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寶楨殺死了慈禧身邊的太監安德海,為何要將屍體裸露示眾?

悟空八卦歷史


安德海作為慈禧太后寵信的太監,想同以前王朝的太監那樣作威作福,觸犯了清朝統治者的政治底線,自己作死,又碰上了丁寶楨這樣一個鐵骨錚錚的漢子,大清的名臣,斬了他,並且裸體示眾。(丁寶楨雕像)

安德海如何成為清朝皇宮的太監總管?

沒有一個人一步登天的,安德海也是如此。安德海聰明伶俐自小就進宮,是咸豐皇帝的御前太監。慈禧為了接近咸豐皇帝,拉攏安德海,請他幫忙。慈禧終於上了咸豐皇帝的龍床,並且生下咸豐皇帝唯一存活下來的兒子——同治皇帝,安德海的地位自然也是水漲船高了。(安德海劇照)

安德海和慈禧密謀了兩件大事

第一件是“辛酉政變”。1861年,咸豐皇帝病逝於承德避暑山莊,咸豐皇帝留下了肅順等八大顧命大臣,這威脅了慈禧等人的權利。慈禧兩度安排安德海覲見恭親王奕訢,讓他率軍發動政變,解除了顧命大臣的權利,兩宮皇太后和恭親王奕訢共同享有權利。

第二件事情是安德海和慈禧密謀剝奪恭親王奕訢的權利。恭親王奕訢在外朝的權利越來越大,這讓慈禧很不安,1865年,安德海和慈禧密謀,以御史彈劾恭親王奕訢為由,免除了他的權利,仍為軍機上行走。這時安德海已經成為清朝皇宮的太監大總管,權利日盛。

安德海為何被殺?

清朝的順治皇帝有諭旨,太監出宮和干預朝政是大罪,明朝太監亂政血淋淋的歷史事實擺在那兒,清朝的歷代皇帝對太監防範的非常嚴。

1869年,安德海以同治皇帝即將大婚,需要採辦龍袍等事務,藉此機會到江南一趟。一路上可以藉機大撈特撈一把,這種小心思,慈禧都看在眼裡,就讓他出宮公幹。太監出宮公幹是要聖旨的,慈禧太后只是給了一個口諭而已,是個口頭欽差。

安德海一路非常招搖,按照清朝的慣例,欽差大人過境要提前有朝廷的諭旨,沿途各級官員好迎接,這位沒有聖旨,打著龍旗,這是皇上的配置,安德海自己用上了。

到了山東德州後,德州知州趙新迎接,見不到諭旨,只好請示上級山東巡撫丁寶楨。丁寶楨早就對安德海的行徑不滿,緊急上奏軍機處請示,列舉安德海一系列不法行為和違背清朝皇帝的祖制的問題。並且在1869年8月2日在泰安抓獲安德海一行。

同治皇帝接到奏摺後緊急和恭親王奕訢商討對策,安德海經常挑撥同治皇帝和慈禧的母子關係,同治經常被慈禧訓斥,恭親王奕訢也被安德海扳倒了,他們用六百里加急將軍機處的諭旨送達。諭旨是這樣說的:

“該太監擅離遠出,並有種種不法情事,若不從嚴懲辦,何以肅宮禁而儆效尤。著丁寶楨迅速派委幹員於所屬地方將六品藍翎安姓太監嚴密查拿,令隨從人等指證確實,毋庸審訊即行就地正法,不準任其狡飾。如該太監聞風折回直境,即著曾國藩飭屬一體嚴拿正法。倘有疏縱,惟該督撫是問,其隨從人等有跡近匪類者,並著嚴拿分別懲辦,毋庸再行請旨。”

如果安德海提前得到消息跑到直隸境內,就又直隸總督曾國藩抓捕安德海,這道諭旨還給了曾國藩,抓到要就地正法,同治皇帝就是不想讓安德海再回到皇宮了。(同治皇帝像)

安德海的隨從人員有漏網的,跑到北京告訴了慈禧,慈禧要求丁寶楨刀下留人,丁寶楨先接到慈禧的懿旨,不過他沒看。等到了軍機處的諭旨後,在1869年8月7日,斬了安德海。

丁寶楨為何要裸體示眾安德海?

安德海在1868年的冬天,迎娶了徽班名角馬賽花為妻子,這個美人年方19歲。並且辦的非常招搖,搞得京城盡知。慈禧賞賜了千兩白銀,綢緞一百匹。

坊間傳言也是越來越盛,說安德海不是真太監,和慈禧太后有一腿,才做到了太監總管的職務。(慈禧手書贈送丁寶楨)

丁寶楨有鑑於此,將安德海斬首後,裸體示眾,讓大家看看安德海是一個真太監,還了慈禧太后一個清白。慈禧太后恨得牙癢癢,也沒有辦法,慈禧親自寫了四個大字送丁寶楨——

“國之寶楨”,而且於1876年升丁寶楨為四川總督。


穿越再現彼岸


安德海被丁寶楨所殺,據史料考證,確確實實幹過,不僅殺了還曝屍三日!

