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与《星际穿越》:硬核科幻和披着科幻皮的人文电影

看完《流浪地球》,结合《星际穿越》说一下这两部电影对科幻的理解!

电影的共同之处

两部电影都是地球都面临灭顶之灾,《星际穿越》讲述的是地球出现重力异常导致年年沙尘暴,作物患病产量急剧下降。《流浪地球》讲述的是太阳内核极速老化,体积迅速膨胀,即将吞没地球!

《流浪地球》与《星际穿越》:硬核科幻和披着科幻皮的人文电影

两部电影都是拯救人类为主题,也都有放弃地球人类的备选计划,《星际穿越》的“PLAN B”,《流浪地球》的“火种计划”。

《流浪地球》与《星际穿越》:硬核科幻和披着科幻皮的人文电影

不同之处

《星际穿越》里直接解决重力异常以此拯救所有人的“PLAN A”是编造的,人类一开始就被放弃了。而流浪地球计划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在这点我们只能谈谈眼界上的高低了。

拯救方式:《星际穿越》中人类通过“他们”(按照电影的引导我只能强猜是成为四次元生物的人类)在太阳系放置的虫洞达成短期内进行远距离航行。找寻适合的殖民星球进行殖民。《流浪地球》则是带着地球一起离开太阳系,寻找适合的星系,并入其轨道,使得地球再次变得宜居。两相比较就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流浪地球》与《星际穿越》:硬核科幻和披着科幻皮的人文电影

首先两部电影的编剧应该都有一个基本的认识那就是即便是最近的宜居星球也是极其遥远,所以《星际穿越》里需要来个虫洞。这其实是个很讨巧的做法,有关虫洞的相关研究到目前为止还全部停留在理论上,所以说其设定可以完全根据自己对剧情的需要进行拿捏。一般的科幻迷没办法跟我去撕科学设定上的事情,因为其本身在学术界就没有什么定论。

《流浪地球》与《星际穿越》:硬核科幻和披着科幻皮的人文电影

而《流浪地球》就比较麻烦了,其原理可能复杂但是没超过高中理科生的理解范畴。不就是按个发动机带你飞嘛。(笑)

但是这其实是最麻烦的。打个比方你随便找个图告诉我这是劳斯莱斯的内部构造,大体上差不多我就相信了,因为我没见过。但是你拿俩破齿轮告诉我这是自行车上卸的我可能就要抽你了,因为自行车我熟啊,你唬不住我的。越接近现实科技水平的科幻电影,越考验电影人的科学素养。只能说大刘的作品足够硬核,禁住了考验。郭帆和他的编剧们也是在理解了其精髓的基础上进行了改编。

结局的处理:《星际穿越》的结局说实话我没看懂,男主为了把女主推出黑洞,自己坠入其中。然后进入了四维空间?还是四维人类发现了他把他扔进去了。电影中给的解释是四维人类有无限的空间和时间,但是他们不能在时间中找到确切的位置,所以他们需要男主去和女儿沟通,在被ai问到如何和女儿沟通时,男主回答“爱”。

《流浪地球》与《星际穿越》:硬核科幻和披着科幻皮的人文电影

说真的,当时我就笑了。然后我看开了,我还琢磨啥呢?我是三维生命啊,高维不可解嘛,反正对于四维人类来说,时间就像一座小山,一条小河。并非不可跨越,在三十年前放一个虫洞就好像我下楼操场跑两圈一样轻松。

但是朋友,请仔细想想穿越回过去,给过去的人们留下信息,是不是嗅到了一丝起点网文的味道?《星际穿越之我救我寄几》?

我只有一个问题啊,按照电影里的说法虫洞本身就是重力异常的来源,那你们是不是闲得蛋疼了,一开始不放虫洞,地球上就不会有重力异常,就不会有沙尘暴,作物不会得病人们也不至于吃不上饭。

但是转念一想,不作这个死还拍什么呢?

相比之下电影《流浪地球》并没有告诉我们结局如何。它最后告诉我们这个计划“绝望与希望并存”,但是我看到最后已经不在乎了,因为“人类的勇气将永远镌刻于星空之下”。即使是要花上100代人的时间,即使路途再无阳光照拂,我们也将回家。

因为家就在前方。

《流浪地球》与《星际穿越》:硬核科幻和披着科幻皮的人文电影

最后我的小私心

作为一个从小喜欢看中国书的中国人,教导我做人处事的是孔子孟子,不是伏尔泰卢梭。我读的诗是李白杜甫,不是拜伦济慈。在好莱坞电影席卷全球中国人被动接受汉堡可乐的时候,我想喝一碗“家乡”的“粥”。

可惜“家乡”的人拿我们普通观众当韭菜割了。流量小花甚嚣尘上,烂作几乎与国产二字等价。

今年终于盼来了《流浪地球》!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流浪地球》或许有问题,但是他是我喝到的中国科幻电影的第一碗好“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