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曾缴获许多日本大衣,为何却很少有人穿?

历史好奇怪


所谓没人穿都是空穴来风而已,流传最广泛的谣言就是因为林彪当年穿日本军大衣骑马在阎锡山防区行军时被晋军误以为是日本军官而打落下马受重伤,此后我军将领为了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而选择了不穿日本军大衣。但是这个谣言从逻辑上根本就行不通,如果为了避免误击事件,直接把军大衣重新染个色或者缝一些标识即可,在当年敌后抗战那么物资紧缺的情况下,为了避免概率极小的误射就不用缴获的日军物资,那不是饮鸩止渴吗?


(林彪穿着日本军大衣)

事实上林彪在事后也并没有怪这个误射的小兵,误射事件也不完全是大衣的原因,最可能的就是林彪当时离大部队过远,太过于招摇,这才让晋军士兵产生了误判,所以日本军大衣的原罪基本可以解除。而回到现实中,八路军即使在林彪被误射之后,也还是照穿日本大衣不误,抗战留下的许多照片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当时八路军将领喜欢穿日军大衣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八路军副总参谋长穿着缴获的日军大衣)

第一、八路军活动区域都是晋察冀的北方地区,到了冬天特别寒冷,而在日军的严密封锁下,各种防寒保暖物资极度缺乏,别说日本军大衣,就是有一件棉衣都已经是非常奢侈了。晋察冀军区一般10月发冬装,营以上干部配发一件棉大衣,但是很多时候连团级干部都配发不了,为什么呢?因为没有,所以有现成的日本军大衣,看着都两眼发光,怎么会不用?
(当时更多的是这种土制棉服)

第二、日本军大衣确实是一件好东西,所谓日本军大衣其实有两种,一种是日军军官的98式军服中的寒区防寒大衣,其外部是黄色呢子料,内部是填充的羊毛料,相当的保暖,还有一种则是普通日军穿的棉大衣,但是不管哪一种都比八路军自己的被服厂生产的棉衣要实用的多,所以这玩意儿一直都是收拾战场时的抢手物资,就算从日军尸体上扒也要扒下来的存在。
(日军98式防寒呢子大衣)(这是一件日军呢子大衣,打满了296块补丁,但是依旧被抗战将士使用)

我军在抗战时期缴获日本军大衣是在1939年11月黄土岭大捷之后,就是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的那次战斗,那一次一分区缴获的日军呢子大衣太多,参加战斗的战士干部几乎人手一件,大家都乐开了花。


而在解放战争中,以四野所获得日本大衣最多,那时候四野得到了苏军控制的几座日军仓库,里面满满的日本军服,在四野出关时,如果不仔细看帽子和旗帜,你真会以为那就是关东军,因为几乎人人都穿着日军黄呢子大衣。所以你还认为日军大衣没人穿吗?不存在的!



军史吐槽君


恰恰相反,当年像大衣这种基本物资,往往都是缴获部队自己拿来充实装备了,所以日本军大衣这种好东西从来只有缴获少,从来不嫌穿的人少,我军穿的相当多。

当年的八路军在长期与日本的作战中,也缴获了大量的日军被装,许多还合用的衣物、帽子、鞋子都被部队所消化。要知道当年的中国是非常困难的,有洋布细布料子算是顶好的东西了,不用才叫奇怪。

与许多人想象的不同,什么“八路军打死也不穿日本军装”其实是不存在的。八路军毕竟是正规军,有自己的制服军装和被服厂,所以一般不存在故意要去穿日本军装的情况。但是日军的东西也不会浪费,依然会穿在人身上。

只是毕竟军队的数量较多,消灭的鬼子有限,不可能说杀掉一个日军就扒光一身衣服。何况即便干掉了鬼子,也因为鬼子常常会夺走尸体,让这种掠取军服的行为很难进行。

再说了,战斗中服装的损耗相当快,即便缴获过来,这里几个血窟窿,那里一片焦痕,也不存在什么穿着价值了。过于破烂的衣料往往拆碎做了补丁,或者干脆纳成了鞋底。

日本军装如此难弄,军大衣就更难得到了。我们所谓的“日本军大衣”主要分98式兵用外套和防寒外套,使用了羊毛、羊毛呢材料,制作非常精良,即便在日军中也不是所有的部队都有。像普通的日军穿的只是98式冬装罢了,普通的棉袄而已。

正因为少见,质量又好,所以大部分缴获的日本军大衣和呢子风衣都按照“一切缴获归公”的规定上缴了,然后又被分配给各级首长和指挥员以及站岗人员等使用。分散到军队中后,如同沧海一粟,哪里还还有个的“多”字?

