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当年的保镖霍殿阁,后来怎么样了?

老虎大王1


末代皇帝溥仪的霍殿阁,一个开挂的武术大师。

霍殿阁出生于著名的武术之乡河北沧州,在霍殿阁的老家南皮县鲍官屯镇小集村,有一个大户人家请武术大师教子侄练武,霍殿阁就加入进去了。不过,这只是童子功,属于学前教育。

霍殿阁真正成为武术名家,要感谢他的授业恩师李书文。李书文是河北沧州盐山县王南良村人,有着“刚拳无二打、神枪李书文”之美誉。李书文曾拜在八极拳四世传人张景星门下,又在师伯黄士海门下习练大枪六年。在袁世凯小站练兵期间,李书文代表师傅担任教习,先后打败了日本武道教官伊藤太郎和俄国著名拳王马洛托夫。

霍殿阁是李书文的大弟子,李书文还收了一个弟子,是奉系将领许兰州的儿子。因此,霍殿阁通过师弟,攀上了黑龙江省驻军第一师师长许兰州,成了一名军官学校武术教官。

奉军入关后,霍殿阁回到天津,开设了天津35国术馆,招收了赵玉亭、孙玉龙等弟子。当时清朝废帝溥仪也在天津,邀请他自己当师傅,想成为功夫皇帝。此时的溥仪早就和日本人眉来眼去,身边两个日本武士不服气,和霍殿阁比武,一个被霍殿阁两根手指打败,另一个稍难,用了三招。

不久后,九一八事变爆发,溥仪跑到东北当汉奸,霍殿阁也跟着去了。随着溥仪当了伪满洲皇帝,霍殿阁也成了大内第一侍卫,被戏称为“康德第一保镖”。溥仪以为日军可以帮他们复兴清朝,于是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部队,有军队经验的霍殿阁成了首选。

溥仪建立的禁卫军,规模不大,仅有300人。但是鉴于张作霖的教训,日本人连这点军队也不给溥仪,处处给这支小军队穿小鞋。1937年,溥仪宫廷护军在大同公园与日军发生冲突,打伤一名上校、两名参谋几十名日本兵,还踢死了一条日本狗。这给日本关东军提供了很好的借口,霍殿阁和近卫军被整顿,溥仪自顾不暇,也没能保住霍殿阁。

霍殿阁从那以后,每天逛妓院、吸大烟、身体被掏空,6年后的1942年,郁郁而终。

对于霍殿阁的死,溥仪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要不是溥仪一门心思给日本人当汉奸,霍殿阁也不会卷入汉奸和日本人的冲突中。习武之人自然是始终把江湖道义放在首位,溥仪和霍殿阁之间的师生情谊君臣情谊让霍殿阁难以割舍,霍殿阁的民族情感也让他无法安心做汉奸。自古忠孝两难全,大侠霍殿阁,最终成了日本人和溥仪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不过,溥仪也没办法,他就是一个傀儡而已。溥仪的妃子谭玉玲被日本人弄死,溥仪也不敢说什么。溥仪如果胆敢反抗,立刻就当不成皇帝了,原本的荣华富贵立刻就会转给他的替代品溥伟。而这个溥伟,正是恭亲王奕䜣的孙子,溥仪为了不让他取而代之,断了他的银钱,直接给他饿死了。


历史知事


习武之人多半长寿,但武艺过人的溥仪保镖霍殿阁却在刚刚50多这年,便驾鹤西去了。这是为何?一句话,自己作的!

霍殿阁这人,一生的运势是没得说的,当真是一顶一的好。

做溥仪保镖时,他每年的津贴是多少?1800大洋。这是啥概念,比当初侍奉光绪皇帝的宫猴子宫宝田的俸禄还多,也就是说:霍殿阁的俸禄在保镖行业里是无人企及的。

霍殿阁跟随溥仪到长春之后,还马上被封为了三等侍卫官。

身居高位、且坐享高薪,如此大运下,霍殿阁自然有些飘飘然了。

有句俗话说了: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这霍殿阁还真就没逃过这句俗话。

发达之后的霍殿阁不仅立马娶了一房小老婆,还学着当时的人抽上了大烟。吸鸦片本没什么,可这对习武之人却是大忌。

但好在霍殿阁底子厚,刚抽上鸦片时,对他的事业等尚影响不大。而宠爱霍殿阁的溥仪对这一切,也并未太在意,或许他根本就不知情,毕竟溥仪从来是个不太管事的主。

溥仪对霍殿阁非常信任,这也是他能享受如此高薪的原因。

霍殿阁生于武术之乡河北沧州,但却并没有生在武术世家。自幼家贫的霍殿阁,并没有机会去学习高深的武艺;加之当时的武术必须通过拜师这一途径来学习,因此,最初的霍殿阁只能偷偷摸摸学得一些皮毛。

但在十二岁那年,机缘巧合之下,他得以师从本地拳师李五爷。

在李五爷的悉心教导之下,霍殿阁有了全面的提高。仅仅两年的功夫,他就学会了李五爷的拳法精髓。李五爷也看出这孩子是块儿料,觉得让他在自己这儿就是耽误了前程,就将他介绍给了鼎鼎大名的神枪李书文。

李书文乃是一代八极拳的宗师,见到霍殿阁这样的好苗子,心中当然十分高兴。霍殿阁自幼聪颖又吃苦耐劳,这正是习武之人所必须的。

故而,在李书文大师的指导下,霍殿阁更是一日千里的进步。看到霍殿阁进步如此之快,李书文内心的欣慰自是无法言表,于是将其暗收为关门弟子,并把自己毕生所学悉数传授。

待霍殿阁出师之时,早已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当年稚气未脱的小年轻,如今已变成高深莫测的武林中人。

深得两位名师真传的霍殿阁到底有多厉害?