且看原文:據薛成福《庸庵筆記》記載:

安德海伏法之後,裸屍曝市於濟南府三日,以釋天下的猜疑。

意思是安德海被誅殺之後,丁寶楨把安德海的衣服都脫光了,扔在濟南府前面,來向世人作一證明。

世人到底有什麼疑惑?需要證明呢?

這個疑惑就是丁寶楨曝屍的原因。把時間推到事件發生的當年,即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這一年發生了什麼事,讓大家疑惑呢?

第一個讓世人疑惑的問題:安德海到底是不是太監?

這個疑問的緣由,來自於同治七年1868年,不知是否安德海腦抽了,幹了一件大事,就是太監娶媳婦,不僅不是低調辦,而是敲敲打打,張燈結綵,生怕全京城不知道,娶的媳婦也是一個高知名度的角色,是當時在京城比較有名的戲曲表演藝術家,19歲的馬賽花,明星嫁人本就是茶餘飯後的上好談資,加上嫁給太監,令人大開眼界,此事一出,在京城一下成一個爆炸性的新聞。


這個新聞還不夠轟動的話,再加上慈禧太后還給他送了賀禮,令安德海名噪一時,成為輿論焦點,絕對頭條第一熱搜。

本來安德海的升官速度比火箭還快,就讓人妒忌,在坊間就有一些影影綽綽傳聞,說其進宮時實未淨身,所以才深得慈禧太后寵愛,用直白一點的話說,就是他和慈禧太后有一腿,安德海才平步青雲,步步高昇。安德海的婚禮和坊間傳聞加起來,無形中給老百姓一種錯覺,安德海未淨身,好像是真的哦!


慈禧太后好生鬱悶,雖有生殺予奪的權力,但封不住天下人的嘴,還沒有辦法解釋,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背了一個解釋不清的黑鍋。

第二個讓世人疑惑的問題:丁寶楨敢不敢殺安德海?

在同治8年的時候,安德海時任總管大太監,又是慈禧太后身邊的紅人,權傾一時,他把小皇帝和朝中顧命大臣都不放在眼裡。

同一年,安德海出門辦差,是奉慈禧太后御旨(是不是真的不知道,他自己說的奉慈禧太后的諭旨辦差,給皇帝準備龍袍),一路飛揚跋扈,還收受沿途官員的賄賂,是仗著有慈禧太后撐腰,安德海就是慈禧太后的臉面,具有生殺予奪的權力,因為他掌握著慈禧太后的秘密(辛酉政變的秘密)。

反觀丁寶楨僅僅是一個山東巡撫,他敢不敢殺安德海,在老百姓的心目中,這是一場毀前途做法,安德海被捕之後,就像一塊燙手的山芋,放在丁寶楨手裡,當時的縣太爺都嚇得跪地求丁寶楨,不要殺安德海,等朝廷的諭旨。

老百姓一般都認為,丁寶楨畏懼慈禧太后,自然會悄悄的把安德海放走,對比利益得失,這是丁寶楨最好的選擇。

丁寶楨不是愣頭青,殺了安德海之後,他洞察時局,發現曝屍三日有以下收益:

一是證明慈禧太后的清白

丁寶楨索性把安德海殺了之後,脫光衣服放在濟南府前邊,讓世人看明白,這閹人安德海就是一地地道道的太監,讓民間風傳的安德海和慈禧太后有一腿的謠言不攻自破,安德海轟轟烈烈的結婚,僅是一場自導自演自欺欺人的鬧劇,維護了慈禧太后的名聲。

二是幫助慈禧太后守住了辛酉政變的秘密

安德海於辛酉政變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只要安德海還活著,始終是慈禧太后的一個心頭大患,要守得住一個秘密,沒有比死人更放心的人了,因此才有後來慈禧下發的諭旨,不用審訊,就地正法,丁寶楨的曝屍三日,是對慈禧太后“不用審訊,就地正法”的回應或者叫隔空喊話,告訴慈禧太后,你的意思我收到了,不用擔心,你的秘密守住了,就像太陽底下的裸體安德海一樣。


三是維護了清政府的威嚴

清朝為了防止宦官亂政,汲取了明朝的經驗,對此約法三章,更有順治帝學習朱元璋的先進做法,鑄鐵碑立於交泰殿,安德海違反祖訓,丁寶楨誅殺他,剛好是一個鐵證的例子,告訴天下,沒有人敢逾越皇權,安德海也不行,震懾了宦官勢力,證明了清朝是一個法制嚴明的國度。

安德海和慈禧劇照:

四是丁寶楨獲得了老百姓的官聲

丁寶楨智殺安德海這件事件中最大的受益者,它不僅彰顯了皇權的巍巍,清政府的法制威嚴,同時表明了清政府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吏治清明,通過殺安德海,暴屍三日,他獲得了丁青天的稱號。