后来这些“上缴”被命令便宜从事后,许多部队便开始慢慢留下了这些军大衣,有的部队因为战果丰硕,竟可以达到从首长到战士人手一件的程度。

在当年的革命队伍里,一件日本军大衣是很时髦、很嘚瑟的事儿。我家关系好的一位老前辈,当年解放战争的时候进驻武汉,他时常回忆那段岁月:“那会儿别人都没来,进武昌老子最大,地上都是石板路,街头一个人都没有,老子骑着高头大马踩得咯噔咯噔响,身上的日本军大衣往后面一甩,别提多潇洒了...”

上图,陈赓和周希汉在阵地上,注意他们身上日本军装(1940年)

陈赓在攻破的日本堡垒前,准备给周希汉办喜事

这种穿日本军装的风气在当时的确存在,八路军出关后,接收了东北的日本装备,连带着还有许多被服厂。这些被服厂的日本军装在那个年代都是极好的东西,因此当时的东北八路军更换了大量的日本军装,提着全套的日本武装带、轻重枪械,挂着日本牛皮枪套,搞得不知道的老百姓还以为鬼子又回来了。

言归正传,穿日本军大衣其实是个普遍现象,只是能获得这种服装的人相比整个革命队伍并不算多而已。再加上后期东北工厂的转产,大量的中国式军服被生产出来,日军的被服也就很快消失了。


王司徒老百科


呦,这是谁跟你说的?你别跟我说这是看电视剧知道的。

首先筱晨要给大家澄明一点,对于这样的问题,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你如果要说缴获的日军头盔没人佩戴我信,但你如果要说大衣没人穿,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没有枪没有炮,鬼子给我们造”武器装备通常都是从战场上缴获的日军的,更何况是军大衣呢。

而之所以我军不会佩戴日军钢盔,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因为当时的日军个子矮,头小,所以日军头盔许多时候我军士兵是不能佩戴的。



其次,日军头盔是日军一个明显的标志。据悉,此前就有我军军官骑着高头大马,佩戴日军头盔招摇过,然而换来的是差点被打伏击的士兵给嘣掉,从此之后,为防止误伤,所以是不允许佩戴日军头盔的。

在说说缴获的军大衣,抗战期间,由于物资短缺,士兵被褥都不能严格按照规定给装足分量,一到冬天战士手上都是冻疮,所以在缴获日军大衣之后,我军都会将军大衣换成天蓝色布料,然后在足够多的情况下,在军队中进行分发。


军武视界


战场上有很多注意事项,不要随便捡敌人的枪用,不要随便穿敌人的衣服,不要随便吃敌人的东西……否则后果很危险,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相当有讲究的。

为什么不能随便捡敌人的枪用?战斗过程中,整个战场是很复杂糟乱的,在距离较远的情况下,士兵在很多时候并不是依靠对方的服装判断是敌是友,而是依靠枪声,如果随手捡了敌人的枪使用,很可能被战友判断为敌人,导致友军误伤。

再说缴获敌人衣服穿着,就更危险了。

打仗很危险,但有一天和足球比赛类似,那就是双方穿着不同颜色、款式的服装,目的是为了区分,军队制服也有这样一个作用,所以我们在影视剧中经常可以看到,一方想要冒充另一方军队,首先就是穿着对方的制服,然后是使用对方的武器装备。

如果在战场上直接缴获敌人服装,当场就穿上,就相当于把自己打扮成了敌军,在战斗的紧张节奏下,此举无疑把自己置于十分危险的地位,简直就是找死。

如果在战后打扫战场,缴获了敌人枪支、服装后,能不能私下穿着使用呢?

