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最经典的一段语录,仅5句,却写尽了天下只有两种人!

如果让你去写天下只有两种人,你会怎么去写?很多人肯定会这样去写:“天下只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好人,一种人是坏人。”

说到好人与坏人,不由地想起莎士比亚名言:“世上本无所谓好和坏,思想使然。——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所以说,这样去写,是不生动,不形象,甚至没有乐趣的。

那么肯定有人也会这样去写:“天下只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好人,一种人是坏人。”那么试问跟上面一种写法有什么区别吗?更是没有什么意义!

钱钟书最经典的一段语录,仅5句,却写尽了天下只有两种人!

而我们伟大作家钱钟书先生,却将天下只有两种人写的是生动形象,而且比如也是相当恰当,让人读完,简直就想拍手叫绝,称好。所以说钱钟书最经典的一段语录,仅5句,却写尽了天下只有两种人!这句话如下:

天下只有两种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钱钟书《围城》

相信多数人读完,都是在考虑自己怎么吃葡萄的,甚至有人会发声质疑,我吃葡萄的时候,就没有考虑这个问题啊,而是不管好的坏的都吃了啊。那么钱钟书怎么不说世界上有三种人呢?

钱钟书最经典的一段语录,仅5句,却写尽了天下只有两种人!

相信还有人会说自己在吃葡萄时候,最坏的直接扔掉,坏的吃掉了会肚子痛,对身体不易。坏的葡萄为什么要去吃呢?所以他对钱钟书这段经典语录很不解。所以他想说钱钟书为什么不写出四种人来,把他也写进去。

还会有人说自己吃葡萄,一半都吃不完,都会选择留着,放在冰箱。等饿了再继续吃。从来不后悔这样吃,因为还可以下顿继续吃!也没有考虑先吃什么,后吃什么。所以钱钟书为何只写天下只有两种人,为何不把他这第五种人也写出来。

钱钟书最经典的一段语录,仅5句,却写尽了天下只有两种人!

理科生遇到钱钟书的这段经典语录,更是表现出惊人的一面

如果碰到理科生,他看到钱钟书这段经典语录,他的结论可能要去假设了,假设这串葡萄永远不变质,不烂,那么才能成立,否则就成了一道逻辑题了。

他会去假设葡萄质量数分别为7、6、5、4、3每天变坏1个单位(减去1),那么5天吃完所有的葡萄,是完全有可能的。

钱钟书最经典的一段语录,仅5句,却写尽了天下只有两种人!

那么就出现了两种相加方法,第一种相加方法为7+5+3+1+(-1)=15;那么第二种相加为3*5=15;所以说二者质量数一样。所以这位理科生得到的结论是两种吃法吃到的葡萄平均质量一样。

结果是:第一种吃葡萄的方法,虽然会吃到最新鲜的葡萄,但是变质也是变得最坏的。而第二种吃葡萄方法,虽然吃到的葡萄质量数一直差不多,但是却要安全些,且不易中毒。

钱钟书最经典的一段语录,仅5句,却写尽了天下只有两种人!

所以说如果大家都这样去看钱钟书的经典语录,那么都偏离其意了

钱钟书的意思很明白的讲出了这世上无非只有这样两种人,一种喜欢先甜后苦,一种喜欢先苦后甜的。

如果去讨论人吃葡萄的方法,那恐怕不止5种6种,中国人那么多,那么聪明,估计都能讨论出千百万种来都有可能。

所以说只要没有偏离钱钟书这段语录想表达的意思,再去读这段经典语录,你就会觉得钱钟书这段语录写的很妙。他不仅把人吃葡萄的心情以及之后的心态都写出来了,还做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钱钟书最经典的一段语录,仅5句,却写尽了天下只有两种人!

那么抛弃自己的吃葡萄大法,再来讨论就钱钟书这段语录中两种人,你属于那种人呢?

对于第一种人而言:很多人感觉他每次都是挑最好的葡萄吃,那是一种非常享受,亦是一是件极舒服的乐事,如果像第二种人一直惦记着最好的,却不能吃,那叫食之无味,到头来,嘴巴都变苦了,吃最好吃的还甜吗?

钱钟书最经典的一段语录,仅5句,却写尽了天下只有两种人!

而对于第二种人而言:他吃的葡萄虽然每次吃的是最坏的,但是吃掉最坏的,那么再吃就是比上面一个坏的要好,所以他吃的葡萄,是越吃越好,越吃越甜。所以钱钟书后面也说了,他即便吃葡萄时候是悲观的,但是却一直充满着希望。

而第一种人吃葡萄时候的心情很乐观,看起来很享受。但是吃到最后肯定是吃不下去,所以他就只有美好的回忆。再来一串好的葡萄吃吃多好啊。

所以说我们人生不就如钱钟书这段经典语录一样,有些人喜欢先吃尽苦,让生活磨练他后,他往后的日子就会过得一天比一天美好。

但是,有些人,却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最需要去奋斗的光阴里选择了安逸,选择了去做最美好的事情,那么最后呢?当金钱花光之后呢?恐怕也只留下美好的回忆吧?

钱钟书最经典的一段语录,仅5句,却写尽了天下只有两种人!

所以说前者活得是洒脱,有种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感觉,我门也不能去反驳他这样做不对。因为人生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我们要去尊重他。

因为前者是趁着自己年轻能旅游全世界,就去旅游全世界,能吃就吃,能喝就喝,人生该享受的都享受了,即便有着自己的苦与乐,但相信他们至少都不后悔,即便是回忆,也悲伤透明似水,快乐似天边绽放的烟花,绚烂动人的。

但后者我们你是不能反驳的,因为他选择的人生又不一样,他想先去磨练自己,去历练自己,所以在美好的青春年华,他却选择了努力奋斗吃苦,对于他而言也没什么值得遗憾了,因为往后的日子却越来越美好。

钱钟书最经典的一段语录,仅5句,却写尽了天下只有两种人!

从吃葡萄这两种人看,你是想拥有希望,还是拥有回忆?

如果希望是渺茫的,很多人肯定宁愿没有希望,但是不能没有回忆,虽然知道人是不能靠回忆活着,但是回忆却是真实存在的,曾经拥有过的。而希望若是渺茫的,宁可不要。

但是有些人,哪怕是渺茫的希望,也要去争取,也要去搏一搏。所以说这还是要看每个人的处世心态了。

他们的理由是:“希望是美好的东西,而美好的东西永不消逝。——《肖申克的救赎》”但凡有一丁点希望,也要去争取 。

钱钟书最经典的一段语录,仅5句,却写尽了天下只有两种人!

因为他们是第二种吃葡萄的人,正是因为知道最好的在最后面,所有前面再苦都有希望,那么希望很渺小,都有坚持的动力,直到死。

而相反第一种人,吃到最后是一颗烂葡萄,心情会很好吗?恐怕也只是回忆永远停在过去,感觉曾经是美好的。

那么大家是怎么看待钱钟书这段经典语语录的呢?或是你是第一种吃葡萄的人?还是第二种吃葡萄的人?你又是如何看待希望和回忆的?欢迎大家踊跃留言发表出自己的看法,有留言必回!

钱钟书最经典的一段语录,仅5句,却写尽了天下只有两种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