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微單相機有幾百個對焦點,為什麼對焦速度並不如只有幾十個對焦點得單反快?

小k印像


這種現象確實存在,其實對焦速度和對焦點多少並沒有直接關係,對焦點數量影響的是合焦率。換句話說,對焦點越多,準確合焦的概率越高,越不容易發生對焦失敗的情況:

作為一個攝影人,有必要對相機對焦原理、對焦模式、對焦速度影響因素等有所瞭解。今天小k和大家分享一下相機對焦速度的影響因素,僅供交流參考:

一、對焦原理:相位對焦速度>反差式對焦速度(也可理解為硬件對焦速度>軟件對焦速度)

單反相機對焦原理是相位對焦,是依靠實體專用像素和AF檢測器的配合來實現的,可以理解為是一種硬件級別對焦:

微單相機最初沒有相位對焦,靠的是反差式對焦,也叫對比度對焦,主要依靠反覆驅動鏡頭馬達,經過軟件算法來比較每個位置所捕獲圖像的對比度(輪廓清晰度),最終確定一個“最清晰”的位置:

雖然現在的微單相機已植入了若干相位對焦點,但在硬件配置、AF傳感器等方面還和單反有一定差距,所以很多時候還是要依靠反差對焦,商家稱之為“混合對焦”。以支持增強式混合對焦的索尼A6300(1650套頭)為例,經過小k實測,其對焦速度雖然也很快了,但同等情況下還是不如我持有的半幅D7200(鏡頭DX 35/1.8G):

此外,單反相位對焦有專用的AF檢測器和處理器,對於提高對焦速度也是非常關鍵的:

二、鏡頭結構:鏡頭馬達和對焦行程

對焦速度還有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鏡頭結構:

1、鏡頭馬達

鏡頭馬達是驅動鏡頭組的動力,馬達驅動速度和精度是相機對焦速度的關鍵之一,無論算法如何先進,無論處理器如何高端,如果馬達速度不給力,對焦速度絕對快不了:

2、對焦行程:

對焦行程和鏡頭光學設計、具體焦段等有關,有一些鏡頭對焦行程很長,轉動軸角度甚至達到二三百度,對焦速度是肯定會受影響的:

很多攝友在具體拍攝中發現,一些老鏡頭往往對焦速度偏慢,即使是接駁在頂級機身上改善也有限,就是由於以上兩個原因的存在導致的:

而一些微單使用大變焦套頭或比較低端的鏡頭時,對焦行程也往往較長,所以總體對焦速度還是不夠理想。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關於攝影的相關內容,朋友們可以關注小k後私信下圖中各類關鍵詞,獲取小k為您整理的獨家攝影技巧,祝您攝影愉快🌹:

愛攝影、愛生活,致力打造最具價值的攝影自媒體。歡迎關注“小k印像”,瞭解更多攝影常識和技巧,共同學習進步🙏🙏


小k印像


其它品牌沒用過,手中只有索尼A7R3和A7M3,單反有佳能5D3,因此還是比較有發言權的。

索尼這兩款微單前者是399點相位檢測+425點對比度檢測混合自動對焦,對焦點覆蓋率68%;後者是693點相位檢測+425點對比度檢測混合對焦,覆蓋率93%。兩個型號都支持眼控對焦,都有對焦點調整撥杆和顯示屏觸控功能。

使用了好幾個月,感受是這兩款微單對焦真的很強大,一般情況下,只要將對焦模式設置為AF-A,就能自動轉換靜止和運動物體,而不需像單反要調整對焦模式,而且撥杆和觸摸調整對焦點也很方便,眼控對焦拍人物很有用,直接鎖定人物面部。尤其是A7M3,那個追焦能力簡直了!使用的體會是真爽!

A9的對焦和追焦能力更為強悍,是拍攝運動題材和打鳥的利器。

從我自己的使用體驗來說,不存在微單對焦弱於單反的情況。個人認為持這種觀點的人,要麼是使用習慣問題,要麼是人云亦云,要麼根本就沒有做過對比。


蜀人好攝


你說的微單對焦點多但是慢,是因為這種微單使用的都是對比度對焦;而且是早期的!