首先说说他的枪扎苍蝇神技:

首先面前放置一面大镜子,镜面上涂上猪血,吸引蚊子吸食。然后霍殿阁手拿投枪,可以刺中苍蝇,镜子却丝毫不受影响,“神枪”之名名扬天下。

霍殿阁的另一神技便是飞脚劈石了。

据说有一次霍殿阁在家中宴请宾客,这些宾客自然也都不是常人,而是来找他切磋武艺的。酒菜未端上餐桌时,只见霍殿阁飞起一脚,只见劈在面前的一蹲石凳之上,石凳登时四分五裂。在座宾客无不目瞪口呆,再也无人提切磋武艺之事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霍殿阁不仅武艺高强,情商还特别高。他知道自己的斤两,更清楚这些来挑战的人的斤两。冒然比武,不管谁受伤了,都有失和气。一脚踢碎石凳,至少给人一个很明确的暗示:你要是没这个本事,就不要找我切磋了。

就这样,来找霍殿阁切磋的人都有了自己的台阶下,当然也就对这位大师更加敬重。霍殿阁也绝非小气之人,自己在武学上有什么心得,也很乐意向同道中人分享。

正是由于他的这种胸襟和手段,在1925年这年,霍殿阁才能够成为溥仪的贴身保镖。虽然溥仪早已经不是皇帝了,可人家毕竟挂过这个职称不是?霍殿阁跟着溥仪也是脸上添光,不管怎么说,自己也算是末代帝师兼保镖嘛!

但跟随溥仪的日子,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轻松。

乱世中,卸下九五之尊的溥仪,一直是很多人觊觎的对象。霍殿阁除了保护这位“皇上”的安全,每天还要教授他武艺,以防不测。

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之后,在东北地区建立伪满洲国,听名字就知道该找个“满人”来当“傀儡国王”。于是,闲置的溥仪废物利用一般,重新在东北当上了皇帝。

再次当上皇帝的溥仪,并没有忘记自己的这位师父兼保镖。他立马派专人到天津,将霍殿阁请到长春做侍卫官。

如此一来,霍殿阁就成了真真正正的帝师了,尽管这个皇帝只是傀儡。

然而,溥仪的地位是日本人赐予的,溥仪的一切理当由日本人管理,这里的“一切”自然包括他的贴身侍卫。

溥仪身边的这位中国侍卫,很快引起了日本方面的不满,原因很简单:他们觉得霍殿阁可能会影响自己对皇帝的控制。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方面自然会采取措施,很快,他们提出要更换溥仪的侍卫。

但这一次,溥仪并没有对日本人言听计从,他反而强硬地说道:

“如果你们请的侍卫能够打败霍殿阁,那就随你们怎么安排!”

崇尚武士道精神的日本人一听这个,自然也就不好再往下说了。

回去之后,他们立即从日本国内找来了各路高手,前来挑战霍殿阁。对战的结果是:从剑术、刀法,一直比试到拳法、腿法,霍殿阁皆以全胜的战绩,维护了自己的地位,同时也给了溥仪一丝慰藉。

霍殿阁的位子虽说是稳住了,可并不代表日本人会善罢甘休。

屡战屡败的日本人,给溥仪安插了一个侍卫长工藤,此法意在加强对溥仪控制的同时,制衡高手霍殿阁

习武之人,当有傲骨。霍殿阁也是一位有血性的汉子,日本人给他安排一个顶头上司,用脚趾头也能猜出他们要干嘛。可是,连自己的主子都身陷囹圄,自己又能翻出什么浪来呢?想到这里,霍殿阁不免有些失落。

1937年,霍殿阁手下一群弟子在长春的大同公园游玩,与一帮日本士兵不期而遇。双方言语不和,爆发冲突。冲突的结果可想而知,一群普通的士兵,哪里能打得过一群有中国功夫的练家子?

没多大功夫,这帮日本兵就被撂翻了,这些日本兵里还包括一名日军上校。

本来就对霍殿阁非常不满的日本人,这下终于逮到了一个绝好的报复机会。

自知闯了大祸的霍殿阁,赶紧跑到溥仪这里求情。可叹,溥仪连自己都保不住,又拿什么去保别人?无奈之下,霍殿阁只能向溥仪辞职,然后溜之大吉。

实际上,对于此时的霍殿阁而言,“溜”已是必然。因为随着时间的推进,他的身体已经因吸食鸦片而大不如前了,这种境况下要担当好保护溥仪的重任,显然是有难度的。何况,他身边还一直有对他虎视眈眈的日本人呢!

不再担任皇帝保镖的霍殿阁,连在东北苟活的机会都没有了,毕竟那里是日本人的天下。自己的徒弟将人家打了一顿,哪这么容易就过去了?

于是,霍殿阁只得辗转又回到了天津,霍殿阁回到天津后不久就爆发了七七事变。

此时的霍殿阁仍旧想要逃跑,可是久染鸦片的他,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斗志。面对日军的大肆侵华,他选择了隐忍。

当日本人端着枪将他包围时,昔日的硬气再也不曾出现,霍殿阁反而有些懦弱。日本人看到这样的霍殿阁这副德行,内心或许多了几分鄙夷吧,于是,他们选择了饶他不死,只带走了他的几位徒弟了事。

自此以后,霍殿阁的威风自是荡然无存了。因为长期吸食鸦片且染上了淫乐的恶习,霍殿阁的身体渐渐被摧残得不行了,年56岁这年,他便因抵抗力下降染病离世了。

可怜可叹!


