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海為何被殺?丁寶楨為何敢對安德海下手,你怎麼看?

宋吉福


安德海何許人也?祺祥政變時慈安、慈禧和恭親王奕訢之間的聯絡人,慈禧的貼身宦官。雖然品級不高,卻是慈禧心服中的心腹。加之祺祥政變時又立有大功,安德海仗著慈禧撐腰,實際上已經飄飄然了,時不時地在慈禧和慈安以及同治帝之間搬弄是非,甚至連恭親王奕訢都不太放在這眼裡。同治四年,在慈禧的授意或默許之下,安德出面聯絡御史言官,彈劾奕訢。最終,導致奕訢被削去了議政王的頭銜,此舉為安德海後來的死埋下了伏筆。



同治八年,同治帝大婚,需要置辦新龍袍。這本來應該是內務府的活兒,慈禧卻在安德海的再三請求之下,把這個活兒交給了安德海。或許慈禧也深知其中的門道,想借此讓安德海撈點外快吧,可恰恰是這一違規的安排,最終要了安德海的小命。 清朝有祖制,宦官未經差遣不得出皇城,違者殺無赦。但是,安德海仗著慈禧撐腰,沒有知會相關部門、走正式程序便大搖大擺走上了南下之旅。並且,一路打著奉旨採辦的招牌,招搖過市、公然索賄。因為他的身份大家心知肚明,起初倒也沒有遇到什麼事情,一直順風順水。據說安德海居然在船上打起了三足烏的旗號,三足烏是什麼?是和九尾狐並列西王母兩側的神獸。此舉何意?我安德海是奉西太后之命而來。



可安德海真不走運,剛過直隸進入山東便遇上了他的“死神”——時任山東巡撫丁寶楨。正統進士出道,憑藉協助平定捻亂之功一步步混到山東巡撫的丁寶楨本身就是個槓頭,又一直看安德海不順眼。這回安德海沒有走正規程序就打著奉旨的旗號南下,犯在他手裡還有得好?隨即丁寶楨便以違反祖制、私自出宮抓了安德海,不久便給咔嚓了。當然,丁寶楨給出的理由還有好幾條,都是冠冕堂皇,而且條條致命。但是,宦官違反祖制、私自出宮這一條是最主要的,也是最致命的。



那麼,為什麼慈禧不出面干預呢?實際上慈禧不是不想幹預,而是不方便干預,也不太能強行干預。為什麼呢?



首先,慈禧此舉是違規的,這本不是安德海分內的事情。慈禧原本想著安德海悄沒聲息的撈點外快就算了,結果安德海搞這麼大陣勢,還惹出這麼大的麻煩。這件事慈禧不佔理,為一個宦官強行出頭,顯然不太方便。同時,安德海公然打著自己的旗號招搖過市,這一點慈禧也沒有充分預料到,心中其實多少也有些氣憤。如此一來,就更加不可能公然為安德海出頭了。



其次,丁寶楨佔據著制高點,條條理由冠冕堂皇,慈禧無以反駁。單單違反祖制一條,慈禧就無可奈何。舉個例子,雖然慈禧是同治帝的生母,而且是一個很善於抓權、弄權的女人。可即便如此,一直到慈安去世,慈禧都是規規矩矩稱這位比自己年紀小的女人為姐姐,事事不敢僭越。雖然心裡不爽,但也無可奈何。為什麼?因為慈安的身份是妻,是咸豐帝的皇后(雖然只是繼後),而她的身份是妾,是咸豐帝的貴妃。這就是祖制!慈禧也不敢隨意違背。由此可見,慈禧更加不可能為了一個宦官而公然違反祖制。



再其次,同治八年的慈禧並不是慈安去世之後的慈禧,更不是甲申易樞之後的慈禧。彼時慈安還活著,奕訢也僅僅是被削去了議政王的頭銜,二人的勢力和影響力還在。而且,因為慈禧勢力的增強,慈安、奕訢實際上已經形成了類似於同盟的默契,慈禧的權力多多少少還是受到了限制和掣肘的。因此,慈禧彼時還不敢過於放肆。安德海事件一出,慈安、奕訢公開支持丁寶楨處決違反祖制的安德海。隨後,一些近支宗室和大臣也跟著紛紛要求處置安德海。一時間,安德海牆倒眾人推,慈禧就是再有心庇護,也無能為力了。更何況,安德海人在山東,遠在北京的慈禧也鞭長莫及。



最終,安德海人頭落地。不過,慈禧到底先是一個政治家,其次才是女人。她對丁寶楨殺安德海的確有氣,但並沒有公報私仇、事後算賬。之後,丁寶楨還升任四川總督,最終於光緒十二年死於四川總督任上。從慈禧以光緒帝的名義追贈其太子太保,諡“文誠”來看,應當說丁寶楨並沒有遭到慈禧的打擊報復。不過,仕途或多或少還是受到了一定影響,在四川總督任上十幾年沒有挪窩,不過好歹也算是善終了。


不務正業歪醫生


慈禧太后心腹太監安德海被山東巡撫丁寶楨誅殺一事,是當時震動朝野的大案,野史、民間故事、鼓詞戲劇等文藝作品描寫的繪聲繪色,都是美化丁寶楨如何捉拿安德海,甚至又抗慈禧懿旨殺安德海。實際上殺安德海的另有其人,並非丁寶楨個人所為,而是同治皇帝載淳和恭親王奕訢策劃,丁寶楨具體執行的。

 

安德海是河北青縣人,幼年入宮,人稱“小安子”。安德海為人機警,深得慈禧信任,在辛酉政變(祺祥政變)期間。安德海在兩宮太后與恭親王之間秘密奔走,傳遞消息,幫助兩宮太后與恭親王廢肅順等顧命八大臣,形成了垂簾聽政局面,安德海在政變中立下大功,後來授予其六品藍翎頂戴,因此驕橫跋扈。

 

辛酉政變後,兩宮皇太后垂簾於內,恭親王奕以議政王身份組建新的政府中樞,這樣的政治格局難免有群裡和利益衝突。安德海作為慈禧太后的心腹,打探恭親王的消息,多次在慈禧面前詆譭奕,製造事端,直接導致了奕在同治四年被罷去議政王職務。有一幫朝廷大臣攀附慈禧太后跟安德海來往甚密,恭親王對此非常警覺,擔心明朝太監專權再度發生。太平天國剛剛平定時,安德海建議慈禧太后享清福重修圓明園,當時打了十幾年仗民窮財盡,國庫空虛,安德海指使內務府建議向全國百姓收刮,恭親王恐生民變,對此建議非常反感。因此,恭親王奕訢對安德海起了殺心。

 

安德海還得罪了他最不該得罪的小皇帝。當時兩宮垂簾,同治皇帝嫡母東宮太后慈安待人寬厚慈祥,生母西太后慈禧嚴厲,同治皇帝跟慈安太后更加親近,小皇帝難免貪玩,安德海探得同治情況報告給慈禧,導致同治常受慈禧責備,令慈安太后面子上也不好看,同治對安德海恨之入骨,在宮中時以小刀斷泥人首,稱“殺小安子”。安德海在宮中結恨了同治與慈安,在宮外更得罪了奕,三者結合,安德海想活命都難了。

安德海的禍端起於他自薦前往江南採辦龍袍,同治覺得殺安德海的機會總算來了,表面上表示非常認同,卻密告東太后慈安與恭親王奕。

同治帝和恭親王奕密謀誅殺安德海,要挑選安德海南下途經的省份,山東自然是理想地方,四百里或六百里的加急文書,至多二天可達,可防止消息洩露;山東巡撫丁寶楨忠貞可靠,恰是最理想人選。

 