同時他在兩派勢力中,獲得了立足之地。綜上所述,丁寶楨殺安德海,尤其是暴屍三日,不僅解開了天下人的疑惑,同時掩蓋了皇權黨爭羞於啟齒的朝廷內幕,一箭雙鵰,堪稱經典,因此後世人,尤其是曾國藩對丁寶楨大加讚賞,推崇備至,誅殺安德海,說成是智殺。


剛日讀史


慈禧垂簾聽證40年,權傾朝野,但是青年寡居,很早丈夫咸豐就死掉了,所以當時就不斷有人傳說,慈禧找人偷情,給慈禧潑髒水醜化她。


各種稗官野史都喜歡繪聲繪色描述慈禧淫亂後宮,最早傳說的慈禧相好是恭親王奕欣,說是二人在慈禧剛入宮的時候就認識,並且不斷幽會,直到咸豐死後,兩人更加是乾柴烈火,一發不可收拾。

還有傳言,慈禧和恭親王幽會還流產過,可以說把髒水描繪的有鼻子有眼。


清代的文廷式在《聞塵偶記》裡還記載過另外一個故事,說是光緒八年,北京的一位古董商因為長相俊美,就被李蓮英介紹給了慈禧認識,然後被慈禧寵幸,慈禧還給這個古董商懷了孩子。慈安太后知道後大怒,就想以此為由廢掉慈禧,沒想到被慈禧先下手,慈安在一個晚上莫名其妙的暴斃了。


慈禧身邊的幾個太監也是大家編排慈禧淫亂宮廷的故事主角,說慈禧信任李蓮英和安德海,是因為這兩個人去勢沒去幹淨,還具備正常男人的功能,所以慈禧特別喜歡他們,一直對他們信任有加。

沈葆楨後來殺掉安德海,並把他的屍體暴屍給大家看,就是為了平息這些風傳於宮內外的謠言,宮裡並沒有什麼假太監,慈禧太后是清白的。


其實有這些慈禧偷情的傳言是很正常的,畢竟人們對於別人的情感八卦是最感興趣的,尤其是一個手握帝國最高權力的漂亮寡婦,更是人們愛編排的對象。


慈禧對於這些傳言也很無奈,又不能直接下旨追查,因為慈禧也知道越抹越黑。


歷史上的慈禧是根本不可能偷情的,因為清朝宮廷的規矩非常嚴格,比如太監每年要檢查身體,如果誰的身體出現問題,就要被拉去再閹割一次,所以根本不會出現假太監的情況。而且也不要想著走後門,這種事都是專人負責,有專人記錄,沒人敢作假。

在皇宮每晚閉宮以後,都會有專人檢查,每道宮門都會上鎖,並由專人保管宮門鑰匙,所以外人在夜晚是不可能進宮的。


每天晚上,皇宮裡除了太監,還會有七個男人可以待在宮裡,這七個男人四個是侍衛,由皇帝最信任的八旗子弟擔任,並且要武功高強,還有兩個太醫隨時候診,加上一個奏事官負責對外聯絡。


這七個人在宮裡的時候,周圍一定有二十一個太監隨時跟隨,所以慈禧根本沒有偷情的可能。


慈禧年輕守寡,宮裡的規矩又嚴格,所以慈禧才一心撲在朝政上,尤其是喜歡晚上看奏摺,這應該就是慈禧的一種排解手段吧。


西山講歷史


丁寶楨在殺死安德海之後,便將其赤身裸體暴屍三日,令眾人都看見了一個太監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可是,很奇怪的是,慈禧竟然沒有將丁寶楨怎麼樣。

安德海是誰?眾所周知,安德海是慈禧身邊的大紅人,以前在政變的時候就為慈禧立過功,更是善於察言觀色,令慈禧非常滿意。甚至,安德海還仗著慈禧的權勢不曾將同治皇帝放在眼裡。在當時,大臣們都盡力的去巴結這個當紅太監,希望他能夠在慈禧面前說說自己好話。



而丁寶楨呢,當時在山東擔任巡撫,也算是一方封疆大吏了。可是,偏偏丁寶楨和安德海之間就不怎麼對頭。在一些史料中,就有著許多關於安德海百般刁難丁寶楨的事情,其中甚至有說安德海在丁寶楨要吃的葡萄裡下了藥,導致丁寶楨“三條腿走路”,當然,不管這些說法是否屬實,但是也能夠看得出安德海與丁寶楨之間的仇恨有多麼的深厚了。

同治皇帝即將大婚,安德海便興沖沖的請求出去給同治皇帝置辦龍袍。這就是安德海自己給自己找了個斂財的機會了,也為自己挖了一個大大的葬身坑。安德海一路高歌,錢也收了不少,終於來到了山東境內,他自認為大家都認人的,誰知道德州知州卻“不識時務”。這裡就出了一個問題了,安德海並沒有朝廷的“欽差公文”,德州知州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只有將這件事情稟報上司丁寶楨。