记者李满


霍殿阁,生于1886年,死于1942年,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鲍官屯镇小集村人,晚清时期武术家。

从1900年开始习武,经过10多年勤学苦练,霍殿阁“神枪”之技炉火纯青、技艺惊人。

惊世武功,触镜面而不破

那时候环境卫生很差,苍蝇很多。正好为霍殿阁提供了一个展示武功的机会。

霍殿阁让徒弟搬来一块大的穿衣镜,镜子上洒上一些鸡血。把镜子靠到舞台边立着,很快镜子上爬满了苍蝇。

霍殿阁对着镜子站立,手中拿着一把练武用的长枪,快速朝着镜子上面用力点扎,只见苍蝇纷纷落地。等到没有苍蝇敢往镜子上趴着停留,徒弟用湿布把鸡血揩擦干净,镜面还是完好无损,连一点裂痕都没有。



两根指头,击败日本武士

1927年,退位皇帝溥仪潜居在天津的日本租界张园。

那一年,溥仪22岁,正是年轻气盛、志向宏大、血气方刚,一心还想恢复皇帝的宝座;当时中国社会流行习武风气,溥仪也想练习武艺,成为祖上那样的功夫皇帝。

日本人容留溥仪,很显然是想把他培植成傀儡。日本人在溥仪身边安排了两个日本保镖,名义上保护溥仪,实际上控制他。溥仪对这两个日本保镖心中十分厌恶。

溥仪提出自己要请中国武师、学习武艺。当时霍殿阁名气很大,溥仪指名道姓请霍殿阁当自己的武师。在溥仪身边的两名日本武士不服气,要求和聘用的中国武师比武。

首先上场的日本武士是工藤铁三郎。他用力握紧双拳、护在胸前,绕着霍殿阁转着小圈,两眼放着凶光,一眨不眨地盯着霍殿阁。

霍殿阁双眼炯炯有神,看着晃动不停的工藤铁三郎。靠近霍殿阁了,工藤铁三郎双拳像雨点一样朝着霍殿阁猛打。

霍殿阁轻挪脚步,小幅度轻轻摆动身体,躲过进攻。瞅准工藤铁三郎的胸膛空档,只用两个指头,闪电一样猛地一戳。工藤铁三郎承受不住,连续后退十几步,跌坐到地上,甘拜下风。

还没有宣布下一位武士进场,另一位日本武士岩田爱之助,已经快步跑到霍殿阁身旁。对着霍殿阁的头部就是一个旋风腿,霍殿阁听见风声,侧身躲过。

霍殿阁刚转身,看见岩田爱之助拳头已经冲到眼前。霍殿阁从下方伸出手臂,将岩田爱之助的拳头挡住,一步跨到岩田爱之助的脚边,另一条手臂用力扫向岩田爱之助的下巴下方。岩田爱之助被打的头晕眼花,踉跄欲倒。

从此开始,溥仪聘任霍殿阁为自己的武术教师。



组建卫军,保护溥仪安全

1932年,霍殿阁跟随溥仪来到东北长春,担当溥仪的贴身保镖。

日本侵略者企图从心理上镇住溥仪,从而牢固地控制他,便对溥仪身边的保卫人员下手。

日本高层多次派遣剑道、空手道、柔道高手与霍殿阁比武,妄图找机会杀死霍殿阁。但是,这些所谓的高手都被霍殿阁打得一败涂地、大败而归。

1934年,日本侵略者扶持溥仪,成立伪满洲国帝国,末代皇帝溥仪再次登上皇帝宝座,年号“康德”。霍殿阁成为康德第一保镖。

日本人扶植溥仪当皇帝,只是把他当作一枚象征性的棋子,根本谈不上尊重。日本人随意将轿车开进皇宫,甚至直接开到溥仪办公楼前。

康德第一保镖霍殿阁,看在眼里,气在心头,他希望自己能为皇上争回“面子”。一次,日本人开车要进到皇宫,霍殿阁拦住不让进。

日本司机强行驶入,霍殿阁侧身让过车头,站到车子一侧,右手抓住轿车尾部向上一提,轿车后轮悬起,不能前进,日本司机只得许诺不进皇宫,才得以调转车头开走。

溥仪不甘心完全任由日本人摆布,他的志向是借助日本人的帮助、复兴满清帝国。

溥仪依靠霍殿阁的协助,组建了一支保卫皇帝安全的近卫军。这支宫廷护军,在负责保护溥仪安全、捍卫满清尊严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成了日本侵略者眼中钉、肉中刺。

日本人想方设法要除掉这个心头之患。不可避免的一场冲突终于爆发。



公园冲突,踢死日本军犬

1937年6月30日,护军中的几位霍家弟子兴冲冲来到大同公园游玩,他们一边观赏风景,一边追逐打闹。公园中也有一群日本关东军,一名上校看见这些中国人很不顺眼。他上前呵斥霍家子弟,双方发生激烈暴力冲突。

最先上来扭打霍家子弟的日本关东军上校、被一拳打中眼角,皮破流血。两名日军参谋和几十名日本兵蜂拥而上、一起攻击中国的霍家子弟,中国护军奋起还击,将两名参谋和几十名日本士兵全部打伤。

日本人竟然放出军犬上前撕咬中国人,这几位霍家子弟毫无畏惧,利用拳脚功夫,对着军犬一顿猛踢,活活踢死了那条日本军犬。

日本关东军以“反满抗日”的罪名,大肆捕杀霍门弟子,并对溥仪施加压力,要他解散霍殿阁的护卫部队,解除护军使用的大刀、长枪。

霍殿阁本人也被停止职务、卸下武器,排挤出近卫军。

霍殿阁希望溥仪出面协调,保留自己在近卫军中地位,可是,溥仪十分害怕日本人,表现出十足的懦弱与自私,没有胆量劝说日本人保留霍殿阁。

霍殿阁和近卫军对溥仪彻底失望、对前途彻底失望。



隐居天津,含恨气疾辞世

1937年,霍殿阁从伪满洲国皇家卫队辞职后,回到天津,希望重操旧业,教人习武。

这时候,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已经开始,中日矛盾成为中国最大矛盾。为溥仪效劳10年的霍殿阁,早已经是国人眼中的汉奸和走狗。

没有人相信他会抗日,没有人把弟子送去跟他习武;人们都远离他、避开他。霍殿阁心中十分郁闷。

占领天津的日本人格外关注霍殿阁,严密监视他,提防他从事抗日活动。

霍殿阁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日本两个国家的敌人。

他一身绝世武功,为溥仪效力十年,现在落得报国无门,连自己生存之地都没有了。霍殿阁心中愤愤不平,郁闷之气实在难以下咽。

练武之人最怕气息不顺。霍殿阁长期气堵胸膛,郁郁不得顺畅,终于气结成疾。

虽经多方医治,但是没有疗效。1942年初秋,霍殿阁含恨辞世 。终年57岁。



一代武术大家,因为投错主人而身败名裂、无门报国;因为国家被敌侵略而一文不值、无处安身。这是十分悲惨的事情。

霍殿阁的一生遭遇,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没有国就没有家,没有家就没有人。国家强大、人民才有地位。

你怎么看待霍殿阁?