同治八年(1869)正月,丁寶楨奉詔赴京,同治皇帝兩次召見 “訓誨周詳”。丁在北京前後呆了一個多月,三月初三才返抵濟南,恭親王交待了一些細節。

同治八年四月,直隸總督曾國藩心腹幕僚薛福成路過濟南,拜見了摯交丁寶楨,丁寶楨留他在濟南住了二十天,告別時透露了“吾聞安德海將往廣東,必過山東境,過則執而殺之”。安德海的行蹤當時是保密的,連軍機大臣都不知道,丁寶楨提前半年就知道,可見必是在北京時皇帝和恭親王有意安排的。而且從丁寶楨透露給薛福成的話中不難看出,丁必定已有一套計劃而且作了周密佈置。

同治八年七月初六日,安德海率隨從三十餘人由通州乘船沿運河揚帆南下,他們共僱太平船二隻,小船數只,太平船上插起“奉旨欽差採辦龍袍”字樣大旗,旗上又有一小旗,上畫一日形,一三足鳥,船兩旁有龍鳳旗幟,船上還陳龍衣一襲,女樂成隊,品竹調絲。七月二十一日是安德海生日,所帶男女,對龍衣跪拜,兩岸觀者如堵。進入山東第一站為德州,德州知州趙新即迅速將情況稟報給丁寶楨,丁寶楨於七月二十九日以四百里加急向北京傳遞消息。

丁寶楨奏摺列出安德海三項罪名, “假冒欽差”、“控詞私出”、“招搖煽惑”。理由為:一、“我朝列聖相承二百餘年,從不準宦官與外人交結,亦未有差派太監赴各省之事”;二、朝廷要織龍袍,向來是下明諭命織造“敬謹遵行”,何用太監遠涉靡費;三、萬一命太監外出,也應“明降諭旨並部文”並有“傳牌勘合”;四、安德海所用龍袍旗幟、女樂等為“御用禁物”,是明顯“違制妄用”。

奏摺剛發出,丁寶楨馬上安排沿運河官員捉拿安德海,第一站在德州,德州知府膽小不敢動手。第二站東昌(今聊城),東昌知府也沒敢動手。丁寶楨擔心安德海逃脫,命總兵王正起發兵追趕,王正起與泰安知縣在泰安南關將安德海一行捕獲,押解濟南。

 

丁寶楨第一封奏摺到北京時,恰巧慈禧有病,經慈安建議同治皇帝理政,同治皇帝、恭親王命內務大臣面質,內務大臣還為安德海辯解,同治帝非常氣憤說:“此曹如此,該殺之至”,接著馬上召見軍機大臣,命擬旨以六百里飛寄直隸、兩江、江蘇、山東督撫和漕運總督,要他們“迅速派委幹員,於所屬地方將六品藍翎安姓太監嚴密查拏,令隨從人員指正確實,毋庸審訊,即行就地正法。” ,朝廷的旨意到濟南的第二天(八月七日),丁寶楨將安德海正法。

丁寶楨奏報安德海已誅,請示其他隨從人員如何處理時,慈禧一看已經無法挽回局面,而且安德海的罪證樁樁件件都夠死罪,於是就坡下驢,親自召見軍機大臣,以皇帝名義下令,將安德海隨從太監六人、管家二人、所屬鏢客五人一併正法,隨安德海的家屬二人、和尚一人、蘇拉護軍四人及為蘇拉服役者一人,均發往黑龍江給披甲人為奴。又命抄沒安德海在京家產,為安德海經營家務的太監王添福雖未出京,也被處絞。慈禧對安德海身邊的人手段如此狠毒,就是為了劃清界限,並且給人一種對安






