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的儿子为什么叫丰绅殷德?和珅死后他的结局又如何?

用户58749385562


丰绅殷德,那可真是含着金钥匙出身的。丰绅殷德出生时,彼时和珅正受乾隆的信任,风光无限。



而和珅的这份荣耀,也让和珅刚刚出生不久儿子享有了一份无上的荣耀。乾隆亲自给和珅刚出生的儿子赐名,赐名叫做丰绅殷德。

在满语中,丰绅殷德是“福禄兴旺”的意思。乾隆的这个赐名,可见和珅当时在朝野中是何等的受乾隆信任。


不仅赐名,乾隆还亲自给丰绅殷德指婚,把最疼爱的固伦和孝公主指婚给丰绅殷德。

这固伦和孝公主,也就是乾隆最小的女儿十公主,是乾隆60多岁才有女儿。对于这个小女儿,乾隆可是无比宠爱,甚至还说:如果十公主是男儿,将把皇位传给她。

丰绅殷德娶乾隆最疼爱的小女儿,那还何等荣幸。有一个厉害的老爸,有一个更厉害的老丈人,丰绅殷德的仕途一片光明,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内务府大臣(正二品),八旗都统(从一品)这样重要的职务。而且,丰绅殷德和十公主之间夫妻感情和睦,这可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

然而,这一切,随着乾隆的去世而烟消云散。

乾隆去世后,嘉庆开始对和珅秋后算账,丰绅殷德也因此受到了牵连,幸好,嘉庆对于自己的妹妹和孝固伦公主还算照顾,丰绅殷德并没有受到特别严重的处罚。

但不管怎么说,丰绅殷德的仕途肯定不如之前了,而且还会面临着和珅之前的政敌攻击。原本就不苟言笑的丰绅殷德更是郁郁寡欢,即便是有十公主的悉心照顾,还是在35岁时就离开了人世。


小镇月明


丰绅殷德是和珅之子,也就是乾隆最疼爱的和孝公主的女婿。据说,丰绅殷德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乾隆亲赐。那么,丰绅殷德这名是如何来的,又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这说来话长。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时,乾隆在将和珅之子的八字看过后十分满意,随即将未满六岁的和孝公主指婚给和坤之子。不仅如此,乾隆还特意给这位未来的佳婿赐名“丰绅殷德”。

所谓“丰绅”,满语里有“福禄”、“福泽”、“福祉”的意思,乾隆的大意,无非是希望夫婿将来寿山福海,公主嫁过去后当然是前途无忧。

另外,美国清史学家欧立德在《乾隆帝》一书中还有另外一个解释,其表示,“丰绅殷德”也有“祝你好运”的意思。

不管“丰绅殷德”究竟什么意思,总之在乾隆看来,和珅有自己的提携,仁孝公主下嫁其子是最合适的安排。即使自己百年之后,宝贝女儿的前途也是最有保障的。

十年后,也就是乾隆八旬万寿大庆的前一年,和孝公主和丰绅殷德奉旨完婚。而为给女儿大婚添光加彩,乾隆还打破常例,将其封为“固伦和孝公主”。

按:“固伦公主”通常为皇后之女,而和孝公主的母亲惇妃只是一般嫔妃,如无特别功绩,其女按清宫制度只能封为“和硕和孝公主”。

当时,和孝公主与丰绅殷德的婚礼引起了轰动,其规模之大、其场面之盛、其赏赐之厚,都可谓是前无所有,堪称近千年来的世纪婚礼。

但是,很不幸的是,乾隆的如意算盘最终还是打错了。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就在乾隆驾崩还不到半月,继位的嘉庆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和珅,和府也随之陷入了灭顶之灾。