我是:岳飞的飞。


岳飞的飞


知道霍殿阁,还是曾经的一部电视《康德第一保镖》,那时候还很小,只是看个热闹,记得其中的歌曲非常好听。

若干年后,真正了解霍殿阁后,发现此人真心不容易。到底哪里不容易,到底后来怎么样了?我们一起来看看。

霍殿阁出生在武术之乡

霍殿阁(1886年-1942年),字秀亭,出生在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鲍官屯镇小集村。

小集村有个张大户,有钱,看子女喜好武艺,便请了武术教练来。孩子们学武是图个热闹,一个两个断然是学不进去的,所以邻居家的霍殿阁就被叫来“陪练”。张家孩子没学个啥,但霍殿阁却学出名堂了。在师傅的肯定和小伙伴的羡慕下,霍殿阁开始对武术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

1902年,霍殿阁拜了一个大师,这位大师名叫李书文,当时老有名了,是著名的八极拳宗师,霍殿阁有幸成了他的大弟子。

霍殿阁练功非常勤奋,当然效果也不错,曾经用“枪尖”扎死飞行的苍蝇,这枪得多快啊!

武者是需要不断历练,也需要与人不断切磋的,这样武功才能不断进步。所以,李书文带着霍殿阁四方游走,各处历练。

1910年,李书文等人成立了“中华武术会”,霍殿阁随恩师到天津任了教习。在天津,霍殿阁与恩师在一次重要场合,表演六合大枪对扎,惊动了整个“津门”,让武术界对其刮目相看。

霍殿阁经师父介绍,加入了奉军

民国初期,随着新型武器装备的兴起,武术渐渐被人所忽视,霍殿阁很郁闷,李书文更郁闷。与其这样凑合着过日子,不如换个活法,去军队展示,那里的舞台更大。于是,在李书文的介绍下,1914年霍殿阁到了黑龙江省驻军第一师师长许兰州处,任军官学校武术教官。

霍殿阁在黑龙江表现不错,名气渐响,于是奉天来人了,点名要霍殿阁,这谁能拦住啊!那里是东北三省的中心,是张作霖待的地方。

于是,在1917年霍殿阁来到了沈阳。霍殿阁进了奉军后,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广受好评。有一些人,慕名而来,挑战霍殿阁,霍殿阁总是积极应战,但从不伤人。看来,此人“武德不错”。

1925年奉军入关,霍殿阁也一路南下,回到了天津,毕竟这里离老家很近。

霍殿阁和日本人比武,轻松获胜,溥仪很看重

回到天津的霍殿阁,已经年近四十。这个年龄,已经没有了梦想,有的只是如何传承。于是,霍殿阁成立了天津35国术馆。而招的弟子中,也涌现了不少好苗子,比如赵玉亭、孙玉龙等。

霍师傅武术高,武德好,名气渐大,这名气渐渐传到了一个“大人物”耳朵里,这个人叫溥仪。他想仿效祖宗,请个拳脚师傅,也学他个一招半式,长远来看可以“强身健体”,短期来看“能够自卫”。

溥仪要请霍殿阁做师傅的消息传出来后,他的两个日本保镖不愿意了,这啥意思?是说我两不行吗?这是轻视啊!啥也不说,先过两招再说。

霍殿阁当然应战,这样的场合下,绝对不能认怂。比赛现场,出现极其喜剧的一幕,霍殿阁只用两个指头,就击败了日本武士工藤铁三郎。

另外一个武士岩田爱之助,霍殿阁在三招内也击败了。两个日本人被打服了,而溥仪也成功聘任霍殿阁为自己的武术教师了。

霍殿阁在伪满洲国出任溥仪的“近卫军统领”,两头受气

1932年,溥仪北上,在日本人地支持下,做了伪满洲国的皇帝。走之前,溥仪隆重邀请了霍师傅。霍殿阁思索再三跟着溥仪上了东北,这一去,溥仪憋屈的生活就拉开了序幕。

说的是溥仪的保镖,其实要受日本人管制。连溥仪都是日本人的傀儡,霍殿阁又怎能过上舒心的生活呢?但,即使如此,日本人还是不高兴,为了能够全面控制溥仪,日本关东军屡次都想换掉霍殿阁,面对日本人的“强制建议”,溥仪都以霍殿阁的功夫好为由把日本人挡了回去。日本人不甘心,就在日本国内四处招募高手,前来和霍殿阁切磋。让日本人遗憾的是,那些找来的各路日本武士都失败了。

溥仪不甘于日本人的控制,又让霍殿阁成立了所谓的“近卫军”,有霍殿阁带队,霍殿阁将自己的亲信徒弟都编入了这支近卫军中。

但是,冲突还是发生了,毕竟成立近卫军,不是日本人非常愿意的一件事情。冲突发生在近卫军中一些霍家子弟和日本关东军之间,论武功,关东军不是对手,三下五除二,就把那些日本人撂倒了。最后结果是,打伤了一名日本关东军上校、两名日军参谋和几十名日本兵,踢死了一条日本军犬。

出现这样的结果,日本关东军领导大发雷霆,还反了天了,马上派兵,抓获相关人员。日本关东军荷枪实弹地来了,以“反满抗日”的罪名,逮捕相关人员。此时的霍殿阁没有办法,央求溥仪给予帮助,溥仪摇头不止。如果溥仪能对付得了关东军,那才是“奇事一件”。

霍殿阁对溥仪表现出来的软弱非常失望,但失望又有何用?溥仪明明就是一个傀儡皇帝,难道你霍师傅看不出来?

