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白鹿原》,为什么白嘉轩这个地主和原来小时候书里描写的地主不一样?

品鉴123


白嘉轩取了五房婆姨,每一房都没有活到开枝散叶,作为白鹿原族长继承人,他感到无地自容,为了继承香火,白秉德老汉不遗余力直到油尽灯枯,白家的田地和牲畜及粮食都快见了底,这份家业是白秉德靠着贩运药材攒下来的与鹿家祖上做厨子如出一辙,土地是命的时代与我们炒房没有什么区别,百年孤独白鹿原从一个命硬的白嘉轩开始了,无论岁月和时局多么艰难,仁义白鹿原始终不渝坚守在那里,西安城隆隆炮声变换着大王旗,白鹿书院的朱先生守护着白鹿来过的原上。



鹿子霖比不过白嘉轩精明,以至于让白嘉轩用两亩天字号田地换了一亩水地,那水地被白嘉轩谎说是媳妇仙草躺过的地方,只有朱先生看破了其中奥秘。后来白嘉轩从城里药铺里引进了罂粟,罂粟为白家带来丰厚的财富,白鹿原人人效仿蔚然成风,陕西军阀们为了获得军饷和赋税积极支持农民们种植,痛心疾首的朱先生效仿林则徐开始硝烟,响当当亮晃晃的大洋没有让白嘉轩丧失心志,白鹿原禁烟了,无论民众理解不理解,这片土地的主人开始回归仁义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祸国殃民的事情不能做。



白鹿原有皇帝的时候只设了族长,民国后设立乡约,原来交给皇帝的皇粮现在交给大总统,大总统下面有多少乡约,白嘉轩搞不清楚,他清楚的是种地纳粮天经地义。后来孙大炮跟袁大头打了起来,苏俄掺和进来搞了新的规则,鹿家老大回到原上宣传革命成立了农民协会,不得入祠堂的黑娃夫妻获得了精神解放,一切权力归农民协会,田福贤的总乡约和白嘉轩的族长都靠边站了,白鹿原刮起了“风搅雪”,有地的主儿都成了敌人,祖宗祠堂成了封建礼教的反面教材,造反的黑娃期待着彻底翻身,田小娥被光明正大领进了祠堂,白嘉轩和鹿子霖的地契和债券被一把火烧掉了,土地界桩被连根拔起,白鹿原民众没有批判白嘉轩,他们仍然充满敬畏和感恩。



没有刘文彩的霸道也没有黄世仁奸诈,白鹿原的地主只是本份的农民凭借勤劳和精明获得原始资本积累向皇家或者国家缴纳粮食,他们没有参与暴动也没有造反只是冷冷看着天翻地覆的自上而下的革命或者自下而上的改革,当年留发不留头,现在留头不留发,白嘉轩的族规大于天地王法,白鹿原无地的民众从心认同。没有脸谱的《白鹿原》没有阶级的《平凡世界》,一切生灵都有自己生存权力,如朱先生看破世道所言,田是债,留下银钱催命鬼,世道变了。


唐俊龙55398571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白嘉轩是小说《白鹿原》的主人公,是作者陈忠实特意塑造出来的人物,他是中国儒家思想“贤”的代表,在整部小说中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小说开头的一句话“白嘉轩后来引以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 ”奠定了白嘉轩这个人物的非同寻常,这为他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也是他区别于别人,以及区别于别的地主埋下了伏笔。

白嘉轩是白鹿原上白鹿两家的族长,在他执掌家族的漫长时间里,他以身作则,忠于职守,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很好的继承和发扬了家训,同时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将祖辈的优秀品德延续到了后代。

和其他的地主不同,白嘉轩对待别人一视同仁。在这一点上,从长工鹿三身上就体现的相当明显。

鹿三在白家跟了三代主人,白嘉轩和他爹一样,对待鹿三像是家人一样,干活的时候,他和鹿三同工同力,吃饭的时候和鹿三一个锅灶,丝毫没有体现出主人和长工的区别。在小说中有一个情节,那年自然灾害,地里颗粒无收,鹿三无事可做,他不忍心不干活白拿钱,想辞工回家,白嘉轩执意让鹿三留下,跟他说只要有他一口饭吃就不会亏待鹿三。

白嘉轩对待鹿三如此,对待族里的其他人也是如此。有人有困难求到他,只要他能帮得上忙,他一定会倾囊相助。

再者,白嘉轩作为族长执法严明,一视同仁,并不会因为自己的亲人犯了错误就网开一面。白嘉轩的儿子白孝文因而和田小娥私通,被他当众家法伺候,同时与他划分了界限,这种事情发在旧社会是难能可贵的,也是他区别于其他地主的明显特征。

在小说中,与白嘉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鹿子霖,鹿子霖身上表现出了传统地主的所有特征:自私、贪婪、阴险、爱财如命,有了他的衬托,白嘉轩的光辉更胜一筹。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同时希望能够在这个平台上结交更多的朋友,谢谢。