丁寶楨瞭解了情況之後,便意識到這是扳倒安德海的一次機會,便立馬上書將這件事情告訴了軍機處,並且在奏摺中提到清廷“太監不許與外人交接,不得擅出皇城”的規矩。清婷歷來注重祖訓,而且安德海在京城肆意妄為,得罪了不少的大臣,口碑在眾臣間一直都不好,連同治都特別的反感這個奴才,於是軍機處發文給丁寶楨,表示讓丁寶楨看著辦吧。

丁寶楨得到了軍機處的許可,立馬就將安德海抓起來就地正法,並且還將其剝光衣服,暴屍三日。表面上看起來丁寶楨這是死都不放過安德海,其實這其中大有文章。



安德海雖然恃寵而驕,不顧法度,但是畢竟還是慈禧的人。兩人之間的親密關係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可是,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有許多關於安德海與慈禧的流言蜚語,講安德海是一個假太監,慈禧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才寵信於他,正如同嫪毐與趙太后一般。

丁寶楨明白這一點,於是便將真相公佈於天下,還慈禧一個清白。而慈禧雖然不喜丁寶楨殺掉安德海,但是鑑於丁寶楨間接幫了自己一個忙,也沒有過於的為難於他。


妙齡老翁談歷史


丁寶楨殺安德海就是一部官場教科書,既捍衛了尊嚴,又讓皇帝滿意,還要讓慈禧太后沒話可說,這也是一個漢人能在滿人朝廷裡平步青雲的秘訣。

太監娶媳婦傳八卦新聞

同治七年冬天,北京最大的酒樓天福堂鑼鼓喧天,張燈結綵,大排筵宴,朝中官宦,各界名流高朋滿座,原來這裡正舉辦一次奇特的婚禮,大內太監總管安德海娶徽班“九歲紅”馬賽花為妻。慈禧太后還給他包了一個大紅包——白銀一千兩,外加綢緞一百匹。

太監娶媳婦的新聞不脛而走,成了大家茶餘飯後的聊資,由此還引出了諸多猜測,大家紛紛猜疑安德海是個假太監,才能娶到19歲的當紅明星做老婆;也有人猜測,安德海在順治皇帝駕崩後,得到慈禧太后寵信,就是因為假太監為慈禧提供特殊服務。

安德海如何撈到總管大太監的?

安德海被慈禧寵信,是咸豐皇帝病死在承德行宮後,小安子作為慈禧皇后的信使偷偷跑回京城,與恭親王奕欣串通,發動了"辛酉政變",奪了肅順等八位顧命大臣的權力,為兩宮太后垂簾聽政立下汗馬功勞。之後安德海又安排人彈劾奕欣,幫助慈禧革去了奕欣"議政王"的名位和權力,消除了慈禧的心頭大患。

安德海自恃功勞高,依仗慈禧太后這個硬後臺,在朝中飛揚跋扈,肆意妄為,做出很多出格的事。

出宮遊玩被斬首

同治八年,安德海在皇宮中待膩歪了,想出宮走走並藉機斂點錢財,於是藉口到江南置辦龍袍、預備同治皇帝婚禮用品,和慈禧太后打了個招呼就出京了。

在途經山東時,巡撫丁寶發現安德海沒有出皇宮辦事的介紹信,這是違背祖訓的事,於是丁寶楨立刻寫了一封密摺,向皇帝報告了這件事。八月二日,安德海在泰安縣被抓;八月六日,丁寶楨接到皇帝密諭:"該太監擅離遠出,並有種種不法情事,若不從嚴懲辦,何以肅宮禁而儆效尤。”八月七日,丁寶楨親自驗明正身,遵旨將安德海在濟南就地正法 ,並將屍體扒光衣服後示眾,以正視聽。

丁寶楨為何敢在“老佛爺”頭上動土

丁寶楨殺了慈禧太后的親信,難道不怕被怪罪殺頭嗎?其實他有十足的把握:

一是維護官威和尊嚴。安德海到出京後,身邊帶著官員、小太監,還有歌妓,車上還打著龍鳳旗幟,威風張揚,僭越了禮制。無視當地的官員,還等著各地的官員、豪紳賄賂送禮,敗壞了風氣,"震駭地方",這是對當地官員的蔑視。丁寶楨如果畏懼一個太監,不敢出手,那麼作為一方父母官,威風掃地,官威盡失,會被老百姓看扁,因此殺安德海是捍衛官府和一方地方官的尊嚴,有理有據。

二是丁寶楨知道安德海是皇帝的心腹大患。安德海在朝中依仗慈禧太后寵信,結黨營私,胡作非為,根本不把傀儡皇帝同治放在眼裡,同治早就想收拾他,但在宮中沒有機會。這次丁寶楨密摺中歷數了安德海私自出宮的五大罪狀:

一、清朝二百餘年不準宦官與外人交接,"亦未有差派太監赴各省之事況";二、龍袍系御用之衣,自有織造謹制,不用太監遠涉糜費,且皇太后、皇上崇尚節儉,斷不須太監出外採辦,即使實有其事,亦必有明降諭旨並部文傳知;三、太監往返照例應有傳牌勘合,絕不能聽其任意遊興,漫無稽考;四、龍鳳旗幟系御用禁物,若果系內廷供使的太監,自知禮法,何敢違制妄用;五、出差攜帶女優,尤屬不成體制。