譬如EOS M;Nikon 1;A7,A7S2,a5000等;都是相對較老的型號了。

而單反的對焦系統一般都採用相位差對焦方案;而什麼十字形、雙十字只對精度產生影響,不對速度產生影響。

另外單反的對焦系統是獨立的,但是對焦模塊因為相機體積限制,鏡頭邊緣失光,反光板折射令光線衰減等因素,所以對焦點一般較少而且還處於畫面中部。


那要說為什麼早期微單對焦速度慢,就要說說兩種對焦系統了。

相位差對焦和對比度對焦


對比度對焦

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對焦會有一個拉風箱的過程,前後推一下;這個過程就是相機檢測焦點對比度最高的過程。

優點是對焦精度高,在弱光下也能合焦;但是速度教慢。


相位差對焦

相位差對焦需要檢測對焦物體與相機的距離,然後驅動鏡頭直接合焦;無需要前後拉風箱。因此這種方法的對焦速度一般比對比檢測快。

優點就是速度快,但是弱光對焦沒有對比度好,不過現在很多相機的相位對焦性能越來越強悍了,EOS R據說能達到-6EV能合焦的級數……

另外,相位對焦還可以實現追焦,這在視頻拍攝中不要太好用。


現在的情況

現在很多相機都採用混合對焦,就是利用相位差檢測距離,驅動對焦模塊抵達合焦平面,然後同時利用對比度檢測合焦精度。

實際上,清一色新推出的微單對焦速度已經非常快了,特別是A9,每秒20次測距,秒天秒地的節奏,而且將近700個對焦點,是不是又多又快呢?

所以題主這個問題,在開頭應該加一個定語“早期的”。


帳篷視頻


一些微單相機有幾百個對焦點,為什麼對焦速度並不如只有幾十個對焦點得單反快?

一些微單相機有幾百個對焦點為什麼對焦速度並不如只有幾十個對焦點得單反快,這是一個好問題,也是一個經過深思對比後的問題,還是一個比較專業的問題,所以我喜歡這個問題!


即然我們是在談對焦速度問題,我們就要看影響對焦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第一個 對焦點的多少。

理論上來說,對焦點越多,對焦速度應當越快,但這只是對焦速度快慢的一個不是特別重要的因素。


第二個,對焦點的性能。

每一個對焦點的對焦性能是對焦速度的重要因素。相機對焦點一般分為一字型對焦點,十字型對焦點,雙十字型對焦點,對焦能力是越來越強的。如果對焦點很多,但都是一字型對焦點,速度不可能快。


第三個,對焦實現的原理。

對焦實現的原理是對焦速度的根本,微單很小巧無反且取消了獨立的對焦模塊,一般是將對焦點與CMOS傳感器集成,但在CMOS上加入相位對焦點會影響畫質,這樣看來微單對焦點越多對畫質影響反到越大。

而單反是有獨立的對焦模塊的,所以無論從性能和速度都不是微單能比的。


頭條號:紫楓攝影后期教學,專注於攝影及後期教學二十年,用簡單明瞭的方式講透原理,突出可操作性,歡迎關注,查看大量系統實用的教程!

關注後發私信,寫 學習 兩個字,系統自動回覆加入紫楓粉絲群方法,可以下載大量的攝影后期軟件,插件濾鏡,素材資源,在線交流,輔導答疑,完全免費!


紫楓攝影后期教學


看著許多答題者連目前微單相機的對焦技術都不甚了了就一本正經洋洋灑灑給出結論,實在是讓人忍俊不禁。

以索尼三代全畫幅微單相機為例,目前其採用的是混合對焦技術。混合對焦技術是相位式對焦與反差式對焦相結合的對焦技術。相位對焦的優勢是對焦速度極快,只需要計算一次就完成對焦,並且降低處理器計算負擔;反差對焦的優勢是對焦準確度高,特別是弱光環境下也能準確對焦。索尼通過將相位檢測對焦點及反差檢測對焦點集成在傳感器上與高速圖像處理器相互作用構建成增強型混合對焦系統,兼具了相位對焦與反差對焦的優點,既利用相位檢測對焦提升相機的對焦速度,又利用反差檢測對焦提升相機的對焦精度。對焦點都集成在相機傳感器上的另一項優勢,是可以最大限度佈局對焦點,擴展對焦區域。

由於微單相機的對焦檢測點都集成在傳感器上,那麼傳感器的性能就至關重要。索尼作為全球最大的影像傳感器供應商,也是影像傳感器的技術集大成者,其最新影像傳感器是背照式傳感器(堆棧式傳感器也是背照式的一種,但技術更先進),性能明顯優於目前絕大部分單反相機使用的前照式傳感器。背照式傳感器的優勢簡而言之有兩點:提升畫質(特別是暗光下的畫質)、提升傳感器速度。背照式傳感器提升相機對焦性能及速度十分顯著,索尼A9/A7RM3/A7M3使用的都是背照式傳感器。

單反相機的對焦系統則全部採用相位式檢測對焦(個別型號單反相機有LV拍攝模式,有反差式檢測對焦功能),相對於早期只採用反差式對焦的微單相機,對焦速度上是佔有優勢,但面對目前索尼第三代全畫幅微單相機增強型混合對焦系統,已經毫無優勢可言。

