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彬縣“知青”新作《平民飯》(隨筆)作者:許平

與老盧突然談起了吃食。老盧,高工,祖籍天津,至今一口"逗哏兒"的天津話,"要嘛有嘛"。

老盧對吃頗有研究,特別是天津的地方吃食,什麼"狗不理包子",什麼"大麻花",如數家珍。怎麼回事就說起了"煎餅果子"和"鐵鍋熬(nao)小魚炕餅子",於是就說都是窮人的飯,普通人家的尋常之物。只有來了客人了才有黃花魚,最尊貴的客人才有塔嘛魚。平常過日子,"煎餅果子"也是好飯,抗飢。我深有同感,在興玻的時候,天津人開的"西來香"賣早餐,一套煎餅果子配一碗豆漿,吃了中午也不餓。引車販漿者流,揮錘弄鎬者輩,這個管用。

於是又說陝西的"羊肉泡",河南的"漿麵條",四川的"豆花開堂""水煮肉片",都是窮人家裡的"好飯"。這樣的菜式不勝枚舉,全國各地比比皆是。

於是又說陝西的"官府菜"。七八十年代的時候,能吃飽了,於是就"飽暖思淫慾",搞什麼唐朝的"宮廷飲食文化遺產",煞有介事,又是翻典籍,又是試製品,下力氣吆喝,賠本錢生產,搞來搞去,我今天在這不說,還有誰知道有這一場折騰呢?

"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官府菜"沒搞成,"麻辣串"卻大行其道,滿大街恣肆汪洋。說實在的,"官府菜"搞成了,也是曇花一現而已。你睜開眼看看,石崇鬥富,慈禧窮奢,流傳下來幾個?反倒是陝西有個教授張宗濤的,寫了他家鄉窮人的好飯一一"煎湯麵",卻引得無數人唏噓讚歎!

富貴不堪與論,窮人長留世間!

一一2019.1.19寫於咸陽如是廬

上世紀彬縣“知青”新作《平民飯》(隨筆)作者:許平

許平,失了學,下了鄉,當了兵,轉工廠,又下崗,居咸陽,不自量,弄文章。人若笑,亦彷徨。歡迎指指點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