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业去金融化,“禁预售、停房贷”实现“房住不炒”,对金融业会产生哪些影响?

seibu


房地产业去金融化,“禁预售、停房贷”实现“房住不炒”等这类做法一则不利于房地产的健康发展,二则甚至会让人们获得住房的路都没了。这是极端的做法,是不合适的。

因为有住房需求,所以有一个房地产市场。从1994年取消福利分房后,从一个美国老太太教育中国大妈,家庭开始了借助金融手段来获得房子的道路。这条路一路走来,从人们不理解,不屑,到家庭充分利用和过度利用这个手段,实现了房地产接近20年的高速发展。人均居住面积也迅速攀升到30平米以上。这里金融对房地产的支持是很重要的一块。但是走到今天,的确有些变味了。过度金融化和过度杠杆,让房价和人们的实际收入之间产生了巨大的不平衡。

住房需求是全民的,不是有钱人的游戏。房地产的发展必须和社会收入水平相适应。那种只为有钱人造房子的荒谬言论是割裂社会和造成社会不安。一个家庭正常的全部收入如果在500万的话,住房不应该超过170万。超过了,今天在住房市场得到的利益,社会将用数倍的代价在其他方面付出。

我们不能不说停房贷是一个值得考虑的方法。但是停房贷依旧是一个政策行为,而不是市场行为。平抑房价不是在房屋销售的出口端,而更应该是房地产的价格构成中降低最应该降低的那部分。房地产企业去金融化,只会加重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成本。为难房地产企业也只会增加住房建设财务成本。

我想,对规范房地产市场,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上面这些我想不会是好办法。大家说说


大舟财经观


房地产去金融化,“禁预售,停房贷”,实现“房住不炒”,对金融业有什么影响?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个人认为这个提问有些不够科学,因为“停房贷”,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提高首付比例,比如首付要六,七成,则是有可能的。

若在现今条件下实施“禁预售,停房贷”,则可以预见的是,房地产公司的资金周转将非常困难,房产销售将急剧下降,成交是否有原来的一成,都将打个问号。众所周知,房地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房地产的资金来源大部分来自银行贷款和各种融资。预售制度,即所谓“卖楼花”,也是房地产公司筹集资金的一种途径,借购房者的钱干自己的事业。这一政策有利于房市健康发展,能减少购房者买到烂尾楼的风险,有利于保障购房者利益。同时这一政策,能让房地产商更理性,加杠杆的倍数将下降,有利于防控金融风险,有利于社会稳定。对金融业而言,短期收益是少了,但却更安全了。

“停房贷”,按目前的房价,目前的经济,目前的情形,又有多少刚须能一次性付清购房款?能一次性付清购房款的人如今还会没房产,还会去炒房吗?所以“停房贷”结果将是销量锐减,回款困难。房地产公司有可能就此资金链断裂,从而破产倒闭。而房产公司自有资金所占比例是很低的,大部分都是直接或简接通过银行贷款融资所得,这将导致银行的坏帐增加。对银行而言,“停房贷”不是好的选择。

综上所述,“禁预售,限房贷”,对金融业而言,是最理想的选择,达到“房住不炒”的目的,促进房地产业回归理性,健康发展。


水加木


这个房地产业的去金融化,整体来讲的话,是国家在大的去库存,去杠杆的这个大背景基调下进行的,那么具体地落实到这个房地产行业,就是对开发商来说,现在对于过去那种高负债,需要降杠杆,对于个人买房,过去这种首付比例是要逐渐提高的,比如说像北京,上海的二套的话应该是达到六成了。那么以前包括在成都买房,其实就是20%,现在要30%首套房,二套房都50%了,去杠杆就就逐渐提高了购房的门槛。


第二个对金融行业的影响,首先对于这个银行来讲的,最直接就是他的利润的下降了,因为以前房贷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利润比较高的部门,如果将来银行的日子不好过了,那从从业人员来讲的话,肯定是会缩减一些编制,随着一些人工智能的进入,包括现在行业的业务量下降了,不仅是的个岗位,甚至一些薪资,我觉得都应该会下降或者调整,那么对于购房者来讲的话,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弘富财商特邀房产投资培训讲师/ 刘洪先生提供/ 欢迎留言讨论及关注


深圳前海弘富财商


这个问题,说到底其实对房地产和金融都是阵痛,也仅仅是镇痛。

小房地产没钱,各种债券违约,最终只能转让项目,到最后被大地产商吞。

看看去年,大地产商该买地的买地,卖房节奏也是一点没慢下。

再看看金融,债务违约后,金融机构也是苦不堪言,打破刚兑后,号称最稳的信托资产也出现爆雷。zj信托去年号称雷震子,最终也只好卖身了。

说到底,就是加速洗牌,大的要吃小的,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时机了!