這五大罪狀條條都是掉腦袋的大罪。同治皇帝手中有了安德海違法犯上的證據,又抓住了遠離慈禧視線的機會,於是立刻發密詣,不留後患,誅殺安德海。同治皇帝終於出了口惡氣。

三是替慈禧證明清白,將功折罪。丁寶楨雖然殺了慈禧太后的心腹,但殺的合法合規,慈禧是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丁寶楨精明之處就是將安德海扒光衣服暴屍街頭,讓老百姓參觀,因為民間瘋傳慈禧太后和安德海有一腿。這次大家眼見為實,安德海根本沒有那條“腿”,慈禧太后的作風問題不攻自破。殺了一個心腹,還了一個清白,也算是將功罪了。

丁寶楨心思縝密,做官做成人精!


聾王侃史


丁寶楨殺死了慈禧身邊最親近的大太監安德海。

按理說慈禧應該非常的惱怒,一定會找丁寶楨的麻煩才對,但是丁寶楨並沒有受到影響,甚至還是加官進爵,成為了封疆大吏四川總督。

首先就是安德海違反了清朝祖制。

歷朝歷代都有宦官干政,造成了極大的危害,甚至威脅了皇朝的統治。清朝吸取了教訓,對於太監管控得極為嚴格,甚至專門留下祖制“擅出都門者就地處斬”。

所以清朝出現了幾個受寵的太監,但是也沒有掀起什麼太大的風浪。

安德海倚仗自己是慈禧的親信,在慈禧發動政變掌權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挺而走險,向自己的太監前輩們學習,出宮敲詐勒索、禍害百姓。

所以,安德海違反清朝祖制被殺,一點也不冤枉。

丁寶楨非常聰明聽從聖旨,將安德海就地正法。

安德海一路招搖撞騙,到了山東境內以後被丁寶楨的樹下發現並報告給丁寶楨。

對於這個招搖撞騙的假欽差太監,丁寶楨並沒有輕舉妄動,而是寫了一封密摺,將安德海的種種行為上報給朝廷。

此時清朝正處於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的階段,慈安太后的權勢遠在慈禧之上,早就看安德海不順眼,趁著慈禧生病,立即召集大臣商議,直接判處安德海“祖制不得出都門,犯者殺無赦,當就地正法。”

按規矩辦事的丁寶楨並沒有受到報復,反而是慈安太后之死傳聞是慈禧暗害的。

安德海被就地正法後,為何要將屍體裸露示眾?

至於安德海被處死以後,曾經“裸屍示眾”,僅僅是一個傳言。

安德海囂張跋扈,因為得到了慈禧的寵愛,在京城無惡不作,最荒唐的是娶了一個年輕貌美的戲子當媳婦,就連慈禧都在安德海娶媳婦兒的時候,送了1000兩白銀的喜錢。

所以安德海得到慈禧的寵愛,民間傳言安德海是一個假太監,與慈禧有非同尋常的關係。

這下子可捅了馬蜂窩,於是在安德海被處死以後,丁寶楨將安德海“裸屍示眾”,讓大家都看看是不是太監,保住了慈禧的清白。

當然,慈禧到底是不是清白的,還要畫一個大大的問號。

歷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歷史人物。想了解歷史人物,學習歷史知識的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歷史公元


這件事發生在晚清同治年間。提起“小安子”,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此人姓安名得海,是當時清宮裡面的總管太監,西宮慈禧太后那拉氏年青時候之所以能由宮女身份一躍而當上了貴人,主要是虧了安得海在圓明園裡替她向咸豐皇帝從中牽的線 。因為有這樣一份特殊“功勞”,所以他在那拉氏跟前最得信寵,成為主宰宮廷大事的一代紅人兒。

咸豐死後,同治年幼,不能理事,由東西兩宮太后垂簾聽政,代理國務。東宮太后鈕鈷祿氏雖居正位,但為人拘謹,喜歡靜默無為,不常問政。因而朝中大權幾乎完全歸那拉氏一手獨攬。 當時東西兩宮明和暗訌,針鋒相對。同治皇帝雖是慈禧的親兒子,但由於慈禧對他管束極嚴厲,他頗懼怕慈禧,反與一向對他慈愛的慈安太后關係要近一些。安德海知道慈禧不喜歡同治與慈安親近,所以常常在慈禧面前挑撥同治和慈安的關係。由於安德海的緣故,同治沒少被慈禧訓斥,安得海也欺同治年幼,經常趁慈禧不在的時候對同治進行訓斥。所以同治皇帝非常痛恨安德海。有時同治氣得拿起刀來剁紙人,說是“殺小安子”。