不仅如此,霍殿阁的配枪也被日本人下了,权利和行动也被日本人限制了。一句话,这里是伪满洲国,这里的老大是“关东军”。

此时,霍殿阁在伪满洲国的日子真心不好过,回去吧,国人会骂自己是汉奸,而且族人也会骂自己,毕竟不少霍家子弟被日本人捕杀了;不回去吧,日本人欺负得太狠,动不动就修理自己。

于是,霍殿阁开始酗酒度日,开始留恋风尘之地,那个意气风发的霍师傅再也找不到了。

霍殿阁的结局

1937年(民国26年),霍殿阁向溥仪提出了辞职,溥仪真心不想让走,但又无可奈何。至于日本人,巴不得你霍师傅赶快滚蛋,他们好直接控制溥仪的生杀大权。

辞职后,霍殿阁到了天津隐居。1942年(民国31年)秋,霍殿阁气疾而死,时年57岁 。

霍殿阁是个好人,是个武德高尚的人,但不是一个有长远眼光的人。溥仪已经是昨日黄花了,辅佐他,实为不智;伪满洲国,就是日本人建的,过去到那里任职,实为不忠。

但,路是自己选择的,又能怪得了谁呢?霍殿阁,一代武学宗师,学武之余,还是忽略了“精神世界”的塑造。


蓝风破晓


河北沧州是武术之乡,科举年代,沧州仅武进士、武举人就有二千余人。

古代镖队走镖,经常会敲着锣喊镖,大意就是,爷爷这趟镖是谁谁的,江湖上都是有名号的,不怕死的尽管来劫!但是一旦押镖走到沧州地界,都会一声不吭,摘下镖旗,灰溜溜的路过,保你一路平安,你要是一路嚣张的喊着进沧州,保证你躺着出去。

不是因为沧州劫道的厉害,而是沧州有很多练家子,他们认为,镖车到了沧州就是安全的,你在沧州喊镖,就是说沧州不安全,沧州的武林人士保护不了你的镖车,沧州人当然不高兴了,挨揍还不是应该的!所以,江湖上有一句话,叫做“镖不喊沧临”!

霍殿阁就是沧州市南皮县鲍官屯镇小集村人,八极门第六代宗师、沧州十大武术名人之一,是八极门承前启后的人物。

练武奇才

15的时候,霍殿阁就跟着“抄白虎子”李五爷练功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两年后,李五爷看他是一个练武的好苗子,就把他推荐给“神枪”李书文,练习八极拳、六合大枪,天资聪慧再加上肯吃苦,霍殿阁有幸成为李书文的入室弟子,深得“神枪”的偏爱。

李书文讲究实战,非常严苛,经常半夜带着霍殿阁出去训练,时不时采取偷袭的方式,训练霍殿阁的实战能力,经过几年的训练,霍的功力长进很大,石磙子掉进土坑,几个小伙子都抬不出来,霍殿阁双手抱起,一下子就抛出坑外。

霍殿阁苦练神枪绝技,每次县里武术表演,压轴节目就是霍殿阁的扎苍蝇,面前放一面穿衣镜,在镜面上涂上鸡血,吸引苍蝇飞过来吮吸鲜血,这时候,霍殿阁迅速出枪,苍蝇纷纷落地,但是镜面完好无缺。

1912年,中华武士会在天津中山公园成立, 沧州人冯国璋任名誉主席, 形意大师李存义之徒叶云表为主席。李书文带着霍殿阁到北京、天津闯荡,磨练他的技艺,走到天津后,受到邀请,李书文和徒弟霍殿阁等人加入中华武士会,担任教习。

1914年,经过师傅的推荐,霍殿阁投靠黑龙江师长许兰洲将军担任军官学校武术教习,三年后,跟着许兰洲投奔了张作霖,担任奉军教习,在这里认识了不少武林中的名家,期间,开始收徒,传授八极拳,1925年,霍殿阁回到天津,开办天津第25国术馆,开始招收弟子学徒。

拜为帝师

此时,溥仪就住在天津日本租界的张园,做起了宅男,日本人给他配了两个武士作为保镖,但溥仪对这两个日本武士不放心,他想效仿祖上,当一个功夫皇帝,想聘请几个中国武师,许兰州将军就给溥仪推荐了霍殿阁师徒,霍殿阁当溥仪的师傅,霍殿阁的十余名弟子担任贴身护卫。那两个日本武士不干了,一肚子的不服气,叫嚣着要用武士道教训中国功夫,结果,霍殿阁用两根指头就打倒了工藤铁三郎,三招击败了岩田爱之助,从此深受溥仪的信任。马占山将军曾对许兰州说“许大帅,我走了那么多把势场,还是霍师傅教的八极拳我看着最过瘾,打的威风,霸道,精神!”

担任伪职

1934年,伪满洲国建立,溥仪担任伪满洲国皇帝,成为傀儡,奉行“一臣不保二主”的霍殿阁,带着一众弟子跟着溥仪来到长春,溥仪不甘心当一个傀儡,就册封霍殿阁为三等少将侍卫武官,组建近卫军,保护溥仪的安全,捍卫满清的尊严,这些保镖成了日本控制溥仪的一道障碍,被日军视为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

大同公园事件

大同公园正门

一个星期天,近卫军到大同公园(今天的儿童公园)游玩,4个人租了一条游船,刚要划船,管船的喊“4个人不行”,近卫军下来一个人,刚要走,又喊“3个人不行”,近卫军只要忍气又下来1人,那个管船的又喊“2个人不行”,彻底把近卫军激怒了,找他理论,指着4个日本人共划一条船,责问为什么不平等对待,管船的拿一个酒瓶子打到近卫军头上,有功夫在身的近卫军没有受伤,吓得管船的躲到票房。正好日军在公园开运动会,走过来几个日本醉汉,不问青红皂白,挥手就打,近卫军忍无可忍,把这几个人打的落花流水,返回驻地路经一座桥,被一个牵狼狗的日本宪兵少校拦住,一群日本人开始围殴近卫军,近卫军虽然人少,但是个个身怀武功,仍然把日本人打的落花流水,军犬也被踢死,两个参谋和几十名宪兵受伤。