在人生被彻底逆转后,丰绅殷德也陷入了颓唐之中。据说,丰绅殷德因父获罪而降未散秩大臣,其中年慕道,与方士辈讲养生术。为此,其还没少受人侮弄。

是啊,人倒霉时,“丰绅殷德”这个赐名也成了笑话与反讽。嘉庆十五年(1810年)五月,丰绅殷德在绝望无味中病故,年仅三十六岁。


坑爹史册


这个话题最好从和珅的家庭聊起。

在咱们的印象中,乾隆朝的巨贪和珅是一个典型的反面人物,贪婪、奸诈、油滑。但就是这么一个人,回归家庭,却是个十足的好丈夫、好兄长、好父亲。

有一点十分地让人匪夷所思,在和珅的家庭中,不仅和珅如此,其他人也是如此,个个有情有义,全没有豪门府邸里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从这个角度讲,你很难将和珅定义成一个“坏人”。

了解了这一点,再来看和珅儿子丰绅殷德,他的心路历程以及人生命运才会显得真切。

和珅虽然妻妾成群,但只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丰绅殷德,另一个则早早地就夭折了。在这一点上,老天爷看来始终是公平的,从不会让一个人把福分占全了。

丰绅殷德是和珅嫡妻冯霁雯所生。和珅的这位结发妻子是名门出身,其祖父英廉是乾隆朝的重臣,担任过户部尚书、总管内务府大臣。想当年,正是因为英廉觉得和珅可塑、可期,这才将自己的孙女许配给了和珅。

从事后看,英廉的眼光是真的好,抛开和珅后来的贪污腐败,他对冯霁雯是真的好,而且是好了一辈子,无论默默无闻,还是得势发迹。

而名门之后冯霁雯呢,也是一位标准的贤妻,和珅未得势,她含辛茹苦,和珅得势,她仁义宽厚。虽说冯霁雯四十九岁时就离世了,很不幸,但此种不幸又是一种幸运,因为她避开了随后的家破人亡,一生虽短,但始终生活在和谐、富贵、美满中。

有这样一个家庭,有这样一双父母,丰绅殷德无疑是世上最幸福的人。这么说一点不夸张,在乾隆朝后期,甚至有这么一种说法,生在帝王家不如生在和家。

然而,丰绅殷德除了拥有这与生俱来的富贵幸福,还有世人难及的好运气。

据记载,丰绅殷德的长相与和珅几乎如出一辙,极为英俊潇洒,极受人喜爱,这其中就包括乾隆。当朝天子看到宠臣和珅有这么一个儿子后,不仅赐名“丰绅殷德”,而且把最为珍爱的十公主许给了他。

“丰绅殷德”具体是什么意思?说法不一但总逃不过富贵长久的意思。透过这名字应该能体会到,乾隆是真喜欢这孩子。

否则他不会把最珍爱的十公主许给他。

说到这十公主,按清朝法制和满族习俗,只有皇后亲生女才能被封为“固伦公主”,品级相当于亲王;嫔妃所生或者由皇后收养的其他皇亲宗室之女,则只能封为“和硕公主”,品级相当于郡王。

但因为极为珍爱,乾隆在十公主十二岁那年,破例将其封为固伦和孝公主。除此之外,乾隆甚至还说过这样的话,十公主若是皇子,皇位就是她的。

说到这可能有人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既然乾隆如此珍爱十公主,为何要把她嫁给权臣之子呢?要知道权臣的结局多半都是家破人亡。或许只能这么说,乾隆是真心觉得这俩孩子般配,另外通过这样一桩政治婚姻,一来能更好地驾驭使用和珅,二来也可能是想为和珅他日留个后。至于十公主本人的幸福,虽不能尽善尽美,但终归不会差。

事实上也是,十公主和丰绅殷德不仅同龄般配,乾隆五十四年正式下嫁后的生活也十分地美满幸福。要说不好,只有一条,两人生的儿子也早早地夭折了。

但生活是具体的,幸福也是具体的,随着和珅在嘉庆四年正月被处死,和府被抄家,十公主和丰绅殷德的幸福也就慢慢地滑下了不幸。

因为十公主,丰绅殷德在父亲刚被处死时,虽受波及,但处境并不算太糟糕。

嘉庆发下上谕:“丰绅殷德系固伦额驸,且公主平日最为皇考所钟爱。自应仰体恩慈,曲加体恤。若此时将丰绅殷德职衔斥革,齿于齐民,于体制亦觉未协。和珅公爵系因拏获王三槐所得,应照议革去,著加恩仍留伊伯爵,即令丰绅殷德承袭,在家闲住,不许出外滋事。”