由於安德海把慈禧伺候得滿意,他在前朝後宮的胡作非為,慈禧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並不約束他。安德海只是在宮裡風光,覺得就如錦衣夜行,不夠快意,一心想出宮去,到地方上去耀武揚威。正好,同治十一年(1873年)正月,東西兩宮給剛剛成年的同治選了后妃,定下了婚期,需要趕製全宮穿用的一大批湘繡“龍衣”。安德海便以要為同治大婚採買龍衣為由,請求慈禧讓他出宮。恰好那拉氏也有意暗地裡派個貼心人出去結納外臣攏絡兵權,以加強自己的勢力。不過安得海不是朝臣,明著降旨派內監外出,名不正言不順,況且清宮裡歷來流傳著一條祖訓:“內監不許私立京城40裡,違者任由地方官就地正法”。所以只能秘密派遣,臨行前慈禧囑咐安德海喬裝簡從,悄悄出城暗去暗歸,不許張揚生事。 安得海挑選了陳德霖、張德祿幾個貼身太監,又抽來一些護兵隨行。


三月離京,沿水路向南欣賞著兩岸美景,起初安德海還比較低調,但走了幾天之後就把慈喜的話拋到腦後了。安德海在宮裡橫慣了,以為出了宮,那些地方官見了自己,亦要禮讓三分。有些地方官員投其所好,不等安德海船到早已替他備下了許多金銀珠寶,歌姬舞妓,連同拜貼一併送到船上;有的地方官員還給他趕造了龍頭龍尾的三艘龍舟,懸掛日月龍鳳旗迎風飄蕩;又重新穿上了滿身繡蟒,招來歌姬,在船上輪番歌舞;沿途每一縣強徵200民夫交替著在兩岸給龍舟拉縴,龍舟所到之處前後百里不許打漁,不許行船;所過州縣,都對他客氣有加,臨走都送大量銀兩,以期他能在慈禧面前美言幾句。


…… 當安得海到山東德州境內時,德州知府趙新呈來一紙拜貼,恭恭敬敬來到岸邊迎接。安得海知道德州地面不小,想必比其它州縣更有油水。於是傳喚趙知府上船來賜見,趙新呈上禮單說道:“區區菲儀不成敬意,請總管笑納”。安得海接過禮單一看只有二百兩銀子,勃然大怒:“你這是拿塊糖哄小孩啊?”,隨手將禮單摔在地上。小太監陳德霖嚷嚷:“德州這麼大地面,最少也得5000兩……”,趙新急忙跪下來央求說:“本想多多孝敬公公,無奈地方太窮,兩岸漁民歇網多日,吃用全無……”安得海哪裡肯聽,將手一擺叫聲:“給我過克!”立時陳德霖上前扭住趙新就是一頓耳光,扇得趙新滿臉冒火,口角留血,翎子也歪了……! 安得海還是跺腳大罵:“限你三天時間,必須交足5000兩,若少交一兩,晚交一刻,就把你猴崽子腦袋瓜兒送上船來!” 趙新走投無路,忽然想到了自己的頂頭上司丁寶楨,於是連夜乘馬趕到了濟南。闖進衙門,見到撫臺,就像孩子見到了娘,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原原本本跟丁葆楨說了一遍。原來這位山東巡撫丁葆楨,為人剛正不阿,嫉惡如仇,在當時清代的官場中可稱得上是少有的人物。


他留下趙新在衙門暫住,自己退回了內宅,想如何誅殺安得海。……丁葆楨在推測,那拉氏不降明旨,一定是兩宮不合,對於處治安得海來說,這正是一個可以利用的矛盾。丁葆楨想妥,避開西宮,專向東宮慈安太后請旨發落。他又想到恭親王奕欣雖然畏懼那拉氏的權勢,實際站在東宮一邊,對西宮並不滿意,……丁葆楨想好之後派趙新帶捕快把安得海連同其隨從全部抓獲,押到濟南;同時把寫好的一份奏摺差遣最得力的親隨章四兒快馬送京城。秘密投奔軍機處,求見軍機大臣奕欣,請奕欣將奏摺暗暗送進東宮。等御批之後,迅速捧懿旨回濟南覆命。本來算好五天就能反回濟南,但五六天過去了,章四兒杳無音信…… 原來趙新在抓捕的時候,漏掉了上岸買茶葉的張德祿,雖然在通往京城的各關卡進行了堵截,不料張德祿用金銀珠寶買通了抓住他的那個班頭(被丁葆楨派人嚴加看管,事後從嚴處治),趁機逃跑,回到京城。等章四兒臨出城的時候,各城門都加了崗,對出城的人個個搜身,特別是山東口音的人,其實就是針對章四兒的。章四兒沒敢硬闖,在城裡耽誤了一天,找了個熟人,託他送點銀兩打點了守門官兵,才馬馬虎虎出了城。章四兒一直未回,丁葆楨感覺大事不妙,他想好了,一旦殺安得海不成,就只能把安得海放走,然後全家人服毒自殺!並寫下了一首絕命詩:

華廈千古朽,亭臺臥狐鼬, 不見人擊壤,徒聞鬼啁啾, 除塵尋利帚,錯想借吳鉤, 歸泉愧不已,未解眾民憂!