日本人利用这个事件,大做文章,把打架的近卫军抓走严刑拷打,扣上“反满抗日”的大帽子,溥仪苦苦哀求,最后,关东军提出条件,撤换近卫军领导人,把打架的近卫军撵出满洲,向挨打的宪兵道歉,保证不再发生类似事件,溥仪只好乖乖照办。

霍殿阁虽然没有参与此事,但是他的徒弟参与打架,而且作为近卫军领导人,责无旁贷,受到排挤,霍殿阁对溥仪的懦弱和自私非常失望,逐渐将精力放到传授八卦拳,弘扬中华武术上,在家里教授弟子,培养了一大批八极拳弟子。

1942年,霍殿阁病逝于长春,弟子们为他操办丧事后,葬在沧州老家。霍殿阁的事迹被列入民国22年《沧县志》。

1986年拍摄的36集电视连续剧《康德第一保镖传奇》,就是描写的溥仪的武师兼保镖霍殿阁的生平事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参考资料:《沧县志》、《八极拳古今谈》、《随侍溥仪纪实》

欢迎关注、转发、评论,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读有趣的历史!


葛大小姐


作为中国最后一个皇帝身边的第一保镖,霍殿阁可谓是武功盖世,是民国时期当之无愧的最强高手之一。
光绪十二年,霍殿阁出生在河北省南皮县的一个小集村。家境贫寒的霍殿阁与小集村一家较为富裕的张家弟子一同学习武艺。作为张家弟子的陪练,因此而打下了很好的武术基础。

1902年霍殿阁来到了当时清朝著名的武术家李书文的门下,并拜李书文为师,成门下的第一大弟子。

经过数十年的苦练之后,霍殿阁练就了一生高强的本领。其中非常著名的便是他的神枪之技。他每天练习扎枪的准头,用香来练习,用镜子作为背面。

十多年的苦练,他已经可以达到将一只苍蝇放在镜子上面,用枪扎死苍蝇,但是镜子不破的境界。到了又快又准又狠的绝世枪法。

于是他的师傅李书文便带着霍殿阁进入北京闯荡。

1910年中华武士会成立,霍殿阁随着自己的恩师来到天津,与天下各门派的中国武术人才进行交流,和李书文一同表演了著名的六合大枪扎法,从此在江湖上成名。

▲中华武会

1924年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的溥仪,到了天津的租界张园和静园当中。当时日本人为了控制溥仪,和实现自己侵略中国的计划就给溥仪派了两个保镖。

这两个保镖摆明了就是来监视溥仪的。所以溥仪对这两个保镖很不满意。于是就想请当时在中国已经非常有名的霍殿阁,来当自己的保镖。

而狂傲的日本人居然表示很不服气,公然向霍殿阁发出挑战,而霍殿阁非常轻松的就击败了这两个日本保镖。让当时受日本侵略的中国人民非常振奋,大长了我中国国威,让日本人领教到了中国功夫的厉害。

1932年,溥仪被日本人抓到了东北去当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霍殿阁作为溥仪的贴身保镖跟随他一同到了长春。

日本人为了更好的控制住溥仪,于是多次派日本著名的空手道、柔道的顶级高手和霍殿阁进行比武,但每次都是打脸而归。


所以无耻的日本人公然打不过霍殿阁,便就叫上三个空手道人一起上。而且还限制霍殿阁不许还击,霍殿阁无奈只能应允。

而每次比武的时候,霍殿阁都用非常灵活的轻功,让日本空手道高手没办法碰到他的身体。霍殿阁此时绕到身后,只需轻轻一掌就将日本空手道高手击倒。

那么这样一个武术高手,最终到底是怎么样的结局呢?

霍殿阁作为溥仪的贴身保镖,每次看到日本人进出皇宫根本不把溥仪放在眼里,而且还将轿车开到了溥仪的办公楼前,这样对皇上大不敬的行为让他非常不满。

于是有一次为了给溥仪争面子,霍殿阁不让日本人开车进来,而日本司机却强行想要闯入。霍殿阁便用一只右手提着轿车尾部,让后轮离地,日本人根本没办法开进去,非常生气。


霍殿阁带着护军子弟和自己的弟子,与日本人发生了争斗并打斗打伤十余日本人,打死数十条日本的狼狗。而日本人也借此机会迫使要求溥仪解除霍殿阁和他的护卫军。霍殿阁便离开了伪满洲国,回到天津隐居。

由于给伪满洲国皇帝溥仪当保镖,他被当时的中国人视为汉奸,回到家后许多人跑到他家来骂他。加之自己一直以来对溥仪都忠心耿耿,却得不到信任,身心俱疲的他,在一次练武当中气血攻心而死。


史之策


不知道为何纵横一直觉得,霍氏子弟习武者都是特别厉害的人物,像古代的霍光、霍去病,近代的霍元甲、霍东阁,都是威震一方的大人物。

题目中的霍殿阁也堪称一代武学大师,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少年习武苦练艺

霍殿阁出身河北沧州的贫苦人家,给富家少爷当习武陪练时,学会了一些拳法,开始了习武生涯。

后有幸拜在武学大师李文书门下,经恩师指点,又埋头苦练多年,后随师父四处闯荡,练就了一身高超技艺,在北京、天津一带颇有名气。

为了给爱徒谋个远大前程,李文书找了门路,霍殿阁开始在东三省的一些军队中做武术教官,期间慕名来与霍殿阁切磋的武者络绎不绝,霍殿阁技压群雄却从不伤人,美名远扬。

一朝成名伴君侧

奉军入关后,霍殿阁回到天津,开了30多家武馆,当起了武术老师。

当时的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蜗居在天津的日本租界里,溥仪投奔日本人是寻求庇护,想借日本势力搞复辟,他也不甘心一直做日本人的傀儡,尤其对身边日本保镖的实时监视很不满,便提出要聘请霍殿阁为武术教师。