巨眼财富


人类硬要给房地产加入金融属性,本身就为了炒房,在早期为了加快住房建设,让人们早点有房可住,可以这样操作,但是在今天大部分人有房可住的情况下,不剔除金融属性其实就是想不劳而获的人为了延长压榨别人劳动力而获取不义之财的借口。

很多人美其名曰,不添加金融属性很多人买不起房,其实就是在扯淡,剩余的住房需求政府加大廉租房和共有产权房的建设,完全可以满足这部分不急迫的需求。新房建设不可能无休止的持续下去,房地产公司的生产速度早晚有一天要回归理性,与需求匹配,所以房地产公司死掉是正常的,再死之前加大炒作和欺骗尽量延长赚取最后一桶金的时间是可以理解的,人类贪婪和活下去的欲望决定的。

最后,剔除金融属性后,再加大持有成本,挤压出空置房,可以解决剩余住房,让住房回归理性价格,很多新移民也可以根据流动性选择常驻城市,做到买的起住的起活的好提高生活品质。当然,这必然动了房地产从业人员的命根,苟延残喘,歇斯底里的咆哮是他们现在不得不做的,毕竟,这行里的人没有什么一技之长,要不学习技能活下去,要不杀红眼在这行中吸食别人最后一摊血祈求这行死后还有钱活下去。


达达尼昂123


金融从业者来回答您的问题希望有帮助:国家从来没有“禁销售”“停房贷”这就是个假命题,“房住不炒”是指导思想,所以根本上是要杜绝民间加杠杆炒房造成的房地产泡沫。

对于金融行业- 毛影响也没有… 金融行业不只是盈利一个功能更重要的是充当了国家宏观调控的工具,(参考无形的手和有形的手),信贷资金不向地产市场流动只是众多调控方式的一种而已。

请注意⚠️短期价格波动靠宏观调控,中长期价格波动靠供求关系。“房住不炒”在一定层面上会改善地产市场扭曲的租售比,但是长期优化租售比是靠转变国民守土为安的公众去认知才能达到的。

事实上按揭贷款投放量18年4季度较前三季度总量上变化不大(请自行查数据)按揭资产证券化发行量依然良性,所以对金融业不构成影响。



金融业的张智


第一,金融业的特点就是锦上添花,厌恶风险。没有优质资产作抵押,例如房地产、厂房设备等,或没可靠担保,银行是不敢放贷的。要知道银行贷是靠居民存款支撑的,如果贷款发生问题,不仅要追负责人责任,而且会引发金融危机,这个责任没人敢担。这客观上促成了银行贷款与房地产的互相依赖关系。除了房地产,还有什么更优质的资产可以抵押贷款?第二,中国实体经济处于转型期,除一部分高科技企业欣欣向荣,大部分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产业必将死去。除特优企业外,谁敢不要抵押给这些企业贷款?发生危机老百姓存款谁赔偿?注意,国家已经不为银行贷款损失背书了,银行倒闭存款人最多能拿回50万元。所以,要房地产去金融化不可能,最多只能降杠杆率。房地产去商品化可以,但只能倒退到国家建房,按需分配,你认为可能吗?房子不炒可以,取消预售也可以,但房价降低过多,必引发美国那样的断供潮,发生美国那样的金融危机,人民生活难以为继,生存困难,你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会允许这样的事发生吗?


东方韵666777888


卖地炒房政府是高房价和高地价罪魁祸首! 银行,房企,炒客只是顺势而为,帮凶而已 高房价的获利者:占房价近70%的卖地钱和税金被地方政府拿走了,房贷利息被银行拿走了,利润被开发商拿走了,炒房者赚得是纯差价。只有房价不停地上涨他们才有高回报,以地方政府为首的房地产利益集团想方设法推高房价和地价。 新房房价完全由政府通过房价备案制控制,容涨不容降,高房价推涨地价,高地价推涨房价,如此反复推高房价和地价! 每次调控绝不提降房价控地价,总是稳定(在高房价和高地价下)房地产发展!新闻媒体政府控制忽悠人民,转移目标。 为了高房价和高地价,去库存,抢人才(高端房奴),棚改货币化,房产税,房GDP,城镇化,,,真是办法想尽,坏事做绝!


用户54766561832


至少到现在为止,无论是政府、银行还是房地产业等实体经济,都还离不房地产经济,并且今后五到十年都是如此。金融业是什么?其实就是优化资金流向和配置,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如果釆取禁预售严控房地产的措施,金融业就会形成很多坏帐,并且找不到如此具大的泄洪出口!


山水冰雪256


禁预售已经开始试点,但禁房贷是误传,只有禁首付贷和提高贷款比例。对房企影响较大,但对金融影响不大,为什么这么说,国家在18年加大调控力度并同时加大媒体宣传,目的希望资金大量流入实体经济,并在19年初降低利率,我一直强调这次降利率不是房地产利好,而是政府觉得产房热已退尝试大量资金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换个说法套入金融行业,就是国家想以另一种方式带动金融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