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后裔统治印度的时候有没有改变种姓制度?

闪电刀1


历史上的莫卧儿王朝的建立者是巴布尔,巴布尔是帖木儿(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儿帝国创始人)的六世孙,1510年蒙古贵族巴布尔已经占领了印度北部,1526年占领德里,击败多方联军,建立了

莫卧儿帝国

莫卧儿帝国全盛时期包括现在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的绝大部分,版图非常大。(莫卧儿帝国图)

莫卧儿王朝有没有改变印度的种姓制度?

莫卧儿帝国在第三位皇帝阿克巴在位时达到鼎盛,领土扩张到原来的三倍,财富也随之增加。阿克巴信奉穆斯林教,同时又是一个政治宗教改革家。(阿克巴大帝像,莫卧儿王朝最杰出的帝王)

一、限制穆斯林高层的权利。这么广阔的领土,宗教信仰肯定不一样,在印度地区人民主要信奉印度教。为了缓解穆斯林高层统治者对底层百姓的剥夺,阿克巴取消了穆斯林的人头税,不单单是印度区域。同时尽量收回穆斯林贵族的采邑,用工资的形式发放,防止穆斯林贵族大规模圈地占地行为,一切为了帝国的稳定。

二、“印度是印度人的印度”。阿克巴在征服印度原政权采用军事打击和怀柔政策两种手段,免除他们的人头税,尊重印度教庙宇和他们的宗教习惯,不过也废除了原来印度本地人的一些陋习。在政府机构内将印度教徒拉进来,共同统治原来印度人统治的区域。阿克巴对宗教保持着开放的态度,不一味打压印度教以及信仰印度教的人民。

三、宗教改革。在印度教中我们了解的是分为四大种姓制度,分别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这四个等级有着严格的社会分工,并且有严格的日常行为规范,不同阶层之间不能相互通婚,吠舍和首陀罗要供养前面两个等级,到现在印度教仍然保留有四个等级的划分。(印度教种姓制度图,每个等级来自大神的不同部位)

印度教和伊斯兰教是相互冲突的,这个宗教矛盾不好调好,弄不好帝国就会分崩离析。阿克巴自己融合印度教、穆斯林教、基督教、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等宗教,搞了一个“丁-伊-伊拉黑”(圣教的意思)的宗教,不过仅仅限制于上层,没有推行下去。对待印度教的一些陋习,比如寡妇殉葬、女性结婚的处夜权规定进行了废除,印度教中的一些等级职业划分和日常行为规范都发生了变化。

莫卧儿王朝对印度教基本教义的种姓制度并没有彻底改变,只是废除了一部分陋习,等级制度主教义没有发生多大变化。

印度承认莫卧儿王朝对印度的统治吗?

莫卧儿王朝到了19世纪时,衰落的很厉害,受到了荷兰、英国、法国、葡萄牙等殖民者的侵略,1858年,印度成了大英帝国的殖民地,英国女皇成了印度女皇,王朝灭亡。

印度人是承认莫卧儿王朝的存在的,就如同我们看待元朝和清朝少数民族统治中国一样的。不过也有激进这认为,莫卧儿王朝只不过是存在于印度西北的一个小国家,但不被国际社会认可的。

莫卧儿王朝的高层是穆斯林,基层却是印度教民众,英国才得以轻易取代莫卧儿王朝的。


穿越再现彼岸


种姓制度是一个将人分级管理的制度,最初用于吠陀印度社会。它在古印度文本中经常提到。四个阶级是婆罗门(祭司人),刹帝利(统治者,行政人员和战士),工匠,商人,吠舍(商人和农民)和首陀罗(劳动阶级)。还有第五种,作为这些人认为是完全其范围之外,如部落人民和贱民。



蒙古从来没有占领过印度,据说是因为印度天气太热了让蒙古人很不适应,还有的说是中途成吉思汗在印度河遇到了一种叫角端的怪兽,所以才放弃攻打印度,


蒙古人没有改变当地人文化的能力,蒙古人攻占了,阿拉伯地区,欧洲,中国这些国家的文化都没有遭到破坏,蒙古人本身没有什么文明,没有对文明国家的统治技术,所以他们基本不会改变所占领国的文化和宗教信仰。所以就算攻占了印度也不会改变他们的制度。


经济爱好


没有征服印度,只征服印度半岛的巴基斯坦


分享到:


相關文章: