,我大学毕业,和很多人一样,在北京找了份普通的工作,在一家生物制药公司当技术员,月薪3500,三险没有公积金。

那时候,爸妈都非常想让我生活得好点,就想帮我买房。当时北京市里的房子已经都差不多5万,家里存款也就20万左右,买市里的房子想都不敢想。



后来,在望京那个地方找到了便宜点的房子,1万块一平,我看中了90平的小户型,总价90万多一点。爸妈找到了我在天津做生意的舅舅,又借了20万,凑了首付40万,申请商业贷款50万,30年还清,每个月还2600+。

有了房贷的日子过的很紧。我每月只有不到一千块用,我不得不退掉已经租了半年一个月月租1200(和同事合租)离单位近的房子,搬到了大兴区一个离单位60公里的月租500的农民公寓。

记得那段还没交房的时间,我几乎是像狗一样的生活。每天五点半起床,挤456路公交,早上就吃啃2块钱2个的馒头,连吃顿煎饼都是奢侈。颠簸两个小时到了公司,工作也不敢懈怠,生怕出错被老板辞退。公司管一顿中饭,时常要加班,几乎每天都是晚上六点左右下班,继续挤公交回去,到家差不多9点。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年,2010年6月,望京周边的房价还在上涨,而我终于等到了交房。这一年,我是根本没有存下钱了,爸妈贴补了5万,又厚着脸皮向舅舅为我借了10万块装修款。三个月后,装修完毕,我顺利入住。

转眼间到了2013年,望京的房价已经涨到了差不多5万一平,我的那个小区也已经到了4万5的样子。我换了一家公司,月薪涨到了4500,然并卵,还是在北京过着苦逼的空巢生活,除了有一栋房子,没有女朋友、没有归属感,一想到每个月的房贷就头疼,更看不到一点希望。

直到有一天,我不想再这样下去了,就想回老家了。和爸妈商量后,他们也很支持。很快地,大概是九月份的样子,我在南昌一家事业单位找了活干,工资三千块,有点公积金,每天朝九晚五,几乎不需要加班。南昌当时的房价是核心区要17000左右,我又挑了个比较偏远的九龙湖,150的户型,7000一平,总共需要约105万。



我不得不考虑卖掉北京望京的房子,90平的房子,我挂在网上是410万。房子上网后的两小时内,我的手机都被打爆了,也不知道大家都哪来那么多钱。三天后,房子就卖出去了,成交价415万,扣除杂七杂八的费,再提前还完房贷和舅舅借我的钱,我实际还赚了330万左右。

手上突然多了这么多钱,我干脆就又在我的小区附近买了一套110平的房子,方便以后接爸妈过来住。我又买了一辆20万的本田SUV(上牌花了六百大洋,不用摇号),再加上两个车位16万,装修两套房子花了近40万,我还有80万左右的存款。

到现在2018年,我已经成家立业,也有了妻子、孩子,生活也算稳定了。就这几年,南昌的房价也暴涨了,核心区25000均价,以前不被看好的九龙湖也热闹了起来,达到了16000一平。以我的收入,如果让我现在买房,靠自己上班的工资真要不吃不喝几十年。并且现在买房子,很多人都是凌晨起床去排队,等待抽签,就这样有钱都可能买不到。



所以,我这个人本事并不大,但我还是幸运的。虽然当了几年房奴,总算没有被房子拖垮。我现在也不会因为没能留在北京而后悔,唯一有点遗憾的是,当时为什么不能多借点钱在望京买个更大的户型,或者干脆再买一套?朋友们,你们觉得呢?

我是桅子花香,以上是我的真实案例,有适当修饰,原创问答不易,希望大家支持!


司马公昭


每次说起买房,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有人后悔有人哀。

房子,在过去的十几年间,把国人分成了多个阶层。在我的同事们——一所上海211大学的教师们中,有人四五套,有人一套自住,有人还在租房。

以我自身来说吧,我曾经就是一个房奴。

2000年我博士毕业工作时,已经取消了分房制,老教师们曾经分了房,我只能租住的学校的博士公寓,全新的,一室一厅,60多平,当时我们非常满意,从复旦南区的宿舍搬进一个全新的小套间,很是知足,每个月的租金不高,但是只能住3年,3年后租金接近市场,逼着买房。

2004年, 学校建了一些房子,要卖给老师们,完全是市场化的操作,有产权,但是因为与学校一墙之隔,很便利,尽管和当时市场价差不了多少,每平方便宜几百元,但是很多没房的老师还是争着想买。