这份上谕意思说的很明白,丰绅殷德是固伦公主额驸,将其革职查办不合适,和珅的公爵是不能给了,但为了固伦公主,那就保留伯爵,在家好好跟公主过富贵日子吧。

如果丰绅殷德一直能享受这个待遇,应该说他和十公主的幸福生活还能勉强维系下去。

但帝王从来都是无情人。

仅仅过了一个月,嘉庆就觉得不对劲了,让和珅的儿子去过这样一份高爵厚禄的悠闲富贵日子,是不是太仁慈了点?

在这种心理下,嘉庆改主意了,对不起,丰绅殷德,伯爵我看还是收回的好,你还是老老实实地去干一份差事吧。

正式的说法是,赏给散秩大臣衔,当差行走。

其实这就是对丰绅殷德的变相打击。

对此,丰绅殷德一定是有所感知的,加之因父亲惨死产生的挥之不去的怨恨,接下来的丰绅殷德一定会有所反应。

他做了什么呢?

以守孝为名,他离开十公主,到父亲的坟地守坟去了。守坟期间,丰绅殷德将自己沉入了侍妾的温柔乡,纵情酒色,而且还生下了一个女儿。

这是对十公主身后的爱新觉罗皇族表示不满吗?

或许也可以这么理解。

但作为富贵温室中长大的公子哥,丰绅殷德终究不会做出什么狠事来。随着怨恨的平息,他慢慢地又恢复了常态,又开始出来当差。

但处在墙倒众人推的残酷现实下,你想努力地活下去,他人往往不给你这样的机会。

就在丰绅殷德在仕途上重新有所起色的时候,一场针对他的诬告猛地就向他袭了过来。

嘉庆八年(1803年)八月,固伦和孝公主府长史奎福告"丰绅殷德演习武艺、与父报仇,并欲毒害公主及将侍妾带至坟园,于国服内生女"等罪。

子虚乌有的谋反诬告,再加确有其事的国服期间与侍妾厮混生女,这等于是给嘉庆送上了一个十分好用的把柄。

最终,丰绅殷德被革去公衔及所管职任,在家圈禁,闭门思过。

帝王的刀子一旦举了起来,再放下就难了。

就这样,两年多之后,嘉庆又给了丰绅殷德一刀,我看你丰绅殷德还是别在京城呆着了,把伯爵赏还给你,到乌里雅苏台军中任职去吧。

记住,固伦和孝公主不能跟你一起去。

这是什么?就是万里发配呀。

挨了这一刀后,丰绅殷德基本就算走到了人生尽头。

荒蛮之地,痛苦难宣,不久,丰绅殷德就彻底垮掉了。

三年后,在十公主的苦苦哀求下,嘉庆给了个面子,允许丰绅殷德回京养病,但此时的丰绅殷德再也缓不过来了,回京两个月后,便死了。

只有三十五岁。


黑句本


乾隆死后的第四天和珅就被打入天牢,和珅的家产全部被抄,而和珅反而不着急,因为他认为自己还有一张保命符,就是他儿子丰绅殷德的老婆,乾隆的十女儿固伦和孝公主,和珅认为自己凭着这张保命符,自己是能够活命的。

丰绅殷德是和珅和正妻生的长子,也是和珅唯一的儿子。和珅对自己的这个儿子非常喜爱,对他的教育也是非常的关注和严厉,从小就接受儒家教育,和珅希望自己的儿子是个儒家君子。丰绅殷德饱读诗书,性格内向仁弱,长相挺俊秀,一副书生的模样。丰绅殷德对和珅的贪赃枉法一无所知,和珅也从来不让自己的儿子参加自己的家务事,自然也就不知道和珅是第一大贪官了。丰绅殷德这个名字是乾隆给起的,这是和乾隆的十女儿有关。

乾隆六十五岁的时候第十个女儿出生,老来得女的乾隆对这个十女儿非常宠爱,还封这个女儿为固伦和孝公主,要知道只有皇后的女儿才叫固伦,而十公主不是皇后所生的,可见乾隆是如何喜爱这个女儿了。和珅也刻意交好这个十公主,一天十公主不吃饭,乾隆很着急,和珅就扮牛扮马逗得公主十分开心,公主也喜欢懂武艺的和珅,经常要和珅教她腿脚功夫。有一次,公主希望叫和珅为“师父”,和珅说不可以,公主又说叫和珅为“大人”,和珅说自己是奴才,公主不可以叫大人的。不耐烦的公主就说和珅有一丈多高,干脆就叫“丈人”得了,和珅听了很开心,并没有揭穿这个词的意思,和珅觉得自己真的成为了公主的“丈人”,和皇家就成了亲家了,自己就是公主的岳父了,多好的关系啊,从此十公主就叫和珅“丈人”。

乾隆第一听到自己的女儿叫和珅为“丈人”,很吃惊,小孩子不懂事,自己可清楚这个意思啊!深思熟虑的乾隆,终于下决定了。乾隆对和珅说,既然是公主主动许下的姻缘,自己也就成全了,和珅的儿子自己也看过,和公主是挺般配的,到公主大了就下嫁给和珅的儿子,同时乾隆为和珅的儿子赐名为“丰绅殷德”,这个名字在满语中就是“福禄美满”的意思,可见乾隆是希望自己的女儿嫁给和珅家过的美满。

十五岁的十公主终于嫁给了比自己大两个多月的丰绅殷德,婚后的生活,他们确实过得美满愉快,丰绅殷德也做了闲散的官员。只是好景不长啊,随着乾隆的死去,和珅最大的靠山没了,和珅也离死不远了。十公主也跪求自己的皇帝哥哥嘉庆,希望能宽大处理,嘉庆说和珅是必须死的,但只杀和珅,不牵连其他人。和珅期望的保命符保不了他的命啊!

和珅被赐死,丰绅殷德身心深受打击,心灰意冷,终日沉溺酒色,嘉庆看不下去,在嘉庆12年让丰绅殷德去乌里雅苏台军中任职去,其实就是流放。三年的艰苦生活让丰绅殷德得了重病,嘉庆15年丰绅殷德回京养病,不久去世,享年35岁,只留下自己的妻子和两个女儿。


历史神秘人282698251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福临的儿子叫玄烨;玄烨的儿子叫胤禛,胤禛的儿子叫弘历。为什么这么奇怪(哈哈,皮一下)。原因是以上的名字没有姓氏,只有名字,而他们的姓氏为爱新觉罗。



丰绅殷德这个名字和以上情况一样,只是一个名字,并没有姓氏。而丰绅殷德姓氏为钮钴禄,全称为钮钴禄·丰绅殷德,和珅完整的名字叫做钮钴禄·和珅。

丰绅殷德是和珅之子,满洲正红旗人,在其5岁时乾隆赐名丰绅殷德,意为福禄兴旺之意,原来的你名字已经失考了。



1799年(嘉庆四年)正月,和珅伏法,丰绅殷德因为娶了乾隆的十公主,所以并没有受到牵连,后来因为和珅有不轨行为,虽不知情但是革去爵位。



之后有人诬告丰绅殷德意欲谋反,嘉庆随即罢免了他所有职务,革去了爵位,后来查证此事子虚乌有,委任为镶蓝旗满洲副都统,调任乌里雅苏台军中任职。三年后因病回京后病逝。年三十六岁。


我是越关


之所以会产生和珅的儿子为何叫丰绅殷德的疑问,是因为有可能把和珅的名字理解为姓和名珅了。既然父亲姓和,又是如此位高权重朝野于一时,自己的儿子为何不姓自己的姓,难道不想让儿子传宗接代?难道这儿子不是自己的儿子?难道还另有难言之隐?