应该说这是可行的,因为“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特别是抗战时期,八路军武器装备极其落后,自己又缺乏生产制造能力,缴获成为获取武器物资的重要途径。

八路军主要活动在北方,北方冬季天气寒冷,八路军御寒保暖主要靠棉衣,但棉衣供给有限,并不是人人都有,而且棉衣厚度不够,保暖效果不好,不过总比没有强。

至于穿在外面的大衣,更属于“奢侈品”,限量供应,只有到了一定级别的将领才有资格配发,这一点就算是国军也是这样,不是人人都能披军大衣的,所以八路军缴获日军大衣后,绝对不会浪费,都是发放给将领穿着,或者使用里面的棉絮加工棉衣。

始料未及的是,仍有人因为穿缴获大衣受到伤害,比如林彪。

抗战爆发后,八路军主力配合阎锡山作战。1938年1月15日,林彪按照毛主席的部署,率军行进经过山西隰县以北的千家庄,为行军方便,林彪派人提前联系了驻防此地的阎锡山晋军部队,但晋军往下通知时出了点岔子,最底层的哨兵没有得到通知。

林彪的队伍一直远远跟着日军走,而且队伍中有不少将士穿着缴获日军的黄呢大衣,也有将领骑着马,林彪就骑着马走在前面。

晋军的哨兵先看见日军的大部队过去,没敢放枪,结果发现后面又来了一支“穿黄呢大衣,骑大洋马”的队伍,很像是日军后续部队。

哨兵一看后面是支小部队,就瞄准骑马领头的“日军将领”,砰!给了一枪。

将领应声而倒,倒下的不是别人,正是林彪。

林彪本人当时穿的其实不是日军的黄呢子大衣,但由于部队中有一些人穿了黄呢大衣,使得晋军哨兵误认为这是一支日军小部队,进而连累了走在队伍最前头的林彪,而且就是这次误伤让林彪受累终身,可真是始料未及啊!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不是很少有人穿,有好衣服,穿得暖和谁不喜欢,主要是缴获太少。下图是美国记者福尔曼在根据地拍摄的照片,图中士兵穿着日本军装,拿着日本武器,但他们都是货真价实的八路军。

八路军的纪律是“一切缴获要归公”,所有战利品都要根据部队的作战需要统一分配。不过因为敌后游击战形势瞬息万变,据说因为有一次缴获的物资还没来得及配发到部队,日军就反扑过来,八路军只能忍痛将物资烧毁。

从此以后,八路军缴获的非重要物资基本上都是就地分配,有些部队军事主官水平高,士兵就如上图所示,清一水的日军装备,反之就是长枪梭镖。

我军很少有人穿军大衣,也是正规军太少,大部分都是游击队,没办法打掉日军的后勤。根据地一般把八路军分为“老八路”、“新八路”和“土八路”,每种八路的战斗力差距非常大。

“老八路”是经过长征考验,且在陕北打过游击的八路军主力,比如115师、120师、129师。这些老红军们身经百战,平型关、响堂铺都是他们打得。平型关打完,115师全部换上了军大衣,但这样的部队是在太少。

“新八路”是八路军挺进敌后扩编的部队。由于成军较晚,战士抗战决心坚定,但战斗经验相对欠缺。部队战斗力参差不齐,又被比喻为“六脉神剑”或是“神经刀”,战斗力偶尔能爆发一下,并不稳定。老八路能去阻击日军辎重部队,但他们可不行,所以缴获的物资相对较少。

“土八路”就是八路军从民兵中层层选拔上来的优秀战士,组成的地方部队。在人数上,他们是大八路军的主力,但论战斗力,却只能承担一些骚扰任务。他们中很多人连军装和臂章都没有,军大衣就更少了。

抗日不是横店拍手撕鬼子,我军相比于日军还是很弱小的。林彪、陈赓这样的高级将领打了胜仗,都要特意拍张穿军大衣的照片做留念,可见当年战斗有多艰巨,批量缴获军大衣有多难。


史料不辑


恰恰相反,像大衣这样的物资正是当时中国部队紧缺的战略物资,有这么现成的不知道比当时中国棉服好多少的军大衣不可能不穿的。

看来真抗日神剧真的害人不浅,在抗日神剧中都是穿的清一色的军服,然而当时中国真正的情况是这种军事物资都是极端缺乏的,都是有啥穿啥,就算咱们有自己棉服,也和当时的日本军服根本不能相提并论的,有句话叫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你说像军大衣这种好东西敌人都给我们造好了咱们咋可能不去穿呢,那不是辜负了敌人的一片心意嘛?