溥仪的提议引得他身边两位日本保镖的不服,先后向霍殿阁下战书,都被霍殿阁三招两式打发了回来,就这样,霍殿阁成为了溥仪的贴身保镖。

1932年,霍殿阁随溥仪来到东北,期间日本人为了更好地监控溥仪,派了多门派高手与霍殿阁比武,都大败而归,霍殿阁因此更受溥仪的敬重。

1934年,溥仪出任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不甘心做傀儡的溥仪,在霍殿阁的帮助下,组建了一支英勇善战,只忠于自己的近卫军。

有心报国铩羽归

这支近卫军的成员主要是霍殿阁的徒弟和一些满清宗室子弟,效忠溥仪,有了这支护卫队,溥仪感觉安全感倍增,活动也相对自由点。

但日本人就很不爽了,傀儡皇帝不听话可不行,于是日本人绞尽脑汁的要除掉近卫军。

终于机会来了,1937年近卫军中的一些霍家子弟去大同公园游玩,遇上了也在园中的关东军,两伙人发生冲突,霍家子弟的拳脚功夫了得,打伤了一名日军上校,两位日军参谋,好几十的日兵,连军犬都踢死了一条。

近卫军当时打架赢了特别爽,随后就遭到日本清算了,关东军以“反满抗日”的罪名,大肆残杀霍家弟子,重组近卫军,溥仪的忠仆全被清算了,霍殿阁也遭到排挤。

对于霍殿阁与近卫军的遭遇,溥仪没有据理力争,而是一味地忍让,听凭日本人处置。君主的懦弱,伤透了霍殿阁的尽忠事主之心,像溥仪交了辞呈。

随后,霍殿阁回到天津定居,精忠报国的一腔热血全都堵到了胸口,最后活活气死了。


史论纵横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霍殿阁?寿终正寝了啊,一说是抽大烟加逛窑子太多了,猝死。

霍殿阁是著名的八极拳拳师,河北人,1917年31岁时投靠张作霖,担任武术教官。

一般认为,霍殿阁的八极拳不是花架子,而是用来走江湖的硬功夫。霍殿阁的拳脚很厉害,还有一套厉害的摔法,放在今天就是格斗大师。

东北军入关以后,霍殿阁也跑到天津去开武馆。

此时溥仪已经下野,逃到天津做寓公。

溥仪这人喜欢新鲜东西,在1927年拜霍殿阁为师,学习八极拳,但其实基本没学会什么东西。

1932年溥仪跑到东北,做了汉奸,成为伪满洲国皇帝。霍殿阁跟着溥仪跑了,也做了汉奸。

当时敢做汉奸的不多,于是溥仪重用霍殿阁,让他担任所谓的护军队长,少将军衔。

这个护军有300多人,基本都是所谓八旗弟子,祖先曾经受封过巴图鲁,是溥仪的禁卫军,绝对的亲信。

那么,霍殿阁自然也成为所谓的大内侍卫总管,成为伪满洲国最重要的人之一。

霍殿阁志得意满,全力训练这支部队。

这支护军装备了很多德式武器,相当精良。

其实,区区300多人,能起到什么作用。

但日本人认为,张作霖是前车之鉴,溥仪一旦有了自己的军事力量一定会搞事。

所以,关东军尽全力打击护军和霍殿阁本人。

先是设法将他们的枪械收缴,霍殿阁被迫只能带着护军练冷兵器,只有几个帮助皇帝的卫兵才有手枪。

后来,关东军又不断找空手道、柔道高手和护军,以及霍殿阁本人挑战,目的是将霍殿阁打败,让他没脸继续留下。

当时霍殿阁已经快50岁,身手虽不错,毕竟年纪不饶人。拳怕少壮,他很快输了几场,甚至还在一次武术表演时候摔倒,霍殿阁名声大跌。

霍殿阁恼怒之下,把日本人当做仇敌,多次向溥仪抱怨。

但溥仪不过是个傀儡,后来连自己的的妃子谭玉玲都被日本人害死,哪里还顾得了霍殿阁。

此时,日本人再次找茬。1937年,霍殿阁的护军在新京(长春)的大同公园,被一只日军的狼狗咬了。护军小伙子恼怒之下,一脚将狼狗踢死。谁知道傍边冲过来几十个日本兵,双方打成一团。结果伤了不少人,日本兵伤的较多,一共十几个受伤。

关东军终于找到理由,将护军的冷兵器也全部收缴,护军只剩下一双拳头,甚至连霍殿阁的配枪都被缴械了,霍殿阁也被解职。

溥仪虽不敢和日本人作对,但对霍殿阁还是不错,发了他一份高新,让他自己养老。

此时抗战已经打响,霍殿阁被关内媒体骂为日本人走狗的走狗。可笑的是,背负着汉奸骂名的霍殿阁,其实又被日本人修理的惨兮兮的。


他无脸回关内,又无法和日本人工事,只能自暴自弃。

根据李国雄口述、王庆祥撰写的《伴驾生涯—— 随侍溥仪33年纪实》:50岁的霍殿阁从抗战开始,就破罐子破摔,抽大烟、逛窑子。

这样折腾了6年,活到56岁,也就是1942年,霍殿阁就一病不起,呜呼哀哉了。

其实,都什么年代了,还比武功,比武器了,枪啊!