学校为了保证公正,采用了最原始的方法——抓阄。六月的大礼堂,人声鼎沸,大学教授们欢聚一堂抓阄买房,这在校史上也算是浓重的一笔。叫名,上台,抓阄,开彩--

我当时在伦敦访学,我先生代我上台“摸奖”的,中了。

我在苏格兰旅游时,先生兴奋地给打来电话,我们中彩了,近2000个老师抓,只有192套房子。

我说,我们没有钱,根本没想过要买房。他又讲强调了一些中彩的重要性,毕竟我不在现场,感觉不到那种气氛。

为什么不买呢?我当时刚工作,工资很低,我先生又在读博士,几无收入,加上眼前有博士公寓租住,看着一同搬进公寓的人纷纷买房离开了,我没有一丝心动。

先生反复强调了他的“金手指”的重要性后,我说那好吧,就考虑最小的吧。没想的是,后来家人、朋友借给我们一些钱,付了首付,在他们的鼓励支持下,我们买了最大的房型——150平方的房子。

买房的同时,我们当上了传说中的房奴。

抓阄的事,成了校史上一桩前所未有的新鲜事,广为传播,同事们到一起,也一次次回味着、后悔着、遗憾着、羡慕着。

有的同事,运气不好,利用好几个年长的老师授权,抓了好几次也没有中彩。

有个同事,刚来报到一天,就回家办户口去了。同事帮抓,就中了。

当时很傻,怕利息高,就只贷了15年,又用的递减的方式还款,先生在读书,我工资低,搞得自己压力很大。

全部下来,以总价70万买了150平方的房子。同事羡慕我们一步到位,读 书人要有书房的。

有的同事买了房,很快就5万、10万转卖了。我们楼下一些房,在过去的几年间,有人卖了100 万,有人卖了150万,再过几年,总价变成了300万、500万,700万,直到现在近1000万。我就是眼看着自己的邻居是升幂的方式 卖了房,赚了钱。

而对我们,只有一套,就是自住,意义也不大。但是对于因为抓阄没买房的 同事,我们还是幸运的。

2008年时,先生工作几年,家里经济好转,也稍有些存款。我看着周边有100平方的房子,100万就能买到,我看了看,但是想到先生在国外,要专门回来办理,就放弃了。现在,那套房子价值700万,说不后悔是不可能的。

我的好朋友和我一同看房,在没有钱的情况下,东挪西凑,或者用房抵押贷款买房,买了一套房,后为又如法炮制,现在有五套房,每套房价值七八百到1000万。

同是工薪阶层,朋友在电视台工作,但是她儿子想去美国上初中。她说,到时她就辞职,卖一套房给儿子当学费,卖另一套房在美国买一套。还有三套,一套儿子回上海了用,一套夫妻自住,另一套养老-----每个假期,一家三口就国外旅游、短住。

每次见面,我们就会讲及买房史,我当悔当时有钱没入,几十万元还是几十万元,甚至还变少了,借亲戚朋友几年,有的借了不还了,而朋友在没钱的情况下,靠借靠贷款一下了变出上海的五套房,价值至少3000万。

我和朋友都曾是房奴,但是不一样的房奴。我是一次性房奴,她当了五次。结果不一,她现在财务自由了。

现在想想,如果当时再第二次当了房 奴,现在倒好了。

2004年,帮我们搬家后,我弟在我家附近也买了套,当时他们在南京工作,中兴通讯,后来调到上海。他在中兴的同事,经常在海外出差,年薪很高,几年后,攒了几百万,回到上海,仍然买不起房,高薪攒钱的速度跟不上房价飞涨。

如果再来一次,我还愿意再次当房奴,可是没有机会了,上海的房子太贵了,加上限购,根本买不起,于是再也没有机会当房奴了。

比起朋友,我是不幸的,只有一套自住房。但是比及没买后来一直买不起的同事,我又是幸运的。

国外的朋友则说,你们该知足了,在上海有套房,赶上了国内的那波发展,我们是回不了上海了,买不起房,还是老老实实呆美国吧。


方立在加州


我表哥是当地一个房地产开发商的副总,08年带着我爸去看房,看完直接帮我爸把定金交了。把我把惊出一身汗,都还没和家人商量就签了几十万的购房合同。当时房价8000左右,精装修。结果买完没两年就爆涨。现在已经25000以上,等地铁通了可以逼近3万了。然后16年的时候表哥开发了一个新楼盘,我家刚好要买一套改善型的住房,觉得买的第一套有点小,90平的。我表哥给我在他开发的小区里挑了一套,110平,13500一平买的,两年多又翻了一番。然后我就突然变成了同事眼中的土豪,卖掉一套下半生衣食无忧了。我们这房价一直坚挺,二线或者说新一线城市。体验了一把暴发户的感觉。