首先, 相位式檢測對焦方法是利用物體光反射的原理,通過檢測像的偏移量實現自動對焦的,故而相位對焦對光線強度的要求比較高。單反相機對焦時必須從反光板取景光路分光到自動對焦傳感器的對焦模塊,為保證光學取景器的明亮程度,對焦傳感器得到的光量僅約30%左右,這就明顯不如在100%光量下的工作狀態,從而造成了單反相機對焦檢測的一個弱點:在弱光環境下容易對不上焦。而無反相機的相位對焦檢測恰恰是在100%光量下工作,兩者工作狀態及效率孰優孰劣一目瞭然,那些暗光下單反相機對焦強於無反相機的言論可以休矣。

其次,單反相機受制於反光板對焦屏尺寸,相位對焦點僅能佈局在畫面中央,一般只有幾十個最多也就是百十個相位對焦點,對焦點以外周邊因為失光不僅幾乎無法對焦,還要受到光圈的限制(只有中央對焦點才能滿足大光圈拍攝),而保障對焦精度的十字或雙十字對焦點在這有限對焦點中的多寡,竟然成為區分單反相機檔次的配置之一,單反相機拍攝時經常出現脫焦的問題也就見怪不怪了。相比索尼第三代全畫幅微單相機那幾乎滿屏的相位及反差對焦點,單反相機的對焦點佈局確實顯得有些尷尬。

最後,由於反光板機械機構的限制,單反相機如果要完成對焦,需要副反光板介入,對焦時反光板必須處於落下狀態,對焦完成進行拍攝時又必須升起反光板——單反相機反光板升落造成拍攝時的延遲、黑屏及震動,是單反擁躉們從來不願意承認更不願意提及的大bug。也就是說,使用相位檢測對焦時,對焦本身的速度快,但整個對焦“過程”可能會慢一些,因為有反光板落與升的兩次動作。因此,在高速連拍時,反光板機械結構的物理特性決定了反光板運動速度的極限,這個速度極限大大限制了單反相機對焦系統連續追焦的能力。目前單反系統能夠實現連續追焦下的最高連拍速度大概在14張/每秒,這樣的連續追焦拍攝速度,或許不是單反相機對焦系統的速度極限,但確實是目前反光板機械結構的速度極限(按此極限得出的單反相機單次對焦最快速度絕對不是單反擁躉們樂見的)。在這一點上,無反相機對焦系統具有與生俱來的優勢。

索尼全畫幅旗艦A9微單相機,是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高端運動微單相機,在技術上把無反光板相機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且不論其配置的全新的堆棧式全畫幅CMOS傳感器,還是五軸機身防抖,就論其20張/每秒的無黑屏連拍速度,以及覆蓋畫面達93%的693個相位檢測對焦點及25個反差檢測對焦點並具有60次/每秒AF檢測的4D對焦系統,在技術層面上已經是目前全畫幅數碼相機的巔峰之作,對焦不僅快速而且準確率也高——對於單反相機來說,限於反光板機械結構,這已經是難以企及的水平。要知道,索尼A9全畫幅微單相機對標的就是以拍攝速度見長的佳能1DX Mark Ⅱ與尼康D5這樣的高端單反旗艦機型。

索尼今年發佈的新品全畫幅微單相機A7M3,使用了與A9相同的693個相位檢測對焦點,對焦點覆蓋範圍也同為93%,但是反差檢測對焦點的數量由A9的25個升級到了425個,其機械快門的連拍速度也達到10張/每秒。單純從對焦點配置來說,A7M3的對焦系統竟然以下犯上比A9對焦系統還要更進一步!按照索尼的定位,A7M3只不過是一臺入門級別全畫幅微單相機,其連拍速度對焦速度對焦精度就是佳能次旗艦機型5D Mark Ⅳ都相形見絀,相比尼康新品旗艦D850也不遑多讓,這讓那些無端質疑索尼全畫幅微單相機的單反擁躉們情何以堪。

索尼第三代全畫幅微單相機如此強悍的對焦系統,幾乎滿屏的相位及反差檢測對焦點,每秒達幾十次的AF檢測,對焦速度竟然不如單反相機受制於反光板對焦屏尺寸僅能佈局在畫面中央的幾十個相位對焦點快?此種言論不啻是愚人自愚!