更令人生疑的是,儿子丰绅殷德名中却又有个“绅”字,与和珅的“珅”字,字形相近而字音完全相同,这似乎又犯了父亲的名讳,也是应该忌讳之事。

这样一看,和珅儿子取丰绅殷德之名,的确疑问多多。 其实,和绅不姓和,与儿子丰绅殷德一样,只是名字,前面的姓被省略了,这在满族里,省略姓氏称呼人,倒是常有的事。

他们姓纽祜禄,因此,这父俩的全名,就是纽祜禄·和珅与纽祜禄·丰绅殷德。因此从名上看,他们不一姓,但姓名全称看,他们是一个姓,这一点,取名上尊循的姓氏传统,没有什么可疑问的。

但和珅的儿子,为什么会取这样一个听来有些古怪的名字,而且还有个字与和珅的名字相同呢?难道和珅为儿子取名会想不到这一点?依和珅的学问,他当然会想到,但想到也没用,因为这个名不是他取的。


那么这个名又是谁名的呢?是皇帝!这一下就明白了,皇帝取的名字,怎么叫都行,都是最好的。 至于丰绅殷德本名叫什么,却就无人查考了。在当时,没人去记他的本名,记他的本名,叫他的本名,那是有意跟皇帝作对。

皇帝为什么要为和珅的宝贝儿子改名呢?那是因为爱屋及乌。乾隆皇帝尤其器重和珅,看到他五岁儿子更喜欢,于是一喜欢便赐名,从此便叫“丰绅殷德”, 意为福禄兴旺之意。

所谓“丰绅”,满语是“福禄”、“福泽”、“福祉”之意,乾隆心意,无非是希望夫婿将来寿山福海,公主嫁过去跟着享齐天洪福。 想想吧,皇帝亲赐佳名,何等荣耀!想到会激动得和珅三天睡不着觉。

皇帝给儿子起名的好事还没了,更大的好事又来了,乾隆想把自己四岁的女儿十公主嫁给“丰绅殷德”。这娃娃亲可是皇帝国戚啊!五岁就成了准乘龙快婿,也就是乾隆最疼爱的和孝公主的女婿。估计和珅当时乐得快要发疯。因为他的地位一下升格了,与皇帝是亲家,儿媳妇是公主。从此皇帝这靠山就更稳定,他更可以作威作福而无所顾忌了。那就放开手来贪吧。



十年后,乾隆八旬大寿前一年,女儿和孝公主和丰绅殷德奉旨完婚,乾隆还因此打破惯例,封女儿为“固伦和孝公主”。婚礼规模空前,皇帝的赏赐无比丰厚,世上少有。 看这幸福的节奏。

不过好日子来得快,也去得快。 乾隆过世后不到半个月,嘉庆帝即果断拿下和珅,合家老小也便陷入灭顶之灾。儿子丰绅殷德因父获罪而降位散秩大臣。此时这爷俩再想想乾隆赐的美名,只能是哭笑不得了。此后几起几伏,这丰绅殷德虽然恢复了爵位,但已是万念早已俱灰,五内如同俱焚,于是一病不起,死于三十六岁。

人啊,跟错人,站错队,起错名,误一生。


小小嬴政


和珅儿子叫丰绅殷德,这里科普一下。满族人的姓是几个字,跟汉族不一样,比如索额图其实姓赫舍里,全名叫赫舍里·索额图,福康安其实姓富察,全名叫富察·福康安,所以和绅不姓和,他是满族人,姓钮祜禄,他的全称为钮祜禄·和珅,他的弟弟叫钮祜禄·和琳,所以现在一些影视剧里把索额图称为索大人,和珅家里的灯笼上打着和府两个字都是错误的。