Lucifer10


我同学,10年前,我要他和我一起贷款买房做邻居,他说:“买啥房啊,人生在世要懂得享受。”每次给他小孩买的都是名牌衣服,带小孩出去玩,但是住的却是集体宿舍,而我贷款买了套94平的小房子,做起了房奴.然后,15年,有了二宝为了改善生活,用公积金、手上的钱把第一套还清,手上还有点余钱,再借了点钱买了个大点的,第一套租出去了(因为是学区房)而他买了a4l,原因居然是“他儿子班里同学家都开宝马”,然而现在谈起房子,就四个字“买不起了”!中国的词语非常有哲理,比如吃穿住行!你只有吃饱了才会想去穿暖点,你都要饿死了还会想穿什么好这个问题吗?吃穿都解决了你才能想要住,要有个家,你有家了才会有精力能力去解决代步工具-行的问题!一轮解决完了以后,你会选择吃得更好穿的更好住得更好开更好的车,这样一步步来,一口吃成大胖子是不现实的!我不管房子涨与不涨,我只是觉得这是我的生活之道,我只是想让我的生活一步步变好,让我的小孩生活的更好,而房子作为中国传统婚嫁、上学的必须品你根本无法忽略它,我买房也是仅此而已仅此而已!可能有些人会说可以租房,我大学毕业后也租过房,毕竟不是自己的,那种寄人篱下的感觉说不出来的不舒服。我记得以前看过一个新闻,一家四口租一个房子,其中他的小孩在说;“爸爸,我们啥时能有个自己的家啊”。我也是个父亲,我知道电视里那位父亲的内心很痛苦,其实很多人在早期的时候能买房但是却享受掉了!房子会降还是会涨我不知道,但是肯定会跟着通胀走,因为30年前1块钱能买到的猪肉你30年后肯定是买不到了!10年前你8000能买到的房子同理在10年后也买不到了!


Saka


回答一个真实的事吧。我表哥,二线省会城市。02年参加工作,工资3200,当时啃老,工资都攒钱了。07年,在当地一类小学周边买了一个小房子18.5平,一口价4万。当时还没有那么明显学区房的概念。之后08年又在当地比较好的初中旁买的小房子,22平,一口价6万。09年的时候在当地刚开发的地区,买了3套房子,小高层5层1楼连着(150平,130平,130平),都是挨着,因为当时算城市里比较偏远,周边都是荒地,就一趟公交。当时普通房价3000至4000。新房子价格便宜2500一平,一套公积金,两套商贷。首付26万,贷款总共76万多。月供4800,刚够我哥的09工资。继续啃老。10年我哥结婚,实际情况跟我嫂子说了。没有彩礼,只是把一套130的给我嫂子过户。150的将来住。另一套130的给我哥爸妈住。嫂子有点抵触,嫂子爸妈非常同意,觉得我哥过日子有计划。结婚之后,两口子生活靠我嫂子工资,也就普通工薪阶层。11年孩子出生,两个学区房出租,每个月能有1600收入,住我嫂子父母家半年,住我哥家半年,我供孩子奶粉钱。现在工资也涨了。现在孩子上小学一年级。那三套房子周边配套设备都很齐全了,按新城区规划的很漂亮。现在贷款都还清了,三家一起还的。我哥说,孩子小学毕业,小学的学区房给我。不是大富大贵人家,主要是我表哥眼光超前。


傻子笑笑不语


十年之前,我还是一个少不更事的大学生,姑姑说未来房子要涨价,让爸妈凑点钱给我早点买一套,爸妈迟疑了,供我上大学已经不容易,说还是缓缓吧,也不知道他未来在哪里。姑姑也就没说什么,自己到处借钱,再从银行贷了些,买了一套,从此日子也就过的更紧了。



三年之后,姑姑还清了债务,但还是把那闲置的房子卖了,却继续付了两套房的首付,日子依旧。

又过了五年,姑姑卖了一套,把其中一套房子全款请了,剩下的买了个小商铺,租了出去。



现在弟弟毕业了,姑姑把那房子卖了给他买了套新的,虽然有点不够,但没关系,用租金还贷款,日子也就平平淡淡的过了。



我呢,也在城边买了套房子,每个月还房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