再以佳能單反相機擁躉們引以為傲的“全像素雙核CMOS AF”對焦技術為例,其不依賴反光板對焦屏機械結構而使用傳感器集成的相位對焦點進行對焦,並用圖像處理器處理對焦數據。該技術雖然也配置在佳能繫個別單反機型上,並在介紹相機參數時會作為單反相機的優勢性能著重予以推薦,但是,這項技術本質上卻是屬於無反相機的對焦技術(本文對單反相機配置“全像素雙核CMOS AF”對焦系統是否合理不做討論),佳能今年新推出的“專微”EOS R無反相機使用的就是這項對焦技術。佳能的營銷軟文歷來天下無敵,“全像素雙核CMOS AF”對焦系統自然是一項絕佳的營銷噱頭與推手,佳能擁躉們難道會質疑EOS R的對焦速度不如“幾十個對焦點”的單反快?

提問者的問題,似是而非,在幾年前或許成立,但就目前無反相機的對焦技術而言,只能是個預先設定謬誤答案的錯誤命題!

最後,說兩個題外的相關問題:

一、使用第三代索尼全畫幅微單相機的對焦系統,傳統單反相機的“對焦點”概念已經不再適用。微單相機上動輒擁有幾百個甚至上千個相位及反差對焦點,對焦時只談“點”,已經狹隘了。因為其在對焦目標選擇上,微單相機已經初步具備智能屬性,對焦已經不是如單反相機那般作“點”的選擇,而是多點形成的 “面”的選擇!對焦過程不再是“一個點”的責任,而是多點聯動共同作業的,是一個焦平面之內所有對焦點的合作過程(峰值對焦效果顯示就是其具體表現)。同時,對焦也是相位與反差兩種對焦功能共同作用的過程,這就極大地提升了相機對焦的效率、速度及精度。這種提升得益於索尼微單超大對焦點覆蓋區域的特性,廣域幾乎成為了常態對焦區域選擇,而不是像單反相機只侷限於畫面中間的那一般幾十個最多百十個對焦點。

二、索尼全畫幅微單相機最讓人慾罷不能的對焦技術,當屬“眼控AF”,也就是相機會自動選擇被攝人物眼睛進行對焦。人像攝影,捕捉人物的眼神是成功人像攝影的關鍵,除構圖、用光、視角的選擇外,最難的就是人物眼神的抓拍。“眼控AF”技術可以自主尋找被攝人物的眼睛,只需按下按鈕就可以鎖定對焦,無論是人像正面、側面、臉部有部分遮擋甚至人體移動、頭部晃動,“眼控AF”都可以快速有效地跟蹤檢測人像眼睛精準對焦,使得攝影師可以有更多精力調度被攝人物情緒、專注於人像拍攝的構圖、布光及拍攝視角的選擇。

“眼控AF”技術大大提升了捕捉人物最自然最理想表情瞬間的機會,近乎完美地解決了抓拍人物眼神的難題。從早期一代機型開始,“眼控AF”不斷進化,雖然一開始有些華而不實,但發展至今已經演化成為了一項攝影“巫術”,但凡人像攝影,必用“眼控AF”。這項明顯帶有人工智能的黑科技,說顛覆了傳統的人像拍攝觀念與方式也不為過!而由此技術的演化過程也可管窺無反相機智能對焦系統的未來,也彰顯了無反相機拍攝功能逐漸智能化的不可逆轉的趨勢。


雨絲輕舞


微單用的是反差式對焦,是靠對比度的檢測來對焦的。

而單反用的是相位對焦,是通過相位檢測焦點的位置來對焦的。

原理不同,構造不同,對焦系統的成本也不同。


攝影師古丁


對呀!我也在想,一輛工程車有幾十個輪子,怎麼沒有四個輪子的轎車快呢啊


8紅勝火


別的不知道,索尼A系列是絕大部份的點都是相位對焦點,少數的是反差對焦點。而且,正好相反,相位對焦點速度快,而反差對焦點相對速度慢,但對焦精度比相位對焦點要高。

好多人理解的有問題。但十字對焦點肯定比一字對焦點好,不論是速度還是精度。但肯定成本高。所以佳能單反也僅是中間少數是十字對焦。

所以說被拍攝體不動或很慢,佳能由於有十字對焦點,它表現更好一些。但若被攝體移動,那肯定索尼要對焦快啊,它幾乎滿屏都是對焦點,不用移動相機就可以對焦成功。


微笑君646


微單是反差對焦,要根據焦點周圍的對比度變化,通過移動鏡片找到清晰度最高的位置,完成對焦,整個過程需要多次計算和記錄,所以耗時會長。

單反是相位對焦,只需要計算一次,對焦行程也縮短,所以要快一些。




嫑嫑的生活影畫


對焦點多寡和對焦速度沒啥關係,對焦點多隻能說你可以選擇的點多更方便構圖;對焦速度和鏡頭的質素關係更大,剛開始的時候啥都不懂都說小痰盂超值,入手了一個結果發現對焦慢不說還跑焦,拍小孩的時候經常一動就脫焦,後來買了50/1.4金圈那個,馬上就有種脫胎換骨的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