图为和绅画像。

所以丰绅殷德(1775-1810年),也是钮祜禄姓,由和绅的正妻冯霁雯所生,5岁的时候被和珅带到颐和园苏州街游玩,碰到了乾隆,老人家看到长到俊俏的小孩,和绅又是自己身边的红人,于是赐姓丰绅殷德,福禄兴旺的意思,对于乾隆给宠臣小孩赐姓不要觉得奇怪,乾隆以丰绅给很多大臣子孙都赐过姓,比如福康安的儿子,乾隆赐名叫丰绅济伦,后来娶了乾隆第4女和嘉公主,还有乾隆赐和琳的儿子为丰绅宜绵。

恭王府,原来是和绅的宅子,图中的西洋门是保存最好的西洋门。

在给和绅爱子赐名丰绅殷德的同时,还将自己宠爱的十公主,也就是后来的固伦和孝公主指婚给丰绅殷德,这两人同岁,算是青梅竹马了,1789年两人正式成婚,15岁的丰绅殷德赏紫禁城骑马,御前行走,20岁为护军统领,21岁为内务府大臣,22岁为汉军都统,大有接老子和绅班的趋势,但是好日子仅仅过了10年,1799年随着和绅的伏法,丰绅殷德也发生巨大变化。

图为固伦和孝公主画像,去世于道光3年。

办和绅案时,刘庸曾建议嘉庆不要把事态扩大,以免动摇朝廷大臣,于是嘉庆只处死了和绅并没有牵连太广,而丰绅殷德娶了十公主,他妹妹嫁给了嘉庆的皇兄,所以丰绅殷德兄弟都没被惩罚,但是丰绅殷德剥夺了爵位,只留下一个散秩大臣,散秩意为闲散无固定岗位的职位,就是个闲差,7年后丰绅殷德终于混得副都统的职位,远赴遥远的蒙古西部乌里雅苏台任职,养尊处优的丰绅殷德没待几年就被大风沙刮病了,1810年回北京养病,没多久就去世,嘉庆下旨按臣民公爵衔治丧。


图文绘历史


很多人想当然的误认为清朝的大贪官和珅姓“和”,那么,他的儿子也就要姓“和了”。于是,就纳闷了,为何和珅的儿子不姓“和”而叫丰绅殷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和珅的儿子的名字以及结局之谜。

首先,和珅不姓“和”,他是正儿八经的满洲正红旗人,姓“钮祜禄”。因此,和珅的儿子不姓“和”,也姓“钮祜禄”。而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的名字也不是和珅自己起的,而是乾隆皇帝御赐的名字。和珅的这个儿子丰绅殷德与乾隆皇帝的小女儿固伦和孝公主同年出生,丰绅殷德英俊美貌,是个美男子,乾隆皇帝非常喜爱他,给他赐名丰绅殷德。丰绅殷德在满语中是福裕的意思,乾隆希望丰绅殷德能福裕长驻。

随后,乾隆皇帝更是将自己最宠爱的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嫁给丰绅殷德。在16岁的时候,固伦和孝公主和丰绅殷德完婚,从此两人的命运就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按理说,他们的婚姻就是一场标准的政治联姻,没有什么感情的,不会幸福地。然而,他们两人无疑是幸运的一对。他们是郎才女貌,婚后恩爱有加,相濡以沫,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特别是在关键时刻,固伦和孝公主还救了丈夫丰绅殷德一命。



固伦和孝公主是个聪明人, 在嫁入和家不久之后,她就发现了和珅贪赃枉法的事情,并且予以规劝,但是和珅骑虎难下。没过几年,和珅就东窗事发。由于固伦和孝公主多次求情,和珅得以留全尸。而丰绅殷德不仅得以免于连坐,而且继续担任官职,享受爵位优待。但是经此大变故之后,丰绅殷德一蹶不振,沉迷于酒色,被大舅哥嘉庆皇帝关了小黑屋,教训了一番。

随后,丰绅殷德被调为镶蓝旗满洲副都统,并赏给伯爵衔,离京赴乌里雅苏台军中任职。后来,丰绅殷德在外地浪了三年后,身体垮了,就回京养病,但是不久之后,他就一命呜呼了,终年36岁。两人婚后,生有一子二女,但独子早夭,最后固伦和孝公主抱养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叫福恩,两个女儿都外嫁给别人。1823年,固伦和孝公主去世,终年49岁,去世时跟她的公公和珅同龄。

总之,固伦和孝公主与丰绅殷德本是一对金童玉女,怎奈的和珅的贪婪引来的家庭变故改变了这一切,喜剧变悲剧,这可能就是报应吧!各位,你们认为呢?