三脚猫学功夫


电视剧白鹿原已经对原著有很大的修改,主要是在结尾部分,原著的深意完全没有了。

一,白家轩并没有什么正义感,他摧残黑娃和黑娃的女人之毒无以复加。死了还要修一座塔压上,连亲生儿子都不认。

二,他偷取鹿家的风水最后儿子当了县长,他很满意。

三,黑娃的爸就是他养的狗,他的一切柔情就是主子对奴才的感情。

四,真正付出代价参加革命的鹿家大儿子下落不明,白灵被活埋,原著并没有歌颂革命。

五,真正的高大上是那个“举人”先生。


兴海亭


《白鹿原》是陈忠实先生的代表作,具有史诗性的巨著,其中主要讲得就是白家和鹿家的一些纠葛,铅华也不班门弄斧,去讲故事了。而对于其中一些地主的描写和别类书籍中的不一样,铅华有几种看法:

人有千分,地主也就有千种。

不是说只要是地主,就都是“黄世仁”,剥削压迫长工,也有好地主的呀,其实地主中是恶霸的,只是少数,他还要靠地下这些长工维护自己地主的财富与地位呢。就比如现在富豪,有致力于慈善的,也有花天酒地的,这个不能一概而论。自然,白嘉轩就属于那种相对较善的地主,他对鹿三的好,甚至把鹿三当兄弟,把黑娃当干儿子。再看看鹿子霖,小聪明,狡黠,但心里还是善的。

地主的身份来源,导致其做事迥异。

有的地主,就是世代为地主,或为没落官僚,或为没落富豪;而另一些地主,也是由底层人民走出去的,出于某种机缘,成了地主。这就导致其地位不同于其他,也就导致其行事风格不同。而白嘉轩家的地主,是由于白鹿两家世代作为族长而流传下来的,他也不天天和鹿三一起吃饭,一起干活,一起喂头牯嘛,他就是个有钱的给自己打工的长工罢了。


人性使然。

身为族长,也就是他要掌管白鹿村的大大小小各种事情,大到给清政府上粮、维护一村安宁,小到谁家吵嘴都要找他。白嘉轩,连土匪都称他仁义,他通过相约,宗族观念,维护延续中国千百年来的道统。而其他作品中的地主,没有这份地位。这个族长,就相当一家之主,他要掌理一个家的所有事情。这也就是为什么白鹿村被称为“仁义白鹿村”的原因。所以,白嘉轩是地主,也不是地主,他更多的是舍弃不下与土地的那份感情,他也会和长工一样,吃完饭后舔碗。

最后,和铅华一起缅怀陈忠实先生吧!


白铅华


所谓小时候书里的地主,皆都是为了达到阶级斗争的需要而添枝加叶、添油加醋艺术创造出来的形象。

不仅书里这样,电影中也是如此。

但这些并非事实,而是一种政治的需要。

地主、乡绅,是过去中国乡村社会的中坚力量,在稳定乡村秩序、协调乡民关系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用现在的话来说,地主是乡村维稳的主要力量。

同时,地主、乡绅也引领着地方的文明。

随着时代的进步,思想的开放,地主的真实面目也被还原回来。

比如那会儿罪恶滔天的四川大地主刘文彩,也不再是过去所描绘出的狰狞面目。全国人民都知道的《半夜鸡叫》也被揭出是编造的。

由于所谓的政治需要,地主被扭曲成“鬼”,而时代的开放,又还地主以本来面目。

说到这个话题,应该感谢陈忠实,感谢他以《白鹿原》再现了乡绅的真实生活状态。

白嘉轩,是当时许多地主、乡绅的代表。




阳光灿烂的日子205


我认为小说《白鹿塬》真正的还原了历史的真面目。

《白鹿塬》大作,荣获矛盾文学大奖,足以证明《白鹿塬》这本记实文学反映的历史是真实的,塑造的人物思想观点是真实的,所写的历史事件是有据的。

《白鹿塬》写了革命志士忠于信仰,艰贞不屈,也写了民国时期一些宗族的族长们、老财们也有公正,仁义、慈善的人性和良知。唯有现时代,才能产生出如此巨变的新观念!新认识!

朋友们,在很大程度上敢于颂扬一些老族长、地主老财德高望重,威信乡里,的确是当代小说历无前例的!


琵琶嘴


很简单,什么样的时代,出什么样的作品,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书,每夲书都打上自己的烙印。

现在的我们看当时的地主是否有好坏之分呢?肯定有,这是时代进步,人们认识观点在变化,脱离了当的的环境,写的东西早已变了味,我们既不能用那时的观点看问题,也不可以认同陈忠实的观点,因为他写那些东西时受时代影响,不能客观公正地看待地主问题,因此你看到陈忠实小说反映的是一个多陵镜,是一个依据自己的偏面认知被虚伪的外表掩藏的地主,不是揭示全面实质性事物原理,因此拿六七十年代简单突出化的反面人物,与陈忠实反映的多面性人物当然有一定距离。那么什么才是真实的事物呢?我们知道许多动物为了猎取猎物,往往伪装的十好,比如蟑鱼,为了猎取小鱼,用舌头当鱼饵,当小鱼贪婪饵料时,就早已成为蟑鱼腹中物了。渔夫为了钓到鱼,先在水用作窝(即撒很多香香的饵料)然后在钓钩上放上如鱼虫一样的鱼饵,当鱼一旦上当,自成为渔夫的渔获了。什么意思呢?地主靠土地所有制来剥削农民来维生,地主好比蟑鱼和渔夫,是生物链的上游人士。这是千古不变的。有人问地主有好地主坏地主,皇帝有好皇帝坏皇帝,我说不对!不对!地主与皇帝的好与坏,都改变不了,他靠地租和税收来聚敛钱财,那么钱财从那里来呢?当然从农民的劳动果实中来,这个道理就是剥削有理概念!而地主和皇帝为了使其制度更合理性,可能会损有余而补不足,但阶级依然在,剥削依然合理,封建道德依然的遵从,即使其伪装的再冠冕堂皇,但改变不了其剥削的本质。