文山房故紙堆


歷史有時候就真的是個圈。

安德海這個作死的貨,在山東地界碰到丁寶楨這個寶貨,算是倒了大黴。

安德海何許人也?清宮大內總管大太監,什麼級別?級別不高、六品藍翎太監,但就是牛逼。

安德海在辛酉政變中擔任了慈禧太后和恭親王弈訢的秘密聯絡人,對於慈禧太后拿下肅順、載垣、端華等顧命八大臣起到了重要作用,事後由咸豐皇帝的御前太監,晉升為總管大太監,成為慈禧太后的心腹。後來,又在架空恭親王弈訢的事情上出力不少,讓慈禧得以重新把持朝政。

丁寶楨何許人也?進士出身,初任翰林院庶吉士,後官累至山東巡撫、四川總督。朝廷一品大員,晚清名臣。

安德海在宮中的權勢很大,除了壓在太監宮女身上作威作福以外,他妄自尊大,連同治皇帝和恭親王弈訢等朝中大臣都不放在眼裡。他還經常在同治皇帝和慈禧太后面前賣弄是非,挑撥二人的母子關係,在宮裡,同治皇帝最恨的就是安德海。

同治皇帝即將大婚親政之時,需要到江南採購龍袍、預備置辦宮中婚禮所用之物,安德海極力向慈禧太后請下這個差使,帶著幾個太監和一班隨從就出宮離京了。

安德海出宮違反了大清祖制中關於太監不能出宮辦差的禁令,對於太監干政等違反條例,一律處死。同時,《欽定宮中現行則例》還規定:太監級不過四品,非奉差遣,不許擅自出皇城,違者殺無赦。安德海級別只有六品,卻仗著慈禧太后的寵信,違背祖制,擅自出宮,為自己惹下了殺身之禍。

丁寶楨敢殺奉旨出京的安德海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安德海違背了太監不能擅自出宮的大清祖制。安德海平素仗著與慈禧太后的關係密切得罪了不少人,很多人對他恨之入骨。此次出宮去江南採辦,安德海弄得像皇帝下江南一樣,不但在船上插著龍旗,還插上了一面“日出三足烏”的旗子,表示領太后諭旨出行。各地有些官員也是趨炎附勢,爭相巴結。安德海的船一到山東德州地面,立即有人把此事密報山東巡撫丁寶楨。丁寶楨派人將安德海拿下後拘押審訊,為穩妥起見丁寶楨還是將此事上奏朝廷,以便請旨後處理。

朝廷接到丁寶楨的奏報後,在如何處理安德海的意見上居然表現的空前一致。都紛紛表示要嚴懲安德海,慈安皇太后、同治皇帝和恭親王弈訢表態必須殺安德海,理由很簡單,違反祖制、擅自出宮。慈禧太后本來想救安德海,但是聽信史彙報安德海插了日出三足烏的旗子之後便放棄了。因為安德海出宮的事情本屬太后默許,安德海的事處理不好,慈禧將無法收場。所以慈禧一面派人拿密旨前往山東救安德海,另一方面也只能在慈安皇太后和恭親王弈訢面前表示安德海該殺。

八月四日,軍機處頒發諭旨給丁寶楨,稱安德海出宮是捏稱欽差,擅自出宮。並責令對安德海毋庸審訊,不準其矯飾,就地正法。

八月七日,丁寶楨收到諭旨後,立即將安德海斬首,屍首暴屍三日。同行6名太監處以絞刑。安德海南下所收斂財物全部上交內務府處理。

慈禧密旨到的時候,安德海已經被殺了。

安德海被正法以後,丁寶楨聲名大振。慈禧太后儘管心裡對丁寶楨殺自己的奴才感覺很不爽,但是也沒有辦法。因為丁寶楨是朝廷裡有名的清官,殺安德海又是因為他違反大清祖制。因此慈禧太后改變了之前的想法,開始對丁寶楨大加讚賞,不僅升了丁寶楨的職,而且還手書“國之寶楨”四個大字賜給丁寶楨。

安德海出宮下江南,死在一個“狂”上。

丁寶楨智殺安德海,勝在一個“傲”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