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这样“断舍离”,你会活得更高级

庄子在《逍遥游》里写道: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

鹪鹩筑巢,树林再大,它只需要一枝;鼹鼠在河边喝水,最多就是喝满肚子。

这是庄子的哲学智慧:生活,其实不需要过多的物质。

当物欲难平,一味索取时,人生反受其累。

《断舍离》告诉我们, “断”掉不需要的物品,“舍”去多余的物品,脱“离”对物品的执着,我们才能让生活回归真正的简单,达到精神上的自由。

正如梭罗所说:

  • 一个人放下的越多,越富有。

删繁就简三秋树,高级的人生,都懂得做减法。

定期这样“断舍离”,你会活得更高级

物欲会绑架快乐

电影《一个购物狂的自白》中,女主角丽贝卡是一位财经杂志记者,她热衷shopping,购物成瘾,衣帽鞋包买了一堆,多得家里都放不下。

定期这样“断舍离”,你会活得更高级

可是当她看到漂亮的丝巾,好看的衣服时,她还是忍不住,继续买买买。

大学毕业后,尽管丽贝卡已经工作一段时间了,她却没有任何存款。疯狂购物不仅花光了她的工资,还欠了一屁股的卡债。

定期这样“断舍离”,你会活得更高级

“越欠越买,越买越欠”,恶性循环,让丽贝卡的生活过得并不开心,就连和男友的爱情都受到了威胁。

丽贝卡之所以苦恼,不是她拥有的太少,而是太多了。

就像电影里那句经典的台词:

“这世界一团糟,是因为东西被拿来爱了,而人却被拿来用了。”

生活中,有人心情不好就血拼,通过买买买,获得了暂时的慰藉,实际上却让自己陷入更迷茫的慌乱中:东西买了,钱花光了,依然不快乐。

古希腊哲学家埃皮科蒂塔曾说过:一个人生活中的快乐,应该来自尽可能减少对于外来事物的依赖。

诚如山下英子在《断舍离》中主张的一样,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我们自己。

懂得自己真正的需求,不在五光十色的物质中沉湎。不管东西有多贵,多稀有,如果不是我们需要的,再好也不要。

定期这样“断舍离”,你会活得更高级

成长做加法,成熟做减法

白岩松在“光阴的故事”里有一段演讲,回首自己的30岁时,他说:

“30岁最大的人生感受是减法。有的人在20多岁的时候拼命地做加法,但是忘了到一定的时候要做减法。你不是所有的都适合,也不是适合你的所有的事你都该去做。”

最后他总结说:

“今天的一切,都得益于那时候做减法。我发现我只能做新闻,也最该做新闻。”

在三十岁之前,白岩松拼命给自己的人生做加法,29岁时,他已经成为了一名高级记者,享受着众人的鲜花和掌声,沉浸在事业有成的风光中。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开始困惑,不明白自己想要做什么。他不停地给人生加码,却没有获得预期中的满足。

因此,他做了一个决定,在职业巅峰的时候,他毅然决然地停工一年,拒绝了上升的机会。

虽然眼前有很多选择,但他从心底觉得,自己只能做新闻,于是他选择回归。

泰戈尔说过:“有一个夜晚,我烧毁了所有的记忆,从此我的梦就透明了;有一个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从此我的脚步就轻盈了。”

每个人,从青涩到成熟,都在一路追逐,不断给人生的行囊增加重量。如果不懂减法,就会遗忘初衷。

有人问米开朗基罗是如何雕刻出大卫雕像的,他回答说:

很简单,只要剔除掉不属于大卫的部分就好了。
定期这样“断舍离”,你会活得更高级

人生就如同雕刻,剔除多余的,才能留下精华。

定期这样“断舍离”,你会活得更高级

舍弃浮华,才能心安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让宫廷钟表组的王津老师一炮而红。

故宫有一对乾隆皇帝钟爱的铜镀金乡村音乐水法钟坏了,王津花了整整八个月的时间,细心修复。

修好后,王津拧上发条,眼前的钟立刻“活”了:

小鸡小鸭挥动翅膀,天鹅扭动身姿,船只航行,掩在树下的大门打开,里面的织女正在劳作,这化腐朽为神奇的一刻,让观众看得目瞪口呆,大呼精彩。

片里的旁白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现代中国需要工匠精神。原来我们的身边还有这样的人,真的一辈子只干一件事儿。”