就在窗紙漸漸發白,天將亮的時候,章四兒回來了,見到章四兒,丁葆楨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還以為是做夢,清醒多時,才拍掌大叫道:“真是蒼天有眼吶!”一面說一面整理辮髮,整整衣襟,一揖到地,跪下來雙手接過懿旨,展開細讀,只見上面寫道:

“奉天承運大清國慈安皇太后詔曰:據 報 大內總管太監安得海、太監陳德霖、 張 德祿等人,未奉明諭,私出京城,任 意 滋擾山東各地,有違祖制。著該省巡 撫 丁葆楨,立將安得海等三犯拘捕,就 地 正法,不得寬縱,倘有違誤,嚴懲不 貸,欽此”。

天色剛一放亮,丁葆楨立刻升堂,提審安得海一行人等。……當正要將安陳兩太監推出問斬的時候,西宮懿旨又到!


丁寶楨急中生智,果斷地決定“後門殺人,前門接旨”,由趙新監斬。將安德得海、陳德霖從後門拉出去斬首。自己從前門迎接西宮的懿旨,劉太監開讀旨意道:

“大清國慈禧皇太后詔曰:今聞大內總 管太監安得海及太監陳德霖等,未奉明 諭,擅離京城私遊山東地方。著該省巡 撫丁葆楨就地拿獲,即刻押解來京,按律 治罪,不得有誤,欽此”。

明擺著西宮的懿旨是在保安得海! ……處斬安得海雖然有理有據,畢竟他是那拉氏的心上人,得罪了西宮,丁葆楨料想早晚是禍。忽然他心生一計,派人將安得海的屍身扒光,在濟南的熱鬧大街上陳屍三日,任人觀看,這件事不久也傳到了慈禧太后的耳朵裡。本來她聽說安得海被殺,非常痛恨丁葆楨,原想找個機會,替小安子報仇。不料這一裸屍陳列,使她的怒氣消了一大半,丁葆楨倒落了個平安無事。原來當時清宮內外盛傳一種風言風語,說安得海並未淨身,是混進宮的假太監,所以和那拉氏關係曖昧。今天丁葆楨扒光安得海屍體當眾一擺,叫人看清並非有假,倒替慈喜消除了閒話,使得慈喜雖然恨他,卻又不能不感激。念他這一招,說他“很會辦事”,因而才沒有向他報復。


丁葆楨為民除害,為國除奸,他既有堅持正義敢做敢為的勇氣,又表現出利用矛盾巧妙迂迴的機智。尤其是他執法如山,不畏權勢的可貴精神,許多年來一直為廣大人民所稱頌。


仰望明月754


從清朝入關開始,順治皇帝鑑於明朝宦官弄權,干涉朝政,就給子孫後代下了一道嚴旨:太監官品不得超過四品,不許太監出宮,更不許太監干預朝政,違者凌遲處死!

這是清朝入關後第一位皇帝定下的祖訓,後世的皇帝沒有任何一個人敢挑戰順治的權威,清朝在管理太監這一方面,可以說是歷代王朝中把控的最好的朝代。

到了同治年間,大太監安德海的出現險些打破了這一祖訓,他仗著慈禧太后的寵幸,囂張跋扈、無法無天,甚至連同治皇帝也不放在眼裡。

要說安德海的起家,那就是緊緊的保住慈禧的大腿。當年咸豐帝在熱河避暑山莊駕崩,詔令肅順等八大臣輔政,而慈禧不甘心權力落入他人之手,就秘密聯合慈安和遠在北京的恭親王奕訢,而充當他們之間信使的人正是安德海。

慈禧如願以償的垂簾聽政後,安德海的地位也是水漲船高,成為了掌管內務府的大太監。此時,慈禧為了一家獨大,想踢開慈安和奕訢,而安德海也鼎力支持慈禧,最終,在他們的聯合下,成功罷免了奕訢軍機處首輔大臣的職務,仍在上書房行走,這是慈禧搶班奪權的第一步。

慈安和同治皇帝同樣對安德海不滿,同治皇帝因為安德海在慈禧面前沒少說自己的壞話而經常被慈禧訓斥,慈安則對安德海弄權專政有違祖宗家法,也沒少規勸過慈禧,但慈禧總是置若罔聞。

同治8年,安德海打出為同治皇帝採辦大婚所用服裝的旗號,南下蘇州,一路招搖撞騙,地方官都不敢得罪他,紛紛好吃好喝伺候著,臨走還要送一大推金銀珠寶。

可到了山東地界,一向剛正不阿的山東巡撫丁寶楨看著安德海一路狐假虎威,氣不打一處來,就下令將安德海一行人給抓了起來,丁寶楨沒有擅自做主,而是奏報朝廷,請朝廷決斷。

之前我們說過,在朝廷之上,除了慈禧,沒有任何一個人不痛恨安德海,在皇帝和奕訢的極力支持下,慈禧也不敢公然違背祖制,這一次只得吃了個啞巴虧,下令丁寶楨將安德海就地正法。


丁寶楨領了聖旨,不好耽擱,立即將安德海處死,並且將裸屍在濟南城頭示眾了三天三夜,從這一點就看出了丁寶楨的過人之處。

因為,太監們雖然是殘缺之人,但他們內心中都有一個成為“男人”的夢想,一些宮中得勢的太監通常會在宮外購買一處外宅,娶兩個小妾,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當然,作為內務府總管的安德海也不例外。因此就有不少人說安德海不是真太監,而是沒有“淨身”之人。甚至說他能有今天的地位,完全就是給慈禧充當“面首”的功勞,髒水一下就潑到了慈禧身上,緋聞傳的沸沸揚揚。


而丁寶楨將安德海示眾,正是打破了這些謠言,為慈禧挽回了名聲,要不然慈禧又得背上一個“通姦”的黑鍋。

丁寶楨後來並沒有因為殺掉安德海而得罪慈禧,慈禧反而認為他是“國之重器”,是不可多得的忠臣,最後丁寶楨官至四川總督,最後死在了總督任上。

我是亮仔,歡迎大家討論留言,關注亮仔學史,共同探討歷史的那些事兒!


亮仔學史


慈禧太后,作為晚清的實際統治者,與她相關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不在少數,安德海便是一位。安德海屬於慈禧太后早期時寵信的太監,“發跡”比較早,死的也比較早,而安德海被殺後,據說還被“暴屍三日”,這是什麼原因呢?自然與安德海本人有關。

安德海其人

安德海是慈禧太后早期時比較受寵的太監,原因是安德海在“辛酉政變”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眾所周知,慈禧太后是通過“辛酉政變”而奪得權力的,而安德海在辛酉政變中,充當了兩宮皇太后(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和恭親王奕訢之間的秘密聯繫人,於慈禧太后而言,安德海立下了大功,再加上安德海比較機靈,會察言觀色,所以在當時,安德海成了慈禧太后身邊的“紅人”。

可能也是因為慈禧太后的寵信,使得安德海有恃無恐,開始飄了,而安德海最後的死與他的“飄”有著很大的關係。在同治八年,安德海藉著“預備同治帝大婚典禮”的理由,向慈禧太后請求出宮置辦東西,實則是安德海想要藉此出宮遊玩以及斂財,得了慈禧太后的“口諭”之後,安德海就出宮了,而且是打著“欽差”的旗號,在各地招搖過市,那是風光無限,而安德海的這種招搖過市的行為,自然有官員向朝廷彙報。

安德海之死

安德海這麼招搖,無非是有“慈禧太后”作為後臺,而沿途大部分官員也是礙於慈禧太后,所以對安德海也是能忍則忍。但是,總有例外,總歸有人敢去動這位慈禧太后身邊的“紅人”,而這位“膽大”的官員就是時任山東巡撫的“丁寶楨”。
安德海雖然說自己是“欽差
”,但並不聖旨詔書,更無公文,並且清朝有祖制,“太監不可私自出宮”,對於安德海的種種行徑,丁寶楨立刻擬摺子上報京城,並且在安德海被抓捕後,親自審訊。而後,丁寶楨接到了由軍機處發出的旨意,旨意上寫了對安德海的處置。


於是,丁寶楨遵從旨意,將安德海就地正法於濟南,並“暴屍三日”。

既然已經殺了安德海,為什麼還要“暴屍”呢?這是因為,安德海年紀輕輕,就成了“慈禧太后”身邊的紅人,而慈禧太后久居深宮,安德海與慈禧太后又比較親近,自然就有了所謂“坊間的流言”,說“安德海是個假太監,其實是慈禧太后的男寵”。這樣的說法,哪怕只是傳言,也是有損慈禧太后的顏面的,事關皇家威嚴。所以,安德海死後被“暴屍三日”,以向民間證明,安德海是個真太監,打破“安德海與慈禧太后之間有風流韻事”的這個傳聞。


說與山鬼聽


關於安德海的死,專家研究很多了。死在濟南,丁寶楨手裡,也是確實。因為清末歷史不是很久遠。我有個做農學教授的朋友,他妻子就是清末的格格。他的幾個舅子,多在故宮博物院供職,針對安德海的事,我們有次喝酒,我還從側面問過他。其實,也是皇帝跟太后,爭權奪利的犧牲品。按照大清律例,太監不準私自出宮。丁寶楨打聽安德海到了濟南西面的一個縣,大約是臨清吧,耀武揚威,牛逼哄哄。丁馬上告訴皇上,皇上本來就恨安德海,這會可逮到機會了!安排軍機處,下令先斬後奏。那時,太后安排救援的人,已經到了德州。再快一步,就要大喊刀下留人。可是,沒有丁寶楨刀快。殺是殺了,也出了一口氣。但是,皇上和太后的矛盾,又加深一層。官場啊,比江湖還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