但是实话实说没有大规模穿的主要原因还是搅和的太少,总体而言,在抗日战争中,由于日本士兵素质比咱们高,再加上武器装备比咱们强,咱们中国军队在战争中是输多赢少,再加上日本有抢尸体的传统,即是杀死日本士兵,而又很难进行有编制的歼灭,这样就导致了缴获日军尸体缴获的难度更大,在加上庞大士兵数量基数,这样一来能分的日本军大衣的数量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好像造成了咱们不穿日本军大衣的假象。



不过穿日本大衣也有可能造成误会,先不说老百姓看见容易产生害怕心里,降低对中国军队的好印象,穿上这个还容易被友军误伤。最著名的就是林彪在穿日本军大衣途径途经阎锡山的防区时,就被当时的一个晋军战士给打了黑枪,但是纵使这样,林彪还是没改穿日本军大衣的习惯,主要原因还是方式抗战条件太过艰苦,咱们自己的棉服质量太差。


为曾经所有的抗日先辈致敬。


军武小咖


在抗战时期,我军物资匮乏,中央军又视我军为异己,千方百计刁难,从来不给武器装备,所以那时候的八路军许多的枪支弹药和军装棉被都是靠缴获而来的。

正如《亮剑》中李云龙所说的那样,冬天了,我的战士没有棉衣,所以我得想方设法从小鬼子的身上给扒下来,小鬼子自然不会乖乖的送到你的手上,所以你得先要了他的小命。


可事实上,我军在抗战期间缴获了不少日军军大衣,穿上的人却几乎很少,这是为何?其实面对暖和的大衣,再看看自己身上的单衣,谁又不想穿上保暖呢?但八路军的战士,我总结了一个“三不原则”,导致了穿的人很少。

不能穿

八路军有严格的部队纪律,凡是缴获的东西都得上缴,不能个人随意支配,八路军有被服厂,这些缴获的军大衣会送到厂子里再进行统一加工,制作成八路军的军服分发给各部队。如果大家都存在“本位主义思想”,那部队还有什么纪律可言?会导致有的部队缴获多,军装穿不完,有的缴获少,就只能忍饥受冻。


不敢穿

在当时,能照照片的人很少,大家基本都是通过军装来辨别是友军还是敌军,穿上日本军大衣穿过友军防地,很容易被友军误伤。林彪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穿着日本军大衣,结果被不明情况的晋绥军打了黑枪,抗战的中后期就一直在苏联养伤,直到解放战争前期才得以回国指挥战斗。

不想穿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不管是老百姓还是士兵对日寇都是痛心疾首,穿上日本军大衣都会感觉自己良心过不去。即使是自己缴获了日本军大衣,也会想方设法把他改装,要么外面在缝一层我军的布料,要么就是打上各种补丁,让日本军大衣眉目全非,辨认不出来。所以好多人实际穿着日本军大衣但表面却看不出来,这也就是为什么普遍认为很少穿日本军大衣的原因了。


我军靠着游击战术与日寇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角逐,条件艰苦,靠着缴获不断壮大了自身的实力,加上有老百姓的支持,军民结合,如鱼得水,最终将日寇彻底赶出了中国,捍卫了国家的主权与尊严,向不屈不挠的抗日英雄致敬!

我是亮仔,欢迎大家讨论留言,关注亮仔学史,共同探讨历史的那些事儿!


亮仔学史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没有吃、没有穿,敌人给我们送上前。”军大衣是缴获的战略物资,当然要穿。


中日战争,日本是蓄谋已久,装备精良。中国红军刚进行完两万五千里长征,又和国民党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武器装备都比较落后。1936年10月,完成两万五千里长征。那时的经济非常落后,战士们穿的草鞋,衣服上面都是补丁,还要打仗,常常饿肚子。

1937年7月7日,全面侵华战争开始。这场旷日已久的战争,把国内所有政治势力逼成抗日联盟。我们的战略物资十分紧缺,我方也在发动广大老百姓动手制造战士们的棉衣棉鞋,仍不能满足需求。一些战士们在寒冬腊月还是穿着单衣和敌人作战,冻得瑟瑟发抖。



那么缴获的日本兵的军大衣为什么不穿呢?