王津在故宫修文物已经40年了,技艺精湛到没有他修不好的钟表。

定期这样“断舍离”,你会活得更高级

从16岁开始,跟着师傅修文物,也曾迷茫过,不清楚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想做什么。后来,他渐渐爱上了修钟表,一修便是几十年。

走红后的王津,收到了很多节目递来的橄榄枝,他都拒绝了。

他说,我只想专心修文物,不想被其他的事情占用修文物的时间。

梁晓声曾说过:

一种人生的真相是,无论世界上的行业丰富到何种程度,机遇又多到何种程度,我们每一个人比较能做好的事情,永远也就那么几种而已。
定期这样“断舍离”,你会活得更高级

有时,仅仅一种而已。真正能紧握在手中的并不多,专注当下可能比贪多更有意义。

莱斯勒石油公司的总裁吉姆·特纳,40岁时继承了30多亿美元的资产。

面对天文数字的财富,他专门组建起一个评估团,首先对公司资产作了全面盘点,以50年作为基数,从这笔财产中先减去公司运作所需的费用后,还剩8000万美元。

他从这笔钱中拿出3000万,为家乡建起一所大学,余下的全部捐给了社会福利基金会。

人们不解,为什么吉姆要捐出这笔财富,他却说:

“这笔钱对我已经没有实质意义了,减去它就是减去了我生命中的负担。”

85岁高龄时,吉姆·特纳安然谢世,他给自己留下了这样的墓志铭:我最欣慰的是用好了人生的减法。

豆瓣上有这样一句话:扔掉看得见的东西,改变看不见的世界。

舍弃浮华,才能坚守情怀,才能拥有内心的富足和安宁。

定期这样“断舍离”,你会活得更高级

潇洒放手,方可彼此成全

张爱玲跟胡兰成在一起时,为爱情“低到了尘埃里”。

胡兰成臭名昭著,可在张爱玲眼里,他只是她爱的人。

胡兰成有家室,风流成性,张爱玲亦不在乎,只要他同样爱她,就够了。

可就算张爱玲如此体贴、懂事,依然改变不了胡兰成身上的劣根性。他处处沾花惹草,明目张胆,丝毫不考虑张爱玲的感受。

被伤了太多次之后,张爱玲终于灰心,决定放手。她一次性寄给胡兰成30万稿费,任凭对方再怎么找她,她“亦是不见的了”。

放手之后,张爱玲遇见了爱她的赖雅,迎来了全新的爱情和人生。赖雅死后30年,她仍以赖雅夫人自居,可谓情深意重。

定期这样“断舍离”,你会活得更高级

张爱玲与赖雅

其实爱情中的每个人都应该明白,付出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

什么时候你为爱燃烧到不行了,就放手吧。就像喝酒一样,你明知道再喝一口你就要醉了,那你就不要勇敢地去喝那一口了。

正如《断舍离》书中所写:

“我们的心是不断变化的,当缘尽了,就潇洒地放手。不仅对物品,对一切的一切都能做到这样,这就是断舍离的愿望。”

电影《卧虎藏龙》中有一句台词:“当你握紧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当你打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

断了线的风筝,就别再死死抓在手里了。潇洒放手,这是断舍离的愿望,也是对彼此成全。

定期这样“断舍离”,你会活得更高级

断舍离,是一种高级的生活方式

山下英子在寺庙借宿时,看见僧侣们把每个角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她心下了悟,从而提出了“断舍离”的人生哲学。

“断舍离”让人通过对物品与精神的整理,收获轻松愉快的心情,最终促成自己的自立、自由、自在。

正如曾国藩所说:“既往不恋,未来不迎,当下不杂。”

减少一些不走心的朋友,减少一些没有必要的信息,减少一点让自己不开心的生活方式。

纵使命运波澜起伏,也要专注于自己的人生和自己热爱的事物,不被繁琐的日常俘虏,不被嘈杂的周遭绑架。

爱过、恨过、执着过、愤怒过,最终选择斩断烦恼、坦然舍弃、潇洒放手,满怀热情过好余生的每一天,收获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最高级的整理,其实是整心。

有书君语: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点击链接,即可参与活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