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的三文魚刺身、小而精緻的
壽司……說起日本料理,你敢說你的第一印象不是這些?若問日本人日常生活最常吃什麼?他們的回答卻多半是“拉麵”。也對,誰那麼有錢天天吃三文魚壽司啊?
論日本國民美食,拉麵絕對是排得上號的。
堪稱日本“新時代國粹”的動漫裡,吃拉麵的橋段不要太多哦。
像我們熟知的《火影忍者》中,主人公漩渦鳴人就是一位拉麵愛好者,他總愛與小夥伴們在拉麵館裡,邊吃拉麵邊探討人生。
一般的選秀節目,大都圍繞著年輕靚麗的男男女女展開,而日本偏偏為拉麵辦了個“選秀節目”——《日本最強拉麵傳說》,以選出日本最好吃最受歡迎的拉麵為宗旨。
現實生活中,日本人對拉麵的熱情,一點不比動漫、綜藝節目弱。
據說日本最多的餐館就是拉麵館。全日本差不多有80000家餐廳出售拉麵,日本人每年在吃拉麵上花的錢高達8000億日元(約500億人民幣)。
在日本街頭巷尾,隨便走入一家拉麵館,你總能看到顧客們伏在桌子前吃拉麵。無論老少,一個個都賣力地吮吸拉麵,一臉滿足的樣子。
甚至,在神奈川縣橫濱市,還有一個專門為拉麵而建的博物館——新橫濱拉麵博物館。
在拉麵湯裡泡溫泉?小饞想都不敢想的騷操作,日本人做到了!有商家推出了以合成拉麵和豚骨湯為基底的溫泉,前來泡溫泉的人還不少。
拉麵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不容置疑,但是你造嗎,風靡日本,堪稱日本飲食文化代表的日本拉麵,其實起源於中國?
日本拉麵竟是中華料理?
其實,從拉麵的日文寫法和讀音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在日文裡,拉麵正是用表示外來語的片假名“ラーメン”(羅馬音ramen)來表示,讀起來跟中文“拉麵”發音很像,而拉麵在日語裡的漢字寫法,更是直接寫做“拉麵”。
相傳,歷史上第一個有幸嚐到拉麵的日本人,是江戶時代的
水戶黃門——德川家康的孫子,水戶藩的第二代藩主。當時,明朝儒學家朱舜水因“反清復明”運動失敗,流亡到日本,水戶黃門將其招致麾下,共同探討儒學思想。
朱舜水為表示感謝,親自下廚做了拉麵來款待水戶黃門,他便成了日本
第一個吃拉麵的人。但這位第一個嚐到拉麵滋味的日本人,只顧著吃了,並沒有對拉麵的普及起到一丁點作用。
拉麵真正開始在民間展露頭角,是在日本明治維新時期。那時候,日本開始和外面交流通商。
當時橫濱開通了與上海、香港的定期航線,大量中國商人進入橫濱,逐漸形成了橫濱中華街。隨著中國移民的腳步,中國飲食也被帶來了日本。
1900年前後,橫濱中華街開始有中國小販賣湯麵,這種中國風味的湯麵有清澈的湯底、
鹼水黃面和叉燒肉片——很有可能就是廣東人吃的叉燒湯麵。1910年,一個叫尾崎貫一的日本人,從橫濱海關退休,決定開個餐館開啟事業第二春。他思索著,若把橫濱的中華料理帶到東京,應該很有噱頭 。
於是,他聘請了廣東廚師,在東京開了一家名為“來來軒”的中華料理食堂,以橫濱中華街常見的中華湯麵為招牌。
來來軒的拉麵,在高湯里加入勁道的鹼水面條,再配上叉燒肉片、筍乾、水煮蛋 等,卻只賣六錢——這是當年一般民眾都消費得起的價錢。
定價實惠,再加上異國風情的噱頭,來來軒的拉麵迅速受到了東京廣大市民的喜愛。
來來軒的成功也帶動了很多後繼者,在這一過程中,拉麵逐漸
開枝散葉,發展到日本其他地區。拉麵真正開始在日本流行起來,則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戰後日本物資極度缺乏,而美國來的麵粉又十分廉價,由麵粉做的拉麵,在那時成了一種“能讓人吃飽,價格又不貴”的平民飲食,在日本國民中流行開。
另外,從中國戰場回來的退伍士兵,當中有些人在回到日本之後,選擇開一家中國風味的餐館來謀生,拉麵就成了首選。
此後,拉麵店如雨後春筍一般遍佈日本全國各地,形成了一股“拉麵文化”的熱潮。
日本拉麵的地道“公式”
美食家蔡瀾先生曾說:“拉麵,像意大利粉一樣,源自中國,但已被外國人變化了又變化,成為他們自己國家的食物。”
拉麵經過日本人本土化詮釋,褪去了中華料理的影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成了日本飲食文化代表之一。
一碗鮮湯,筋道的麵條,按自己的口味進行著味、調味,再擺上喜歡的配菜,就是一碗地道的日本拉麵了。
這麼一碗看起來簡簡單單的日本拉麵,裡面卻有大大的講究。
拉麵,並不是拉制而成的!