1.一些士兵顾忌。日军在中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很多战士们的亲人被日军残害,所以对日本军服有一种莫名的仇恨,特别是抗日初期,看到穿日本军服的就以为是日本兵。所以日本军大衣会被撕毁返回到我们自己的被服厂,做棉鞋,纳鞋底用,或者做棉被用。


2.部队有明文规定,缴获的物资要上交。根据战争需要集中分配,所以战士们缴获的军大衣交上去了。

3.如果没有来得及上交被日本军偷袭,以防落入日军手中,所以会在转移部队前焚毁。尽管很心疼,也比让日军抢走好。再后来为了不再有这种事发生,部队灵活规定。缴获了军大衣,靴子就立刻发给战士们。

4.日军很狡猾,他们也不想失去任何战略物资。每当他们身边有人死或者受伤都会很快抬走,枪支弹药会暂时没收,对伤亡的日军的衣物也会扒下来备用。有时候我军缴获的都是些破了很多洞的,满是枪眼的衣服,有的还被刀剑刺成的长长的口子的衣服,血迹斑斑,有的被烧毁。

5.也有好多战士穿上了日本军大衣,那时在打了大胜仗时。有一个参加过1939年的黄土岭战争的老兵说,有1500个小日本被我军打死,还枪击了一个日本军官。我方军队大获全胜,缴获了很多的枪支弹药,所有参战的战友们都有一件军大衣,是黄色的过膝大衣。


6.有好多士兵的一件军大衣缝缝补补穿了好多年,早已改变了款式和颜色,已经不成原来的样子了。博物馆里就珍藏着一件打满补丁的军大衣,近300块补丁,什么颜色的都有,它见证着当时战士们抗战条件的艰苦卓绝,在这里感恩,致敬抗战的先辈们。

这场战争,我国军队士兵八年间累计死亡高达1780万。另有1740万无辜百姓遭鬼子杀害,累计约3520万。

战争是如此的残酷,无数战士们的生命和热血挥洒战场,才赶走了日寇,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安定。我们要珍惜,更要忍辱负重前行,勿忘国耻,不能再沦为待宰的羔羊。感谢,感恩!时至今日仍然在国防的边缘保卫祖国的国防战士们,他们不辱使命无怨无悔,祖国在他们心中!人民在他们心中!


小姐姐讲史


穿,怎么不穿,而且不在少数。之所以看起来很少有八路军战士在冬季穿这些大衣呢?原因有两个:

一是前期的管理不合理造成了大量缴获浪费,其中就包括了大量的军大衣。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都知道我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里有这样一条:“一切缴获要归公”。不过由于抗战时期,我军部队基本都在敌占区活动,经常遭到日伪军定期不定期的突然扫荡,使得很多集中管理的物资因为带不走而被销毁。


很快,我军修改了规定,战场上缴获的物资不再上缴,而是以最快速度下发给部队使用。随着抗战的进行,很多部队因为收缴的军大衣数量非常多,最后人手一件黄呢子大衣,甚至还配发了日军钢盔。




第二个原因就是数量严重不足,毕竟是缴获,又不是购买,人人都配发军大衣的部队终究还是少数,对于抗战后期超过100多万的我军来说,军大衣还是稀有物品,一直到解放战争,我军都还是好几种军服混装,直到解放后配发50式军装时才开始全军统一被装。


远征军武杂谈


平型关大捷后我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林彪于一日遛马穿着缴获日军的军大衣在山坡上被第二战区长官阎锡山的哨兵发现误以为是日军军官开枪射击击中随后林彪掉落马下命悬一线,毛主席闻之立刻派人把林彪接到延安接受医治由于我军医疗设备技术太差落下怕冷的病根只好去苏联养伤,一一五师奉命分兵开辟晋西晋东北革命根据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