萨沙


自古燕赵之地出英豪,仅在明清两代河北省走出的武状元、武进士、武举人多达360多人,到了民国年间还能给逊帝溥仪当武术老师的,唯数沧州的“二霍”。这里二霍指霍家老二霍殿阁和他侄子霍庆云。

图左为李书文,图右为霍殿阁。

霍殿阁(1886-1942年)出生河北沧州南皮县小集村,小时候家境贫寒,躬耕为业,因不堪盗匪欺凌,誓以精武自卫。拜在神枪王李书文门下学长枪和八极拳,1910年霍殿阁跟着师傅李书文闯荡天津、北京等地,后在天津中华武术会任教习,1914年霍殿阁师兄许家福引见,担任了许家福父亲,东北军阀许兰洲的武术教官,而后常走动在东三省地区,赴擂台切磋武艺,名气渐起。

八极拳动作刚猛,在中国武术界有“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钱坤”之说。

1923年,时任民国总统曹锟在北京摆下擂台选拔警卫长,霍殿阁败给了同是小集村出来的武术大家王连峰,其后霍殿阁回天津开办武馆,收弟子教学。1925年借住在天津张园的溥仪听闻霍殿阁武术高强,带着日本武士前来讨教,霍殿阁三招内击败日本武术家工藤铁三郎,溥仪聘请霍殿阁为自己武术老师兼保镖。

图为沧州小集村的霍殿阁纪念碑。

1932年日本人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霍殿阁担任近身侍卫,并帮助溥仪训练护卫队,期间日本多次派空手道、柔道高手前来挑战,均失败。霍殿阁训练的护卫队只维护溥仪让日本人心怀叵测,找机会欲除之而后快,1937年霍殿阁弟子因与关东军士兵发生冲突,溥仪软弱无能,霍殿阁只好辞职回到天津隐居。

图为1957年霍庆云带弟子赴北京参加武术大赛照片,图为中站者为霍庆云。

回到天津后霍殿阁专心教学,大力传播八极拳,中国著名武术家谭吉堂就是霍殿阁的弟子,霍殿阁因常年习武,久之气劳成疾,1942年去世。他的侄子霍庆云在霍殿阁离开溥仪后,留在长春开武馆以八极拳为基础传播中国武术,客居长春40多年成为武术界名师,1987年病逝长春。


图文绘历史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到了徐晓东。这个人可以算是一个异类,他学过搏击格斗,也有本事,性格又傲,开始进行“武林”的打假。

但从徐晓东的行为看,他并不是在否认中国功夫,而是开始挑战某些打着中国功夫的旗号到处招摇撞骗的人。

虽然他的手段显得有些偏激,但却是撕掉了一些人的遮羞布,让人们更加理性客观的认识中国功夫,而在历史上,拥有着高超的武艺,并且为中国扬眉吐气的人,并不少见。

那些年的武林高手

历史上,有着高明的武功,侠义之气的民间高手数不胜数,像是黄飞鸿、霍元甲、杨露禅、董海川一类的大侠,更是名扬天下,为后世敬仰。一些侠客,还当上了大人物的保镖,其中就包括一个叫霍殿阁的高手。

初听这个名字,总是和霍元甲放在一起,这两个人是不是有什么关系?如果非要沾亲带故,那他们两个五百年前是一家,若说真有什么亲戚关系,则实在是谈不上的。

霍元甲要比霍殿阁大十八岁,他名满天下的时候,霍殿阁还是一个毛头小子。他们祖籍虽然都是沧州,一个生在沧州,一个生在天津。但霍殿阁的名声远不如霍元甲大,甚至很少有人听说过他。

他自幼天赋就很高,学武术也勤奋,有了一身的好本事。相传,他少年就有一身好的筋骨,据说还是张之洞的本家,只是无从考证而已。

那时候,社会很混乱,年少的霍殿阁在一个叫“神枪李”的门下学了一身的好本事。然后,他开始给一些有钱人看家护院当个保镖,谋求一些生机。或许,这一辈子,也会衣食无忧。

一个偶然机会,他认识了溥仪,这让正是大好年华的霍殿阁看到了人生的曙光。他觉得,给有钱人看家护院、给军阀当保镖,不如给这个末代皇帝当保镖,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就一番事业。

可以说,这次相识是他人生的转折点,不过这个转折点有些特别,也许霍殿阁做梦也没想到,这个转折点,既是他人生崛起的转折点,也是他人生没落的转折点。

成名不成功的无奈

一腔热血的霍殿阁开始追逐自己的梦想,希望通过自己的本事来为国家做一些事情。当时的局势,溥仪实际上只是日本人的一个傀儡而已。

日本人嚣张跋扈,想要从各种方面证明自己要比中国人强,除了枪炮以外,还有很多日本的武术高手。他们想要证明,日本的武功要高于中国武功。

溥仪只能选择忍让,也让手下人忍让,这样的忍让,在敌人眼中,不是一种谦谦君子的作风,而是一种软弱无能的信号。溥仪的软弱,让日本人越发的得意,越发的认为自己国家的武功非常高,超过了中国人。

练武之人,生命其实并不重要,荣誉和尊严很重要,尤其是上升到国家层面上,这样的荣誉和尊严,显得尤为重要,软弱无能的溥仪,自然不能理解霍殿阁等人的心情,他只想要日本人留自己一条命,虽然活得憋屈,但毕竟也是活着,活着,比什么都好。

但忍无可忍的霍殿阁,决定接受日本人的挑战,并且接受了日本人无耻的条件,在比武时不能击打。霍殿阁在这种无耻的要求下,凭借巧劲,战胜了对手。霍殿阁的胜利,引起了日本人的愤怒,开始不断挑衅,不堪其扰的霍殿阁受益手下的人,和日本人打了起来。

这次冲突,成了霍殿阁人生的另一个转折点,胆小怕事的溥仪,放任这样的冲突继续下去,而且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导致霍殿阁手下的人吃了大亏,也导致溥仪的私人护卫队被解散。因为这件事,让很多人认识了这个叫霍殿阁的人,他声名鹊起的瞬间,又如同昙花一样,只是惊艳一现,就黯然退出了历史舞台。

成名却不成功,心灰意冷的霍殿阁离开了官场,在长春过起了隐居生活,直到1942年,病死。

他的晚年,并没有被太多人了解,他也不愿意太多人了解,霍殿阁心灰意冷,只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开始广泛的传播自己的绝学八极拳,从1932年到1942年这十年间,他叫出了很多弟子,这些弟子将中国功夫不断地传承发扬,对于霍殿阁而言,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我想,中国武术依旧能够具有实战价值的,但需要练武的人,不要太过追求一种虚名,能够像是那些大侠一样,重视荣誉和尊严,而不是打着中国武术的旗号,招摇撞骗,这才是一种真正的传承和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