因此我们要拔开迷雾,看到真理。不要被其伪道德所欺骗!


狼烟一九三一


地主也是一类人,这一类人当然不会是一种形象,当然他们当中也存在好人和坏人。所谓地主就类似于我们今天农村的有钱人,有钱人并不都是坏人,如果有钱人都是那种敲骨吸髓,毫无情面的压榨劳动力,那么我会质疑他的钱是怎么挣来的。因为作为市场经济的今天,这样的老板绝对不可能做大,只能越做越小,因为他无法笼络人心,别人不愿意给他干活啊。干活工资少,吃的差还打骂人,换成你你愿意跟这样的老板干活吗?

所以我们不要小瞧以前的地主,人家之所以能够成为地主,证明人家还是有点能力,如果所有地主都像教科书说的那样恶霸地主,那也不符合现实规律啊。靠强势和以强凌弱是无法做大做强的。

我们很多人都没经历过地主时代,我爷爷经历过,我爷爷七岁丧父,十五岁丧母。在他成家前他先后给同村的两个地主打过长工,这两个地主,我爷爷说有一家待人苛刻,后来我爷爷就没替他家干活了,毕竟我有选择东家的自由。后来给同村的另一家地主打长工,我爷爷说那个地主家的老太太人比较好,看我爷爷可怜,对他比较关照。这就是我印象里的地主,和我们今天的小老板没什么区别,所谓区别只是时代不同了。

所以我个人觉得陈忠实写的《白鹿原》里面的地主形象很符合真实情况,因为《白鹿原》的比较贴近现实,所以才成就《白鹿原》的文学地位。白鹿两家,两个都是地主,但是两人的处事方式完全不一样


此岸情彼岸花180269099


这个提问有意思!是一种疑惑也是一种质问!文学是为时代服务的,在阶级斗争年代里,选择的肯定是有利于当时社会需要的文学作品。就像现在的美国,也不会大事宣扬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使美国这么言论自由。

以前打土豪分田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一次社会进程的巨大变革,不管你是恶霸地主还是开明地主,都要交出你的土地,变私有为国有,然后平均分配给每一个人,让耕者有其田,不再靠土地拥有者吃饭。这是人类自由平等的一大进步。并不是说他是善良的地主,他的土地就可以留给自己的子孙万代,无限继承下去。这样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封建社会也有很多开明君主,那为啥不保留下来?皇帝既然那么爱民,为何还要建立现在的民主共和国。

这种提问明显就有为封建地主叫屈喊冤的味道。发展的潮流浩浩汤汤,不可阻挡。就像现在的都市村庄,其实房东都也是好人,为啥要拆除统一规划重建呢?否则就不能出现现代化的城市。不管过去的地主好坏,都会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借尸还魂的机会谁也找不回来了!


春天来了583


刚上学时,课本里有恶毒地主,小人书里有可恨地主,直到现在我还记得那插图画页,地主尖嘴猴腮,头顶瓜皮帽身穿长袍马卦,地主婆肥肥大大满脸横肉,被描述的恶贯满盈罪恶涛天。

可我姑奶奶家是我村地主,每逢村里开会唱戏之类表叔他们就是批斗对象和扫街人员,姑奶奶的几个孙子和我同班,谁想欺负就喊地主娃子,他们只能悄悄低下头往后溜。姑爷是原地主劳改死外面了没见过,姑奶奶瘦瘦小小的老太婆成天窝炕上啥都得表婶伺候,也没见长得有多凶,奶奶隔一段时间领我去看她一回。倒是她们的房子真气派,石条台沿石柱墩,拔檐房高门坎,雕梁花窗,门外装风门,屋里碧纱橱隔间,琴桌八仙桌柜子都雕花。当然就给他们留了这一院,其余的房舍如后院、仓库、牲口圈羊圈等都分的分了充公的充公了。

看过电视剧《白鹿原》,觉得白嘉轩很接地气,就跟我姑爷属一类型的,靠自己汗珠子几辈人挣来的家产,雇长工干活自己也不闲,同一锅吃饭。那时候生产力低下,地主也不敢大吃大喝,都是数着指头过日子,平时节俭以备荒年不济,遇着年成不好更是处处留心穷人生计早早接济,以防穷人揭不开锅结伙吃大户。我姑爷还把女儿嫁给了长工。

和现在的老板们相比,当年的地主属小儿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