密探零零发


和珅的儿子叫丰绅殷德很正常啊,人家是满人,又不是汉人,因为和珅是乾隆的宠臣,乾隆还想把自己最喜爱的女儿(固伦和孝公主)许配给了和珅的儿子,还亲赐其名“丰绅殷德”(汉语福裕长驻),皇帝亲自赐名,那在古代属于无上的荣耀!

丰绅殷德下场不怎么好,和珅死后一开始嘉庆没有追究他,毕竟这是自己的妹夫,自己和妹妹关系也不错,但是影响还是有影响的,历史是这么记载的。(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和珅伏法,丰绅殷德以公主故,免连坐,仍给伯爵。二月,因和珅“有谋为不轨之意”,其虽不知情,“加恩免其追问。但不应仍叨世袭伯爵”,遂“革去伯爵。停其世袭。赏给散秩大臣衔。当差行走。”)

但是后来川楚白莲教起义被平定后,又给了他恢复了伯爵,但后来固伦和孝公主府长史奎福控告丰绅殷德“演习武艺,谋为不轨,并欲害公主,将妾带至坟园于国服内生女各款”。

虽然谋反,谋害公主属于扯淡,但是国服(国家大丧)期间与侍妾行房以致生女确实属实,又被处分了。

再后来,嘉庆十一年(1806年),他出任头等侍卫,满洲副都统,又恢复伯爵,离京赴乌里雅苏台(外蒙古)军中任职。嘉庆十五年(1810年)因固伦和孝公主恳求嘉庆帝,得以在二月回京养病,赏给公爵衔。当年五月,丰绅殷德去世,终年三十六岁。

算是郁郁而终。


国史拾遗


丰绅殷德之名是乾隆皇帝亲赐名。乾隆四十五年,乾隆皇帝赐“丰绅殷德”之名,意为“福禄兴旺”,并且把自己的第十个女儿,掌上明珠“固伦和孝公主”赐给了丰绅殷德,对和珅一家宠爱可见一番,赐婚之意也是为了加深君臣之间的“相互依靠”。日后,丰绅殷德能逃一死,固伦和孝公主是很重要的原因。



固伦和孝公主是乾隆皇帝的明珠,在清朝只有皇后的女儿才得以被封为固伦公主,比如我们的孝仪皇后魏璎珞的女儿才是固伦和静公主,而和孝公主的母亲只是嫔妃,宠爱可见一番。娶了公主以后的丰绅殷德一路高升,先是御前行走,再调正黄旗护军统领,再然后成为内务府大臣,嘉庆二年,二十岁的丰绅殷德已经是护军统领。


不过谁的人生也不是顺风顺水,正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运气英雄不自由”。嘉庆四年,太上皇乾隆驾崩,大清朝顿时换代了,作为清朝第一大贪官和珅自然难逃清算,时人谓“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和珅难逃一死,丰绅殷德却因为固伦公主的原因没有获刑,只是革除了“荫封”的伯爵之位。

嘉庆十年,皇帝提拔他为头等侍卫,正白旗蒙古副都统,还恢复了伯爵之位,嘉庆十一年,赴乌里雅苏台任职。没想到丰绅殷德身体不怎么样,在乌里雅苏台吹了几年“北风”,楞是被吹病了,嘉庆十五年,丰绅殷德去世,结束了自己“福禄兴旺”的一生。


我是头条作者历史十二郎,每天带你了解不一样的历史,希望大家给我点个赞,关注一下,路转粉,不迷路,谢谢各位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