在中國,拉麵是手工拉制而成的;而在日本,拉麵只是對中式湯麵的一個稱呼,乾麵、生面、蕎麥麵,乃至油炸的方便麵,都被稱作“拉麵”。
日本拉麵的做法類似擀麵,反覆揉捏麵糰,然後用壓面機或手工擀成麵皮,再用刀切出一根根的麵條。
日本人喜歡在和麵時加入大量鹼水,再經過反覆的揉捏與壓制,麵條變得
韌性十足、格外勁道。湯底,日本拉麵的靈魂
中國人吃麵,特別關注麵條本身的口感,一般人吃湯麵,都會把麵條吃完,把湯剩下。
而日本拉麵則不同,
日本人對於麵條的口感並不那麼在意,他們真正在意的是湯底。日本拉麵專家宮島力彩老師說:“日本拉麵的湯底,就是日本拉麵的靈魂。”日本人對於拉麵湯底的要求,可謂苛刻。每個拉麵店的招牌,並不是麵條,而在於不同於其他店的湯底。他們願意
花上幾天幾夜,用各種上好食材熬製,就為了那一鍋口感上品的湯底。一般來說,按照熬湯的食材,日本拉麵湯底可以分成三種:
用雞骨架熬成的雞骨湯,湯色澄澈清爽;豬骨熬成的豚骨湯,奶白色的濃湯散發著豬骨的香味;魚乾或貝類加入昆布熬成的海味湯,呈現微微的紅褐色,鮮味十足。
著味,拉麵口味的派系之爭
真正為湯底注入“靈魂”的是“著味”。著味的意思就是在湯底裡增加鹽分,讓味道凸顯出來。
日本不同地區的人,有著自己的口味偏好,由此,按照地域口味,可分為三大流派——關東醬油拉麵、北海道味增拉麵、南方鹽味拉麵。
關東派以福島喜多方、橫濱、東京的醬油湯底為代表。豚、雞骨的清澈湯頭,配上清淡的和風醬油,口感清淡而不油膩。
北海道拉麵,以札幌、函館的味增湯底為特色。味增是日本獨特的大醬,味增湯底蘊含了大都的強烈口感,油脂豐富,甘醇香濃。
而在南方地區,以鹽味豚骨湯最為出名,其代表就是九州的博多拉麵、熊本拉麵。豬骨湯色白如玉,口感溫和醇厚。
配菜,日本拉麵的點睛之筆
配菜,堪稱是日本拉麵的點睛之筆了。一碗簡單的拉麵,放入精心製作的配菜,開始變得“風韻萬千”。
最經典的當屬叉燒肉了。好的叉燒肉,肥瘦均勻,表面有一圈圈的紋路,咬一口酥爛軟糯,肉汁豐富,滷香四溢 。
溏心蛋自然也不能缺!一隻溏心蛋切成兩半,蛋白已經全熟凝固,而蛋黃則呈琥珀蜜蠟狀,綿密的蛋黃似流非流、晶瑩剔透,看著就有食慾。
面碼堪稱拉麵的靈魂伴侶了。名字聽起來如此洋氣的面碼,其實就是筍乾。發酵後的筍乾,在叉燒醬湯裡滷過,格外鮮甜爽脆。
味付海苔則屬於雷打不動的配菜。
泛著啞光的薄脆海苔片,浸入拉麵湯中,趁它將軟未軟送入口中,海苔的鹹鮮和骨湯的油脂,在舌尖達到了和諧。此外,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放入木耳絲、玉米、豆芽、蔥花等蔬菜。
吃一碗日本拉麵的正確姿勢
一碗日本拉麵做好端上來,別埋頭“吭哧吭哧”就吃起來,吃拉麵也是有講究的。
“吃麵不就是把麵條咀嚼幾下再嚥下去,然後喝幾口湯嗎?還有啥可講究的?”你若是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
像研究茶道一樣,有日本人在吃拉麵這個問題上精益求精,研究出了“
面道”,還講究“面齡”。拉麵上桌後,第一件絕不拿起筷子吃麵,而是(拍照)拿起勺子,舀起一勺濃湯細細品味,據說好的豚骨湯像香水一樣,可以分出前、中、後三種味道。
然後用筷子把麵條和配菜在湯中攪拌一下,
挑起一筷飽浸湯汁的麵條,輕輕吹氣。吹氣時要注意從上往下吹,這樣才不會把麵條帶起來的湯汁吹下去。將拉麵送入嘴裡後,一定要用力吮吸,發出“哧溜哧溜”的吸面聲音——在我們中國人看來這是不禮貌的用餐行為。
而日本人相信,用力吸面的過程中,掛滿湯汁的麵條縫隙間充滿空氣,能夠帶來極致的美味。吸面的聲音,是拉麵美味可口的表現,更是對食物與料理人的敬意。
吃到最後,要把所有的湯喝乾淨 。長時間慢煮的豚骨湯,富含骨膠原,喝完最後一滴湯,在滿口的鮮香中,你才領略到拉麵的真正滋味。
比起其他精緻又昂貴的日本料理,日本拉麵沒有深厚的歷史,沒有高檔的食材,顯得極為平凡。
但正是這一碗簡單又平凡的拉麵,承載著日本人孜孜不倦的鑽研精神,給予無數人一份無法替代的美味,以及填飽肚子的滿足感。
尤其在夜晚,加了一天班的上班族,在回家路上遇見一個不起眼的拉麵館,推開門,掀開簾子走進去,找一個屬於自己的位置入座。
暖黃的燈光下,一碗冒著熱氣的拉麵端上來。湯汁濃郁,麵條筋道,肉菜豐足,在這光怪陸離的都市裡,還有比這碗拉麵成了更治癒的嗎?
閱讀更多 饞味記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