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雕广告”这么可爱,为什么仍旧是传统企业的雷区呢?

2018年是“沙雕广告”大爆发的一年,先是6月份的时候,支付宝拿LOGO大做文章,调侃“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太差”,并告诫用户“还不起就少花点呗”,一波笑点与热点聚集的广告,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9月,“GQ年度人物盛典”在上海举行,现场什么情况我不知道,但是在微博上,却是生生的闯进了热搜榜第三的位置,现在出门左转在头条上去搜,还能看得到当时的搞笑盛况。

“沙雕广告”这么可爱,为什么仍旧是传统企业的雷区呢?

微博截图

来到年底,京东又搞了一个“带点新青年”的H5,更是把“沙雕文化”进行到底,说实话,在我进入文案营销行业以来,还是第一次看到没有圈外的预热,也没有一些自媒体的吹捧,各大巨头凭借自己的“智障”实力,着实让广大人民群众笑着看完了自己的这波广告。


走出“圈子”的沙雕广告


中国的市场营销有一个奇怪而有趣的现象,叫做“营销不出圈”

环时互动的CEO金鹏远曾说过一段话:“当我取关了很多行业内的公众号之后,发现这个市场上的刷屏现象少了一大半”,这句话值得深思,当我们看到甲方抱怨推广费用有一半以上都打了水漂时,身为营销人,是不是要考虑从这个圈子以外的视角,来看看我们的工作呢?

沙雕广告似乎有一种魔力,它不需要一些营销公众号的吹捧和自发推广,也不用加入利诱让人们转发,只要它出现,似乎就能引起讨论和传播。

前些阵子百岁山为旗下品牌“景田”设计的广告就再次引来了人们的关注,景甜爬上了大树,眼望心上人开着跑车来迎接自己时,谁能想到她的目光却对准了后座上的两桶水呢?

“沙雕广告”这么可爱,为什么仍旧是传统企业的雷区呢?

“景田”纯净水广告

就在我们这代人被电视广告说教式的灌输搞得不厌其烦时,移动互联网出现并覆盖了生活,媒体的传播渠道不再集中,内容便成了一个重要的产品,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变成了自媒体,传统广告那种重复而且严肃的形式,早就不被受众接受,又怎么能让用户主动传播呢?

说到底,沙雕广告的身上有一些不得不说的标签,“年轻”、“搞笑”、“时尚”、“创新”等关键词,无不精准的指向了年轻的受众群体,这些年轻人的接受能力更强、宽容度更高、更喜欢新鲜有趣的东西。

这样充满人性化的内容,打破了原有的广告形式,它充分符合了受众们的预期,更重要的是,它给了人们一个看广告的理由,让广告不再是一种让人厌烦的商业行为,人们也不再觉得广告就是商家天天催着你做出“买买买”的决策,你说它不走出“营销怪圈”,谁走出来呢?

“沙雕广告”这么可爱,为什么仍旧是传统企业的雷区呢?

电影《毒液》宣传广告


同是沙雕广告,为啥泰国广告没有火起来?


说起“沙雕广告”,就不得不提起一个神奇的国度——泰国,当我们喊着“日韩广告抄欧美,港台广告抄日韩,大陆广告抄港台”的时候,泰国广告自成一派,以各种神转折和奇怪笑点杀出一条血路,人们在看泰国广告的时候,感觉根本没有就是在看广告,而是在看一个小短剧。

但遗憾的是,“成也萧何败萧何”,你不妨回想一下,看过了这么多泰国广告,你记住了什么什么产品?

说实话,我是一个都没有记住,当然这有可能和语言不通,以及不是产品受众有关,而且我看过一些相关的消息,据说泰国的甲方爸爸们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人们记住广告本身,反而高于了产品。

“沙雕广告”这么可爱,为什么仍旧是传统企业的雷区呢?

我觉得,泰国广告过多的追求神转折等“成功元素”,失去了广告最应该有的作用——宣传产品,而此时如果你是甲方爸爸,是该哭呢还是该笑呢?

可是为什么支付宝、京东就成功了呢?

这就是我今天要聊的重点话题:纵使沙雕广告有千般万般好,传统企业为什么仍旧不要轻易选择呢?


大品牌的沙雕广告是有趣,但你的沙雕广告可能就是真的“沙雕”


去年沙雕广告很火的时候,我和企划部的同事商议着也要打造一支这样的广告,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讨论,因为是做鲜花行业,最终选择了“鲜花插在牛粪上”这个主题,而且老板的热情也很高,感觉我们做的很有创意,决定尝试投放推广一下。

就在我们满心期待“刷屏”的时候,结果在公众号里收到了一大堆用户的质问,“你们的广告什么意思”、“没看懂你们这个操作是什么意思”之类的问题让我们很是头疼,最后经过复盘,我们发现了失败的原因,同时也想告诫想用沙雕广告创意的企业们,想清楚一下几点,再做决定也不迟:

01.搞清楚受众的属性

我们失败的直接原因,就是没有根据用户的属性来做文章,虽然我们是做鲜花行业,但是产品主要是小众喜欢的兰花,而喜欢兰花的人普遍都是70后居多,我们突然搞出这么一下子,她们自然是很难接受的。

尽管创意做的没问题,而且话题也收住了,但是还是有很多用户问我们,“你在骂我是牛粪吗?”这样的误会,真的很难解释清楚,你不能说是用户们在抬杠,当误解上升到文化与认知层面的对撞时,你解释什么都没有用。

因此,务必搞清楚自己的用户群体,包括他们的年龄、价值观、生活习惯等等方面,你掌握的信息越精准,就越难出错。

“沙雕广告”这么可爱,为什么仍旧是传统企业的雷区呢?

02.不要过于放大品牌的影响力

有时候,你的品牌真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这是第一次尝试沙雕广告后我得出的结论。

支付宝和京东的成功,与他们的品牌力有着直接的关系,他们几乎成为了国民APP,当这些大品牌打出沙雕广告时,人们会觉得他们能够打破传统形式,推陈出新,是非常可爱的品牌行为。

可是当我们的小公司做出这样的广告时,人们却觉得,“这是什么垃圾东西”,这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当时我们在写字楼的电梯里也做了投放,我在乘坐电梯的时候,就亲耳听到过这样的声音,更有甚者,还给我们扣上了抄袭者的帽子,说我们模仿大牌,东施效颦。

“沙雕广告”这么可爱,为什么仍旧是传统企业的雷区呢?

花呗调侃logo的沙雕广告

03.过度的追求创意,可能会增加用户的理解成本

创意本身是件好事,但是脱离了人们的认知,就会在无形中增加用户的理解成本。

当我把做成的广告发给身边的朋友们看时,他们的反馈是:要是不知道你是卖花的,还以为你们做的牛粪生意。

这就是一个“用力过猛”的例子,事实上,最好的创意应该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人们在感到出其不意的同时,马上就会觉得,嗯,事实本就如此,然而一味的在创意上做文章,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在这个人们被各种信息轰炸的年代,用户是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的,如果不能在第一次的接触中让人们读懂你的创意,那么就真正的变成“沙雕”了。

所以,尽管沙雕广告有着这么多好处,各位传统企业的老板们还要三思而后行,适合自己用户和品牌的广告行为才是最好的,莫因“追随潮流”而做出给品牌减分的行为。

“沙雕广告”这么可爱,为什么仍旧是传统企业的雷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